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6月26日21时38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岁。惊闻噩耗,众人扼腕:又一个“老戏骨”走了。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饰演《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两个经典的反派人物,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与儿子陈佩斯组成“父子档”合作了《瞧这一家子》《二子开店》等一系列喜剧片,陈强用他精湛的演技和对人物细致的揣摩将舞台上最具挑战的两种角色表演的淋漓尽致。
他在舞台上饰演“黄世仁”时,曾让台下观影的小战士愤恨到对他举起枪;他在电影《父与子》中那段误喝了人参汤后在雨中乱跑,高喊“我热、我热”的桥段笑翻了全场观众,至今被称为国产喜剧的经典。
从中国银幕上最著名的反派形象到中国最著名的喜剧表演艺术家之一,他所创作的舞台形象、银幕形象可以排成长长的队列,然而透过角色,陈强留给人们的是对演艺事业的精益求精和对生活的至情至性。良师,益友,好父亲,这是陈强即使在谢幕后也不会卸任的经典“角色”。
演小人物也能成功
半个世纪前,由周恩来总理倡议,以《大众电影》的“百花奖”投票形式,票选出赵丹、上官云珠、孙道临等22名“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二十二大明星”,陈强是其中之一,也是惟一因反派角色入选的演员。说到反派角色,他在《白毛女》中所饰演的“黄世仁”堪称经典。
《白毛女》创作组刚成立陈强就参加了,在讨论排戏的时候他便动了心眼,瞄准了喜儿的父亲杨白劳,在他看来这个角色有好戏,轻车熟路,定能成功。然而没想到分配角色时却让陈强演大少爷黄世仁。编剧于敏回忆当时的陈强,“他不愿意演,觉得自己还没结婚,演个坏蛋以后没有姑娘能看上他。他就跑到导演王滨那儿去磨,最后王滨实在没办法,说这是上面指定的任务,他才同意。”
后来,陈强开始想通了:无论扮演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是演员的光荣任务。回忆起这个角色,他曾在采访中说过,演黄世仁时曾揣摩过这个人物的内心特点,既要重点表现这个地主恶霸对杨白劳和喜儿的残忍,但也不忽视他对自己母亲的孝顺。正是这样复杂的心理刻画,使黄世仁的角色丰满起来,在观众眼中成为了经典,“黄世仁”三个字甚至成了“为富不仁”的代名词。
最终,《白毛女》红了,“黄世仁”却惨了——1946年张家口保卫战间隙,演出《白毛女》,群众用果子将“黄世仁”打得鼻青脸肿;在部队演《白毛女》,看演出的士兵入戏了,要开枪打“黄世仁”。上世纪50年代末,首都艺术家到福建海防前线慰问演出,陈强报名,却因为他演过“黄世仁”而没被批准。《白毛女》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演出结束后,奥地利姑娘上台给演员们献花,鲜花送向陈强手中时,台下一个老大娘气愤地高声嚷嚷:“不要给他献花!”
