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河上打渔船

来源 :躬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eenliu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这条河,而在我心里、在我梦里永远流淌着一条河,它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鸿雁河,一条曾经是成千上百的鸿雁栖息游弋、春来秋往的河流。虽然它仅是发源于桐柏山北边盘古山东南山脉老龙顶南麓的一条小河,但它从起始地出发,流经鲁老庄、土门村、泉水湾,注入二郎山水库,再通过水库闸门下泻经田口村、泰山村、李湾村、栗园村、王寨村注入三夹河,经郑老庄、平氏镇、马振抚乡注入唐河,再入唐白河、入汉水,汇入长江。虽经曲折千里、奔流不息,终不改东归大海的志向。
  鸿雁河是我们村前的一条河,从东往西绕山穿涧流过来转了个“Z”字形大弯,走到我们村前,水流变平稳了,河水更清澈了,走过一段急流河床,打起水花哗哗流淌,水声清越如歌,悦耳动听,伴以河岸的垂柳随风而舞、河滩的水鸟栖落翻飞、过河的牛羊饮水鸣叫,好一幅风俗淳厚的《远乡村居图》便呈现在眼前。经过我们村前的这一段河流有三里长,形成上、中、下三处大潭涡,每个潭涡都有亩把地的水面,水深水清,平滑如镜。这三处大潭涡,相距不过百米,是村上人生活取水之源,是旱天抽水机提灌浇田的汲水之处,也是村上人撒网打鱼、摸鱼逮虾的好场所,当然还是夏天暑热之时村上男女洗浴之处,多少年来给村上生活的人们带来用水之便,这是人们对这条河情有独钟的原因。鸿雁河,不愧是我们的母亲河!
  每当外地的打鱼船来到我们村前的鸿雁河,村上的人们像过节一样不约而同地赶到河岸看热闹。只见船家,稳稳地站立于两条并连的划子船上,五六只鱼鹰站在船舷上,仰着带钩的鹰嘴,很是威风。划子船是船家挑着来的,连同几只脚抓船舷的鱼鹰,挑到潭涡边,放船下水,用长长的竹篙撑船击水,驱赶鱼鹰,鱼鹰好像也有条件反射似的,见主人举篙击水,慌忙扎猛子入水逮鱼。鱼鹰真不愧是水中高手,以它灵敏的视觉、嗅觉和快速的反应在水中飞速追赶着鱼儿,像一道黑色的闪电疾驰而行,被它撞见几乎没有不被它逮着的。不一会儿逮着鱼,噙在嘴里,浮出水面,让主人用竹篙捞它上船,主人伸手抓住鱼鹰的脖子一挤,鱼鹰张嘴往船舱里吐出鱼儿,再把鱼鹰扔进水里,继续举篙击水。船家立于划子船舷板上,催动鱼鹰船在潭涡里来回穿梭,不停地举篙击水,驱赶鱼鹰入水逮鱼,嘴里不住地吆喝,划子船在水里穿梭如飞,激起水浪,哐哐作响,这架势大有排山倒海之势,让人看了,惊心动魄,热血沸腾!
  打鱼船靠的是鱼鹰逮鱼,就像舞台上唱戏得有演员一样,好演员总是引起老板的青睐和剧场观众的轰动。几只鱼鹰,个头儿大小相仿,年龄大约相仿,但是逮鱼有出力的、也有不出力的老滑鹰,光在水里打转转,就是不想入水逮鱼。这时候,船家很灵性,看见哪只鱼鹰浮在水面转悠,就向它举篙击水,驱赶其入水逮鱼。老滑鹰也很识趣,见竹篙打来,赶紧入水,至于逮住逮不住鱼不重要,反正它一会儿就浮上水面,逮住鱼就向主人献好,登船吐鱼,逮不着鱼就游到旁边打转转,脱滑偷懒。主人举篙又赶,不等被打到又赶紧入水逮鱼,如是者再三。所以,至今在我们当地还指称偷懒耍滑的人为“老滑鹰”。一处潭涡,打鱼二十幾分钟,能捞到十斤或数十斤鱼不等,待鱼鹰都不愿入水了,船家知道:这里的鱼不多了,就撑船靠岸,担起鱼鹰船往下一处潭涡去,继续催动鱼鹰逮鱼。把我们村前那三个潭涡的鱼打完,船家差不多能捞半舱鱼,收获可真不少咧。
