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酋长的梦想
拉吉·格恩德雷兹是一个俾格米人部落的酋长。他梦想拥有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一块质量好点的塑料防水布,一些像样的渔网,再加上几个锄头。他梦想能够过上一种与数千年来祖先们在刚果(金)雨林中的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他还梦想自己熟悉某个行业,能搬出他那个逢雨必漏的香蕉叶屋顶的窝棚,搬进一个更大点的棚子。
“首先,我想有我自己的地方,”他说,“其次,像这样一个房子。”他指着附近一个6米见方的木板房,那是这里可以看见的唯一一座房子,“第三,一辆摩托车,我想学会骑摩托车,当一个摩的司机。”
现在,这位酋长和他的大约160户俾格米人,却不得不在一个名叫姆古恩加的地方生活。习惯了在热带山林中打猎和采集食物的他们,现在侍弄菜地,生活在一座休眠火山的山脚下,在一块平坦的、看不到树木的碎石土壤地上。
事实上,拉吉·格恩德雷可以算作俾格米人中的“先锋新人类”了,因为大多数俾格米人至今仍处在比较原始的生活状态中,他们长期生活在原始森林深处,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他们就像森林里的居民,对森林里的植物、动物非常熟悉。平日靠捕猎羚羊、野猪、猴子及钓鱼,采集野果、蜂蜜为生。
一只蜜蜂在10米开外的地方飞过,俾格米人能够分辨出它的种类以及性别;他们会制作一种麻醉剂,当看到野兽时,把沾了麻醉剂的箭射出,从而捕获猎物;他们的猎物中甚至有狮子、大象等体型超出他们很多倍的大野兽……这不是一部电影,这是活生生地发生在非洲大陆上的一个部族的史诗。虽然大多数民族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但也有不少民族至今还处于原始生活状态。在传统的说法里,尽管身强体健,但由于成年人平均身高1.3米至1.4米,最初发现他们的白种人也把他们当成了“大自然的弃儿”。
俾格米人的肤色较一般黑人浅,并非黑色,而是一种淡淡的浅棕色,通常赤身裸体,只在腰部束一块很窄的布条。除了身材特别矮小,俾格米人在外形上与一般黑人无异:在俾格米人聚居的地方,人人都腆着大肚子,肚脐眼凸起鸡蛋大小的肉疙瘩。男女都一丝不挂,妇女偶尔在下身兜一块树叶或兽皮遮羞。俾格米人脸上画着简单的花纹,身背自制的长弓短箭,出入热带原始森林。
原始社会的标本
俾格米人过的是游猎生活,一个地方的食物吃光了,就要另觅新的居住地。部落迁徙时,俾格米人全部落出动,用砍刀、斧头、锯等简陋的工具,先将灌木和较小的树木砍倒,而那些高大的树木,实在无能为力,就上去砍掉树枝,再放一把火烧掉。他们凭借简陋的工具开垦出一大块空地来,然后散落地盖起几十个又矮又小的半圆形“窝棚”,这就是他们居住的村庄。一般村民的住宅,窝棚的建造非常简单:把一条条富于弹性的树枝纵横交错,两端插入土中,编织成一个直径1.5米、高1米左右的半球形大罩子,用藤条牢牢固定,上面再盖上一层厚厚的香蕉树叶、油棕榈叶子当瓦片,即大功告成。每个窝棚都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开一个约60厘米高的方洞,作为门。俾格米人每天从这个门洞爬进爬出。
在俾格米人窝棚里,地上一般都均匀地排列着六七根手臂粗的木棍。这些木棍就是俾格米人的床铺,睡在木棍上可以避免皮肤直接与土接触,减少湿气的侵袭,而在“床”边香蕉叶上面的那些毛茸茸的毛毛虫和圆鼓鼓亮晶晶的白蚂蚁,则是俾格米人最喜爱的“高级食品”。
氏族是俾格米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男人以氏族为单位进行活动,没有私有观念,过着原始穴居生活。换一句话说,前文中的拉吉·格恩德雷兹与其说是俾格米人部落的酋长,更不如说是某个俾格米氏族的家长。
