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课堂不仅需让一代代人了解历史,更承担着启发学生历史兴趣,让其形成国家观念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的责任。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几乎是唯一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历史教育的阶段。教师在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基本掌握之外,也需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启发。因此,本文着重探究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提高学生参与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高效课堂;多媒体教学;教学互动
随着教育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然而涉及到具体的学科时,更多的老师注重的是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学生兴趣的引发和能力的培养。重“术”而不重“道”的教学理念盛行,与当前教育的短视性,和教育的奠基周期长有关。而在初中的教学中,历史学科所占用的学习时间根本无法与语数外等学科并驾齐驱。如何组建高效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需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几方面进行创新。主要策略为如下几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再现历史情景
相比起传统黑板课堂,当前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不仅仅为教学提供了便利性,还大大延伸了历史类学科课堂教学的边界,为学生提供了情景再现的现代化工具。历史课堂上对于历史事件的讲解,仅仅是概述。而教师可以综合截取部分影视纪录片等等,让学生贴近历史,了解在历史书的字里行间中所掩映的悲欢离合。学生对于历史没有兴趣,一方面是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缺乏共情的能力。相较于老师的讲述,无论声音多么有感染力,都很难比得上画面和影像在脑海中的直观呈现。因此当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现代史的心酸和国家百年历史的屈辱时,学生无动于衷。但是通过观看一部影片或者一些图片,学生却能迅速的感觉到这个时间段的历史基调,从而形成共情,对历史产生悲悯和敬畏。
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这一篇章为例,大多数学生由于从小的电视多媒体侵染,对此有一定了解。然而在高度概括的书籍中,即便举例论证我国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死亡人数,对学生而言,也只是出于数字的震惊。远不及拍摄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一张,一只绝望狰狞的手臂从地下挣扎着露出的照片更直击人心。也比不上初次观看南京南京,给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场景更能激发学生心里的爱国信念,在山河染血的岁月中,这座绝望的死城里,在城门洞开之后国民的极度惊惶与挣扎。无人收敛的尸骨堆积成山,露出机枪扫射凝血的窟窿。可以说,近代史是最能调动学生情绪的篇章,而学生感受的枯燥,正是缺乏了正确教学方法的缘故。通过多媒体运用,弥补传统教学中无法场景展现的短板,让学生对于历史产生好奇,产生共情,才能够更加深切的理解和体会特定历史时代下的历史事件,从而对历史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和自发学习的动力。
二.组织教学语言,讲好历史故事
对于历史学科的评价,一直见仁见智,一种看法是枯燥无味,另一种则认为趣味无穷。历史可笼统概述为对过去的事的讲述,历史书籍的编纂,字字珠玑,更多考虑适宜性和正确性,对于学生而言,难免少了趣味。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处理能力有限,无论是近代史还是古代史,学生心中始终蒙着一层面纱,在课堂上简略学习,根本无法带入,更遑论窥见全貌。教学语言的组织,是启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素质,饱览群书,才能在讲台上信手拈来。一个好的历史老师,必然需要在学生面前充任优秀说书人的角色。百家讲坛的老师讲述历史,是面对电视机观众担任说书人,而老师,则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说书。当教师的语言能充分为学生情景再现,帮助听众带入和理解历史事件,在一个个时间点和故事的时间串联中,是学生对历史有大概模糊的影响。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细化人物传记,放大历史细节和过程。例如补充雅尔塔会议的具体背景,交代全面抗战时期的中国各地局势,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根据地的分布。增加重要历史细节,为课堂的讲述增加张力。通过这种方式,随手把历史书籍上掩藏的小细节放进自己的故事中,让学生更容易对历史形成深刻映像。而许多学生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古装剧中获得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具体的历史知识时,可增加一些人物点评,不仅藉此增加学生注意力,也能让学生对于历史人物有更直观的了解。
三.知识分节,组建记忆框架
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背记任务相对轻松,如学生能在课堂中理解知识,可减少下来记忆的时间。然而相比起,一些历史事件的经过,人物生平等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述,被轻松记住的知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事件,预计其意义则成了学生不得不记忆的必要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进行高效课堂的组件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知识分节,对于综合记忆的知识点和必须通过,学生的记忆的知识点进行分隔。对于三类知识,教师应该采取三重理念,一重知识,通过课堂记忆,了解即可。二是涉及具体地点时间内容,则采取加强复习,清晰记忆。三则有关意义作用启示,教会学生理解分析和反推。
