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经济越是发展,一个企业越是要勇于承担责任,产品的品质、品牌、社会责任,
这三样一个都不能少,少了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买单
“去攀登高峰,去大海远航,去大地奔跑,去蓝天翱翔,与你牵绊同行,有激情有梦想,神采飞扬中国郎……”这是四川古蔺郎酒集团的企业主题曲。每天清晨,激昂的曲子都会响彻厂区上空,回荡在青翠的赤水河谷间。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接壤的赤水河畔,气候温湿,水量充沛,郎酒集团的生产基地就坐落于此。
赤水河如一条带着生命力的赤红丝带在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穿行而过,成为川黔事实上的界河。奔流不息的河水见证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以少胜多的光辉岁月,也默默记录下二郎滩人用郎酒为红军伤员擦洗伤口时的那缕飘香。至今,赤水河畔仍有民谣传唱:赤水河呀长又长,手捧郎酒香又香;红军哥哥为穷人,献给红军尝一尝……
二郎镇素有酿酒传统,郎酒的酱香从1898年的“回沙郎酒”就开始在二郎滩上酝酿,伴着赤水河的浩荡,跨越半个世纪的沧桑,迎来了新生。1956年的成都金牛坝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指示:“四川还有个郎酒嘛,解放前就很有名,要加快发展”。郎酒终于落地成厂,恢复生产。
二郎镇位于低山河谷区,属亚热带湿润性高原气候,热量丰富,气候温湿。这直接决定了酿酒过程中高温制曲和堆积糖化等环节中所必须的恰到好处的温度和湿度。只有在这种独特环境里的富氧发酵,才能使决定酒液香味的关键性微生物群落成倍增长。
正是因为原产地二郎镇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赤水河的优质水源,以及代代相传的古老工艺,郎酒已经飘扬了几十年的酒香依旧魅力不减,在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半个世纪里屡获殊荣,相继荣获首届四川省名酒评比金奖、国家质量优质奖,以及“中国名酒”等称号。
白酒是具有典型中国文化基因的传统产业,这种源自古老农耕文明的文化气息,深扎在中国人的心头。因此,白酒行业在进入新世纪后依旧势头不减,2003年到2012年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市场统计显示,白酒行业在2011年营收增速达到最高峰,为45.97%;在营收快速攀升的同时,行业净利润增长也势头不减。2006年,行业净利润增速高达76.03%,直到“黄金十年”末的2011年、2012年,依然保持60.16%和54.51%的高增速。在此十年间,白酒行业13家上市公司营收总额高达3960.69亿元。
面对行业的高增长态势,郎酒集团没有浪费良机。汪俊林在2001年接手郎酒集团时,郎酒的市场表现并不景气,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汪俊林对企业展开调整,并努力让企业在转型中平稳过渡。“企业改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不稳定。成熟企业最核心的问题是稳定,然后是怎样慢慢地把好的观念渗透进来。”汪俊林坦言。在此期间,汪俊林重新梳理郎酒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结构,最终形成以红花郎打头覆盖高端市场,其他系列产品兼顾中高端及低端市场的全线覆盖。
经过不间断的调整转型,郎酒集团从2001年的亏损状态起步,营收不断攀升。2010年,郎酒集团销售业绩实现58亿,同比增长65.7%,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再创新高,营收均突破百亿,跻身为白酒行业百亿俱乐部的会员。“我们在2005年的时候销售额还不到5亿元,当时提出实现30亿、50亿、100亿元销售目标时,没有一个人相信。”汪俊林说。
然而,产业发展周期终归到来。2013年,白酒行业因系列风波及政策影响,行业增速放缓,进入“黄金十年”后的调整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白酒行业营收同比增长仅为1.5%,净利润同比增长为2.35%,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无论是产量还是销售收入增幅均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行业寒冬影响下,2013年,郎酒集团营收缩至80亿,颓势延续至2014年。
