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无障碍设计是环境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对老年人及残疾人提供安全健康保护的一种措施。本文探讨了居住区环境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概念、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当前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景观设计;居住区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当前拔地而起的众多居住区中,景观设计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无障碍设计,是很多景观设计师十分关注的课题。在设计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各类人群均可无障碍的使用居住区内的各种功能设施和享受良好的景观效果,才能增强景观设计对于居民的实际意义。因此为了更好地安排和组织全体居民的生活与休息,建设无障碍环境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景观的无障碍设计的概念
狭义:
无障碍设计作为一种呼唤人道主义的全新的设计理念,始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1.2 广义:
无障碍设计关注、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但它并非只是专为残疾人、老年人群体的设计。它还要着力于开发人类“共用”的产品——能够应答、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产品。
2.居住區环境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
2.1居住区景观中无障碍设计是社会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社会目标
居住区环境景观是公共设施,它是以植物、构筑物、景石、水体及多种物质要素,经过各种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占有一定的空间、提供居民游赏憩息的公共设施。在景观设计的进程中,居住区环境已成为人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残疾人是社会特殊困难的群体,这个群体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要求充分参与日常居住区活动,能够获得与正常人一样平等的权利。我国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截至2006年4月,全国共有各类残疾人8296万,占人口总数的6.34%[1]。由此可见,要充分考虑住区残疾人的生活需求,景观的无障碍设计需要确保残疾人等弱势人群行动的自由,使其能平等参与住区生活,回归社会主流。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和建设中,适应各类型居民的需要,关爱弱势人群,构建平等、友爱的和谐社会氛围,创建一个安全便捷、舒适宜人的无障碍居住环境,是我们景观设计者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
2.2 老年人对居住区环境景观无障碍的特殊要求
老年人在生理上,适应能力下降,体力减弱、感官衰退、反应迟钝,导致了阅读、细节辨别障碍;在心理上,渴望回到自然却又无法自主,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人交往,要求独立自主。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主要表现在道路通行及使用公用设施的系列环节上。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又势必会对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情绪上的波动,导致出现孤独、失落、自卑和抑郁感。因此,为了消除老年人的不良感受,满足他们回归自然的愿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应该营造一些与自然景观亲密接触的交往空间配套设施的设置,做到交往方面的无障碍,塑造合理的社会交流空间和自然交流空间。
3.当前景观设计师在居住区环境景观无障碍设计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3.1交通系统的无障碍性
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和设计直接影响到小区居民的出行方便和安全,特别是残疾人、老年人及幼儿的出行方便和安全。因此,要求居住区的道路既要平坦顺畅无高差,又要避免过境车辆穿越小区或组团路,要求达到小区内外要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和避免往返迂回、保障安全的道路网络。
居住区内部道路多为机动车与行人混行,有些道路未设置人行道,盲道的设置欠缺。残疾人使用居住区内部道路频率很高,而且多为步行。因此,居住区内部道路的盲道设置非常必要,设计应从居住区入口开始,与外部市政道路盲道系统相接,内部则成体系,能够通达各单体建筑出入口和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并与之相连。应该特别注意各路口连接的坡化处理,保证无障碍通行,还应注意场地有高差时的坡化连接,强化台阶和坡道并存的场地设计原则。
3.1.1人行道路坡口:
在人车分行的道路交通系统中,人行步道与车行道路交叉路口中,需要设计坡型出口,以形成相对完整的无障碍道路系统。
3.1.2 台阶与坡道并存:
在休闲场地的景观设计中,如因场地需求设置了台阶等改变场地高差的景观元素时,一定相应的增加合理的无障碍坡道设计。
3.2植物配置的无障碍性
3.2.1公共绿地:
居住区的公共绿地根据不同的规划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其中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通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
扶手[2]。
3.2.2宅前绿地:
