“齐柏林”美梦的破灭(下)

来源 :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4年夏天,苏德战场已经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势如破竹的苏联红军开始集结重兵,准备将盘踞在白俄罗斯的德军一网打尽。然而,就在这紧张而敏感的时刻,一些反常的迹象却接二连三地冒了出来……
  斯摩棱斯克谍影
  谢廖沙上尉是苏联锄奸局的一名秘密特工,德军从斯摩棱斯克地区撤退后,他就被调到这里,专门负责监控和防范德国间谍。7月的一天,几名农夫找到谢廖沙上尉,向他报告说,最近有几个外乡人经常出现在公路旁的树林里,行踪诡秘,有时还会用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器械丈量土地。
  谢廖沙上尉的神经一下紧绷起来。要知道,斯摩棱斯克地区是连接莫斯科和白俄罗斯前线的交通要道,真要让德国间谍在这里大闹一场,后果可不堪设想!他立即向上级汇报了情况。当晚,由他带领的抓捕小组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了树林中。
  德国间谍很狡猾,接下来一连3天都没有露面;不过,锄奸局的特工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竟然就这么在树丛中一动不动地潜伏了3天!功夫不负有心人,第4天傍晚,那群“外乡人”终于出现了。就在他们鬼鬼祟祟地东张西望,用德语低声交谈时,锄奸局的特工们从四周一拥而上,三拳两脚将他们全部活捉!
  锄奸局
  锄奸局是苏联在1943年设立的一个神秘特工组织,主要执行搜捕间谍,防范敌人渗透、颠覆和破坏,以及抓捕战犯等绝密任务。由于锄奸局在二战结束后便被取消,存世时间仅有3年,再加上它的大部分活动资料至今仍被列为机密,所以这个组织并不为世人所熟知。
  审不出的真相
  对德国间谍的审讯结果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供出了另一拨被空投到尔热夫地区执行侦察任务的小分队的情况,锄奸局顺藤摸瓜,很快将那些间谍也一网打尽;忧的是,这些间谍压根儿不知道自己执行此项任务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阴谋。
  “这是元首亲自制定的绝密计划,我们只负责报告这里的驻军、居民、地形以及附近交通网的情况,除此之外一无所知!”所有的间谍众口一词地这样说。
  莫非德军想对这里发动攻击?可按照此时的战场态势,他们根本做不到啊!锄奸局高层经过紧急会商,很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德国间谍如约向德国发回侦察报告,然后不动声色地等待,看看德国鬼子究竟想干什么!
  里加的皮大衣
  德国间谍落网后,锄奸局不仅加强了对斯摩棱斯克和尔热夫两地的巡查力度,还将情况通报给了潜伏在德占区的特工人员,要求他们密切关注德国人近期内的一切动向,如有异常立刻上报。
  很快,一条重要的情报便从德军占领的里加传了回来:原来,一名潜伏在里加的锄奸局特工以裁缝为身份掩护,在当地开了一家裁缝铺。不久前,他收到了一张奇怪的订单,几个德国军官要求他缝制一件俄罗斯风格的皮大衣,袖子要肥大,而且里面要有宽大的口袋。最可疑的一点是,明明此时仍是盛夏,但德国人却要求他一星期内将大衣做好,就好像他们急着穿似的。
  莫非里加的这件皮大衣与那群间谍的活动有什么关联?就在锄奸局上上下下一片迷惑之时,又一件怪事发生了……
  树林中的痕迹
  7月底的一天,巡逻兵契卡在横穿一处位于斯摩棱斯克远郊的小树林时,突然被眼前一片狼藉的景象惊呆了——林中一片开阔地带仿佛被什么庞然大物碾压了似的,到处是倒伏的灌木和残缺的枝叶,几块巨石还被撞出了白森森的豁口。由于那个年代还不流行UFO的传说,所以契卡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有飞机在这里迫降过。
