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下以及政府大力推动下,电子商务在各领域的应用得到不断创新与突破,不管是在规模、人才需求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需要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电子商务专业加强产教融合,创新高校和社会共育人才的创新模式,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本文将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对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引言
早在2017年12月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产教融合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产教融合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的优质人才是必然结果,如何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利用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一、电子商务专业在产教融合下的现状分析
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管理
现如今在产教融合下的校企合作发展在不断深入,即便国家在产教融合上提出的政策不在少数,但是在具体针对性和可实施性方面没有进一步细化,目前的相关政策也不能对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处理的理论依据,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协调管理,从而导致学校急功近利、企业积极性不够、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化。
2.企业缺乏主体积极性
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现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还是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忽视了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从而导致企业在整个过程中的投入和参与度不高,并且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依旧固守让学生顶岗实习的传统合作形式,学生难以满足企业需求。这种浮于表面的形式合作并不能让校企关系成为牢不可分的融合关系,达不到双赢的局面。
3.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轨
对于技术更新快、人才需求变化快的现如今社会而言,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在和企业合作时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依旧只是停留在传授表面的课本知识为主,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了解社会的需求,工学交替的开展也没有做到以工为主的原则,因此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已不再适用全球电商快速发展的今天。
4.社会综合服务能力较弱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不能及时引入企业发展机制,导致相关专业老师不能了解产业不断升级发展的现状,因此在培养专业人才时,高等职业院校在培训内容方面等办学模式往往脱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单纯流于形式,从而导致整体的社会综合服务能力不高,继而很难得到企业及社会的认可。
二、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的对策分析
1.实行多元化协同合作模式
产教融合下的创新模式不仅要进行校企合作,还应当注重政府的作用,将政府、学校、企业为一体的多元化协同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政府的投入和参与感,比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资金作为扶持;电商企业提供校外教师和对应岗位;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知识理论培训、建设实训基地,按照电商企业的工作流程来设计相应的课程,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专业上的创新创业指导。这种多元化协同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到电子商务专业在社会的发展现状,满足电商行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将产教融合落实到实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必然的。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在招聘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时候应当吸引更多来自电商行业的技术管理人才,也可让学校原有的专业老师去一线企业进行深度的学习,同时还可聘请电商企业专业人才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一方面让教师可以准确把握好行业的发展动向,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接收到最新最先进的理论知识,由此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三者共赢的局面。
3.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可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校内扩大建设学生实训基地,增加多媒体教室、综合实训室、升级实训设备,共同承担学生综合实训和岗位体验等实践教学任务,将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论教学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电子商务专业上的手动技能,为企业以后的人才需求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4.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也是为了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因此企业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重视。对于企业而言,应当成立专门针对校企合作的项目组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来,选派技术工人担任学生校外专业老师,与学校一同制定专业课标准以及课程修订,真正做到把企业的需求带进培养人才的各个教学环节,才能让企业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技能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学校的成本开支。
5.建立学徒制
以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为主、工为辅,学生缺乏足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产教融合下的创新模式应当延长学生在企业中的动手能力,与企业技术能手建立“师徒关系”,确立了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师傅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实践教学,而且由于电商行业的特殊性在节假日等时期需要大量临时工,学生可借此机会跟随师傅进行岗位上的提前熟悉,企业也因此拥有了大量的后备人员。学徒制的有效运用让学生受到了岗位培训,为以后进入社会奠定了经验基础。
结束语
随着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产教融合观念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不难确定的是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离不开政府、学校和企业三层关系,而高职院校电商专业人才要想满足电商国际化人才需求,就必须不断研究运营机制,创新产教融合下的可实现途径,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在培养人才、提高人才质量上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江科技,2021,42(05):141-142.
[2]郑颖.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企业项目+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营销界,2021(21):75-76.
[3]洪恩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09):210-211.
[4]孙大兵.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高职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J].办公自动化,2021,26(03):39-40+35.
[5]李倩倩,徐继翔,郑忆.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研究——以鲁平折耳根新媒体营销工坊建设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 (04):103-104.