2015年,汪俊林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整合事业部,清理生产线,并对郎酒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郎酒有历史,有基石,但是郎酒应该是一个发展的、与时俱进的企业,要把过去好的东西继承下来发扬光大。”汪俊林表示,郎酒发展的基石,就是对品质的坚守。
“郎酒的品质,消费者是能看到的。首先保证喝完酒口不干头不疼,其次喝完比较舒适,没有其他副作用。酿造酱香白酒是个笨功夫,偷不得工,取不了巧。你用料不精,功夫不到,年头不够,消费者嘴巴一尝,立马清清楚楚。”在汪俊林看来,郎酒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品质上。
企业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是第一责任。郎酒作为独特的酱香型白酒,酿造手法沿袭了古老的“回沙工艺”,从一粒米红粱变为一滴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高温制曲、两次投粮、回沙发酵、九次蒸酿、七次取酒、经年储藏、盘勾勾兑,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比如制曲环节,对原料小麦的要求非常严格,小麦的水分、淀粉含量、浓重等数据都需通过集团质检中心的检测。
“实际上我们一直用现代技术研究传统酿造工艺,不是说用现代技术代替,而是用它把过去传统的工艺做得更精准。”汪俊林表示,现在人工智能和机械设备发展特别快,用这些方式来操作一定比人工做得更准确。
“生在赤水河,長在天宝峰,养在陶坛库,藏在天宝洞。”汪俊林形象地概括了一瓶合格的郎酒从生产到上市的关键节点:一瓶酒就像一个人,整个四季是一个孕育的过程。酒出来就像新生儿一样,要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还需要每个阶段的培养。酒也一样,出生以后,还要经历几个不同的生长环境。对原料的甄选和对工艺的完善,是郎酒品质的保证。
“在有价值的地方创造价值。”在汪俊林看来,对产品的精雕细琢仅仅只是第一步,推动整个白酒市场发展,“做大酱酒市场”,才是郎酒行业价值的体现。 目前,随着大众消费的持续升级,白酒行业重新回到发展快车道并越走越快。“很多人说白酒行业正在复苏,我不这样看,我觉得是品牌集中。很多中小企业倒下了,消费就集中到品牌企业来了。”
2016年,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与郎酒集团达成共识,成为郎酒形象代言人。谈到“双郎合璧”,汪俊林说:“是为了宣传、纪念、传承郎平教练代表的追求卓越、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的中国女排精神。”在业内看来,中国女排精神和郎酒商业价值的融合,再次传递出郎酒务实专注、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和做大酱酒市场的行业价值观。
2017年7月,在青花郎新战略发布会上,汪俊林发布了青花郎战略新定位,随后迅速完成对另外两支核心产品的重新定位,形成“青花郎,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小郎酒,全国热销的小瓶白酒”、“郎牌特曲,来自四川,浓香正宗”的品牌战略布局,开启了“郎酒黄金十年”的新征程。
现在,青花郎作为“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的品牌形象已开始深入人心,而三支战略主导产品的全新定位,也使营销资源有效聚合,实现了消费升级下的营销落地。
“未来中国市场不断成熟,品牌聚集度将会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将从产品转向品牌,从价格转向价值,创造有品质的产品和有价值的品牌,才能可持续创造价值,创造社会财富。”汪俊林强调,郎酒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深度聚焦品牌战略定位,靠品牌驱动来推动市场成长,实现价值传递。
“坚守品质不动摇,坚守品牌发展不动摇,坚守诚信不动摇,壮大郎酒人坚守品质、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的胸怀与气度。”汪俊林为郎酒集团制定的“黄金十年”的发展战略中,不仅对郎酒的未来发展路线做出规划,也向产品的市场表现提出了要求:2018年至2022年每年酱酒销售量控制在1至2万吨,销售额在100至200亿元左右。继续加大老酒的库存,力争到2022年使库存老酒达到25至30万吨,真正形成青花郎的核心竞争力。
据市场统计,目前酱香型白酒在全国白酒行业中产销量占3%左右,而利润却占到20%。未来十年,酱香型白酒的市场份额将继续提升。青花郎作为典型的酱香型白酒,香气优雅舒适,口味醇厚绵长,空杯留香。目前,郎酒集团酱酒存酒已达12万吨,可满足至少7到8年的市场需求,这是郎酒集团厚积薄发的根基。对于讲究“酒是陈的香”的酱酒来说,在出厂前已储存7到8年的青花郎,是郎酒集团抢占未来广阔市场的拳头产品。