  第一个对开大插:画丛林中的一小块空地上发生的围捕场景。画面中央是几个农夫打扮的德国人,有人向四周惊恐地望着,有人惊慌失措地逃跑;四周丛林中已有几名持枪的苏联士兵向他们冲来,有的已经将德国间谍按倒在地,有的正扑向敌人,有的刚刚从灌木丛中跃出。另一侧画场景在一家裁缝店里,背景的衣架上挂着各种款式的衣服。店老板站在柜台旁边,将一件皮大衣递给对面的两名德国纳粹军官。两名军官接过大衣仔细端详,其中一人露出满意的表情。
  P3-4
  “昨晚确实有飞机在这里经过。”一个住在附近的老猎人证实说,“不过,当时没有月光,我没能看清那架飞机。”
  一定又是德国人搞的鬼,因为苏军的飞机这几天根本没来过这里!可是,现场痕迹表明,并没有任何人员或设备从飞机上下来,他们迫降后又立刻起飞了!德国人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
  神秘的“蜈蚣”飞机
  苏联人当然不可能知道,德国人在经过一系列精心准备,并收到了那两队间谍发回的侦察报告后,已经正式启动了疯狂的“齐柏林行动”。虽然他们的第一次出击因为计划不周,在斯摩棱斯克的那片小树林中遭遇了失败,但整个阴谋却仍在继续……
  不过,尽管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但锄奸局的戒备级别还是被提高了,各地特工也纷纷加紧了对德军机场的盯梢。结果,这次又是从里加传回了有价值的线索:近期,一架像蜈蚣一样在机腹下长满轮子的怪飞机频频光顾里加基地上空,好像是在进行什么秘密训练。
  莫非就是它?这架长满轮子的“蜈蚣”飞机,不正好适合在树林中起降吗?锄奸局总部立刻向里加发出指示:盯紧这家伙!
  守株待“兔”
  整个8月过去了,可是里加的“蜈蚣”飞机却一直没有什么异常举动。莫非总部对情报判断有误,这架飞机根本就是来“打酱油”的?就在大家心头还在犯嘀咕时,9月5日深夜,潜伏在里加基地附近的苏联特工突然看到那架怪飞机独自起飞了,而且它一路向东,再也没有像往常那样很快返回!
  情况有变!锄奸局总部很快接到了来自里加的急电,随即,早就在斯摩棱斯克和尔热夫待命的两支特遣队行动起来,开赴敌机可能降落的地点。一场守株待兔的好戏就要开演!
  逃脱的“兔子”
  9月6日凌晨时分,斯摩棱斯克远郊的一片树林中,谢廖沙上尉和他带领的特遣队已经冒雨在此静静守候了1个多小时。这时,从西方天际隐隐传来了运输机引擎的轰鸣声,特遣队员们顿时屏住呼吸,激动得心脏狂跳不止。   谁知,就在那架飞机刚刚在月光下显露出轮廓之时,一朵朵黑色的烟云突然在空中绽开,随后,迟到的阵阵炮声才传入特遣队员的耳中——原来,远处的苏军防空部队向它开火了!
  “是谁让他们射击的?!”谢廖沙上尉盯着向东北方仓皇逃窜的敌机,急得两眼冒出了火,“赶快通知总部,敌人朝尔热夫方向去了!”
  坠毁的敌机
  然而,敌人的飞机始终没有出现在尔热夫上空,只是在凌晨2点时,有人在附近的维亚兹马地区看到了它。当时它摇摇晃晃,似乎正想找个地方降落,但随后,它被2架紧急升空的苏军战机惊动,又一次在夜幕的掩护下逃得无影无踪。大家纷纷开始担心,这架狡猾的敌机会不会就这样逃之夭夭,一去不返?
  凌晨3点,维亚兹马西边的卡曼沃夫地区突然传来森林火情,当地巡逻队迅速赶赴火场,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来,引发大火的竟然就是那架总也抓不住的敌机,它在降落时撞到了一棵树上,右侧发动机脱落,整个飞机燃起了大火。但是,飞机上空无一人,残骸四周也只有两条摩托车轮印。而且,这摩托车轮印居然是个障眼法——它一路通到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然后就消失了!
