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垃圾分类已经逐渐成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策略之一。城市社区的垃圾分类往往易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忽视了农村社区同样是进行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重要场所。笔者从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优势出发,在本研究中分析了郊区农村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与培育农村自治组织以及确保经费支持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工作;垃圾分类;郊区农村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社区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所反映出的问题不容小视。生活垃圾的分类效率落后于垃圾的产生速度,导致我国生活垃圾的严重问题和严峻形势,农村社区垃圾收集和处理的机制有待完善,农村环境治理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并不齐全等问题导致农村社区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于农村社区垃圾分类以及社区环境的治理,社会工作可以运用专业工作方法,发挥专业优势。本研究运用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工作的工作方法介入郊区农村垃圾分类。讨论社会工作干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势和经验,并改进对北郊区区农村垃圾分类服务中社会工作干预内容的研究,推动农村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进行。
一、郊区农村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笔者在对郊区农村开展调研时发现,首先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直接影响着村民是否能够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而实际上农村大部分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不十分清楚;其次村民个人缺少主动垃圾分类意识,个人作用的发挥是推动垃圾进行分类的关键途径,农村大部分村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认为个人在垃圾分類中发挥作用不大,提升村民垃圾分类意思十分重要;第三,村中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社区中的垃圾分类桶存在着距离村民家较远的问题。垃圾分类桶的数量也有待增加。
二、社会工作介入郊区农村垃圾分类的优势分析
1.社会工作方法更加具有专业性。笔者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基于增权和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郊区农村垃圾分类问题研究,帮助郊区农村社区村民增能,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提高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养成在日后垃圾分类中主动出击的习惯。秉持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提高村民参与社区环境的治理能力,使得农村社区形成一只自治组织,提升村民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2.社会工作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性。通过为村中特定群体开展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尊重每个村民都是独立的个体,切实考虑到村民的真实想法与需求。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提高村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促使村民自觉参与社区环境治理。鼓励其带动周围的亲朋好友一同行动,并在社工介入的活动过程中为他们赋能。
三、社会工作方法推动郊区农村垃圾分类的建议
1.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在农村社区,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照料通常是比较普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经常通过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但随着农村社区问题的多样化,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与完善农村社区工作的不同服务内容,例如农村社区教育缺失问题、农村社区环保问题等等。面对郊区农村社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垃圾分类机制不完善、村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等问题,开展多种相应的服务项目,促进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加强与培育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在干预后期,可以由村委会支持开展一些基本活动。促进社区领袖作用的发挥,并且能够在社会工作者不给予专业帮助后成为当地农村社区垃圾分类的有力支持。利用社区内居民的力量,加深社区内村民的联系,改善村民之间的关系,增强社区凝聚力。
3.确保足够的经费支持。郊区农村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除了依靠村民们的共同努力维护,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更加行之有效。充足的物质支持必然成为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增加对于郊区农村社区的资金支持,加强农村社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垃圾处理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郊区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建立与地方政府的融资机制,从而促进郊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推进。
4.社会工作者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社会工作者自身的能力是社会工作推动郊区农村垃圾分类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在实务活动中积累经验,根据农村社区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策划组织出最佳方案,探索推动郊区农村垃圾分类具体可行的方法措施,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小组工作与社区工作的介入郊区农村垃圾分类,使得农村社区在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村民的自身潜能得到发挥,村民参与垃圾分类意识进一步提升,从而改善村民们原本相关知识匮乏,分类行为不正确等问题。但是,农村村民的环保行为与环境治理意识不可能凭借几次小组活动以及社区活动得以完全转变,尚未能够做到所有村民都能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进行,有待农村社区志愿团队与专职人员和当地政府的通力合作,加强宣传监管力度,以弥补郊区农村村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社会功能不足,促进郊区农村社区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军,李海艳.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社区垃圾分类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探讨[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6,18(04):92-96.
[2]杨慧洁,程安琪.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路径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03):24-26.
[3]杨钦.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居民环境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4]焦亮.社区环境保护实践中的社会工作介入探索[D].山东大学,2014.
[5]刘越.社会工作介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性分析[J].昆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6]李海莹.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特点及开展垃圾分类的建议[J].环境卫生工程,2008(2):35~37.
[7]程雅竹.社会工作介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0.
