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非编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mit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非编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在传统的以职务、职称和学历等为主要工资衡量标准的“身份工资”制度下,非编人员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收入分配过于平均,没有体现多劳多得和优劳优酬,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给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利。因此,在全国高校深入推行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非编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编人员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必要性 可行性
  随着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从2010年开始全面推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然而,高职院校岗位绩效工资改革的范围仅覆盖事业单位编制工作人员(下称“在编人员”),高职院校的非编制人员(下称“非编人员”)却仍然采用传统的以职务、职称和学历等为主的“身份工资”制度。在这种工资制度下,高职院校非编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且收入分配过于平均,不能体现多劳多得和优劳优酬,致使非编人员出现了工作不积极、效率低下等不良现象。在非编人员数量占高职院校总体员工比例不断上升的形势下,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有效持续发展。基于此,探讨高职院校非编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充分发挥岗位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激励非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工作效率,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显得特别重要。
  一、高职院校非编人员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科学内涵
  关于高职院校非编人员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科学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高职院校非编人员的内涵;二是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内涵。一般来说,高职院校非编人员是指没有被纳入高职院校事业单位编制,却由高职院校自行招聘和使用,以劳动合同制、人事代理制、劳务派遣制等多种用工形式存在的一个劳动群体。根据国家颁布的《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文件,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指在国家核定的人员编制、工资总额总量在可调控的范围内,把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和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績和实际贡献联系起来,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概而言之,高职院校非编人员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指针对高职院校非编人员这一群体的一种工资制度,他们的劳动报酬与其岗位职责和要求、工作表现和资历、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相联。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激励高职院校非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个人工作能力,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非编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必要性
  1.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高校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2000年,国家出台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健全高校内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转换人事管理运行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2011年,国家又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指导,强调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核心是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重点是健全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完善工资分配的激励约束机制,使收入分配制度既能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又能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非编人员的使用是高职院校贯彻和落实人事制度改革,灵活用人制度的体现,但是在对非编人员的收入分配问题上,高职院校现行的做法与国家的方针和政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高职院校若要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上国家政策,那么在非编人员的群体中建立以岗位为主、注重绩效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对非编人员的激励作用显得十分必要。
  2.有利于进一步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收入分配的过程中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程度体现了社会的公平程度。可见,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公平问题。然而,在现实中,高职院校非编人员收入分配制度依然是以职称(职务)和学历高低为主,跟劳动强度和实际绩效联系不紧密。高职院校非编人员现行收入分配制度仍有诸多的不合理性和不公平性,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部不公平,即缺乏竞争性;二是内部不公平,即同工不同酬和平均主义严重;三是个人不公平,即非编人员的薪酬水平常年不变,缺乏必要的增长机制。美国著名学者坦斯·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在获得报酬时,人们会对收入报酬的绝对量和相对量进行比较,如果自己所获报酬是公平的,他们的心理就会平衡,心情也会舒畅,从而工作更加投入。但是,如果所获报酬不公平,那么他们内心会感到不满,情绪低落,通常会采取要求加薪、发牢骚、消极的工作态度或者是离职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公平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收入分配制度合理性和公平性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如果在非编人员的收入分配制度上没有遵守这一原则,就会引起非编人员的各种不满,这些不满情绪不仅不利于学校的教学和发展,更不利于社会和谐。因此,要改变非编人员现行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就必须对现行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建立更加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
  3.有利于学校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岗位绩效工资实施的前提是科学设岗,所以,通过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能够促使高职院校对非编人员的岗位进行合理设置,有利于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实现人与岗位的最佳配置,从而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同时,在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下,业绩好的人员有机会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而业绩差的人则相反,这样不仅合理拉开了不同业绩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利于学校在总经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创造了更多的效益,实现有限办学经费的优化配置。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也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稳定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手段。非编人员现行工资制度缺乏吸引力是导致高职院校非编人员优秀人才流失,人才队伍稳定性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非编人员现行工资制度进行改革,科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收入向业绩突出并能为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人才倾斜,这样既做到了尊重人才,又能激励人才,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进一步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4.有利于激励员工提高个人竞争力,促进个人发展。当前非编人员的收入分配制度导致他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而自己的各种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挥,个人竞争力因此变得越来越弱。因此,要改变非编人员的这种现状,不仅需要他们自身的觉醒,而且也离不开工作环境发挥外因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一定意义上来说,对高职院校非编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是可以改变此种现状的。因为,实现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通过将工资与岗位职责和业绩挂钩,激发工作人员的潜能与动力,促使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绩效工资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引入竞争性,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有利于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提高。简言之,合理地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可以不断促进非编人员个人的进步与成长。
  三、高职院校非编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可行性
  1.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为非编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指明了方向。根据国务院规定,从2010年开始在高校等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2012年新的《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要对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劳动者一视同仁,实行同工同酬。2015年,国务院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意见,指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更加规范劳动用工,实现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和农民工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新《劳动合同法》和《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关于同工同酬的相关规定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当前用人单位在薪酬方面存在的不公平和不合理现象。可见,国家一系列政策和法律的出台,为高职院校改革非编人员的现有收入分配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制度,解决同工不同酬现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在编人员岗位绩效工资改革试验为非编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提供了参考。在国家和地方一系列关于实施高校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制度的相关政策指导下,大部分高校从2010年以来就逐渐对在编人员实施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努力,高职院校在编人员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可取的宝贵经验,比如岗位设置管理方面的经验、绩效工资分配方面的经验、绩效考核方面的经验等等,这些成功经验将为高职院校非编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提供重要的参考。
  3.非编人员对改革现行工资制度的迫切需要为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提供了动力。当前,高职院校非编人员的工资待遇偏低、同工不同酬、轻实绩、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等诸多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非编人员的工作、生活以及个人的发展。因此,非编人员自身也迫切希望高职院校能建立一套更加公平合理的工资制度,通过实现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能够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消极问题,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在为学校做出更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Z].200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Z].2011.
