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诗体与词体的区别表现在题材内容、语言特色、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诸多方面。宋词在表现手段上特别讲究事物的衔接与联系,这与电影术语“蒙太奇”有异曲同工之效。本文将从视距、景深的综合运用,对比、跳跃和淡化、叠印等三种较为基本的蒙太奇手法出发,为宋词提供一种解读方式并对这种现象形成的两点原因略作探讨。
关键词:宋词 蒙太奇 蒙太奇技巧 意境 哲学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词大约产生于初盛唐,从产生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至晚唐作者渐多,词的表现艺术有所提高,到了宋代,词开始变得空前繁荣起来。诗体与词体的区别表现在题材内容、语言特色、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诸多方面。宋词在表现手段上特别讲究事物的衔接与联系,这与电影术语“蒙太奇”有异曲同工之效。本文将从三种较为基本的蒙太奇手法出发,为宋词提供一种解读方式并浅析形成这种现象的两点原因。
蒙太奇,在法语中对应的词是“montage”,本意为装饰、构成,最早出现在1920年的俄国。后来该词引申用在电影里指剪辑与组接。前苏联的电影艺术家们借用这个词,代称镜头、场面或段落组接,使得蒙太奇成为电影美学中的一个重要专用名词。前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的第一篇论文就是讨论“组成剪辑”,重点解释剪接概念。他坚持每个镜头应有新的意义,而所剪接的两个镜头意义大于单个镜头的内容。“历代电影理论大师都承认蒙太奇为电影艺术的基础,正像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罗夫在他们1928年发表的《有声电影宣言》中所说的,‘在电影赖以生存的全球文化范畴内’,蒙太奇‘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可争议的公理’。”
宋代词人早已不自觉地运用种种复杂的蒙太奇式手法,通过上勾下连,纵横交织,在宋词中形成了情景交融、虚实相间的境界。词体大多是心灵性、情感性的东西,是往复回旋、缠绵萦绕的艺术,而通过“蒙太奇”流动的目光,恰恰可以达到上下左右,俯仰自如的效果。
二 宋词的“蒙太奇”技巧
1、视距、景深的综合运用
词体意境的营造常常将远近不同的意象和景物合并在一起,组成内涵丰富的画卷。试看王安石的《桂枝香·登临送目》: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借古讽今,大大扩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作者登高,极目远眺,好比架着DV在飞机上进行航拍,发现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练,气势宏大。接下来镜头转向了远处的山峰,发现这些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这两句是远景,然后镜头缓缓移动,渐渐对准了江面的帆风樯影与江岸的酒肆青旗。接下来“采舟云淡,星河鹭起”两句,有仰视、有俯视、有色彩、有场景,镜头由远及近。此时词人手中的笔好比摄影师手中的摄像机,通过描绘不同事物,形象展示了金陵山水的美丽。
上片写景,酷似千里长江的风光记录短片;下片怀古,引用杜牧的诗句,通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比,写尽六朝兴亡事。“门外楼头”是对杜牧诗句“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剪辑,两个历史镜头相对比,就把因繁华奢侈而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揭示得淋漓尽致。“悲恨相续”的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演,“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不禁令人感慨万千。如果我们要拍摄一部关于王安石变法的电影,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序幕。35岁以前的王安石就住在金陵酝酿政治改革,这首词正是他反思历史、关照现实的体现。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该词“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遒,其境界之朗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由此可见,该词在词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而在成就其地位的各种因素中,蒙太奇手法自然不可忽视,尤其是各种远近不同镜头的综合运用。
2、对比、跳跃
如果说视距的种种变化只是较为基本的蒙太奇手法,那么宋词中的对比、跳跃则是更为成熟的技巧。如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 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在该词的下片里,诗人如一个高明的导演,借用蒙太奇手法,通过对闺中佳人与自己的两个镜头的对比,完成对“归思难收”的呈现,表达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思想和情感。居家的佳人望穿秋水、肝肠寸断,误识了好几回的天际归舟,其抱怨之情自然不可避免。此时镜头一转,另一幅画面却是主人公整日地登楼凝望,只可惜“故乡渺邈”,自己也只能是远眺以慰乡情罢了。这种强烈对比的手法使虚构的时空具有了一定意义的逼真性,由此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视效果,引人无限遐想和回味。“宋代赵令 《侯鲭录》卷七引苏轼的一段话说:‘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也指出:“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美成《浪淘沙慢》二词,精壮顿挫,己开北曲之先声。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词人通过蒙太奇手法流动和转换作品中的意象,收放自然,这是一般的平铺直叙所达不到的效果。
3、淡化、叠印
除了对比、跳跃以外,改变现实时空,通过回忆、追述来讲故事也是电影蒙太奇的重要手段。比如闪回镜头就可以改变时间的走向,为人们展示尘封很久的往事。在宋词中,这种手法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两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苏轼在熙宁八年(1075)于密州任太守时,仕途不顺,屡遭贬谪,这就加深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他在夜中思念妻子,感于生死两隔,心如刀绞,千里孤坟的凄凉与世间的沧桑交融在一起,禁不住百感交集。此时画面渐渐淡化,叠印出当年伉俪情深的场景。梳妆等等生活细节历历在目,格外动人心弦。词人头脑中叠印出的梦境把过去与现实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坎坷多舛的政治生涯与刻骨铭心的无限深情不禁让人感慨万千。难怪著名国学大师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