  飞机上的人难道长翅膀飞了不成?锄奸局当然不信邪!很快,一份加紧盘查力度的命令就传遍了周边地区所有的哨卡。
  “塔夫林少校”的破绽
  9月6日清晨,莫斯科以西大约150千米处的一个公路检查站前,一辆从西驶来的M-72军用摩托车正停车接受检查。
  “塔夫林少校和莉迪亚少尉……”哨兵念出了证件上的名字。因为刚刚接到通知说有德国间谍可能从这里经过,所以哨兵们对车上一男一女两人的军官证看得格外仔细。不过看起来,他们的证件货真价实,照片也是本人的,应该没什么问题……
  第二个对开大插:画远景,机场跑道上空,一架Ar232运输机刚刚起飞离开地面,飞机外观与上期所画飞机相同,机腹下有11对小轮。近景,隔着机场外的铁丝网,一名年轻的小伙子藏身在铁丝网外侧的草丛中,目不转睛地死死盯着正在起飞的飞机,表情疑惑。另一侧画夜幕下,一名苏联军官带着一群苏联士兵潜伏在树林中,众人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远景的天空中,一轮明月将天空照亮,一架飞机的轮廓出现在月光中。飞机的上下左右一定距离的地方出现不规则的一团团黑色烟雾(高射炮火)。
  P5
  就在哨兵正要挥手放行时,那个“塔夫林少校”不耐烦地说了一句:“同志,请快一点,我们已经赶了一整夜的路了!”
  话音刚落,检查站的几名哨兵突然脸色大变。他们对视一眼后,同时举起枪对准了摩托车上两个人的脑袋,紧接着,刺耳的警报就被拉响了。
  “你在撒谎,少校同志!”一名哨兵厉声喝道,“昨晚这一带下了一场大雨,可你们的衣服和车子却是干的!”
  真相大白
  “塔夫林少校”还没来得及开展行动,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落网了。不久,与“塔夫林少校”同机的那些打算步行返回德国的机组人员也纷纷被擒。而与此同时,他们的德国同伙却拿着“塔夫林少校”之前发回的报平安的电报,美滋滋地期盼着暗杀行动成功的日子呢。
  经过审讯,“齐柏林行动”的整个来龙去脉终于呈现在了苏联人眼前:原来,从那两群被抓的间谍,到树林中奇怪的痕迹,再到那架怪模样的神秘运输机,德国人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将这个名叫“塔夫林少校”的杀手送到苏联。再看看“塔夫林少校”行李箱中的那件在里加定做的皮大衣,以及藏在它肥大袖管中的那门短管无后坐力炮,锄奸局上下更是纷纷倒吸一口凉气——想不到纳粹狗急跳墙,竟然把枪口直接对准了斯大林!
  不过,松了一口气后,锄奸局马上玩起了“俄式幽默”,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回报了纳粹的阴谋: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以“塔夫林少校”的名义向德国发去电报,让对方误以为暗杀行动仍在进行中。结果,希特勒和他的亲信们到死都不知道,他们精心策划的“齐柏林行动”其实刚一开始就遭到了挫败,他们全都被苏联人耍了!
  单页大插:公路上的检查站前,横杆放下,禁止通行状态。几名苏军士兵端起步枪,对准对面的军用摩托车。摩托车上坐着一男一女两个人,身穿苏联军官服,其中男子坐在驾驶座位上,女子坐在旁边的挂斗里,两人表情惊讶地举起双手投降。
其他文献
那年,我11岁,上小学三年级。晚春季节,学校开运动会,老师说,都要穿白球鞋。  长到11岁,我只穿过妈妈纳的千层底,不知买来的鞋穿着是啥滋味。感谢老师,让我有了充足的理由让父母给我买白球鞋,我暗自得意。  理由说完了,父亲说,哪里有钱买鞋,不穿不行吗。母亲说,孩子要穿白求鞋是学校要求的,孩子没有错,买不起鞋是父母的错。  中午放学,妈妈递给我一双白球鞋,我激动得不知哪边是北。穿上白球鞋上学去,路上
期刊
初听到李亭哲这个名字你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是会认出他这亲脸,他是《武则天秘史》中足智多谋却野心勃勒的赵道生,是《一代枭雄》中孙红雷的外甥李树敏,是《潜伏在黎明之前〉中的双面间谍辛达仁,是《胜利之路》中心狠手辣的铃木武雄,是《生于70年代》中个性死板又自命清高的门建平,李亭哲很能代表当下在影视娱乐行业打拼的部分年轻人——热血努力,有目标,吃过苦但没有放弃。  “跟你说实话吧,以前成绩不好才想着做艺术生
期刊
妈妈带我  找“眼睛”  我找到了  许多“眼睛”  窗户  是大楼的眼睛  鱼虾  是小河的眼睛  牛羊  是草原的眼睛  妈妈也找到了  许多“眼睛”  花花草草  是花园的眼睛  被子  是床的眼睛  小鳥  是大树的眼睛  蜜蜂  是蜂巢的眼睛  最后,我和妈妈  一起高呼  我们——  是家的眼睛  【点评】小诗富有诗意与童趣,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不错的儿童诗。  [作者地址:浙江
