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假”不止是消费市场上的独有现象,资本市场一直以来也是乱象丛生:美化财务指标——以次充好,虚假产生交易——无中生有……资本市场亟需打假。
笔者“爬格子”之日正逢一年一度的“3.15”。这个本来稀松平常的日子,在消费问题频发的今天,却成为极不平凡的一天——商家打假、媒体打假、政府打假,举国上下为消费者权益维护而奔走呼吁。
然而“造假”不止是消费市场上的独有现象,资本市场一直以来也是乱象丛生:美化财务指标——以次充好,虚假产生交易——无中生有,各种造假手段,“高明”程度比起无良商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甚至已通过证监会核查的上市公司也频发造假事件:胜景山河、绿大地、万福生科、华锐风电等企业前赴后继,以触目惊心的造假数据挑战证监会的底线。
看到这里,不再诧异为什么业绩突出的公司上市后集体跳水,股市一路下挫失守2000点——过度包装、弄虚作假已经挫伤了投资人的信心。
投资也打假
公开透明的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对于私募投资者来说,非公众公司的业绩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陷阱颇多。票据可以伪造,询证函可以截留,库存可以外借,经销商可以串通,高管可以挂职……甚至还曾经碰上这样的企业:仅在投资人来访谈的时候才招来临时工恢复生产,以掩饰订单不足的境况。
造假手段不仅高明,甚至有的环节还形成产业链,为造假者大开方便之门。记得一个资深投资人和我分享他的“打假”经历时总结道,在中国做风险投资,最大的风险并不是来自于对投资价值的误判,而是来自于无底线的商业造假行为。
2012年12月28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中介机构对在审企业于2013年3月31日之前报送自查报告,对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开展全面自查工作。证监会将在自查报告审核基础上,开展重点抽查工作。
这场号称“史上最严厉”的财务专项检查工作,其矛头直指拟上市公司业绩的真实性,力图揭开企业业绩面纱,挤出财报水分,打击虚假包装。
一方面严打,一方面疏导。日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正起到净化市场环境的作用。比如新三板的开放,从资金端来说是引导一部分投资需求,缓解大量拟上市企业对、主板市场的冲击。而从企业方来说是引导其提前走向透明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重塑商业道德堤坝
文章的最后,我们不免要自问为什么资本市场上充斥假货?究其根本,原因有三:
首先是中国企业普遍在成长中身背“原罪”,企业为了登陆资本市场不惜铤而走险、改头换面。
其次,资本市场的高回报催生大批急功近利的企业,虚增利润以获得投资人的认可。
再次,监管制度缺失、违规成本过低使得造假者肆意妄为、有恃无恐。
当然,不管企业造假还是产品造假,拷打的都是商业社会的良心。只有重塑商业道德底线,才能恢复市场信心,才能使得中国的商业社会真正健康发展。届时,从消费者到投资人将会忘记“打假”一词,将“3.15”尘封在历史的日历上。
笔者“爬格子”之日正逢一年一度的“3.15”。这个本来稀松平常的日子,在消费问题频发的今天,却成为极不平凡的一天——商家打假、媒体打假、政府打假,举国上下为消费者权益维护而奔走呼吁。
然而“造假”不止是消费市场上的独有现象,资本市场一直以来也是乱象丛生:美化财务指标——以次充好,虚假产生交易——无中生有,各种造假手段,“高明”程度比起无良商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甚至已通过证监会核查的上市公司也频发造假事件:胜景山河、绿大地、万福生科、华锐风电等企业前赴后继,以触目惊心的造假数据挑战证监会的底线。
看到这里,不再诧异为什么业绩突出的公司上市后集体跳水,股市一路下挫失守2000点——过度包装、弄虚作假已经挫伤了投资人的信心。
投资也打假
公开透明的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对于私募投资者来说,非公众公司的业绩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陷阱颇多。票据可以伪造,询证函可以截留,库存可以外借,经销商可以串通,高管可以挂职……甚至还曾经碰上这样的企业:仅在投资人来访谈的时候才招来临时工恢复生产,以掩饰订单不足的境况。
造假手段不仅高明,甚至有的环节还形成产业链,为造假者大开方便之门。记得一个资深投资人和我分享他的“打假”经历时总结道,在中国做风险投资,最大的风险并不是来自于对投资价值的误判,而是来自于无底线的商业造假行为。
2012年12月28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中介机构对在审企业于2013年3月31日之前报送自查报告,对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开展全面自查工作。证监会将在自查报告审核基础上,开展重点抽查工作。
这场号称“史上最严厉”的财务专项检查工作,其矛头直指拟上市公司业绩的真实性,力图揭开企业业绩面纱,挤出财报水分,打击虚假包装。
一方面严打,一方面疏导。日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正起到净化市场环境的作用。比如新三板的开放,从资金端来说是引导一部分投资需求,缓解大量拟上市企业对、主板市场的冲击。而从企业方来说是引导其提前走向透明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重塑商业道德堤坝
文章的最后,我们不免要自问为什么资本市场上充斥假货?究其根本,原因有三:
首先是中国企业普遍在成长中身背“原罪”,企业为了登陆资本市场不惜铤而走险、改头换面。
其次,资本市场的高回报催生大批急功近利的企业,虚增利润以获得投资人的认可。
再次,监管制度缺失、违规成本过低使得造假者肆意妄为、有恃无恐。
当然,不管企业造假还是产品造假,拷打的都是商业社会的良心。只有重塑商业道德底线,才能恢复市场信心,才能使得中国的商业社会真正健康发展。届时,从消费者到投资人将会忘记“打假”一词,将“3.15”尘封在历史的日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