俾格米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他们没有数字和时间的概念,因此不知道自己的年龄,据估计,他们的寿命一般在30到40岁之间。他们视森林为万能的父母,因此不允许随意砍伐树木,只有在树木自然死亡、枝叶枯干以后,才能取来生火做饭。
在地广人稀的茫茫非洲,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5个人,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然而,俾格米人至今仍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一位刚果(金)的俾格米少女说:“我们实行一夫一妻制。结婚后,夫妻间要忠诚于对方,不能乱来。”
不过,他们婚姻的基本条件是“以人换人”——男人欲娶某个女子时,必须将自己的姐妹或堂姐妹嫁给女方的兄弟或堂兄弟。因而,俾格米人近亲结婚现象非常普遍。结婚时,全部落的男女老少欢聚一堂,翩翩起舞,以示庆贺。俾格米人一般在8至9岁时生理机能就已经发育成熟,开始过性生活,并生儿育女。俾格米人吃熟食,很早就知道火的用途,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取得火种,因此火种的保存就成了妇女日常的重要工作。
也许每个单纯民族的女性对美丽的理解都是相似的,于是她们用芭蕉叶、棕榈叶当衣料,用象骨、甲虫、羚羊角、龟背壳等做项链、手镯等。现在由于现代文明的介入、游客的光顾,俾格米人也学着穿起了衣服。但他们所穿的衣服都是游客所赠,自己并不会制造。
俾格米人没有文字,也没有货币,习惯于以物易物。他们用兽皮、象牙等猎物,与“大个子”民族交换食盐、火柴、砍刀等必需品,不过,在交换中吃亏的总是俾格米人,有时一条蟒蛇只换回几盒火柴,一张珍贵的兽皮只调换几两食盐。
被剥夺的文明
历史上,俾格米人就因其传统而遭到排斥或者被浪漫化,他们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无法在他们栖息了数千年的丛林中以合法手段拥有自己的土地。最近几十年来,少数俾格米人已经成功上学,进入刚果(金)的农村和城市生活,但绝大多数俾格米人仍留在雨林之中,其中一些群体因为染上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种疾病而濒临灭绝。
在刚果(金)东部,长达10年的混战更是给俾格米人带来了灾难,他们经常成为各种暴力事件的目标。一些活动在丛林地区的反政府武装经常雇佣这些高明的猎手到森林中去为他们寻觅食物,一旦一无所获,这些俾格米人就会成为反政府武装人员的盘中餐。当地人还错误地认为,吃了俾格米人的肉特别是性器官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力量,提高性欲,这种传言也加剧了人吃人惨剧的发生。俾格米人由于身材矮小,皮肤细嫩,肤色和头发也有别于其他黑人,而备受歧视,被看作是下等人、野蛮人甚至是野兽,因此被别人心安理得地吃掉。对此,格恩德雷兹只是说,“他们杀死我们的人就像杀死苍蝇一样。”
即使是和平年代,他们也随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随着森林逐渐被砍伐,野生动物越来越少,有时他们居住的地区被指定为国家公园而不让他们去狩猎。为此,不少俾格米人为了满足家人对食物的需要,他们改变公开的捕猎的方式,进入了“偷猎”形式,有人干脆偷抢森林周围田地里的庄稼。为此,也曾与周围的农民发生冲突……更为直观的是,俾格米人的身材已经不像外界宣传的那么矮小。因为这些年森林开发,使得不少俾格人与外族有了通婚现象,他们的后代因此并不是十足的矮人。但他们仍然是俾格米血统。
曾经,森林一度是俾格米人心中的上帝,能提供给他们一切,他们也自称是“森林之子”。但忽然有一天,外来的巨大力量已经撕开了这个族群的文明,就像这几百年来这些力量撕裂了其他的非洲族群。其实,假如有一天,当俾格米人都和拉吉·格恩德雷兹酋长那样,甚至和美国人、欧洲人那样,过着同一样的生活,追求着同一样的审美和生活方式,那么,不得不说,这里真是一颗无趣的星球。