对于学生而言,庞大而杂碎的历史知识记忆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需要在每个单元的知识讲述之后,为学生整理一个知识框架。以中国近代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其始终有一个时间顺序,可以成为串起知识点的绳索。教师可以按照知识树的方式,把每个条约和对应的国家画成一棵纵向生长的树木,为学生完成这類知识点的复习。或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为学生编纂口诀。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仅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也会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逐字逐句的背诵耗费大量时间,还容易遗忘。对于一些历史时间的意义这类需要深切记忆的知识,教师则需要在学生背诵之前,教会其如何理解和分析。如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事件的意义都是从社会影响、经济影响、思想影响方面考虑。如社会性质、社会心理层面类;对人民的经济影响,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等;社会的思潮,社会风气等影响,以及其作为重要历史性事件的标志性影响。当学生能够自发从这几方面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并用现实事件或是时间节点较近较清晰的知识内容进行反推时,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设置教学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参与进课堂教学和课堂氛围的营造中,才能组建好高效课堂。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营造出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问答的积极性。而良好互动的课堂氛围也会间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试问,当面对学生呆若木鸡,毫无反应时,教师的讲课热情是否大打折扣呢?而填鸭式教学被诟病,本质也在于教师把主动性捏在了自己手中,面对不愿接受知识的学生,没能提高烹饪知识的手段和方式,而是选择了增加时间长度的强硬灌输。只有当学生自己意识到,需要自己找补知识点,自己为自己扩充容量时,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如何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性,打造自主性,发现性教学,应当采取如下手段。
1.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不少人能够从中得到获得感,正如人们对于碎片化知识和新闻的了解渴求一般,这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而教师需要做的,是放大学生这种获得感和自豪感,迅速直观的给予正面激励,从心理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设置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学生,或者学生给教师设置问题,这种翻书查找的过程,势必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初中阶段,不少同学羞于课堂回答问题,甚至养成一到回答问题阶段,就低头或是放空自己的局面。而老师固定提问几个学生,更是让其他学生很难参与集体互动。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学习之后或是之前,提出问题,给于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在抽取学生回答时切记不要设置惩罚。我们很容易在教育的过程中,走入一个误区,即把学习当作苦差事,并且把其设置为惩罚或者与惩罚捆绑,因此导致了学生心理上的抵触。
2.适当留白,设置学生课堂
教師可以为学生适当设置一个学生课堂的教学环节,即每堂课抽取三分钟,让每个学生自愿上台讲解该堂课涉及的一个历史事件,或是一个历史人物生平。但由于班级人数往往多于课堂节数,部分不擅发言的学生难免会存在侥幸心理,为避免效果减弱,可将之与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相抵消。三次回答问题可以抵消一次讲故事,确保全体同学都必须参与课堂互动中。随着教学的推进,越往后可选择的范围越小,学生只能主动选择。通过类似方式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提高其讲解、思辨、分析能力。
历史教学只有在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特性,发挥其作用的前提下,谈论高效课堂的组建,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主动性。只有带着目的思考效率和教学的本质,明白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学生的知识接受度和能力培养,才能够在不偏离教学理念的大道上,高效调动教学资源,培养起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希望通过以上研究,能让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由低效课堂变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晓露.初中历史“三阶导”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2]李艳.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6):59-61.
[3]姜焕侠.引入新理念,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才智,2016(12):173.
[4]蒙云飞.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4(10):95.
