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户时代,日本出现了将古典卑俗化的現象。具有医学背景的作者通过由汉方医学经典改编而成的诙谐的文学戏仿作品,阐明汉方医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本文借由具有娱乐性质同时需要具有医学知识或本草知识才能够理解的由医学经典改编的文学作品,印证了医学与文学的相容性,表明汉方医药已经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日本文学 汉方医学 江户时代 医学经典 戏仿作品
日本近世时期对滑稽的要求特别强烈,在文艺方面的表现就是出现了将古典卑俗化的现象。近世小说从诞生时起就与“医学书籍”联系密切,模仿中医学建立的日本汉方医学至江户时代形成了独自发展的体系。江户时代日本文学中出现了一些涉及汉方医学知识,并且只有精通相关汉方医学著作的读者才能够读懂和理解的文学作品。例如井原西鹤的《武道传来记》,对于读者来说,就需要查看医学书籍或者本草书籍才能够阅读明白。这些文学作品的作者具有医学背景,医书是他们从医为生的工具,将严肃正规的医学专著改写成诙谐通俗的戏仿作品,也成为他们自娱自乐的方式之一。反过来,他们也会成为这些作品的读者。后来,一些并非以医师为业的人也加入进来进行改写,从而使作者和读者群都不断扩大。
一、戏仿作品出现的历史文化背景
江户时代的日本文学中之所以会出现戏仿作品,有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首先,读者有阅读的需求。在江户时代,江户已经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町人阶级即庶民阶层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当时庶民阶层虽然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这种话语权并不是政治层面上的。他们需要精神食粮,然而却无法进入统治阶层,因此娱乐需求大幅释放。他们对身边的各种医学现象和从医的人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内容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娱乐消遣的题材,当时日本的主流医学——汉方医学自然也不例外。
其次,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具有医学背景的作者。例如,江户时代的很多剧作者都具有医学知识。俳人松尾芭蕉(1644—1694)曾向本间松江(1623—1697,别号道悦)学习医学,“蕉门十哲”之一的俳人宝井其角(1661—1707)是医师之子。望月木节(生卒不详)虽然在诗歌才能方面不及松尾芭蕉和宝井其角,但是作为医师则本领较大。国学家、歌人b、小说家上田秋成(1734—1809)一方面因《雨月物语》而出名,另一方面作为医师,其著作中有言及自然与医道的部分。净琉璃、歌舞伎作者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的净琉璃剧本中也时常出现本草知识,《博多小女郎波枕》的曲目中就有描写来自中国的舶来药品的内容。近松门左卫门是医师冈本一抱(1654—1716)的哥哥,冈本一抱10岁即开始学医,熟知本草,著有《和语本草》《新编灸法口诀入门》等医书,是江户时代出版医书最多的医师。俳人上岛鬼贯(1665—1738)精通按摩之术,而桂川甫粲(1754—1808)是名医及兰学者桂川甫周(1751—1809)之弟。江户后期的曲亭马琴(1767—1848)也是学医的,晚年虽然因眼病失明,但笔耕不辍,以82岁高龄离世。不但曲亭马琴本人学过医,而且其子宗伯虽然因肺病早亡,但本职是医师,因此,马琴的著作中言及医药之处甚多。诸如《开卷惊奇侠客传》中的龙涎香、《近世说美少年录》中的枸神、《南总里见八犬传》中的木蓼等汉方药等,与一般作者总是只使用朝鲜人参和珍珠来构思故事情节大异其趣。剧作家式亭三马(1776—1822)以实际生活中的众生相为描写对象,虽然不能说具有医学知识,但是其作品也言及医事、疾病。例如,他的作品中指出吉益流古方派的无名小辈经常使用剧药,即具有强烈毒性的药品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恶习。他的《日记》里有对《医学入门》的摘录,可能是想尝试将其作为成药的原案来使用。由此来看,三马是阅读了通俗的医学书籍。c
另外,江户时代比较普及的教育也为汉方医学的传播提供了途径。例如,京都的一所寺子屋(为庶民开设的初等教育机构,明治时代大部分被改建成了小学校)的习字教师堀流水轩于1694年编撰的启蒙教材《商卖往来》中,共有词汇361个,其中,各种商品词汇296个,而且都是普通商品,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广泛使用。d其中包括药材、香料四十多种:
药物、香具之物,有槟榔子、大黄、细辛、阿仙药、石解、阿胶、贝母、独活、甘草、肉桂、黄芪、川芎、当归、藿香、黄连、三棱、白芷、茴香、陈皮、羌活、桂枝、半夏、莪蒿、枳壳、巴豆、莲肉、杏仁、伽罗、麝香、龙脑、樟脑、沉香、白檀、丁香、人参、硫磺、硝石、绿青、明矾、丹砂以及炼药、粉药、散药、膏药,勿用假药,诚实正直为第一也。e
可见,汉方医药已经自然而然地融入当时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某些汉方药物已经成为常识性的用药。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社会认知基础,汉方医药才会出现在川柳等各种文艺形式当中。也正是因为作者熟知中医经典及汉方医学经典和书籍,才会把汉方医学经典改写为戏仿作品。
二、代表性的戏仿作品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戏仿作品是《本草妓要》。《本草妓要》是江户时代中期在京都出版的庶民文学作品,书名就是参照清朝的《本草备要》一书来命名的,序言部分也是参照《本草备要》的序言逐字改写成符合妓院情景的内容。而内文中的插图“妓类附图”则是仿照李时珍《本草纲目》里的“木部香木类附图”,将原本为植物图鉴的内容,诙谐地改编成各类层级妓女的使用器具示意图。f而《本草妓要》描写的内容则是依据京都著名汉方医师——香川修庵(1683—1755)的著作《一本堂药选》和《一本堂行余医言》进行的通俗化。
凡藥之美惡真偽故,醫人之所當識辨,藥不真美病不可癒。(《一本堂藥選·凡例》)
凡妓之美惡真偽故,嫖客之所當識辨,妓不真美苟不可買。(《本草妓要》)g
《本草妓要》受到世人欢迎,曾经多次再版,当然读者层也扩展到了香川修庵门人之外的读者当中。在此过程中,《本草妓要》作为汉文的游女(妓女)评判记、洒落本(江户时代后期主要面向江户市民的青楼文学)的评价逐渐固定下来,不懂医学的普通读者不断增加。这些读者的阅读已经脱离了该作品本来应有的鉴赏方式,他们意识不到这是医师香川修庵的著作,只是把医书当成“读物”来阅读。香川修庵是古方派医家,提倡儒医一系(一本)论。《本草妓要》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汉方“医学”经典改编而成的诙谐“文学”作品,即戏仿作品。 另一方面,这些文学作品作为医学史料也受到了重视。1795年刊行的糞得斎作所著《医者谈义》描写的是京都的贫穷医师充满滑稽地讽刺世上医师的故事,从文学史上看属于近世滑稽文学之一。《医者谈义》在战前被编入《滑稽本概说》《选择古书解题》(1927),战后入选《近世小说史(谈义本篇)》(1995)。池田松五郎所著的《日本药业史》h中就引用了《医者谈义》的部分内容。清水藤太郎在《汉方研究》月刊 1969年第7期中介绍说,这些作品对当时的汉方药的业态和庶民的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痛快、轻妙的讽刺和调侃,想必如今的汉方医生读了也会感兴趣。i
江户时代中后期,日本还出现了许多通过模仿《本草纲目》的书名以吸引读者关注进而换取销售量的文学作品,如1768年出版的《加古川本草纲目》、1819年出版的《本草盲目集》等。前者融合了《本草纲目》与净琉璃剧本《假名手本忠臣藏》中的人物“加古川本藏”的故事,除了书名和故事开端介绍本草学历史的部分是参考《本草纲目》的“历代诸家本草”以外,其余部分均与《本草纲目》的内容无关;后者则是一本娱乐刊物,只取《本草纲目》书名读音的谐音,内容与《本草纲目》毫不相关。另外,文学书籍《茶果子初编》(『茶菓子初編』)中也有运用《伤寒论》的一节内容改写而成的韵文:
知是太陽病脈浮頭項強薬方何所主仲景葛根湯j
这一句是采用五言绝句之韵写成的诗文,很难说它具有文学性,只不过是像药性诗那样,是作为医疗的备忘录而写成的。尽管如此,以汉方医学经典书籍为蓝本进行创作显然会给作者乃至读者带来快感,这一点是毋庸讳言的。
三、医学与文学相关的特性
江户时代作者模仿医学专业书籍来写作文学作品,即戏仿作品,为的是给作为医学专业人士的读者和作者自身提供娱乐和欣赏的对象,同时彰显自己在中医及汉方经典研习上的深厚功底,因为能够模仿医书写作这一行为本身就证明了作者的医学实力。这些作者具有医学背景,他们平时可能一方面运用医书从事医师的职业,另一方面又将这些严肃的医学经典专业书籍改写成通俗的文学戏仿作品。汉方医学经典专业书籍不但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工具,而且也是他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正是因为这些作者本身多为医师,具有行医的切身体会,所以才更容易对與自己同等职业和身份的医者采取比较和批评的态度。而普通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获得相关医学知识,但是相比之下,普通读者的阅读目的更多的则是为了娱乐。