同样用此手法进行创作的宋词还有很多,比如贺铸《鹧鸪天·重过闾门》中的“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两句是整首词的高潮,也是整首词最感人的部分。词人躺在床上听到外面的风雨声,头脑中渐渐出现了当年妻子挑灯夜补衣的情景。通过这种淡化、叠印的手法,不仅表现了生者对亡妻的怀念,同时也把一个贤惠且多情的妻子形象传达给了读者。全词到此戛然而止,从而把哀婉凄冷的悲苦心情渲染得更加凄凉。
再看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壮志未酬的英雄于青灯下舞动宝剑,梦回过去,他的头脑中慢慢出现了青年时代参加耿京起义部队的那一段紧张的军营生活,真不愧是轰轰烈烈,气壮山河。这与今日的投闲置散、闲居上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体现出词人不甘闲散,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这种淡化闪回的蒙太奇手法通过追忆往事,将词人“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 宋词“蒙太奇”成因浅析
由此可见,蒙太奇式的手法在宋词中有广泛的运用,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无以附加的程度。那么,为什么会大量出现这种蒙太奇式的表现手法?究其原因,与中国人喜欢追求意境有关,同时也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1、“意境”之追求
宋词中用“蒙太奇”来构成意境,意境是一种美学标准,是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而“蒙太奇”就是实现这种标准的操作手段之一。
意境是文学家主观的情与客观现实升华的境结合的产物,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象”与“象外之象”。词人先创造出具有鲜明特征的“象”,然后通过“象”与“象”的组合,创造出一种单个象所没有的“象外之象”,从而留给读者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而蒙太奇式的组织手段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这无疑为宋代的文学家提供了创造形象、构成情境的绝好表现形式。它用画面剪裁的方式把现实世界中原本分离的东西拉到了一起,使理性与感性、精神与物质、形而上与形而下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心与物,情与景,虚与实的对立与统一又是一直贯穿于宋词乃至中国古典文学和艺术的始终。
2、传统哲学之影响
“蒙太奇”在宋词中不仅普遍运用,并且手法圆熟,除了受意境说的影响外,还得益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哲学与文学的关系历来都非常密切。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哲学影响文人的思维与审美趣味,甚至会促成某种文学流派的形成。“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哲学家,常常也是对艺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美学家。庄子的美学与哲学更是浑然一体,难以区分,庄子哲学追求个体的自由和无限的境界,形成了庄子美学以自然无为作为至上之美的理论基础。”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哲学认为哲学中的最高范畴是“道”,庄子哲学追求个体的自由,认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将“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作为最高境界,具有鲜明的超功利色彩。
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宋词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下,在追求自由方面走到了极至。自然之美和崇尚自由的精神终于内化为宋词的内在精神,成为宋词所追求的品质。在这样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宋词中蒙太奇式的表现手法就应运而生了,宋词中的蒙太奇充满了老庄道家的意味,渴望自由。由于渴望自由,所以不拘一格,收放自如。它通过时空的瞬间转化和背景的迅速跳跃,让人的性灵与思维任意驰骋,从而获得无穷的妙悟。它让不同的场景相互交织,相互对比,在对立的矛盾中求得统一的和谐之美。
四 结语
正所谓“《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诗经》开始,历来对诗歌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目的都是达到观念和感情的交流。宋词创作与电影蒙太奇手法虽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电影毕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或许用上述蒙太奇的手法来欣赏宋词不是最好的途径,但这些作品正是在无数人不同的阐释和理解中被赋予了新的意蕴。
参考文献:
[1] 周航、俞朝刚:《全宋词精华》(卷三),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
[2] 李永田、董希平:《唐宋名家诗词赏读》,线装书局,2007年。
[3] 周汝昌:《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
[4]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6] 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7] 闵泽平:《宋词十二讲》,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
[8] 王兆鹏:《唐宋词名篇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9] 叶嘉莹:《柳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年。
[10] 彭玉平:《唐宋名家词导读》,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 Gina Marchetti and Tan See Kam. Hong Kong film, Hollywood and the new global cinema : no film is an island [M].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2007.