期刊
一天吃早餐时,我发现桌子上有个鸡蛋呢!我顺手拿起使劲一转,真好玩!鸡蛋转得又快又稳,时间又长,就像一名旋转中的芭蕾舞演员。要是来个双人舞不更有意思?我从厨房里又拿了个鸡蛋,可是没转两圈,它就歪歪扭扭地躺在桌子上不转了。  我一下子来了兴趣,又去转那个“罢工”的鸡蛋,可还是老样子,而原先的那个鸡蛋还在欢快地转着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又不停地转着鸡蛋,一边探索着它转与不转的原因。突然,“罢工”的
期刊
继2007年和2010年,“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人造卫星相继发射成功后,2013年末,探月工程又有了大动作,“嫦娥”家族的新成员——“嫦娥三号”探测器(以下简称嫦三)决定带着“玉兔”号月球车正式登陆月球,实现了全体中国人的探月梦!  请根据参考图01和参考图02做这个跨页的版式。使用参考图01中的文字,具体如下:  发射及入轨阶段;太阳帆板展开;轨道修正;轨道修正;【将“地月转移段”改为】
期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械师们发现:要使突击步枪保证足够的威力和精度,关键在于使用中间威力型枪弹,苏联人正是据此研制出了威名远播的AK-47。而同为突击步枪的FAL却选择了大威力枪弹,正是这一念之差,使得FAL开启了自己独特的名枪之旅。  新星降临  1949年,FAL自动步枪诞生于比利时著名的FN轻武器公司。这支新枪由勃朗宁的助手塞弗设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坚实可靠,精度高。它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为
期刊
根据左侧的幽默提示,把右侧的成语补全吧!  耐心观看魔术表演 →静观其( )  晕倒 →五体( )( )  广场看电影 →( )( )共睹  烙饼 →翻来( )( )  最近有流行性感冒 →百( )( ) 集  一年级的小孩子做数学题 →( )( ) 可数  厨师的拿手好戏 →添( )加( )  成语中也有色彩,请你把下面的各种颜色跟对应的成语连起来。  让隐秘指纹显形  只要我们的手绝对干净,并
期刊
这个特殊的时期,我“改行”啦!   外公是清洁工,每天都要上班,但他从不戴口罩。爸爸妈妈苦口婆心地劝说也没用,我在一旁急了眼:“预防千万条,口罩第一条,出门戴口罩,防范很重要!”   在我撒娇卖萌、软硬兼施下,外公终于把口罩戴上了,现在上班都会自觉戴上口罩,下班第一件事用香皂洗手。   外婆最疼我,她几乎一天几个电话:“今天来吃饭吗?”   我立马劝说:“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   外婆失
期刊
有谁见过4条履带的坦克?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家伙连原子弹都不怕,你信吗?别以为这是某个疯狂军火商设想中的未来超级坦克,其实,它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被造出来了!  为核战争而生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进行核爆试验时发现,位于核爆中心附近的坦克全都轻易地被冲击波掀了个底儿朝天。苏联当局对此很不满意——万一哪天爆发了核战争,这些坦克怎么可能应付得了?于是,一个代号为“279工程”的研究项目很快上马,苏联
期刊
有人说,老师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用清澈的甘露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苗;也有人说,老师是天上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彭老师便是我生命中那颗灿烂的“北斗星”。  她那蘑菇头的短发下,是一张圆圆的脸蛋,加上那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让人一看就感觉很亲切。  彭老师是在我上四年级,也是我学习生涯中最低谷的时候出现的。那时,我的语文成绩飞速下降,从80多分跌至60多分。我喜欢上彭老师的课,因为她的课很有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