  外乡鱼鹰船,一年来河上两三次,每次都能捕有所获。船家打了鱼,基本上有三个处理途经:打下的半斤以上的大鱼带到鱼市上卖了换钱,小鱼留着喂养鱼鹰,还要留一些喜欢的鲫鱼或是鲤鱼自己做了吃。当然,逮了鱼送亲戚朋友分享的也有,我亲眼见过船家打鱼,眼看中午了,得歇脚吃午饭,被村上人叫到家里吃午饭,船家是一定要送鱼给东家的,这种时候也不稀见。有一次,父亲也在河岸上看船家打鱼,看得全神贯注,十分欣赏船家的打鱼功夫,近午时分,父亲凑到潭涡边,给船家打招呼:“师傅很行啊!打了恁多鱼。”船家回头望望父亲,搭讪道:“还行吧,一晌搞个百十斤鱼。”父亲又说:“晌午了,到家里吃饭吧?”船家很爽朗:“行啊。老哥你过来,把这篓鱼带回去吧。”他指指船舱里的一个鱼篓,示意让父亲带回去。父亲看船家挺真诚,提了鱼篓回家,帮助母亲做午饭去了。不多会儿,父亲打发我到河上叫回船家吃午饭,在堂屋正中大方桌上摆上黄焖鲢鱼、炒腊肉、炒鸡蛋、炒竹笋、炒韭菜、拌凉菜等七八个盘子,我站在旁边,亲眼看着父亲还给船家敬酒、夹菜呢。记忆中,这是我们家待人接物的老传统,不管家里生活多困难,只要来了客人,父亲母亲总是捡出家里肉蛋等最好的东西做给客人吃,唯恐招待不周,多少年都是这样招待客人的。船家吃过饭,嘴一抹拉又去河上打鱼去了,有了收获,第二天起个大早还要上街卖鱼。船家卖鱼是很自豪的事情,满面喜悦地带着战利品到集镇鱼市卖鱼,半舱鱼就有六七十斤,按当时鱼价每斤5角钱,也能卖个三十多块呢,这差不多是一个工作人员的月工资了。所以,打鱼船这活还是挺划算的。然而,没有一定的资金垫底儿也是买不来船、买不了鱼鹰的,这活还是要专门的人干的,一般人干不了。
  鸿雁河水美鱼多故事多。当地人没有鱼鹰船,打不了鱼,都叫有鱼鹰船的外乡人得了便宜。但也有例外,我清楚地记得,村上有三四户人家,有人会织渔网,配齐网纲、拉线,到河上去撒网打鱼,每撒一网都或多或少有所收获。有时候沿着村前的鸿雁河打一晌鱼,能捞一鱼篓的鱼,大大小小的鱼活蹦乱跳的,真是喜人,带到河上择鱼,刮去鱼鳞,清除鱼鳃、内脏,淘洗干净,提回家煮鱼吃,多的鱼还要分送给近邻亲朋,也能尝尝鲜。
  小时候,每年都能看到外乡的打鱼船来我们村前的潭涡里打鱼,我亲眼目睹过打鱼盛况,给自己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些年一直在外地工作,鱼鹰船又来打鱼了没,我也不太清楚了。但是,那时看过打鱼船的记忆依然不曾在脑海里消失,而且时常会想到这一幕,耳边仿佛又传来船家粗犷豪放的吆喝声,眼前又浮现鱼鹰入水逮鱼的动人情景……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转河西。我离开家乡、离开鸿雁河已经三十五年了。离开村子时自己还是个青年小伙子,再回首已是鬓发染霜的年过半百之人。这三十多年中,每年也曾回老家几次看望年迈的双亲和乡亲们,但每次都是短暂的逗留,吃上一顿饭便匆匆而归。每次回到老家,我都有依依不舍的情感荡漾心头。临别,白发苍苍的双亲总是站在大门口目送着我走出他们的视线,才肯回屋。每当这时,我忍不住要一次次回头凝望,看到二老已是风烛残年依然满含期盼,眼圈里总有眼泪打转转……2016年农历十一月十一日,父亲多次因患肺心病住院治疗,花去12万元多也没能留住他的生命,在医院里输着液停止了呼吸,经抢救无效,走完了他80年的生命历程,在主治医师杨主任的帮助下找来救护车拉回老家,送他老人家上了南山。父亲啊,现在生活好了,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好了,您却无福消受了,在您遭受病痛折磨的最后时光里,我因忙于事务没能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侍您,儿子心里有愧,我可怜的父亲啊……
  鸿雁,不知在什么时候悄悄地飞离了这条河再也没有回来,只留下了鸿雁河的名字沿用至今,还有我们殷切期盼鸿雁归来的心愿在一天天延续。鸿雁河的鱼鹰船也已经远去了,但在记忆里它的影踪仍未完全消失。父亲去了,家还在,母亲还在,儿子的不舍与牵挂永远没有尽头。鸿雁河的水依然在哗哗地流淌,除了十年前发生大旱河床干涸过两三个月之外,这条河从来没有停止流淌。这条河从何年开始动流成河,已难以溯及,大约从远古就开始了它跋涉的脚步,这是极有可能的。它将何时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也无法预知,或许它将永不停歇!
  鸿雁河,我们的母亲河!我就是吸吮着你的乳汁长大的孩子!我永远也忘不了你对我的养育深恩!我没有想到,我的生命是因你而孕育,因你而生长,因你而灿烂!我知道,这辈子与你有着深厚的不解情缘,我的一腔赤子之爱将永远伴随你,直到地老天荒!