[12] 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
作者简介:易兰,女,1986—,四川人,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汉学。
关键词:宋词 蒙太奇 蒙太奇技巧 意境 哲学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词大约产生于初盛唐,从产生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至晚唐作者渐多,词的表现艺术有所提高,到了宋代,词开始变得空前繁荣起来。诗体与词体的区别表现在题材内容、语言特色、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诸多方面。宋词在表现手段上特别讲究事物的衔接与联系,这与电影术语“蒙太奇”有异曲同工之效。本文将从三种较为基本的蒙太奇手法出发,为宋词提供一种解读方式并浅析形成这种现象的两点原因。
蒙太奇,在法语中对应的词是“montage”,本意为装饰、构成,最早出现在1920年的俄国。后来该词引申用在电影里指剪辑与组接。前苏联的电影艺术家们借用这个词,代称镜头、场面或段落组接,使得蒙太奇成为电影美学中的一个重要专用名词。前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的第一篇论文就是讨论“组成剪辑”,重点解释剪接概念。他坚持每个镜头应有新的意义,而所剪接的两个镜头意义大于单个镜头的内容。“历代电影理论大师都承认蒙太奇为电影艺术的基础,正像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罗夫在他们1928年发表的《有声电影宣言》中所说的,‘在电影赖以生存的全球文化范畴内’,蒙太奇‘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可争议的公理’。”
宋代词人早已不自觉地运用种种复杂的蒙太奇式手法,通过上勾下连,纵横交织,在宋词中形成了情景交融、虚实相间的境界。词体大多是心灵性、情感性的东西,是往复回旋、缠绵萦绕的艺术,而通过“蒙太奇”流动的目光,恰恰可以达到上下左右,俯仰自如的效果。
二 宋词的“蒙太奇”技巧
1、视距、景深的综合运用
词体意境的营造常常将远近不同的意象和景物合并在一起,组成内涵丰富的画卷。试看王安石的《桂枝香·登临送目》: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借古讽今,大大扩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作者登高,极目远眺,好比架着DV在飞机上进行航拍,发现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练,气势宏大。接下来镜头转向了远处的山峰,发现这些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这两句是远景,然后镜头缓缓移动,渐渐对准了江面的帆风樯影与江岸的酒肆青旗。接下来“采舟云淡,星河鹭起”两句,有仰视、有俯视、有色彩、有场景,镜头由远及近。此时词人手中的笔好比摄影师手中的摄像机,通过描绘不同事物,形象展示了金陵山水的美丽。
上片写景,酷似千里长江的风光记录短片;下片怀古,引用杜牧的诗句,通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比,写尽六朝兴亡事。“门外楼头”是对杜牧诗句“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剪辑,两个历史镜头相对比,就把因繁华奢侈而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揭示得淋漓尽致。“悲恨相续”的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演,“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不禁令人感慨万千。如果我们要拍摄一部关于王安石变法的电影,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序幕。35岁以前的王安石就住在金陵酝酿政治改革,这首词正是他反思历史、关照现实的体现。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该词“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遒,其境界之朗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由此可见,该词在词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而在成就其地位的各种因素中,蒙太奇手法自然不可忽视,尤其是各种远近不同镜头的综合运用。
2、对比、跳跃
如果说视距的种种变化只是较为基本的蒙太奇手法,那么宋词中的对比、跳跃则是更为成熟的技巧。如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 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在该词的下片里,诗人如一个高明的导演,借用蒙太奇手法,通过对闺中佳人与自己的两个镜头的对比,完成对“归思难收”的呈现,表达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思想和情感。居家的佳人望穿秋水、肝肠寸断,误识了好几回的天际归舟,其抱怨之情自然不可避免。此时镜头一转,另一幅画面却是主人公整日地登楼凝望,只可惜“故乡渺邈”,自己也只能是远眺以慰乡情罢了。这种强烈对比的手法使虚构的时空具有了一定意义的逼真性,由此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视效果,引人无限遐想和回味。“宋代赵令 《侯鲭录》卷七引苏轼的一段话说:‘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也指出:“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美成《浪淘沙慢》二词,精壮顿挫,己开北曲之先声。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词人通过蒙太奇手法流动和转换作品中的意象,收放自然,这是一般的平铺直叙所达不到的效果。
3、淡化、叠印
除了对比、跳跃以外,改变现实时空,通过回忆、追述来讲故事也是电影蒙太奇的重要手段。比如闪回镜头就可以改变时间的走向,为人们展示尘封很久的往事。在宋词中,这种手法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两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苏轼在熙宁八年(1075)于密州任太守时,仕途不顺,屡遭贬谪,这就加深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他在夜中思念妻子,感于生死两隔,心如刀绞,千里孤坟的凄凉与世间的沧桑交融在一起,禁不住百感交集。此时画面渐渐淡化,叠印出当年伉俪情深的场景。梳妆等等生活细节历历在目,格外动人心弦。词人头脑中叠印出的梦境把过去与现实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坎坷多舛的政治生涯与刻骨铭心的无限深情不禁让人感慨万千。难怪著名国学大师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