作者简介:
李雨竹(1999.04),女,汉族,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工作。
胡勇,通讯作者(1971.01)北京人,北京农学院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残障社会工作,社会保障政策。
关键词:社会工作;垃圾分类;郊区农村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社区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所反映出的问题不容小视。生活垃圾的分类效率落后于垃圾的产生速度,导致我国生活垃圾的严重问题和严峻形势,农村社区垃圾收集和处理的机制有待完善,农村环境治理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并不齐全等问题导致农村社区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于农村社区垃圾分类以及社区环境的治理,社会工作可以运用专业工作方法,发挥专业优势。本研究运用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工作的工作方法介入郊区农村垃圾分类。讨论社会工作干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势和经验,并改进对北郊区区农村垃圾分类服务中社会工作干预内容的研究,推动农村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进行。
一、郊区农村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笔者在对郊区农村开展调研时发现,首先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直接影响着村民是否能够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而实际上农村大部分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不十分清楚;其次村民个人缺少主动垃圾分类意识,个人作用的发挥是推动垃圾进行分类的关键途径,农村大部分村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认为个人在垃圾分類中发挥作用不大,提升村民垃圾分类意思十分重要;第三,村中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社区中的垃圾分类桶存在着距离村民家较远的问题。垃圾分类桶的数量也有待增加。
二、社会工作介入郊区农村垃圾分类的优势分析
1.社会工作方法更加具有专业性。笔者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基于增权和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郊区农村垃圾分类问题研究,帮助郊区农村社区村民增能,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提高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养成在日后垃圾分类中主动出击的习惯。秉持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提高村民参与社区环境的治理能力,使得农村社区形成一只自治组织,提升村民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2.社会工作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性。通过为村中特定群体开展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尊重每个村民都是独立的个体,切实考虑到村民的真实想法与需求。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提高村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促使村民自觉参与社区环境治理。鼓励其带动周围的亲朋好友一同行动,并在社工介入的活动过程中为他们赋能。
三、社会工作方法推动郊区农村垃圾分类的建议
1.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在农村社区,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照料通常是比较普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经常通过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但随着农村社区问题的多样化,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与完善农村社区工作的不同服务内容,例如农村社区教育缺失问题、农村社区环保问题等等。面对郊区农村社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垃圾分类机制不完善、村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等问题,开展多种相应的服务项目,促进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加强与培育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在干预后期,可以由村委会支持开展一些基本活动。促进社区领袖作用的发挥,并且能够在社会工作者不给予专业帮助后成为当地农村社区垃圾分类的有力支持。利用社区内居民的力量,加深社区内村民的联系,改善村民之间的关系,增强社区凝聚力。
3.确保足够的经费支持。郊区农村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除了依靠村民们的共同努力维护,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更加行之有效。充足的物质支持必然成为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增加对于郊区农村社区的资金支持,加强农村社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垃圾处理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郊区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建立与地方政府的融资机制,从而促进郊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推进。
4.社会工作者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社会工作者自身的能力是社会工作推动郊区农村垃圾分类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在实务活动中积累经验,根据农村社区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策划组织出最佳方案,探索推动郊区农村垃圾分类具体可行的方法措施,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小组工作与社区工作的介入郊区农村垃圾分类,使得农村社区在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村民的自身潜能得到发挥,村民参与垃圾分类意识进一步提升,从而改善村民们原本相关知识匮乏,分类行为不正确等问题。但是,农村村民的环保行为与环境治理意识不可能凭借几次小组活动以及社区活动得以完全转变,尚未能够做到所有村民都能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进行,有待农村社区志愿团队与专职人员和当地政府的通力合作,加强宣传监管力度,以弥补郊区农村村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社会功能不足,促进郊区农村社区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军,李海艳.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社区垃圾分类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探讨[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6,18(04):92-96.
[2]杨慧洁,程安琪.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路径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03):24-26.
[3]杨钦.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居民环境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4]焦亮.社区环境保护实践中的社会工作介入探索[D].山东大学,2014.
[5]刘越.社会工作介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性分析[J].昆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6]李海莹.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特点及开展垃圾分类的建议[J].环境卫生工程,2008(2):35~37.
[7]程雅竹.社会工作介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0.
作者简介:
李雨竹(1999.04),女,汉族,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工作。
胡勇,通讯作者(1971.01)北京人,北京农学院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残障社会工作,社会保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