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考察“尚且”句式出现的语言环境发现该句式具有双重功能:前小句具有语义回指性,通过援引发生可能性小的参照事例证明未然事例的更应发生。后小句具有语义回归性,反过来进一步证明和強调了语段的语义中心。
【关键词】语义回指性 语义回归性 语用
关于“尚且”句式,前人多注重该句式的语义分析,鲜有人从语用角度进行研究,只搜集到以下两位学者:徐阳春认为“尚且”句式属于推论递进句式,并归纳出“尚且p,何况q”句式的推论过程是“如果p,那么q或必将q,事实上p,所以q或将q是理所当然的。”吴锋文分析此句式“在语义理解上采用同向推理的形式表达递进的关系,具有用语简洁,表意明确的语用特点。”徐、吴都注意到该句式具有某种特殊的语用功能,但徐对该句式的语用研究只限于该句式本身,吴认为该句式具有“用语简洁,表意明确的语用特点”也只就该句式的句法表现形式而言。本文试图跳出句式研究的范畴,从语用角度考察该句式出现的语义背景,同时结合该句式本身的语义特点,探究其语用功能。
先看一个例句,例(1)
①一个更加宽容和自信的社会,才能够获得新的生命力。今天我们在高考中减少了对未来人才的限制,就是给未来的人才创造了一种宽容信任甚至是认可的发展环境,以期待更加多样化的果实。
②其实,许多历史上公认的人才并非真正合格的考生。根据杨绛先生的回忆,钱钟书先生在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时,数学只考了1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考国立青岛大学的时候情况也大抵如此。
③和传统的中国相比,新社会无疑是更开放、更自由的。
④那时,传统中国尚且给他们留下了宽阔的空间,更何况是今天多元开放的新社会。
在例(1)中,①句指出存在“在高考中减少对未来人才的限制”这种情况,并说明该情况的社会意义——更加多样化的果实,暗含了对该情况“支持和鼓励”的态度。②句援引历史上钱钟书和臧克家的事实证明①提出的情况的正确性。③对比“传统中国”和“新社会”的自由开放程度,说明“新社会”比“传统中国”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此处多省略③句,一是因为该句多为人们的共识,不需明说;二是,两者的对比关系已经由④句中各自的修饰成分(传统、多元开放)表现出来。归根到底是由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决定的。④更进一步说明①中情况的确定性和必然性。
通过考察“尚且”句式所处的语言环境,该句式的语义背景可归纳为:
存在某种情况以及对该情况的态度、看法等。
已发生的某一事例(已然事例)。
另一事例在某特定方面的可能性大于已发生的事例。
另一事例更应发生(未然事例)。
当说话人想证明某种情况的确定性以及对该情况态度、看法的必然性时,没有从正面论证,而是引入一个已然事例作为证据,该事例相对于未然事例来说不大可能发生,而事实上发生了,在此基础上推论得出未然事例更应该发生,进而以此证明该情况的确定性以及对该情况态度、看法的必然性。
“尚且”句式的语篇环境最终用于说明①。我们在该句式出现的语篇中标上相应的标志词,以便于更清楚地认识“尚且”句式及其背景句之间的关系。其形式表现可以归纳为:
B是或应该X,因为A已经X了,并且B比A……,所以A尚且X,何况B。
如,例(2)舍瓦从钢筋混凝土式的意甲后卫群脱身来到更粗放的英超,虽然可能多受些皮肉之苦,但对于前锋却不啻一种解放。(因为)当年从“小世界杯”的意甲“沦落”英超的前锋,大多求仁得仁,顺风顺水;年迈的古力特,维亚利和迪卡尼奥,水土不服的博格坎普乃至亨利……只有自甘堕落的瘾君子算得例外。(而且)相对于那些失意者来说,舍瓦俄适应能力毋庸置疑。(所以)在意甲失意者尚且如此,何况两夺金靴的舍瓦。
在语篇中①②③④顺次出现,形成一个语义完整,相对独立的语段,①既表明话题,又揭示语义中心,是该语段的主旨。②③④构成具有因果关系的推论递进句,对①进行解释证明,其中②援引了一个已然事例(事实上的或事理上的),
③对比已然事例与未然事例,指出已然事例和未然事例的相关性,④由②③推论得出,并进一步证明了①,如下图:
例(3)①事实上涂料的有无毒害并不是一喝见效的,而是有长期的、慢性的效应。②好比证明一种药是安全有用的,它必须做长期的研究实验才可以,有时甚至做了二十年的实验,即便如此,在真正使用中仍会出现不良反应。③④药物的安全性尚且如此,更何况根本就不值得做类似食用安全性研究的涂料。
①表明话题“涂料的有无毒害”,并揭示语义中心“是长期的、慢性的效应”。 ②援引参照事例,证明“药品必须做长期的研究实验才可以证明是否安全且有用”。“根本就不值得做类似食用安全性研究”表明了药物与涂料所要求的安全性对比关系,即药物远远大于涂料的安全性要求。④前一小句总结已然事例,后一小句推论证明“涂料更须做长期的研究实验才可以证明它是否安全且有用”,与①语义中心一致,使①得到进一步的证明和强调。
可见“尚且”句式既承接了已然事例,又反过来论证了语义中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尚且”句式的语用功能就在这种承上启下中得以体现。具体来说该句式具有双重功能:前小句(AX)具有语义回指性,通过援引发生可能性小的参照事例证明未然事例的更应发生。后小句(BX)具有语义回归性,反过来进一步证明和强调了①的语义中心。
【参考文献】
[1]崔希亮. 汉语连字句的语用分析[J]. 中国语文, 1993(2).
[2]徐阳春. 递进句式的语义、语用考察[J]. 浙江树人学报, 2001(3).