然而,无论是舞台上的“枪击”事件还是走在街上遭遇群众的唾骂,这些看似啼笑皆非的反响其实都是对陈强所塑造的角色的极大肯定。
如果说《白毛女》是陈强反派经典形象的开始,那么《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则堪称陈强银幕形象的巅峰。
1959年夏,谢晋筹拍《红色娘子军》,请陈强出演南霸天。对于同样的地主角色,陈强给出了不同的表演方式,“黄世仁和南霸天恰是‘一北一南’,做派应该有所不同。应该重点突出南霸天的傲漫、目空一切,却又外强中干的个性特征。”这个角色令陈强成为首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并在亚非电影节上,为中国在国际电影节赢得了第一个最佳男演员奖。
陈强曾笑言自己是“坏人的典型”——大大的鹰钩鼻,“尖嘴猴腮”的形象让他成了那个年代反派角色的不二人选。在那个以英雄人物为主角的年代,陈强用他入木三分的表演将反派小角色演成了“大角色”。在陈强90岁高龄的时候,电影百花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他。
陈佩斯:“我是父亲的追随者”
事实上,陈强并不是只演反派,他的戏路很宽。古装、时装,工人、农民,老汉、青年,主角、配角,他演来都得心应手。《三年早知道》中的赵满囤,是他扮演的第一个喜剧角色。这个人物那种小生产者的自私心理,被陈强刻画得活灵活现。1962年,他又在《魔术师的奇遇》一片中,扮演了第二个喜剧角色——魔术师陆幻奇。《瞧这一家子》是他的第三部喜剧片,在这部影片中,他与二儿子——八一电影制片厂青年演员陈佩斯,扮演胡家父子俩。
那是陈佩斯第一次担纲主角,也是陈强重新回到大银幕的第一部作品。“当时和父亲合作,我很不自信。这个戏几乎是父亲手把手教我,他给我做一遍,我就照着演一遍。”陈佩斯回忆说。每次提及这部电影,陈佩斯总是第一个感谢父亲,因为“是他告诉我,喜剧最需要功底,中国老百姓活得太苦了,需要为老百姓带来快乐”。
自《瞧这一家子》父子合作后,陈强跟儿子搭档的喜剧之路从此启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陈强父子合拍了一系列喜剧片,被称为“二子系列”。“二子”是陈佩斯在片中的名字。陈佩斯回忆:“那时,我父亲心理状态非常好,虽然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但心里充满了光明,向往幸福生活,那个年代‘伤痕文学’正流行,我和父亲都认为这不应是社会的主流文化。父亲想把《夕照街》里我的‘二子’形象和父亲塑造的老北京形象固定下来,再向前发展。”“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在此基础上诞生:《父与子》、《二子开店》、《傻冒经理》、《父子老爷车》等影片,贯穿了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成为时代的缩影。在“二子”系列片中,陈强的戏份并不多,但他凭借自己丰富的演技,以形体造型的灵活多变,把握不同人物的幽默感、节奏感,在喜剧表演领域又取得了丰硕成果。
正因为有父亲这位名师,调教过后的陈佩斯演技很快就有提高,通过小品、电影等优秀作品,成为1980年代红极一时的喜剧明星。回忆拍摄电影和电视剧的生活,陈佩斯最难忘的却是父亲的敬业精神。1994,陈佩斯自导自演了电视剧《飞来横福》,片中有一段陈强耍大刀的镜头,剧组请来一个京剧演员教陈强。在北京白塔寺胡同里,80岁的陈强抡起大板锹练刀花,“耍得呜呜地,练了就拍,我都替他累,他从来不叫苦,在工作上从来没有抱怨过。”在陈佩斯眼里,父亲把给人民群众带来快乐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自己也是父亲永远的追随者。 演戏有戏德,做人有仁德