现在我们认为医学是科学,而文学属于艺术,医学与文学属于文与理这两种不同的领域。但是在江户时代,医学与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的确是无法明确进行分类的。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町人虽然经济地位较高,但是他们仍然处于阶级制度的束缚当中。于是町人便利用金钱的力量行走于痴情之乡,其享乐生活中具有相当彻底的一面。k作者通过由汉方医学经典改编而成的诙谐的文学戏仿作品,阐明汉方医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借由具有娱乐性质同时也需要具有医学知识或本草知识才能够理解的医学改编文学,印证了医学与文学是可以相容的,并且经由改编者的奇思妙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这也表明汉方医药已经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现代的“汉方小说”对历史人物的态度则更多是景仰和尊重,完全不见调侃之处。现代的“汉方小说”将汉方医学知识融于小说当中,使其通俗化,为的是使不了解汉方医学的普通读者易于理解,以达到知识普及的目的。在汉方医学沉寂了近百年重新复苏之后,今人对古典已经比较生疏,必然需要重新进行研究和解读。
a 姜毅然:《日本文学与汉方医学》,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第51—54页,略加修改。
b 专门创作日本诗歌——和歌的人。
c 中島洋一郎:《病気日本史》,雄山閣2005年版,第246页。
de 谭建川:《日本文化传承的历史透视——明治前启蒙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46—47页,第365页。
fg 陳羿秀:《中醫經点被「另類改編」成娯樂刊物!?》,见福田安典:《医学書のなかの「文学」:江戸の医学と文学が作り上げた世界》,東京笠間書院2016年版,第267页,第265页。
h 薬業時論社1929年版。
ij 福田安典:《医学書のなかの「文学」:江戸の医学と文学が作り上げた世界》,東京笠間書院2016年版,第17页,第242页。
k 《西鶴集·上·日本古典文学大系47》,東京岩波書店1957年版,第14页。
作 者: 姜毅然,文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日比较文学。
编 辑:赵斌 E-mail:[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日本文学 汉方医学 江户时代 医学经典 戏仿作品
日本近世时期对滑稽的要求特别强烈,在文艺方面的表现就是出现了将古典卑俗化的现象。近世小说从诞生时起就与“医学书籍”联系密切,模仿中医学建立的日本汉方医学至江户时代形成了独自发展的体系。江户时代日本文学中出现了一些涉及汉方医学知识,并且只有精通相关汉方医学著作的读者才能够读懂和理解的文学作品。例如井原西鹤的《武道传来记》,对于读者来说,就需要查看医学书籍或者本草书籍才能够阅读明白。这些文学作品的作者具有医学背景,医书是他们从医为生的工具,将严肃正规的医学专著改写成诙谐通俗的戏仿作品,也成为他们自娱自乐的方式之一。反过来,他们也会成为这些作品的读者。后来,一些并非以医师为业的人也加入进来进行改写,从而使作者和读者群都不断扩大。
一、戏仿作品出现的历史文化背景
江户时代的日本文学中之所以会出现戏仿作品,有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首先,读者有阅读的需求。在江户时代,江户已经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町人阶级即庶民阶层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当时庶民阶层虽然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这种话语权并不是政治层面上的。他们需要精神食粮,然而却无法进入统治阶层,因此娱乐需求大幅释放。他们对身边的各种医学现象和从医的人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内容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娱乐消遣的题材,当时日本的主流医学——汉方医学自然也不例外。