[5]彭永群.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文学教育(中),2013(03):137.
(作者单位:封开县长岗镇初级中学)
关键词:高效课堂;多媒体教学;教学互动
随着教育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然而涉及到具体的学科时,更多的老师注重的是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学生兴趣的引发和能力的培养。重“术”而不重“道”的教学理念盛行,与当前教育的短视性,和教育的奠基周期长有关。而在初中的教学中,历史学科所占用的学习时间根本无法与语数外等学科并驾齐驱。如何组建高效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需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几方面进行创新。主要策略为如下几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再现历史情景
相比起传统黑板课堂,当前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不仅仅为教学提供了便利性,还大大延伸了历史类学科课堂教学的边界,为学生提供了情景再现的现代化工具。历史课堂上对于历史事件的讲解,仅仅是概述。而教师可以综合截取部分影视纪录片等等,让学生贴近历史,了解在历史书的字里行间中所掩映的悲欢离合。学生对于历史没有兴趣,一方面是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缺乏共情的能力。相较于老师的讲述,无论声音多么有感染力,都很难比得上画面和影像在脑海中的直观呈现。因此当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现代史的心酸和国家百年历史的屈辱时,学生无动于衷。但是通过观看一部影片或者一些图片,学生却能迅速的感觉到这个时间段的历史基调,从而形成共情,对历史产生悲悯和敬畏。
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这一篇章为例,大多数学生由于从小的电视多媒体侵染,对此有一定了解。然而在高度概括的书籍中,即便举例论证我国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死亡人数,对学生而言,也只是出于数字的震惊。远不及拍摄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一张,一只绝望狰狞的手臂从地下挣扎着露出的照片更直击人心。也比不上初次观看南京南京,给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场景更能激发学生心里的爱国信念,在山河染血的岁月中,这座绝望的死城里,在城门洞开之后国民的极度惊惶与挣扎。无人收敛的尸骨堆积成山,露出机枪扫射凝血的窟窿。可以说,近代史是最能调动学生情绪的篇章,而学生感受的枯燥,正是缺乏了正确教学方法的缘故。通过多媒体运用,弥补传统教学中无法场景展现的短板,让学生对于历史产生好奇,产生共情,才能够更加深切的理解和体会特定历史时代下的历史事件,从而对历史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和自发学习的动力。
二.组织教学语言,讲好历史故事
对于历史学科的评价,一直见仁见智,一种看法是枯燥无味,另一种则认为趣味无穷。历史可笼统概述为对过去的事的讲述,历史书籍的编纂,字字珠玑,更多考虑适宜性和正确性,对于学生而言,难免少了趣味。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处理能力有限,无论是近代史还是古代史,学生心中始终蒙着一层面纱,在课堂上简略学习,根本无法带入,更遑论窥见全貌。教学语言的组织,是启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素质,饱览群书,才能在讲台上信手拈来。一个好的历史老师,必然需要在学生面前充任优秀说书人的角色。百家讲坛的老师讲述历史,是面对电视机观众担任说书人,而老师,则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说书。当教师的语言能充分为学生情景再现,帮助听众带入和理解历史事件,在一个个时间点和故事的时间串联中,是学生对历史有大概模糊的影响。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细化人物传记,放大历史细节和过程。例如补充雅尔塔会议的具体背景,交代全面抗战时期的中国各地局势,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根据地的分布。增加重要历史细节,为课堂的讲述增加张力。通过这种方式,随手把历史书籍上掩藏的小细节放进自己的故事中,让学生更容易对历史形成深刻映像。而许多学生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古装剧中获得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具体的历史知识时,可增加一些人物点评,不仅藉此增加学生注意力,也能让学生对于历史人物有更直观的了解。
三.知识分节,组建记忆框架
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背记任务相对轻松,如学生能在课堂中理解知识,可减少下来记忆的时间。然而相比起,一些历史事件的经过,人物生平等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述,被轻松记住的知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事件,预计其意义则成了学生不得不记忆的必要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进行高效课堂的组件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知识分节,对于综合记忆的知识点和必须通过,学生的记忆的知识点进行分隔。对于三类知识,教师应该采取三重理念,一重知识,通过课堂记忆,了解即可。二是涉及具体地点时间内容,则采取加强复习,清晰记忆。三则有关意义作用启示,教会学生理解分析和反推。