宅前绿地是最基本的活动空间,与经常在家的居民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老年人对宅前绿地、庭园的需求欲望比一般人强烈得多。绿色植物能释放大量负氧离子,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尘防噪,十分有利于老年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的健康恢复。因此,无障碍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首先要坚持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的原则,即除了必要的构筑物、小品、道路外,其余均应以绿化覆盖。充分利用垂直绿化来扩大绿色空间、改善生态环境、丰富住区景观;地形要尽可能平坦或缓起缓伏;植物要因地制宜,同时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形成通行障碍,对老年人和儿童造成伤害。还要选用一些易于管理、少虫害、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的、具有特色的乡土优良品种,作为住区景观的骨干树种。绿色植物的配置要科学处理好软质景观内部乔、灌、花、草与园林建筑小品之间互相映衬的关系。适当配置花色鲜艳、季相明显的花灌木和色叶树木,要讲究植物群落结构的层次变化,注意营造出生机勃勃的群体效果,洋溢出生命的活力。
3.3铺装设计的无障碍性
居住区内各场地铺装的设计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材质及做法,但地面统一要求平整、不光滑和不积水,以免造成老年人及残疾人通形的不便。光面花岗岩雨天雪后会很滑,易发生危险,建议减少或者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在铺装地面上。较大规格的自然面花岗岩,由于凹凸高差较大,老年人和儿童易被绊倒和摔伤,建议在车行路面做减速带使用,尽量减少在人们活动的场地和人行道使用的几率。
3.4构筑物设计的无障碍性
3.4.1水景
当前很多的居住区内都会设置水景来增强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的重点景观效果并设置亲水平台等设施来满足人们的亲水性。但水景的深度需要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同时岸边要设置满足安全规范要求高度的护栏,以免出现人身安全意外事故。
3.4.2设施小品
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除了对环境空间要素的宏观把握外,还必须对一些通用的硬质景观要素做细致入微的考虑。如在住区的主要道路适当设置指示牌等,标识出各组团的位置,起到相应的道路引导作用等。
4、结束语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无障碍设计势必会成为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新课题。它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者应充分考虑这部分人的特殊需要,并贯穿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开展对无障碍设计的科学研究,努力提高无障碍设计的水平,从而打造和谐的无障碍社会。使老年人、残疾人以及病人、幼儿等没有任何不便和障碍,从而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尊重。
参考文献:
[1]祁素萍、朱明丽、余茜.共享阳光—无障碍园林建设的思考.中国园林,201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景观设计;居住区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当前拔地而起的众多居住区中,景观设计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无障碍设计,是很多景观设计师十分关注的课题。在设计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各类人群均可无障碍的使用居住区内的各种功能设施和享受良好的景观效果,才能增强景观设计对于居民的实际意义。因此为了更好地安排和组织全体居民的生活与休息,建设无障碍环境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景观的无障碍设计的概念
狭义:
无障碍设计作为一种呼唤人道主义的全新的设计理念,始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1.2 广义:
无障碍设计关注、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但它并非只是专为残疾人、老年人群体的设计。它还要着力于开发人类“共用”的产品——能够应答、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产品。
2.居住區环境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
2.1居住区景观中无障碍设计是社会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社会目标
居住区环境景观是公共设施,它是以植物、构筑物、景石、水体及多种物质要素,经过各种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占有一定的空间、提供居民游赏憩息的公共设施。在景观设计的进程中,居住区环境已成为人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残疾人是社会特殊困难的群体,这个群体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要求充分参与日常居住区活动,能够获得与正常人一样平等的权利。我国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截至2006年4月,全国共有各类残疾人8296万,占人口总数的6.34%[1]。由此可见,要充分考虑住区残疾人的生活需求,景观的无障碍设计需要确保残疾人等弱势人群行动的自由,使其能平等参与住区生活,回归社会主流。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和建设中,适应各类型居民的需要,关爱弱势人群,构建平等、友爱的和谐社会氛围,创建一个安全便捷、舒适宜人的无障碍居住环境,是我们景观设计者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
2.2 老年人对居住区环境景观无障碍的特殊要求