“二子”系列电影中,由于父子同台,通过真实而自然的感情,以及他那含而不露的幽默表演,使影片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浓郁的喜剧色彩。谈起自己扮演的喜剧角色时,陈强总是十分强调从生活、人物性格和戏的矛盾冲突中找喜剧因素,反对人为地制造噱头和过火的表演。他把自己表演喜剧的经验概括为十六个字:“逗而不厌、闹而不乱、笑而不俗、趣味由衷”。
对于表演,陈强的态度总是一丝不苟的。无论是令人憎恶的反面角色,还是讨人喜爱的慈父,能够深入人心都归功于陈强精湛而独特的表演艺术。“我在扮演角色时,主要的窍门是‘淡抹浓点’,整个戏都处理得很生动、很自然、很不费力,只在某个突出的地方、节骨眼上点那么一笔,这样戏的色彩就浓了。就像马连良的戏一样,只在某一个地方,啪!一跃劲!人物就出来了!这样观众才觉得不吃力,很轻松、很舒服,而且艺术享受在你‘点’的时候也得到了满足!”陈强曾这样总结道。事实也确实如此。影片《白毛女》中,黄世仁第一次见到喜儿,他让黄世仁用手绢捂嘴一笑,只轻轻一点,就增加了悬念,使观众为喜儿的命运担心了。《红色娘子军》中南霸天被捕后乘机逃跑,他让南霸天捂了一只眼,只留一只眼活动,这就突出了人物的狡猾。
有人说老爷子对表演的态度有些教条了,但这些在陈强看来却是德行的体现。对待角色如此,对待生活亦如此。在一次采访中陈佩斯回忆说,他29岁才结婚,婚后第一次回父亲家吃饭,陈强对他说:“二子,我一直对你说,演戏要讲戏德,不抢戏、不压戏,这些你都做到了。今天我要说,做丈夫要有夫德,小王工作辛苦,在手术室一站就站好长时间,回家很累,家务事你得多揽点。抢戏是没戏德,而抢活则是夫德。”说完还拿来一根尺子递给儿媳妇,“往后要是二子胆敢欺侮你,你尽管顶他,这就是御赐钢鞭。”
虽然塑造了一系列反派,但当陈强和陈佩斯出现在公众面前时,那种发自内心的父子亲情,总是那么让人感动。
自从4年前陈强因脑中风导致部分记忆消失,生活不太方便,陈佩斯便从自己家中搬出与父母同住,以便照顾二老的生活琐事。最后半年陈强病情出现反复,陈佩斯更是全面停工,专心照顾老人以尽为人子的孝道。至今年6月中旬,陈强病情加重转到安贞医院治疗,住院的半个月,陈佩斯几乎每天都去医院照顾老人。
大仲马曾对小仲马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而对于创作者来说,作品如同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创作者的水平。暂且不说陈佩斯在表演艺术上的造诣,仅从他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上便能让人们看到陈强作为父亲的成功。
戏里戏外,影响几代人
“我对旧社会的了解、仇恨,就是受之于陈强扮演的南霸天和黄世仁,儿时跟父母一起看露天电影,看到他玷污喜儿那段,我简直恨死他了!”媒体工作者马先生说,《白毛女》公映后,陈强几乎成了“全民公敌”,加上《红色娘子军》里的凶残丑恶的南霸天,陈强成了恶霸专业户。
“无论是《二子开店》还是《瞧这一家子》,老爷子给我的印象总是正经八百的老古板,尤其是演他儿子辈的陈佩斯、英达,与老爷子理念冲撞后产生各种笑料,我觉得陈老师的电视剧给了我许多童年的快乐。如今他走了,我想是上帝想看喜剧了。”1986年出生,从事IT工作的李先生说。
“20年前,陈老骑自行车找到我家。老式楼房没有电梯,他生生走了6层楼,希望我在他的电影中演一个配角。我不在家,父母在惊喜感动之余,知道我没有演戏的意愿和能力就婉拒了。事后我很过意不去,我当时是刚出道的小字辈,以他的身份完全不需要自己出马!而他对电影的热诚执著可见一斑。陈老,我们爱您!”——杨澜
“我在病中,惊听陈强老师辞世,心情非常悲痛。我12岁你就教我们表演,我22岁《白毛女》中你演黄世仁我演喜儿,直接受到你的指教,使我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电影演员。祝你一路走好!”——田华
陈强去世的消息让人们在惊愕过后纷纷缅怀,这些人中有看戏的观众,也有演戏的同行。