根据四川省古蔺县经济商务科技局提供的数据,2017年1-9月份,四川省古蔺县白酒产业总产值达到167.5亿元,同比增长13.6%;郎酒集团总产值同比增长14.2%。作为二郎镇乃至古蔺县的支柱企业,郎酒集团每年的上缴利税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一部分。同一份数据显示,郎酒集团近几年上缴利税占当地税收总额60%以上。“郎酒对全县整个经济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有了这个带动,其他产业才能够活跃发展起来。我们还有句最形象的话,就是我们吃的都是酒糟饭!” 古蔺县经济商务科技局的工作人员笑着对记者说。
郎酒集团以酒业为基础,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农业。根据统计,目前全县辖区米红粱的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直接拉动本地农民的增收。“普通的米红粱在省外,收购价不到四千元左右一吨,但是在我们这里的米红粱用来酿酒,那就不同了,价钱甚至能翻倍。在我们这个地方、整个四川南部,老百姓都在种。”郎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蒋英丽用洋芋形象地比喻到,“就像洋芋,吃的话多少钱一斤,但是做成薯条,那价值就不一样了。”
由于郎酒集团对米红粱的持续需求,本地的农业生产基本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条。郎酒集团先向各地乡镇发送订单,并向农户提供前期资金和技术支持。在作物成熟季,以保障农户利益的价格进行收购。“一定要让扶贫对象具有造血功能,实现精准扶贫,这样才能实现真正脱贫。”蒋英丽说。
除了农业扶贫,郎酒集团在生产环节为当地解决了一万多的就业岗位。“十个二郎人可能就有六个人在郎酒工作。”古蔺县经发办的工作人员表示,加上运输等上下游环节,郎酒集团带动的就业更多。
“就像十九大指出的中国主要矛盾转化一样,如果郎酒企业很有钱了,我們只管我们自己,周围老百姓都很穷的话,这个厂是没法发展的。”汪俊林表示,社会经济越是发展,一个企业越是要勇于承担责任,产品的品质、品牌、社会责任,这三样一个都不能少,少了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买单。
谈到未来发展,汪俊林已经胸有成竹:“保护好赤水河,建设好二郎镇,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
(感谢古蔺县经济商务科技局对本文的数据支持。)
这三样一个都不能少,少了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买单
“去攀登高峰,去大海远航,去大地奔跑,去蓝天翱翔,与你牵绊同行,有激情有梦想,神采飞扬中国郎……”这是四川古蔺郎酒集团的企业主题曲。每天清晨,激昂的曲子都会响彻厂区上空,回荡在青翠的赤水河谷间。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接壤的赤水河畔,气候温湿,水量充沛,郎酒集团的生产基地就坐落于此。
发源赤水河
赤水河如一条带着生命力的赤红丝带在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穿行而过,成为川黔事实上的界河。奔流不息的河水见证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以少胜多的光辉岁月,也默默记录下二郎滩人用郎酒为红军伤员擦洗伤口时的那缕飘香。至今,赤水河畔仍有民谣传唱:赤水河呀长又长,手捧郎酒香又香;红军哥哥为穷人,献给红军尝一尝……
二郎镇素有酿酒传统,郎酒的酱香从1898年的“回沙郎酒”就开始在二郎滩上酝酿,伴着赤水河的浩荡,跨越半个世纪的沧桑,迎来了新生。1956年的成都金牛坝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指示:“四川还有个郎酒嘛,解放前就很有名,要加快发展”。郎酒终于落地成厂,恢复生产。
二郎镇位于低山河谷区,属亚热带湿润性高原气候,热量丰富,气候温湿。这直接决定了酿酒过程中高温制曲和堆积糖化等环节中所必须的恰到好处的温度和湿度。只有在这种独特环境里的富氧发酵,才能使决定酒液香味的关键性微生物群落成倍增长。
正是因为原产地二郎镇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赤水河的优质水源,以及代代相传的古老工艺,郎酒已经飘扬了几十年的酒香依旧魅力不减,在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半个世纪里屡获殊荣,相继荣获首届四川省名酒评比金奖、国家质量优质奖,以及“中国名酒”等称号。
白酒是具有典型中国文化基因的传统产业,这种源自古老农耕文明的文化气息,深扎在中国人的心头。因此,白酒行业在进入新世纪后依旧势头不减,2003年到2012年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市场统计显示,白酒行业在2011年营收增速达到最高峰,为45.97%;在营收快速攀升的同时,行业净利润增长也势头不减。2006年,行业净利润增速高达76.03%,直到“黄金十年”末的2011年、2012年,依然保持60.16%和54.51%的高增速。在此十年间,白酒行业13家上市公司营收总额高达3960.69亿元。