对于学生而言,庞大而杂碎的历史知识记忆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需要在每个单元的知识讲述之后,为学生整理一个知识框架。以中国近代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其始终有一个时间顺序,可以成为串起知识点的绳索。教师可以按照知识树的方式,把每个条约和对应的国家画成一棵纵向生长的树木,为学生完成这類知识点的复习。或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为学生编纂口诀。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仅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也会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逐字逐句的背诵耗费大量时间,还容易遗忘。对于一些历史时间的意义这类需要深切记忆的知识,教师则需要在学生背诵之前,教会其如何理解和分析。如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事件的意义都是从社会影响、经济影响、思想影响方面考虑。如社会性质、社会心理层面类;对人民的经济影响,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等;社会的思潮,社会风气等影响,以及其作为重要历史性事件的标志性影响。当学生能够自发从这几方面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并用现实事件或是时间节点较近较清晰的知识内容进行反推时,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设置教学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参与进课堂教学和课堂氛围的营造中,才能组建好高效课堂。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营造出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问答的积极性。而良好互动的课堂氛围也会间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试问,当面对学生呆若木鸡,毫无反应时,教师的讲课热情是否大打折扣呢?而填鸭式教学被诟病,本质也在于教师把主动性捏在了自己手中,面对不愿接受知识的学生,没能提高烹饪知识的手段和方式,而是选择了增加时间长度的强硬灌输。只有当学生自己意识到,需要自己找补知识点,自己为自己扩充容量时,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如何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性,打造自主性,发现性教学,应当采取如下手段。
1.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不少人能够从中得到获得感,正如人们对于碎片化知识和新闻的了解渴求一般,这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而教师需要做的,是放大学生这种获得感和自豪感,迅速直观的给予正面激励,从心理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设置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学生,或者学生给教师设置问题,这种翻书查找的过程,势必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初中阶段,不少同学羞于课堂回答问题,甚至养成一到回答问题阶段,就低头或是放空自己的局面。而老师固定提问几个学生,更是让其他学生很难参与集体互动。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学习之后或是之前,提出问题,给于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在抽取学生回答时切记不要设置惩罚。我们很容易在教育的过程中,走入一个误区,即把学习当作苦差事,并且把其设置为惩罚或者与惩罚捆绑,因此导致了学生心理上的抵触。
2.适当留白,设置学生课堂
教師可以为学生适当设置一个学生课堂的教学环节,即每堂课抽取三分钟,让每个学生自愿上台讲解该堂课涉及的一个历史事件,或是一个历史人物生平。但由于班级人数往往多于课堂节数,部分不擅发言的学生难免会存在侥幸心理,为避免效果减弱,可将之与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相抵消。三次回答问题可以抵消一次讲故事,确保全体同学都必须参与课堂互动中。随着教学的推进,越往后可选择的范围越小,学生只能主动选择。通过类似方式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提高其讲解、思辨、分析能力。
历史教学只有在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特性,发挥其作用的前提下,谈论高效课堂的组建,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主动性。只有带着目的思考效率和教学的本质,明白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学生的知识接受度和能力培养,才能够在不偏离教学理念的大道上,高效调动教学资源,培养起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希望通过以上研究,能让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由低效课堂变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晓露.初中历史“三阶导”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2]李艳.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6):59-61.
[3]姜焕侠.引入新理念,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才智,2016(12):173.
[4]蒙云飞.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4(10):95.
[5]彭永群.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文学教育(中),2013(03):137.
(作者单位:封开县长岗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