其他文献
从摇篮到坟墓,美国人离不开三种人——医生、律师、税务官。对美国人来讲,律师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刑事、民事诉讼、合同、借贷、离婚继承、购买住宅等生活中的大小事务都离不开律师。但“律而优则审”,一旦有成为法官的机会,很多成功的律师还是愿意放弃他的律所、收入、客户。法官的职业对他们而言,吸引力难以抗拒。  法官比律师更具职业吸引力  35年前,美国联邦法院的首席大律师沃伦·博格曾预言
期刊
历史学家吴晗说:“一部二十四史充满了贪污的故事”,贪污现象“无代无之”,“竟是与史实同寿”。的确,打开中国的史书,不绝于书的就是关于贪腐的记载。有贪腐,就需反贪腐。  吴晗总结说:“历朝的政治家用尽了心计,想法子肃清贪污,树立廉洁的吏治,不外两种办法:第一种是厚禄,他们以为官吏之所以不顾廉耻,倒行逆施,主要原因是禄不足以养廉,如国家所给俸禄足够生活,则一般中人之资,受过教育的应该知道自爱。如再违约
期刊
守望  蓦然发现,桃花是一个动词  是清晨一种隔空的问候  舒缓降临,在守望的窗前  日出,在下一刻  而花瓣,先已开出朝霞  涉水而来,划出发亮的水迹  想起前世的那场爱情  一朵桃花在燃烧  尘世冷寂,又如此喧嚣  黄昏  所有的事物,都奔向你  一阵风,抖落鸟鸣  远山伸出手,将接纳一切  落叶覆盖住人间的尘烟  足音,还在时空里穿行  喧嚣,孤独,仍需重新认知  站在湖畔,凝视广袤的天地 
期刊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两个规定”)。 如今,以两个规定的印发为标志,公务员分类管理法律条文进入实施阶段。这是中国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建设新的里程碑。  实现三大突破  此次印发的两个规定,实现了公务员分类管理三方面的重大突破。  第一,基本明确了行政执法类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适用范围。根据两个规定,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
期刊
郁达夫写小说,写散文,写文学评论,还写戏剧,并且他的翻译作品也很多,文学作品的各种类别领域他都涉及。因为他在创作中涉猎种类多,不能单一从小说或散文及评论等某一项来看待他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所以我认为他是文学界的杂家。当然他是有高度的杂家,是著名杂家。  我读过他的散文,也读过他的小说,虽然他的其他作品我也知道,但读得非常少。在读过他的散文《故都的秋》后,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这篇散文,字
期刊
龙应台在某次接受采访时,提起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一家名牌运动鞋厂捐出八千双跑鞋给文化局搞活动,鞋厂经理还允诺她带孩子到店里去买鞋,给她打对折。她十三岁的孩子正巧从德国飞来,于是带他去买鞋。孩子虽然喜欢那个牌子的鞋,却说:“不过妈妈,你要知道,你去买就是腐败!”龙应台大吃一惊。  孩子淡淡地说:“经理半价优待是因为你和他們合作,那是由政府衍生出来的优惠。别忘了,德国民主党主席吉斯正是利用公务坐飞机
期刊
欣赏完水兵先生《书生风骨》这部洋洋洒洒近十八万字的散文集的时候,已是9月4日的晚间,刚刚敲打出这个标题,便获知往年文友八十高龄的张清义先生突然病逝的噩耗,思绪从水兵先生的文章里走出来,那些文人风骨与世间冷暖的词汇便接踵而至,心绪一下子又变得沉重起来。  我是格外崇尚士林情怀和文人风骨的人,走进水兵的文字世界俨然走进了自己的家,不仅仅似曾相识,又不乏久违与亲切的感觉。  大凡文学,承载着的情怀与忧患
期刊
首先我要告诉读者的是,这是一次如沐春风的美学之旅。  这次的美学之旅,是在花开满城的一个温馨宁静的春夜,我利用一个晚上近8个小时的时间,一口气读完王育潮最新散文集《观潮》,兴味盎然,酣畅淋漓,尽管此时天已大亮,但书里流淌出来的美好与暖意,仍让我意犹未尽,眷恋不已。  一个晚上读了15万字的一本书,看起来似乎速度有些过快。读得快,并不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而是没有阅读障碍,没有精神压力。《观潮》正是
期刊
身处城市林立的水泥丛林里,从电梯出来关上自己家门的刹那间,也把一些温暖的东西留在了外面。面对着冰冷的墙瞻望着窗外,那些曾经的温暖,也只能宅在家里来回忆了。  记忆的风拂过,一些儿时残缺的碎片开始掠过脑海,那些失落的温暖、流走的时光,这些岁月的沉香,便开始在记忆的城堡里安放,故乡小镇的一些人、一些事或者是一条小巷,一片片掠过的片段开始装进记忆的行囊。  我小时候一直生活在两个相邻的小镇,一个是碧溪古
期刊
高乃依是法国杰出古典主义悲剧创作大师,也是法国杰出古典主义悲剧理论家,他的悲剧作品和悲剧理论的产生,标志着悲剧艺术的历史发展进入新的里程。高乃依的悲剧实践和理论在为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增添光辉的同时也为他自己赢得了在世界戏剧和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其中《熙德》被人们誉为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顶峰,它紧紧围绕着“情”与“理”展开,深刻凸显了高乃依遵守古典主义创作要求的规约。《熙德》中的“爱情”建立在“荣誉”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