其次,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具有医学背景的作者。例如,江户时代的很多剧作者都具有医学知识。俳人松尾芭蕉(1644—1694)曾向本间松江(1623—1697,别号道悦)学习医学,“蕉门十哲”之一的俳人宝井其角(1661—1707)是医师之子。望月木节(生卒不详)虽然在诗歌才能方面不及松尾芭蕉和宝井其角,但是作为医师则本领较大。国学家、歌人b、小说家上田秋成(1734—1809)一方面因《雨月物语》而出名,另一方面作为医师,其著作中有言及自然与医道的部分。净琉璃、歌舞伎作者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的净琉璃剧本中也时常出现本草知识,《博多小女郎波枕》的曲目中就有描写来自中国的舶来药品的内容。近松门左卫门是医师冈本一抱(1654—1716)的哥哥,冈本一抱10岁即开始学医,熟知本草,著有《和语本草》《新编灸法口诀入门》等医书,是江户时代出版医书最多的医师。俳人上岛鬼贯(1665—1738)精通按摩之术,而桂川甫粲(1754—1808)是名医及兰学者桂川甫周(1751—1809)之弟。江户后期的曲亭马琴(1767—1848)也是学医的,晚年虽然因眼病失明,但笔耕不辍,以82岁高龄离世。不但曲亭马琴本人学过医,而且其子宗伯虽然因肺病早亡,但本职是医师,因此,马琴的著作中言及医药之处甚多。诸如《开卷惊奇侠客传》中的龙涎香、《近世说美少年录》中的枸神、《南总里见八犬传》中的木蓼等汉方药等,与一般作者总是只使用朝鲜人参和珍珠来构思故事情节大异其趣。剧作家式亭三马(1776—1822)以实际生活中的众生相为描写对象,虽然不能说具有医学知识,但是其作品也言及医事、疾病。例如,他的作品中指出吉益流古方派的无名小辈经常使用剧药,即具有强烈毒性的药品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恶习。他的《日记》里有对《医学入门》的摘录,可能是想尝试将其作为成药的原案来使用。由此来看,三马是阅读了通俗的医学书籍。c
另外,江户时代比较普及的教育也为汉方医学的传播提供了途径。例如,京都的一所寺子屋(为庶民开设的初等教育机构,明治时代大部分被改建成了小学校)的习字教师堀流水轩于1694年编撰的启蒙教材《商卖往来》中,共有词汇361个,其中,各种商品词汇296个,而且都是普通商品,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广泛使用。d其中包括药材、香料四十多种:
药物、香具之物,有槟榔子、大黄、细辛、阿仙药、石解、阿胶、贝母、独活、甘草、肉桂、黄芪、川芎、当归、藿香、黄连、三棱、白芷、茴香、陈皮、羌活、桂枝、半夏、莪蒿、枳壳、巴豆、莲肉、杏仁、伽罗、麝香、龙脑、樟脑、沉香、白檀、丁香、人参、硫磺、硝石、绿青、明矾、丹砂以及炼药、粉药、散药、膏药,勿用假药,诚实正直为第一也。e
可见,汉方医药已经自然而然地融入当时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某些汉方药物已经成为常识性的用药。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社会认知基础,汉方医药才会出现在川柳等各种文艺形式当中。也正是因为作者熟知中医经典及汉方医学经典和书籍,才会把汉方医学经典改写为戏仿作品。
二、代表性的戏仿作品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戏仿作品是《本草妓要》。《本草妓要》是江户时代中期在京都出版的庶民文学作品,书名就是参照清朝的《本草备要》一书来命名的,序言部分也是参照《本草备要》的序言逐字改写成符合妓院情景的内容。而内文中的插图“妓类附图”则是仿照李时珍《本草纲目》里的“木部香木类附图”,将原本为植物图鉴的内容,诙谐地改编成各类层级妓女的使用器具示意图。f而《本草妓要》描写的内容则是依据京都著名汉方医师——香川修庵(1683—1755)的著作《一本堂药选》和《一本堂行余医言》进行的通俗化。
凡藥之美惡真偽故,醫人之所當識辨,藥不真美病不可癒。(《一本堂藥選·凡例》)
凡妓之美惡真偽故,嫖客之所當識辨,妓不真美苟不可買。(《本草妓要》)g
《本草妓要》受到世人欢迎,曾经多次再版,当然读者层也扩展到了香川修庵门人之外的读者当中。在此过程中,《本草妓要》作为汉文的游女(妓女)评判记、洒落本(江户时代后期主要面向江户市民的青楼文学)的评价逐渐固定下来,不懂医学的普通读者不断增加。这些读者的阅读已经脱离了该作品本来应有的鉴赏方式,他们意识不到这是医师香川修庵的著作,只是把医书当成“读物”来阅读。香川修庵是古方派医家,提倡儒医一系(一本)论。《本草妓要》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汉方“医学”经典改编而成的诙谐“文学”作品,即戏仿作品。 另一方面,这些文学作品作为医学史料也受到了重视。1795年刊行的糞得斎作所著《医者谈义》描写的是京都的贫穷医师充满滑稽地讽刺世上医师的故事,从文学史上看属于近世滑稽文学之一。《医者谈义》在战前被编入《滑稽本概说》《选择古书解题》(1927),战后入选《近世小说史(谈义本篇)》(1995)。池田松五郎所著的《日本药业史》h中就引用了《医者谈义》的部分内容。清水藤太郎在《汉方研究》月刊 1969年第7期中介绍说,这些作品对当时的汉方药的业态和庶民的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痛快、轻妙的讽刺和调侃,想必如今的汉方医生读了也会感兴趣。i