拉吉·格恩德雷兹是一个俾格米人部落的酋长。他梦想拥有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一块质量好点的塑料防水布,一些像样的渔网,再加上几个锄头。他梦想能够过上一种与数千年来祖先们在刚果(金)雨林中的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他还梦想自己熟悉某个行业,能搬出他那个逢雨必漏的香蕉叶屋顶的窝棚,搬进一个更大点的棚子。
“首先,我想有我自己的地方,”他说,“其次,像这样一个房子。”他指着附近一个6米见方的木板房,那是这里可以看见的唯一一座房子,“第三,一辆摩托车,我想学会骑摩托车,当一个摩的司机。”
现在,这位酋长和他的大约160户俾格米人,却不得不在一个名叫姆古恩加的地方生活。习惯了在热带山林中打猎和采集食物的他们,现在侍弄菜地,生活在一座休眠火山的山脚下,在一块平坦的、看不到树木的碎石土壤地上。
事实上,拉吉·格恩德雷可以算作俾格米人中的“先锋新人类”了,因为大多数俾格米人至今仍处在比较原始的生活状态中,他们长期生活在原始森林深处,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他们就像森林里的居民,对森林里的植物、动物非常熟悉。平日靠捕猎羚羊、野猪、猴子及钓鱼,采集野果、蜂蜜为生。
一只蜜蜂在10米开外的地方飞过,俾格米人能够分辨出它的种类以及性别;他们会制作一种麻醉剂,当看到野兽时,把沾了麻醉剂的箭射出,从而捕获猎物;他们的猎物中甚至有狮子、大象等体型超出他们很多倍的大野兽……这不是一部电影,这是活生生地发生在非洲大陆上的一个部族的史诗。虽然大多数民族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但也有不少民族至今还处于原始生活状态。在传统的说法里,尽管身强体健,但由于成年人平均身高1.3米至1.4米,最初发现他们的白种人也把他们当成了“大自然的弃儿”。
俾格米人的肤色较一般黑人浅,并非黑色,而是一种淡淡的浅棕色,通常赤身裸体,只在腰部束一块很窄的布条。除了身材特别矮小,俾格米人在外形上与一般黑人无异:在俾格米人聚居的地方,人人都腆着大肚子,肚脐眼凸起鸡蛋大小的肉疙瘩。男女都一丝不挂,妇女偶尔在下身兜一块树叶或兽皮遮羞。俾格米人脸上画着简单的花纹,身背自制的长弓短箭,出入热带原始森林。
原始社会的标本
俾格米人过的是游猎生活,一个地方的食物吃光了,就要另觅新的居住地。部落迁徙时,俾格米人全部落出动,用砍刀、斧头、锯等简陋的工具,先将灌木和较小的树木砍倒,而那些高大的树木,实在无能为力,就上去砍掉树枝,再放一把火烧掉。他们凭借简陋的工具开垦出一大块空地来,然后散落地盖起几十个又矮又小的半圆形“窝棚”,这就是他们居住的村庄。一般村民的住宅,窝棚的建造非常简单:把一条条富于弹性的树枝纵横交错,两端插入土中,编织成一个直径1.5米、高1米左右的半球形大罩子,用藤条牢牢固定,上面再盖上一层厚厚的香蕉树叶、油棕榈叶子当瓦片,即大功告成。每个窝棚都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开一个约60厘米高的方洞,作为门。俾格米人每天从这个门洞爬进爬出。
在俾格米人窝棚里,地上一般都均匀地排列着六七根手臂粗的木棍。这些木棍就是俾格米人的床铺,睡在木棍上可以避免皮肤直接与土接触,减少湿气的侵袭,而在“床”边香蕉叶上面的那些毛茸茸的毛毛虫和圆鼓鼓亮晶晶的白蚂蚁,则是俾格米人最喜爱的“高级食品”。
氏族是俾格米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男人以氏族为单位进行活动,没有私有观念,过着原始穴居生活。换一句话说,前文中的拉吉·格恩德雷兹与其说是俾格米人部落的酋长,更不如说是某个俾格米氏族的家长。
俾格米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他们没有数字和时间的概念,因此不知道自己的年龄,据估计,他们的寿命一般在30到40岁之间。他们视森林为万能的父母,因此不允许随意砍伐树木,只有在树木自然死亡、枝叶枯干以后,才能取来生火做饭。