  [3]党的十七大报告[Z].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Z].2012.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Z].2015.
  [6]董凯静.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改革的现实审视与思路创新[J].学术交流,2012(05):99.
  [7]卜素珍.从身份到岗位的转变——高校实施绩效工资制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9(16):91.
  作者简介:徐小艳(1985—)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广西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在推动全国开放经济新体系、构建国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广西物流业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西物流业的健康成长。在“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下,本文主要通过对广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物流业发展的近几年状况、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深层度的分析,为广西着力建设海陆联通物流平台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广西物流业 发展战略  随着国家“一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中小企业的融资概述谈起,详细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接着又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最后,就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融资方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受到了来自于经济、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巨大限制,并且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难
期刊
摘 要:成本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方式,实现效益型增长和内涵式发展。为此,本文概述了企业成本管理的内涵,介绍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分析了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现实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多种纬度诠释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路径,以指导企业正确面对新的竞争环境。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改革 企业 成本管理  一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中国统计年鉴》(1995-2015)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数据,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假定,建立消费函数模型对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拉动城镇经济增长必须从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着手。  关键词:城镇居民 绝对收入理论 消费模型  居民消费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历史数据表明,消
期刊
一、广东省花卉产业现状  1.广东省花卉产业主要情况简介。广东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发展花卉产业提供了深厚的物资基础,而花卉显著的综合效益(社会、经济、生态、文化效益),对广东省社会经济建设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广东省发展花卉产业有利于现实广东省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有利于广东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对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诸多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与深刻意义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网红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正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并有望成为新经济的助推器。本文试图从“网红经济”的定义、类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几个方面,对这种经济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网红 经济 模式  一、“网红经济”是什么  1.“网红经济”的定义。网红经济是指当个体在网上走红之后,网红自身或者身后的营销团队利用她(他)的公众影响力,对粉丝群体进行定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增长造成市场竞争越趋激烈。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石油工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做好企业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因此,文章主要针对石油工程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与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石油工程企业 成本核算 现状与方法  随着商品全球化的趋势加深,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
期刊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以及环境污染加剧等挑战,寻找清洁可再生能源已成为重中之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因其可设计、低成小以及高效率等特点至今仍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DSSCs的光电转换效率与染料分子的结构以及染料分子在TiO2电极上的锚定有关。为了建立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住分子水平上理解染料分子与TiO材料的结合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研究TiO2的结构和反应性的模型化合物,钛氧簇最近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同时染料修饰的钛氧簇可以作为染料分子与TiO材料的模型化合物,它们精确的结构使得从分子
摘 要: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至今,国家对于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教育体系也不断完善。但是限于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定位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在教育体系的构建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院校的发展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将就校企合作与职业教育深造这两个问题通过现状描述和国外对比借鉴的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育体系 校企合作  学校,是教化
期刊
摘 要:高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人群密集的社会细胞。近几年大学城的建立,人员密度相应增大,消防形式越来越严峻。学生们虽然知识丰富,但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却很肤浅,本文就在消防安全原因分析上更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 消防安全 思考  目前我国经济和文化事业飞速发展,各式各样的经济组织和团体也与日俱增,人流和物流产业速度加快发展。但同时,火灾发生的机率却也大大增加,火灾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