江户时代中后期,日本还出现了许多通过模仿《本草纲目》的书名以吸引读者关注进而换取销售量的文学作品,如1768年出版的《加古川本草纲目》、1819年出版的《本草盲目集》等。前者融合了《本草纲目》与净琉璃剧本《假名手本忠臣藏》中的人物“加古川本藏”的故事,除了书名和故事开端介绍本草学历史的部分是参考《本草纲目》的“历代诸家本草”以外,其余部分均与《本草纲目》的内容无关;后者则是一本娱乐刊物,只取《本草纲目》书名读音的谐音,内容与《本草纲目》毫不相关。另外,文学书籍《茶果子初编》(『茶菓子初編』)中也有运用《伤寒论》的一节内容改写而成的韵文:
知是太陽病脈浮頭項強薬方何所主仲景葛根湯j
这一句是采用五言绝句之韵写成的诗文,很难说它具有文学性,只不过是像药性诗那样,是作为医疗的备忘录而写成的。尽管如此,以汉方医学经典书籍为蓝本进行创作显然会给作者乃至读者带来快感,这一点是毋庸讳言的。
三、医学与文学相关的特性
江户时代作者模仿医学专业书籍来写作文学作品,即戏仿作品,为的是给作为医学专业人士的读者和作者自身提供娱乐和欣赏的对象,同时彰显自己在中医及汉方经典研习上的深厚功底,因为能够模仿医书写作这一行为本身就证明了作者的医学实力。这些作者具有医学背景,他们平时可能一方面运用医书从事医师的职业,另一方面又将这些严肃的医学经典专业书籍改写成通俗的文学戏仿作品。汉方医学经典专业书籍不但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工具,而且也是他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正是因为这些作者本身多为医师,具有行医的切身体会,所以才更容易对與自己同等职业和身份的医者采取比较和批评的态度。而普通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获得相关医学知识,但是相比之下,普通读者的阅读目的更多的则是为了娱乐。
现在我们认为医学是科学,而文学属于艺术,医学与文学属于文与理这两种不同的领域。但是在江户时代,医学与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的确是无法明确进行分类的。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町人虽然经济地位较高,但是他们仍然处于阶级制度的束缚当中。于是町人便利用金钱的力量行走于痴情之乡,其享乐生活中具有相当彻底的一面。k作者通过由汉方医学经典改编而成的诙谐的文学戏仿作品,阐明汉方医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借由具有娱乐性质同时也需要具有医学知识或本草知识才能够理解的医学改编文学,印证了医学与文学是可以相容的,并且经由改编者的奇思妙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这也表明汉方医药已经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现代的“汉方小说”对历史人物的态度则更多是景仰和尊重,完全不见调侃之处。现代的“汉方小说”将汉方医学知识融于小说当中,使其通俗化,为的是使不了解汉方医学的普通读者易于理解,以达到知识普及的目的。在汉方医学沉寂了近百年重新复苏之后,今人对古典已经比较生疏,必然需要重新进行研究和解读。
a 姜毅然:《日本文学与汉方医学》,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第51—54页,略加修改。
b 专门创作日本诗歌——和歌的人。
c 中島洋一郎:《病気日本史》,雄山閣2005年版,第246页。
de 谭建川:《日本文化传承的历史透视——明治前启蒙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46—47页,第365页。
fg 陳羿秀:《中醫經点被「另類改編」成娯樂刊物!?》,见福田安典:《医学書のなかの「文学」:江戸の医学と文学が作り上げた世界》,東京笠間書院2016年版,第267页,第265页。
h 薬業時論社1929年版。
ij 福田安典:《医学書のなかの「文学」:江戸の医学と文学が作り上げた世界》,東京笠間書院2016年版,第17页,第242页。
k 《西鶴集·上·日本古典文学大系47》,東京岩波書店1957年版,第14页。
作 者: 姜毅然,文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日比较文学。
编 辑:赵斌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