2001年,在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中,陈强饰演了刽子手一刀刘,这也是他在大银幕留下的最后一个经典角色。当时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陈强在片中又是浇凉水,又是骑毛驴,玩起后手翻,还耍起大刀,身手十分敏捷。他手抱大刀端坐板车的镜头,气场之强让同场飙戏的影帝姜文都不免失色几分。陈强对于艺术的绝对服从让人们深受感动,连自己的女婿张山也不免感慨“这种敬业的工作态度是我们后辈都很难做到的。”
一年多前,在陈佩斯话剧《雷人晚餐》的演出现场,父亲陈强坐着轮椅前来捧场。看着儿子在舞台上尽情的表演,九十多岁的陈强不免对身旁友人发起了“牢骚”:“还是想演戏啊……哪怕演一个群众我都想上去,但是他(陈佩斯)不答应”。
如今已经辞世的陈强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那一个个经典的舞台形象,更是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而这也是今天的电视电影人最需要传承的宝贵“遗产”。
责任编辑 董颖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饰演《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两个经典的反派人物,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与儿子陈佩斯组成“父子档”合作了《瞧这一家子》《二子开店》等一系列喜剧片,陈强用他精湛的演技和对人物细致的揣摩将舞台上最具挑战的两种角色表演的淋漓尽致。
他在舞台上饰演“黄世仁”时,曾让台下观影的小战士愤恨到对他举起枪;他在电影《父与子》中那段误喝了人参汤后在雨中乱跑,高喊“我热、我热”的桥段笑翻了全场观众,至今被称为国产喜剧的经典。
从中国银幕上最著名的反派形象到中国最著名的喜剧表演艺术家之一,他所创作的舞台形象、银幕形象可以排成长长的队列,然而透过角色,陈强留给人们的是对演艺事业的精益求精和对生活的至情至性。良师,益友,好父亲,这是陈强即使在谢幕后也不会卸任的经典“角色”。
演小人物也能成功
半个世纪前,由周恩来总理倡议,以《大众电影》的“百花奖”投票形式,票选出赵丹、上官云珠、孙道临等22名“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二十二大明星”,陈强是其中之一,也是惟一因反派角色入选的演员。说到反派角色,他在《白毛女》中所饰演的“黄世仁”堪称经典。
《白毛女》创作组刚成立陈强就参加了,在讨论排戏的时候他便动了心眼,瞄准了喜儿的父亲杨白劳,在他看来这个角色有好戏,轻车熟路,定能成功。然而没想到分配角色时却让陈强演大少爷黄世仁。编剧于敏回忆当时的陈强,“他不愿意演,觉得自己还没结婚,演个坏蛋以后没有姑娘能看上他。他就跑到导演王滨那儿去磨,最后王滨实在没办法,说这是上面指定的任务,他才同意。”
后来,陈强开始想通了:无论扮演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是演员的光荣任务。回忆起这个角色,他曾在采访中说过,演黄世仁时曾揣摩过这个人物的内心特点,既要重点表现这个地主恶霸对杨白劳和喜儿的残忍,但也不忽视他对自己母亲的孝顺。正是这样复杂的心理刻画,使黄世仁的角色丰满起来,在观众眼中成为了经典,“黄世仁”三个字甚至成了“为富不仁”的代名词。
最终,《白毛女》红了,“黄世仁”却惨了——1946年张家口保卫战间隙,演出《白毛女》,群众用果子将“黄世仁”打得鼻青脸肿;在部队演《白毛女》,看演出的士兵入戏了,要开枪打“黄世仁”。上世纪50年代末,首都艺术家到福建海防前线慰问演出,陈强报名,却因为他演过“黄世仁”而没被批准。《白毛女》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演出结束后,奥地利姑娘上台给演员们献花,鲜花送向陈强手中时,台下一个老大娘气愤地高声嚷嚷:“不要给他献花!”
