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2007年和2010年,“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人造卫星相继发射成功后,2013年末,探月工程又有了大动作,“嫦娥”家族的新成员——“嫦娥三号”探测器(以下简称嫦三)决定带着“玉兔”号月球车正式登陆月球,实现了全体中国人的探月梦!
请根据参考图01和参考图02做这个跨页的版式。使用参考图01中的文字,具体如下:
发射及入轨阶段;太阳帆板展开;轨道修正;轨道修正;【将“地月转移段”改为】地月转移轨道;轨道修正;近月制动;环月段(轨道高度100千米);环月段(近月点高度15千米,远月点高度100千米);动力下降段;【将“月面工作段”改为】抵达月球表面。
① 第一阶段:起飞
2013年12月2日凌晨,随着倒计时的结束,长征三号乙遥二十三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嫦三”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探月旅程。
② 第二阶段:接近月球
运载火箭的整个飞行时间大约为5天,在经过轨道修正后,它会将“嫦三”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并逐步接近月球。
③ 第三阶段:环月绕行
当距离月球表面只剩下100千米的距离时,“嫦三”会停止前进,由地月转移轨道转入环月圆轨道,进行为期4天的绕月行动。在这一阶段,“嫦三”开始对月球进行科学观测,获取各种信息数据。
④ 第四阶段:近月绕行
结束圆轨道的绕行后,“嫦三”会进入100×15千米的椭圆轨道,距离月球更近一步绕行。在接下来的4天里,“嫦三”会仔细收集月球表面的信息,保证着陆点没有月坑或大型石块,为下一步的着陆做准备。
“嫦娥三号”小知识
“嫦三”此次奔月行动要比“嫦二”在太空停留时间更长,是不是应该带更多的燃料呢?其实不然,由于“嫦三”选用的轨道和“嫦二”有所不同,因此用相同多的燃料也可以飞得更久、更远。
说明:点火,升空!
⑤ 第五阶段:下降720秒
确定好着陆点后,“嫦三”开始下降,整个过程720秒。下降过程中,所有的精密仪器都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测距、测速等工作,必要时还要协助“嫦三”及时躲避障碍物。“嫦三”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在这一阶段,探测器会不断调整姿态,确保着陆器会最先碰触到月面。
⑥ 第六阶段:“玉兔”登月
在着陆器的协助下,“嫦三”成功在月球表面的虹湾地区软着陆。12月15日3时10分,“嫦三”的舱门打开,巡视器——“玉兔”月球车晃晃悠悠地从舱门里探出了脑袋。
“玉兔”出动
从“玉兔”号月球车正式离开“嫦三”的那一刻起,探月行动这才正式开始。
“嫦三”的着陆器和巡视器相当于两个探测器,在彻底分离后,它们会分头在月球表面开展工作。负责在原地进行科学观测的着陆器会工作1年,而在月球表面四处巡视勘察,时速约200米的“玉兔”只会工作3个月。为了充分利用能源,它们将在白天工作,到了夜晚则自动断电休眠,然后等待光照将它们唤醒,继续工作。“玉兔”和着陆器此次要完成的工作,早已在出发前就清楚地列在了任务单里。
★任务一:观天
着陆器上安装着一台天文月基望远镜,可以用于观测天空,研究星系和恒星的活动。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磁场和月震也极其微弱,是非常好的天然观测平台,在这里,望远镜很有可能发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科研结果。这可是人类第一次把“天文台”搬到了月球上。
★任务二:看地
要知道,月球上的一天等于地球上的一个月,在这里度过一个白天,就能看到地球转十四五圈。借着如此有利的地理优势,着陆器上的极紫外相机会对地球等离子体层进行极紫外成像探测,了解地球等离子体层的密度变化,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
★任务三:测月
说完了负责观测的着陆器,我们再看看“玉兔”的任务。作为月球车,“玉兔”会在月球上行走,并通过它携带的测月雷达,探测虹湾区巡视路线上月壤的厚度和结构,以及月壳岩石结构。说到厚度,“玉兔”上的雷达可以探测到月球地表30米深土壤层的结构和100米深的次表层结构,让我们对月球的认识更进一步。这项任务的执行在世界上还是首次。
地球等离子体层
地球等离子体层是近地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和变化对内部的电离层以及大气层会产生许多影响,而其结构形式、辐射特性以及分布的变化对近地空间环境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月亮之上,开启新世界
此次行动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在众多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嫦三”顺利登上了月球,并开始了一系列工作,意义重大。
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我国成为了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接下来伴随“玉兔”的行走,又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施月球巡视探测的国家。而我们现在远程遥控月球车在月面开展的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在航天器上加装的新型“原子能电池”热源,以及初步建成的深空测控通信网,这些都开创了先河。月球正准备以一个更新的面貌来和我们见面,这些在科学领域的新发现,会对人类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吗?
猜想一:观测平台
月球如此便于观测,且白天又很长,是天然的“天文台”。如果能够将大量观测设备搬上月球,应该会让人类更了解宇宙。而且在这里架上先进的侦察设备,随时关注地球的一举一动,除了有助于人类了解地球自然变化外,如果赶上有陨石之类的危险物入侵的话,也能尽早发现。
猜想二:月球家园
月球车能够在远程遥控控制下很好地完成任务,“嫦三”也能耐住月球的极低温度,这是不是代表着其他电子设备也能在月球上生存。如此一来,是不是可以先送一些小型建筑设备去月球,让它们在那里帮我们搭建一个月球家园,必要的时刻当做人类的第二个小基地,似乎也不错哦。
猜想三:寻找月球主人
已经初步建成的深空测控通信网可以高精度、快速地定位月面目标,长时间用来对月球进行侦测,会不会在月球上发现生物呢?