面对行业的高增长态势,郎酒集团没有浪费良机。汪俊林在2001年接手郎酒集团时,郎酒的市场表现并不景气,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汪俊林对企业展开调整,并努力让企业在转型中平稳过渡。“企业改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不稳定。成熟企业最核心的问题是稳定,然后是怎样慢慢地把好的观念渗透进来。”汪俊林坦言。在此期间,汪俊林重新梳理郎酒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结构,最终形成以红花郎打头覆盖高端市场,其他系列产品兼顾中高端及低端市场的全线覆盖。
经过不间断的调整转型,郎酒集团从2001年的亏损状态起步,营收不断攀升。2010年,郎酒集团销售业绩实现58亿,同比增长65.7%,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再创新高,营收均突破百亿,跻身为白酒行业百亿俱乐部的会员。“我们在2005年的时候销售额还不到5亿元,当时提出实现30亿、50亿、100亿元销售目标时,没有一个人相信。”汪俊林说。
然而,产业发展周期终归到来。2013年,白酒行业因系列风波及政策影响,行业增速放缓,进入“黄金十年”后的调整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白酒行业营收同比增长仅为1.5%,净利润同比增长为2.35%,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无论是产量还是销售收入增幅均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行业寒冬影响下,2013年,郎酒集团营收缩至80亿,颓势延续至2014年。
2015年,汪俊林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整合事业部,清理生产线,并对郎酒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郎酒有历史,有基石,但是郎酒应该是一个发展的、与时俱进的企业,要把过去好的东西继承下来发扬光大。”汪俊林表示,郎酒发展的基石,就是对品质的坚守。
在有价值的地方创造价值
“郎酒的品质,消费者是能看到的。首先保证喝完酒口不干头不疼,其次喝完比较舒适,没有其他副作用。酿造酱香白酒是个笨功夫,偷不得工,取不了巧。你用料不精,功夫不到,年头不够,消费者嘴巴一尝,立马清清楚楚。”在汪俊林看来,郎酒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品质上。
企业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是第一责任。郎酒作为独特的酱香型白酒,酿造手法沿袭了古老的“回沙工艺”,从一粒米红粱变为一滴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高温制曲、两次投粮、回沙发酵、九次蒸酿、七次取酒、经年储藏、盘勾勾兑,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比如制曲环节,对原料小麦的要求非常严格,小麦的水分、淀粉含量、浓重等数据都需通过集团质检中心的检测。
“实际上我们一直用现代技术研究传统酿造工艺,不是说用现代技术代替,而是用它把过去传统的工艺做得更精准。”汪俊林表示,现在人工智能和机械设备发展特别快,用这些方式来操作一定比人工做得更准确。
“生在赤水河,長在天宝峰,养在陶坛库,藏在天宝洞。”汪俊林形象地概括了一瓶合格的郎酒从生产到上市的关键节点:一瓶酒就像一个人,整个四季是一个孕育的过程。酒出来就像新生儿一样,要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还需要每个阶段的培养。酒也一样,出生以后,还要经历几个不同的生长环境。对原料的甄选和对工艺的完善,是郎酒品质的保证。
“在有价值的地方创造价值。”在汪俊林看来,对产品的精雕细琢仅仅只是第一步,推动整个白酒市场发展,“做大酱酒市场”,才是郎酒行业价值的体现。 目前,随着大众消费的持续升级,白酒行业重新回到发展快车道并越走越快。“很多人说白酒行业正在复苏,我不这样看,我觉得是品牌集中。很多中小企业倒下了,消费就集中到品牌企业来了。”
2016年,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与郎酒集团达成共识,成为郎酒形象代言人。谈到“双郎合璧”,汪俊林说:“是为了宣传、纪念、传承郎平教练代表的追求卓越、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的中国女排精神。”在业内看来,中国女排精神和郎酒商业价值的融合,再次传递出郎酒务实专注、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和做大酱酒市场的行业价值观。