然而,无论是舞台上的“枪击”事件还是走在街上遭遇群众的唾骂,这些看似啼笑皆非的反响其实都是对陈强所塑造的角色的极大肯定。
如果说《白毛女》是陈强反派经典形象的开始,那么《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则堪称陈强银幕形象的巅峰。
1959年夏,谢晋筹拍《红色娘子军》,请陈强出演南霸天。对于同样的地主角色,陈强给出了不同的表演方式,“黄世仁和南霸天恰是‘一北一南’,做派应该有所不同。应该重点突出南霸天的傲漫、目空一切,却又外强中干的个性特征。”这个角色令陈强成为首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并在亚非电影节上,为中国在国际电影节赢得了第一个最佳男演员奖。
陈强曾笑言自己是“坏人的典型”——大大的鹰钩鼻,“尖嘴猴腮”的形象让他成了那个年代反派角色的不二人选。在那个以英雄人物为主角的年代,陈强用他入木三分的表演将反派小角色演成了“大角色”。在陈强90岁高龄的时候,电影百花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他。
陈佩斯:“我是父亲的追随者”
事实上,陈强并不是只演反派,他的戏路很宽。古装、时装,工人、农民,老汉、青年,主角、配角,他演来都得心应手。《三年早知道》中的赵满囤,是他扮演的第一个喜剧角色。这个人物那种小生产者的自私心理,被陈强刻画得活灵活现。1962年,他又在《魔术师的奇遇》一片中,扮演了第二个喜剧角色——魔术师陆幻奇。《瞧这一家子》是他的第三部喜剧片,在这部影片中,他与二儿子——八一电影制片厂青年演员陈佩斯,扮演胡家父子俩。
那是陈佩斯第一次担纲主角,也是陈强重新回到大银幕的第一部作品。“当时和父亲合作,我很不自信。这个戏几乎是父亲手把手教我,他给我做一遍,我就照着演一遍。”陈佩斯回忆说。每次提及这部电影,陈佩斯总是第一个感谢父亲,因为“是他告诉我,喜剧最需要功底,中国老百姓活得太苦了,需要为老百姓带来快乐”。
自《瞧这一家子》父子合作后,陈强跟儿子搭档的喜剧之路从此启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陈强父子合拍了一系列喜剧片,被称为“二子系列”。“二子”是陈佩斯在片中的名字。陈佩斯回忆:“那时,我父亲心理状态非常好,虽然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但心里充满了光明,向往幸福生活,那个年代‘伤痕文学’正流行,我和父亲都认为这不应是社会的主流文化。父亲想把《夕照街》里我的‘二子’形象和父亲塑造的老北京形象固定下来,再向前发展。”“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在此基础上诞生:《父与子》、《二子开店》、《傻冒经理》、《父子老爷车》等影片,贯穿了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成为时代的缩影。在“二子”系列片中,陈强的戏份并不多,但他凭借自己丰富的演技,以形体造型的灵活多变,把握不同人物的幽默感、节奏感,在喜剧表演领域又取得了丰硕成果。
正因为有父亲这位名师,调教过后的陈佩斯演技很快就有提高,通过小品、电影等优秀作品,成为1980年代红极一时的喜剧明星。回忆拍摄电影和电视剧的生活,陈佩斯最难忘的却是父亲的敬业精神。1994,陈佩斯自导自演了电视剧《飞来横福》,片中有一段陈强耍大刀的镜头,剧组请来一个京剧演员教陈强。在北京白塔寺胡同里,80岁的陈强抡起大板锹练刀花,“耍得呜呜地,练了就拍,我都替他累,他从来不叫苦,在工作上从来没有抱怨过。”在陈佩斯眼里,父亲把给人民群众带来快乐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自己也是父亲永远的追随者。 演戏有戏德,做人有仁德
“二子”系列电影中,由于父子同台,通过真实而自然的感情,以及他那含而不露的幽默表演,使影片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浓郁的喜剧色彩。谈起自己扮演的喜剧角色时,陈强总是十分强调从生活、人物性格和戏的矛盾冲突中找喜剧因素,反对人为地制造噱头和过火的表演。他把自己表演喜剧的经验概括为十六个字:“逗而不厌、闹而不乱、笑而不俗、趣味由衷”。