作者简介
許诺华(1988-11),女,汉族,本科学历,工作单位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教师。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引言
早在2017年12月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产教融合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产教融合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的优质人才是必然结果,如何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利用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一、电子商务专业在产教融合下的现状分析
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管理
现如今在产教融合下的校企合作发展在不断深入,即便国家在产教融合上提出的政策不在少数,但是在具体针对性和可实施性方面没有进一步细化,目前的相关政策也不能对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处理的理论依据,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协调管理,从而导致学校急功近利、企业积极性不够、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化。
2.企业缺乏主体积极性
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现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还是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忽视了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从而导致企业在整个过程中的投入和参与度不高,并且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依旧固守让学生顶岗实习的传统合作形式,学生难以满足企业需求。这种浮于表面的形式合作并不能让校企关系成为牢不可分的融合关系,达不到双赢的局面。
3.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轨
对于技术更新快、人才需求变化快的现如今社会而言,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在和企业合作时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依旧只是停留在传授表面的课本知识为主,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了解社会的需求,工学交替的开展也没有做到以工为主的原则,因此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已不再适用全球电商快速发展的今天。
4.社会综合服务能力较弱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不能及时引入企业发展机制,导致相关专业老师不能了解产业不断升级发展的现状,因此在培养专业人才时,高等职业院校在培训内容方面等办学模式往往脱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单纯流于形式,从而导致整体的社会综合服务能力不高,继而很难得到企业及社会的认可。
二、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的对策分析
1.实行多元化协同合作模式
产教融合下的创新模式不仅要进行校企合作,还应当注重政府的作用,将政府、学校、企业为一体的多元化协同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政府的投入和参与感,比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资金作为扶持;电商企业提供校外教师和对应岗位;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知识理论培训、建设实训基地,按照电商企业的工作流程来设计相应的课程,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专业上的创新创业指导。这种多元化协同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到电子商务专业在社会的发展现状,满足电商行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将产教融合落实到实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必然的。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在招聘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时候应当吸引更多来自电商行业的技术管理人才,也可让学校原有的专业老师去一线企业进行深度的学习,同时还可聘请电商企业专业人才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一方面让教师可以准确把握好行业的发展动向,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接收到最新最先进的理论知识,由此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三者共赢的局面。
3.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可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校内扩大建设学生实训基地,增加多媒体教室、综合实训室、升级实训设备,共同承担学生综合实训和岗位体验等实践教学任务,将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论教学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电子商务专业上的手动技能,为企业以后的人才需求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4.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也是为了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因此企业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重视。对于企业而言,应当成立专门针对校企合作的项目组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来,选派技术工人担任学生校外专业老师,与学校一同制定专业课标准以及课程修订,真正做到把企业的需求带进培养人才的各个教学环节,才能让企业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技能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学校的成本开支。
5.建立学徒制
以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为主、工为辅,学生缺乏足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产教融合下的创新模式应当延长学生在企业中的动手能力,与企业技术能手建立“师徒关系”,确立了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师傅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实践教学,而且由于电商行业的特殊性在节假日等时期需要大量临时工,学生可借此机会跟随师傅进行岗位上的提前熟悉,企业也因此拥有了大量的后备人员。学徒制的有效运用让学生受到了岗位培训,为以后进入社会奠定了经验基础。
结束语
随着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产教融合观念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不难确定的是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离不开政府、学校和企业三层关系,而高职院校电商专业人才要想满足电商国际化人才需求,就必须不断研究运营机制,创新产教融合下的可实现途径,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在培养人才、提高人才质量上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江科技,2021,42(05):141-142.
[2]郑颖.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企业项目+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营销界,2021(21):75-76.
[3]洪恩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09):210-211.
[4]孙大兵.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高职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J].办公自动化,2021,26(03):39-40+35.
[5]李倩倩,徐继翔,郑忆.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研究——以鲁平折耳根新媒体营销工坊建设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 (04):103-104.
作者简介
許诺华(1988-11),女,汉族,本科学历,工作单位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