2017年7月,在青花郎新战略发布会上,汪俊林发布了青花郎战略新定位,随后迅速完成对另外两支核心产品的重新定位,形成“青花郎,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小郎酒,全国热销的小瓶白酒”、“郎牌特曲,来自四川,浓香正宗”的品牌战略布局,开启了“郎酒黄金十年”的新征程。
现在,青花郎作为“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的品牌形象已开始深入人心,而三支战略主导产品的全新定位,也使营销资源有效聚合,实现了消费升级下的营销落地。
“未来中国市场不断成熟,品牌聚集度将会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将从产品转向品牌,从价格转向价值,创造有品质的产品和有价值的品牌,才能可持续创造价值,创造社会财富。”汪俊林强调,郎酒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深度聚焦品牌战略定位,靠品牌驱动来推动市场成长,实现价值传递。
全镇吃的都是“酒糟饭”
“坚守品质不动摇,坚守品牌发展不动摇,坚守诚信不动摇,壮大郎酒人坚守品质、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的胸怀与气度。”汪俊林为郎酒集团制定的“黄金十年”的发展战略中,不仅对郎酒的未来发展路线做出规划,也向产品的市场表现提出了要求:2018年至2022年每年酱酒销售量控制在1至2万吨,销售额在100至200亿元左右。继续加大老酒的库存,力争到2022年使库存老酒达到25至30万吨,真正形成青花郎的核心竞争力。
据市场统计,目前酱香型白酒在全国白酒行业中产销量占3%左右,而利润却占到20%。未来十年,酱香型白酒的市场份额将继续提升。青花郎作为典型的酱香型白酒,香气优雅舒适,口味醇厚绵长,空杯留香。目前,郎酒集团酱酒存酒已达12万吨,可满足至少7到8年的市场需求,这是郎酒集团厚积薄发的根基。对于讲究“酒是陈的香”的酱酒来说,在出厂前已储存7到8年的青花郎,是郎酒集团抢占未来广阔市场的拳头产品。
根据四川省古蔺县经济商务科技局提供的数据,2017年1-9月份,四川省古蔺县白酒产业总产值达到167.5亿元,同比增长13.6%;郎酒集团总产值同比增长14.2%。作为二郎镇乃至古蔺县的支柱企业,郎酒集团每年的上缴利税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一部分。同一份数据显示,郎酒集团近几年上缴利税占当地税收总额60%以上。“郎酒对全县整个经济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有了这个带动,其他产业才能够活跃发展起来。我们还有句最形象的话,就是我们吃的都是酒糟饭!” 古蔺县经济商务科技局的工作人员笑着对记者说。
郎酒集团以酒业为基础,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农业。根据统计,目前全县辖区米红粱的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直接拉动本地农民的增收。“普通的米红粱在省外,收购价不到四千元左右一吨,但是在我们这里的米红粱用来酿酒,那就不同了,价钱甚至能翻倍。在我们这个地方、整个四川南部,老百姓都在种。”郎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蒋英丽用洋芋形象地比喻到,“就像洋芋,吃的话多少钱一斤,但是做成薯条,那价值就不一样了。”
由于郎酒集团对米红粱的持续需求,本地的农业生产基本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条。郎酒集团先向各地乡镇发送订单,并向农户提供前期资金和技术支持。在作物成熟季,以保障农户利益的价格进行收购。“一定要让扶贫对象具有造血功能,实现精准扶贫,这样才能实现真正脱贫。”蒋英丽说。
除了农业扶贫,郎酒集团在生产环节为当地解决了一万多的就业岗位。“十个二郎人可能就有六个人在郎酒工作。”古蔺县经发办的工作人员表示,加上运输等上下游环节,郎酒集团带动的就业更多。
“就像十九大指出的中国主要矛盾转化一样,如果郎酒企业很有钱了,我們只管我们自己,周围老百姓都很穷的话,这个厂是没法发展的。”汪俊林表示,社会经济越是发展,一个企业越是要勇于承担责任,产品的品质、品牌、社会责任,这三样一个都不能少,少了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买单。
谈到未来发展,汪俊林已经胸有成竹:“保护好赤水河,建设好二郎镇,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
(感谢古蔺县经济商务科技局对本文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