对于表演,陈强的态度总是一丝不苟的。无论是令人憎恶的反面角色,还是讨人喜爱的慈父,能够深入人心都归功于陈强精湛而独特的表演艺术。“我在扮演角色时,主要的窍门是‘淡抹浓点’,整个戏都处理得很生动、很自然、很不费力,只在某个突出的地方、节骨眼上点那么一笔,这样戏的色彩就浓了。就像马连良的戏一样,只在某一个地方,啪!一跃劲!人物就出来了!这样观众才觉得不吃力,很轻松、很舒服,而且艺术享受在你‘点’的时候也得到了满足!”陈强曾这样总结道。事实也确实如此。影片《白毛女》中,黄世仁第一次见到喜儿,他让黄世仁用手绢捂嘴一笑,只轻轻一点,就增加了悬念,使观众为喜儿的命运担心了。《红色娘子军》中南霸天被捕后乘机逃跑,他让南霸天捂了一只眼,只留一只眼活动,这就突出了人物的狡猾。
有人说老爷子对表演的态度有些教条了,但这些在陈强看来却是德行的体现。对待角色如此,对待生活亦如此。在一次采访中陈佩斯回忆说,他29岁才结婚,婚后第一次回父亲家吃饭,陈强对他说:“二子,我一直对你说,演戏要讲戏德,不抢戏、不压戏,这些你都做到了。今天我要说,做丈夫要有夫德,小王工作辛苦,在手术室一站就站好长时间,回家很累,家务事你得多揽点。抢戏是没戏德,而抢活则是夫德。”说完还拿来一根尺子递给儿媳妇,“往后要是二子胆敢欺侮你,你尽管顶他,这就是御赐钢鞭。”
虽然塑造了一系列反派,但当陈强和陈佩斯出现在公众面前时,那种发自内心的父子亲情,总是那么让人感动。
自从4年前陈强因脑中风导致部分记忆消失,生活不太方便,陈佩斯便从自己家中搬出与父母同住,以便照顾二老的生活琐事。最后半年陈强病情出现反复,陈佩斯更是全面停工,专心照顾老人以尽为人子的孝道。至今年6月中旬,陈强病情加重转到安贞医院治疗,住院的半个月,陈佩斯几乎每天都去医院照顾老人。
大仲马曾对小仲马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而对于创作者来说,作品如同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创作者的水平。暂且不说陈佩斯在表演艺术上的造诣,仅从他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上便能让人们看到陈强作为父亲的成功。
戏里戏外,影响几代人
“我对旧社会的了解、仇恨,就是受之于陈强扮演的南霸天和黄世仁,儿时跟父母一起看露天电影,看到他玷污喜儿那段,我简直恨死他了!”媒体工作者马先生说,《白毛女》公映后,陈强几乎成了“全民公敌”,加上《红色娘子军》里的凶残丑恶的南霸天,陈强成了恶霸专业户。
“无论是《二子开店》还是《瞧这一家子》,老爷子给我的印象总是正经八百的老古板,尤其是演他儿子辈的陈佩斯、英达,与老爷子理念冲撞后产生各种笑料,我觉得陈老师的电视剧给了我许多童年的快乐。如今他走了,我想是上帝想看喜剧了。”1986年出生,从事IT工作的李先生说。
“20年前,陈老骑自行车找到我家。老式楼房没有电梯,他生生走了6层楼,希望我在他的电影中演一个配角。我不在家,父母在惊喜感动之余,知道我没有演戏的意愿和能力就婉拒了。事后我很过意不去,我当时是刚出道的小字辈,以他的身份完全不需要自己出马!而他对电影的热诚执著可见一斑。陈老,我们爱您!”——杨澜
“我在病中,惊听陈强老师辞世,心情非常悲痛。我12岁你就教我们表演,我22岁《白毛女》中你演黄世仁我演喜儿,直接受到你的指教,使我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电影演员。祝你一路走好!”——田华
陈强去世的消息让人们在惊愕过后纷纷缅怀,这些人中有看戏的观众,也有演戏的同行。
2001年,在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中,陈强饰演了刽子手一刀刘,这也是他在大银幕留下的最后一个经典角色。当时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陈强在片中又是浇凉水,又是骑毛驴,玩起后手翻,还耍起大刀,身手十分敏捷。他手抱大刀端坐板车的镜头,气场之强让同场飙戏的影帝姜文都不免失色几分。陈强对于艺术的绝对服从让人们深受感动,连自己的女婿张山也不免感慨“这种敬业的工作态度是我们后辈都很难做到的。”
一年多前,在陈佩斯话剧《雷人晚餐》的演出现场,父亲陈强坐着轮椅前来捧场。看着儿子在舞台上尽情的表演,九十多岁的陈强不免对身旁友人发起了“牢骚”:“还是想演戏啊……哪怕演一个群众我都想上去,但是他(陈佩斯)不答应”。
如今已经辞世的陈强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那一个个经典的舞台形象,更是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而这也是今天的电视电影人最需要传承的宝贵“遗产”。
责任编辑 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