同样用此手法进行创作的宋词还有很多,比如贺铸《鹧鸪天·重过闾门》中的“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两句是整首词的高潮,也是整首词最感人的部分。词人躺在床上听到外面的风雨声,头脑中渐渐出现了当年妻子挑灯夜补衣的情景。通过这种淡化、叠印的手法,不仅表现了生者对亡妻的怀念,同时也把一个贤惠且多情的妻子形象传达给了读者。全词到此戛然而止,从而把哀婉凄冷的悲苦心情渲染得更加凄凉。
再看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壮志未酬的英雄于青灯下舞动宝剑,梦回过去,他的头脑中慢慢出现了青年时代参加耿京起义部队的那一段紧张的军营生活,真不愧是轰轰烈烈,气壮山河。这与今日的投闲置散、闲居上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体现出词人不甘闲散,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这种淡化闪回的蒙太奇手法通过追忆往事,将词人“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 宋词“蒙太奇”成因浅析
由此可见,蒙太奇式的手法在宋词中有广泛的运用,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无以附加的程度。那么,为什么会大量出现这种蒙太奇式的表现手法?究其原因,与中国人喜欢追求意境有关,同时也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1、“意境”之追求
宋词中用“蒙太奇”来构成意境,意境是一种美学标准,是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而“蒙太奇”就是实现这种标准的操作手段之一。
意境是文学家主观的情与客观现实升华的境结合的产物,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象”与“象外之象”。词人先创造出具有鲜明特征的“象”,然后通过“象”与“象”的组合,创造出一种单个象所没有的“象外之象”,从而留给读者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而蒙太奇式的组织手段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这无疑为宋代的文学家提供了创造形象、构成情境的绝好表现形式。它用画面剪裁的方式把现实世界中原本分离的东西拉到了一起,使理性与感性、精神与物质、形而上与形而下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心与物,情与景,虚与实的对立与统一又是一直贯穿于宋词乃至中国古典文学和艺术的始终。
2、传统哲学之影响
“蒙太奇”在宋词中不仅普遍运用,并且手法圆熟,除了受意境说的影响外,还得益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哲学与文学的关系历来都非常密切。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哲学影响文人的思维与审美趣味,甚至会促成某种文学流派的形成。“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哲学家,常常也是对艺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美学家。庄子的美学与哲学更是浑然一体,难以区分,庄子哲学追求个体的自由和无限的境界,形成了庄子美学以自然无为作为至上之美的理论基础。”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哲学认为哲学中的最高范畴是“道”,庄子哲学追求个体的自由,认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将“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作为最高境界,具有鲜明的超功利色彩。
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宋词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下,在追求自由方面走到了极至。自然之美和崇尚自由的精神终于内化为宋词的内在精神,成为宋词所追求的品质。在这样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宋词中蒙太奇式的表现手法就应运而生了,宋词中的蒙太奇充满了老庄道家的意味,渴望自由。由于渴望自由,所以不拘一格,收放自如。它通过时空的瞬间转化和背景的迅速跳跃,让人的性灵与思维任意驰骋,从而获得无穷的妙悟。它让不同的场景相互交织,相互对比,在对立的矛盾中求得统一的和谐之美。
四 结语
正所谓“《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诗经》开始,历来对诗歌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目的都是达到观念和感情的交流。宋词创作与电影蒙太奇手法虽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电影毕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或许用上述蒙太奇的手法来欣赏宋词不是最好的途径,但这些作品正是在无数人不同的阐释和理解中被赋予了新的意蕴。
参考文献:
[1] 周航、俞朝刚:《全宋词精华》(卷三),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
[2] 李永田、董希平:《唐宋名家诗词赏读》,线装书局,2007年。
[3] 周汝昌:《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
[4]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6] 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7] 闵泽平:《宋词十二讲》,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
[8] 王兆鹏:《唐宋词名篇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9] 叶嘉莹:《柳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年。
[10] 彭玉平:《唐宋名家词导读》,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 Gina Marchetti and Tan See Kam. Hong Kong film, Hollywood and the new global cinema : no film is an island [M].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2007.
[12] 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
作者简介:易兰,女,1986—,四川人,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