老年人在生理上,适应能力下降,体力减弱、感官衰退、反应迟钝,导致了阅读、细节辨别障碍;在心理上,渴望回到自然却又无法自主,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人交往,要求独立自主。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主要表现在道路通行及使用公用设施的系列环节上。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又势必会对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情绪上的波动,导致出现孤独、失落、自卑和抑郁感。因此,为了消除老年人的不良感受,满足他们回归自然的愿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应该营造一些与自然景观亲密接触的交往空间配套设施的设置,做到交往方面的无障碍,塑造合理的社会交流空间和自然交流空间。
3.当前景观设计师在居住区环境景观无障碍设计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3.1交通系统的无障碍性
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和设计直接影响到小区居民的出行方便和安全,特别是残疾人、老年人及幼儿的出行方便和安全。因此,要求居住区的道路既要平坦顺畅无高差,又要避免过境车辆穿越小区或组团路,要求达到小区内外要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和避免往返迂回、保障安全的道路网络。
居住区内部道路多为机动车与行人混行,有些道路未设置人行道,盲道的设置欠缺。残疾人使用居住区内部道路频率很高,而且多为步行。因此,居住区内部道路的盲道设置非常必要,设计应从居住区入口开始,与外部市政道路盲道系统相接,内部则成体系,能够通达各单体建筑出入口和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并与之相连。应该特别注意各路口连接的坡化处理,保证无障碍通行,还应注意场地有高差时的坡化连接,强化台阶和坡道并存的场地设计原则。
3.1.1人行道路坡口:
在人车分行的道路交通系统中,人行步道与车行道路交叉路口中,需要设计坡型出口,以形成相对完整的无障碍道路系统。
3.1.2 台阶与坡道并存:
在休闲场地的景观设计中,如因场地需求设置了台阶等改变场地高差的景观元素时,一定相应的增加合理的无障碍坡道设计。
3.2植物配置的无障碍性
3.2.1公共绿地:
居住区的公共绿地根据不同的规划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其中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通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
扶手[2]。
3.2.2宅前绿地:
宅前绿地是最基本的活动空间,与经常在家的居民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老年人对宅前绿地、庭园的需求欲望比一般人强烈得多。绿色植物能释放大量负氧离子,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尘防噪,十分有利于老年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的健康恢复。因此,无障碍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首先要坚持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的原则,即除了必要的构筑物、小品、道路外,其余均应以绿化覆盖。充分利用垂直绿化来扩大绿色空间、改善生态环境、丰富住区景观;地形要尽可能平坦或缓起缓伏;植物要因地制宜,同时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形成通行障碍,对老年人和儿童造成伤害。还要选用一些易于管理、少虫害、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的、具有特色的乡土优良品种,作为住区景观的骨干树种。绿色植物的配置要科学处理好软质景观内部乔、灌、花、草与园林建筑小品之间互相映衬的关系。适当配置花色鲜艳、季相明显的花灌木和色叶树木,要讲究植物群落结构的层次变化,注意营造出生机勃勃的群体效果,洋溢出生命的活力。
3.3铺装设计的无障碍性
居住区内各场地铺装的设计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材质及做法,但地面统一要求平整、不光滑和不积水,以免造成老年人及残疾人通形的不便。光面花岗岩雨天雪后会很滑,易发生危险,建议减少或者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在铺装地面上。较大规格的自然面花岗岩,由于凹凸高差较大,老年人和儿童易被绊倒和摔伤,建议在车行路面做减速带使用,尽量减少在人们活动的场地和人行道使用的几率。
3.4构筑物设计的无障碍性
3.4.1水景
当前很多的居住区内都会设置水景来增强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的重点景观效果并设置亲水平台等设施来满足人们的亲水性。但水景的深度需要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同时岸边要设置满足安全规范要求高度的护栏,以免出现人身安全意外事故。
3.4.2设施小品
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除了对环境空间要素的宏观把握外,还必须对一些通用的硬质景观要素做细致入微的考虑。如在住区的主要道路适当设置指示牌等,标识出各组团的位置,起到相应的道路引导作用等。
4、结束语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无障碍设计势必会成为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新课题。它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者应充分考虑这部分人的特殊需要,并贯穿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开展对无障碍设计的科学研究,努力提高无障碍设计的水平,从而打造和谐的无障碍社会。使老年人、残疾人以及病人、幼儿等没有任何不便和障碍,从而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尊重。
参考文献:
[1]祁素萍、朱明丽、余茜.共享阳光—无障碍园林建设的思考.中国园林,201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