在地广人稀的茫茫非洲,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5个人,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然而,俾格米人至今仍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一位刚果(金)的俾格米少女说:“我们实行一夫一妻制。结婚后,夫妻间要忠诚于对方,不能乱来。”
不过,他们婚姻的基本条件是“以人换人”——男人欲娶某个女子时,必须将自己的姐妹或堂姐妹嫁给女方的兄弟或堂兄弟。因而,俾格米人近亲结婚现象非常普遍。结婚时,全部落的男女老少欢聚一堂,翩翩起舞,以示庆贺。俾格米人一般在8至9岁时生理机能就已经发育成熟,开始过性生活,并生儿育女。俾格米人吃熟食,很早就知道火的用途,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取得火种,因此火种的保存就成了妇女日常的重要工作。
也许每个单纯民族的女性对美丽的理解都是相似的,于是她们用芭蕉叶、棕榈叶当衣料,用象骨、甲虫、羚羊角、龟背壳等做项链、手镯等。现在由于现代文明的介入、游客的光顾,俾格米人也学着穿起了衣服。但他们所穿的衣服都是游客所赠,自己并不会制造。
俾格米人没有文字,也没有货币,习惯于以物易物。他们用兽皮、象牙等猎物,与“大个子”民族交换食盐、火柴、砍刀等必需品,不过,在交换中吃亏的总是俾格米人,有时一条蟒蛇只换回几盒火柴,一张珍贵的兽皮只调换几两食盐。
被剥夺的文明
历史上,俾格米人就因其传统而遭到排斥或者被浪漫化,他们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无法在他们栖息了数千年的丛林中以合法手段拥有自己的土地。最近几十年来,少数俾格米人已经成功上学,进入刚果(金)的农村和城市生活,但绝大多数俾格米人仍留在雨林之中,其中一些群体因为染上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种疾病而濒临灭绝。
在刚果(金)东部,长达10年的混战更是给俾格米人带来了灾难,他们经常成为各种暴力事件的目标。一些活动在丛林地区的反政府武装经常雇佣这些高明的猎手到森林中去为他们寻觅食物,一旦一无所获,这些俾格米人就会成为反政府武装人员的盘中餐。当地人还错误地认为,吃了俾格米人的肉特别是性器官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力量,提高性欲,这种传言也加剧了人吃人惨剧的发生。俾格米人由于身材矮小,皮肤细嫩,肤色和头发也有别于其他黑人,而备受歧视,被看作是下等人、野蛮人甚至是野兽,因此被别人心安理得地吃掉。对此,格恩德雷兹只是说,“他们杀死我们的人就像杀死苍蝇一样。”
即使是和平年代,他们也随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随着森林逐渐被砍伐,野生动物越来越少,有时他们居住的地区被指定为国家公园而不让他们去狩猎。为此,不少俾格米人为了满足家人对食物的需要,他们改变公开的捕猎的方式,进入了“偷猎”形式,有人干脆偷抢森林周围田地里的庄稼。为此,也曾与周围的农民发生冲突……更为直观的是,俾格米人的身材已经不像外界宣传的那么矮小。因为这些年森林开发,使得不少俾格人与外族有了通婚现象,他们的后代因此并不是十足的矮人。但他们仍然是俾格米血统。
曾经,森林一度是俾格米人心中的上帝,能提供给他们一切,他们也自称是“森林之子”。但忽然有一天,外来的巨大力量已经撕开了这个族群的文明,就像这几百年来这些力量撕裂了其他的非洲族群。其实,假如有一天,当俾格米人都和拉吉·格恩德雷兹酋长那样,甚至和美国人、欧洲人那样,过着同一样的生活,追求着同一样的审美和生活方式,那么,不得不说,这里真是一颗无趣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