“嫦三”正式踏上了月球,身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理由为此自豪。月球的神秘面纱在全人类的努力下正在慢慢被揭开,那里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亲自前往月球,去一探究竟了。
请根据参考图01和参考图02做这个跨页的版式。使用参考图01中的文字,具体如下:
发射及入轨阶段;太阳帆板展开;轨道修正;轨道修正;【将“地月转移段”改为】地月转移轨道;轨道修正;近月制动;环月段(轨道高度100千米);环月段(近月点高度15千米,远月点高度100千米);动力下降段;【将“月面工作段”改为】抵达月球表面。
① 第一阶段:起飞
2013年12月2日凌晨,随着倒计时的结束,长征三号乙遥二十三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嫦三”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探月旅程。
② 第二阶段:接近月球
运载火箭的整个飞行时间大约为5天,在经过轨道修正后,它会将“嫦三”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并逐步接近月球。
③ 第三阶段:环月绕行
当距离月球表面只剩下100千米的距离时,“嫦三”会停止前进,由地月转移轨道转入环月圆轨道,进行为期4天的绕月行动。在这一阶段,“嫦三”开始对月球进行科学观测,获取各种信息数据。
④ 第四阶段:近月绕行
结束圆轨道的绕行后,“嫦三”会进入100×15千米的椭圆轨道,距离月球更近一步绕行。在接下来的4天里,“嫦三”会仔细收集月球表面的信息,保证着陆点没有月坑或大型石块,为下一步的着陆做准备。
“嫦娥三号”小知识
“嫦三”此次奔月行动要比“嫦二”在太空停留时间更长,是不是应该带更多的燃料呢?其实不然,由于“嫦三”选用的轨道和“嫦二”有所不同,因此用相同多的燃料也可以飞得更久、更远。
说明:点火,升空!
⑤ 第五阶段:下降720秒
确定好着陆点后,“嫦三”开始下降,整个过程720秒。下降过程中,所有的精密仪器都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测距、测速等工作,必要时还要协助“嫦三”及时躲避障碍物。“嫦三”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在这一阶段,探测器会不断调整姿态,确保着陆器会最先碰触到月面。
⑥ 第六阶段:“玉兔”登月
在着陆器的协助下,“嫦三”成功在月球表面的虹湾地区软着陆。12月15日3时10分,“嫦三”的舱门打开,巡视器——“玉兔”月球车晃晃悠悠地从舱门里探出了脑袋。
“玉兔”出动
从“玉兔”号月球车正式离开“嫦三”的那一刻起,探月行动这才正式开始。
“嫦三”的着陆器和巡视器相当于两个探测器,在彻底分离后,它们会分头在月球表面开展工作。负责在原地进行科学观测的着陆器会工作1年,而在月球表面四处巡视勘察,时速约200米的“玉兔”只会工作3个月。为了充分利用能源,它们将在白天工作,到了夜晚则自动断电休眠,然后等待光照将它们唤醒,继续工作。“玉兔”和着陆器此次要完成的工作,早已在出发前就清楚地列在了任务单里。
★任务一:观天
着陆器上安装着一台天文月基望远镜,可以用于观测天空,研究星系和恒星的活动。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磁场和月震也极其微弱,是非常好的天然观测平台,在这里,望远镜很有可能发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科研结果。这可是人类第一次把“天文台”搬到了月球上。
★任务二:看地
要知道,月球上的一天等于地球上的一个月,在这里度过一个白天,就能看到地球转十四五圈。借着如此有利的地理优势,着陆器上的极紫外相机会对地球等离子体层进行极紫外成像探测,了解地球等离子体层的密度变化,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
★任务三:测月
说完了负责观测的着陆器,我们再看看“玉兔”的任务。作为月球车,“玉兔”会在月球上行走,并通过它携带的测月雷达,探测虹湾区巡视路线上月壤的厚度和结构,以及月壳岩石结构。说到厚度,“玉兔”上的雷达可以探测到月球地表30米深土壤层的结构和100米深的次表层结构,让我们对月球的认识更进一步。这项任务的执行在世界上还是首次。
地球等离子体层
地球等离子体层是近地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和变化对内部的电离层以及大气层会产生许多影响,而其结构形式、辐射特性以及分布的变化对近地空间环境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月亮之上,开启新世界
此次行动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在众多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嫦三”顺利登上了月球,并开始了一系列工作,意义重大。
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我国成为了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接下来伴随“玉兔”的行走,又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施月球巡视探测的国家。而我们现在远程遥控月球车在月面开展的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在航天器上加装的新型“原子能电池”热源,以及初步建成的深空测控通信网,这些都开创了先河。月球正准备以一个更新的面貌来和我们见面,这些在科学领域的新发现,会对人类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吗?
猜想一:观测平台
月球如此便于观测,且白天又很长,是天然的“天文台”。如果能够将大量观测设备搬上月球,应该会让人类更了解宇宙。而且在这里架上先进的侦察设备,随时关注地球的一举一动,除了有助于人类了解地球自然变化外,如果赶上有陨石之类的危险物入侵的话,也能尽早发现。
猜想二:月球家园
月球车能够在远程遥控控制下很好地完成任务,“嫦三”也能耐住月球的极低温度,这是不是代表着其他电子设备也能在月球上生存。如此一来,是不是可以先送一些小型建筑设备去月球,让它们在那里帮我们搭建一个月球家园,必要的时刻当做人类的第二个小基地,似乎也不错哦。
猜想三:寻找月球主人
已经初步建成的深空测控通信网可以高精度、快速地定位月面目标,长时间用来对月球进行侦测,会不会在月球上发现生物呢?
“嫦三”正式踏上了月球,身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理由为此自豪。月球的神秘面纱在全人类的努力下正在慢慢被揭开,那里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亲自前往月球,去一探究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