[3]吴锋文. “尚且A,何况B”的句法语义语用析说[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4).
【关键词】语义回指性 语义回归性 语用
关于“尚且”句式,前人多注重该句式的语义分析,鲜有人从语用角度进行研究,只搜集到以下两位学者:徐阳春认为“尚且”句式属于推论递进句式,并归纳出“尚且p,何况q”句式的推论过程是“如果p,那么q或必将q,事实上p,所以q或将q是理所当然的。”吴锋文分析此句式“在语义理解上采用同向推理的形式表达递进的关系,具有用语简洁,表意明确的语用特点。”徐、吴都注意到该句式具有某种特殊的语用功能,但徐对该句式的语用研究只限于该句式本身,吴认为该句式具有“用语简洁,表意明确的语用特点”也只就该句式的句法表现形式而言。本文试图跳出句式研究的范畴,从语用角度考察该句式出现的语义背景,同时结合该句式本身的语义特点,探究其语用功能。
先看一个例句,例(1)
①一个更加宽容和自信的社会,才能够获得新的生命力。今天我们在高考中减少了对未来人才的限制,就是给未来的人才创造了一种宽容信任甚至是认可的发展环境,以期待更加多样化的果实。
②其实,许多历史上公认的人才并非真正合格的考生。根据杨绛先生的回忆,钱钟书先生在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时,数学只考了1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考国立青岛大学的时候情况也大抵如此。
③和传统的中国相比,新社会无疑是更开放、更自由的。
④那时,传统中国尚且给他们留下了宽阔的空间,更何况是今天多元开放的新社会。
在例(1)中,①句指出存在“在高考中减少对未来人才的限制”这种情况,并说明该情况的社会意义——更加多样化的果实,暗含了对该情况“支持和鼓励”的态度。②句援引历史上钱钟书和臧克家的事实证明①提出的情况的正确性。③对比“传统中国”和“新社会”的自由开放程度,说明“新社会”比“传统中国”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此处多省略③句,一是因为该句多为人们的共识,不需明说;二是,两者的对比关系已经由④句中各自的修饰成分(传统、多元开放)表现出来。归根到底是由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决定的。④更进一步说明①中情况的确定性和必然性。
通过考察“尚且”句式所处的语言环境,该句式的语义背景可归纳为:
存在某种情况以及对该情况的态度、看法等。
已发生的某一事例(已然事例)。
另一事例在某特定方面的可能性大于已发生的事例。
另一事例更应发生(未然事例)。
当说话人想证明某种情况的确定性以及对该情况态度、看法的必然性时,没有从正面论证,而是引入一个已然事例作为证据,该事例相对于未然事例来说不大可能发生,而事实上发生了,在此基础上推论得出未然事例更应该发生,进而以此证明该情况的确定性以及对该情况态度、看法的必然性。
“尚且”句式的语篇环境最终用于说明①。我们在该句式出现的语篇中标上相应的标志词,以便于更清楚地认识“尚且”句式及其背景句之间的关系。其形式表现可以归纳为:
B是或应该X,因为A已经X了,并且B比A……,所以A尚且X,何况B。
如,例(2)舍瓦从钢筋混凝土式的意甲后卫群脱身来到更粗放的英超,虽然可能多受些皮肉之苦,但对于前锋却不啻一种解放。(因为)当年从“小世界杯”的意甲“沦落”英超的前锋,大多求仁得仁,顺风顺水;年迈的古力特,维亚利和迪卡尼奥,水土不服的博格坎普乃至亨利……只有自甘堕落的瘾君子算得例外。(而且)相对于那些失意者来说,舍瓦俄适应能力毋庸置疑。(所以)在意甲失意者尚且如此,何况两夺金靴的舍瓦。
在语篇中①②③④顺次出现,形成一个语义完整,相对独立的语段,①既表明话题,又揭示语义中心,是该语段的主旨。②③④构成具有因果关系的推论递进句,对①进行解释证明,其中②援引了一个已然事例(事实上的或事理上的),
③对比已然事例与未然事例,指出已然事例和未然事例的相关性,④由②③推论得出,并进一步证明了①,如下图:
例(3)①事实上涂料的有无毒害并不是一喝见效的,而是有长期的、慢性的效应。②好比证明一种药是安全有用的,它必须做长期的研究实验才可以,有时甚至做了二十年的实验,即便如此,在真正使用中仍会出现不良反应。③④药物的安全性尚且如此,更何况根本就不值得做类似食用安全性研究的涂料。
①表明话题“涂料的有无毒害”,并揭示语义中心“是长期的、慢性的效应”。 ②援引参照事例,证明“药品必须做长期的研究实验才可以证明是否安全且有用”。“根本就不值得做类似食用安全性研究”表明了药物与涂料所要求的安全性对比关系,即药物远远大于涂料的安全性要求。④前一小句总结已然事例,后一小句推论证明“涂料更须做长期的研究实验才可以证明它是否安全且有用”,与①语义中心一致,使①得到进一步的证明和强调。
可见“尚且”句式既承接了已然事例,又反过来论证了语义中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尚且”句式的语用功能就在这种承上启下中得以体现。具体来说该句式具有双重功能:前小句(AX)具有语义回指性,通过援引发生可能性小的参照事例证明未然事例的更应发生。后小句(BX)具有语义回归性,反过来进一步证明和强调了①的语义中心。
【参考文献】
[1]崔希亮. 汉语连字句的语用分析[J]. 中国语文, 1993(2).
[2]徐阳春. 递进句式的语义、语用考察[J]. 浙江树人学报, 2001(3).
[3]吴锋文. “尚且A,何况B”的句法语义语用析说[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