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與来世的对照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aom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道教美术、佛教美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美术與佛教美术均属于宗教美术。宗教美术是以宣传宗教思想。教育宗教信徒为目的,以宗教的教义、故事和传说为题材的美术形式。在中国的宗教发展史上。道教美术與佛教美术有着大致相同的兴衰经历。西汉之前,儒学是正统思想,孔子的“仁学”、孟子的“仁政”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化。西汉末年,战乱频繁,人们困苦不堪,悲观、厌世的情绪充斥着百姓的心里。正在这时,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大力兴建宣传佛教精神的石窟寺。用壁画和雕塑讲述佛教故事,传播佛教思想。佛教思想劝人忍耐、奉献、牺牲。放弃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来世享福,使得佛教美术成为统治阶级控制人们思想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隋唐时期,国家政局相对稳定,人们生活富足。佛教思想已经被人们所接受,特别是佛教美术得到了武则天的高度重视。统治者大肆修建寺院,用壁画和雕塑作品传播佛教思想。以佛家逆来顺受的思想控制人们的精神,达到统治国家的目的。此时,道教思想主张的形神共养、长生不老思想也同时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统治阶级主张追求现实的美好生活。对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道教思想在唐代明显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道教追求现实生活的思想影响着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继唐之后,宋代又一次掀起了崇道的高潮,佛教思想的影响相对减弱;元朝时,道教美术开始世俗化;至清朝,佛教思想受到尊崇,道教美术逐渐走向衰落。
  
  二、道教美术與佛教美术的差异之处
  
  1 历史属性不同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产生和发展都在中国。道教美术是以宣传道教教义與神仙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造型艺术,它受到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道教的历史渊源诞生于汉末,它是汉代社会的产物,是汉代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思想得到了帝王统治者的支持,教义主张是以养生为修道目标;隋唐时期,道教的发展格局逐渐扩大,唐太宗在位时道教被奉为国教;宋元时期,皇帝用道教麻痹人民陶醉自己。借以掩盖北方强敌压境造成的耻辱,道观里壁画作品大都描绘皇帝的政务及生活场景;到明代,帝王迷信道教,妄图修炼成仙;至清末,皇室尊崇藏传佛教,对道教采取严厉限制的政策,道教美术渐渐衰微。
  佛教是外来宗教,西汉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之后,在逐渐适应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逐步脱离了印度和犍陀罗的影响,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从内容到形式给我国绘画注入了新的血液。西汉之前,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是主流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美术迅速发展,美术作品的风格较多体现西域美术的造型特点;隋唐时期,佛教进入兴盛阶段,这一时期美术作品的风格逐渐與本土艺术相结合。美术作品风格体现出宗教艺术世俗化、外来艺术民族化的造型特点;宋、元时期,契丹、女真的出现使得佛教美术更加世俗化和现实化,无论从审美上还是从规模上都出现衰落的迹象:宋、元之后。佛教美术渐渐衰落。
  总之,道教美术作为本土性宗教,它会受到儒家思想、佛教思想的影响,但基本还是保持着民族性的特点;而佛教美术是外来宗教,它需要在逐渐适应中华民族艺术风格的基础上体现外来性與民族性融合的特点。
  
  2 表达方式不同
  道教美术主张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艺术表现形式以神仙典故为依托,用写实的手法刻画出所要表述的内容。其内容主要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其追求延年益寿、修炼成仙的理念贯通于美术作品中。所以,道家美术的表达方式主要倾向于“养生”,表现为对现实行为的修养。
  佛家美术认为人应该相信今世的遭遇是前世所决定7的,现实是人不能抗拒和改变的。所以要面对现实,要学会修身养性,学会忍受,并且一定要拒绝贪念,放弃所有的欲望,将希望全部寄托于来世。所以,佛教美术的表达方式主要倾向于“养心”,表现为对精神世界的修养。
  
  3 内在精神不同
  道教的精神法则是“道曰今生”。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道教美术中有很多描绘天宫中仙人生活情景的场面,表现了得道成仙的美好境界,让人们对其向往。道教修炼的是今生,以练气炼丹为主,讲究的是修身养性,注重人的当世修行。对于道教的仙人,在绘画作品中描绘得很精细,包括不同人物、不同场景,以及仙人们的活动都有生动的描述,这在永乐宫壁画中可以看到。
  佛教的精神法则是“佛说来世”,佛教讲究的是来世。佛教美术作品中描绘很多天堂的美好情景。佛教思想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这辈子凄惨,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佛教的来世是今世的继续,今世是前世的来世。佛教所关心的是,一切生命流转过程和部分众生从流转中解脱升华的特殊过程。那种只考虑今世利益而不考虑影响未来善恶结果、只考虑今世苦乐处境而不追溯前世因缘的认知,是一种见树不见林的局部观念。所以佛教有很多有关佛、菩萨、罗汉等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塑作品,有的慈眉善目,向人们宣传教义;有的则怒发冲冠,告诫人们相信因果,积德行善。佛说来世的幸福并非一种虚幻的追求,而是建立在今世道德行为上的造福行为。
  
  4 表现内容不同
  道教美术作品流传下来的并不多,道教美术是以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和实际生活场面为参照,描绘神仙世界。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就是这样的美术作品。作品以现实生活中帝王的生活画面为依据,每组壁画均以帝王为中心,君臣侍从分局左右。画面人物个性鲜明,注重人物内心思想变化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道教神仙的活动情景。
  佛教美术作品流传下来的较多。美术作品是以佛祖释迦牟尼言行为中心的佛典的图像化表现。唐代以前,佛教美术以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为主要题材。佛传故事的内容是讲述释迦牟尼出游传教的故事;本生故事的内容是释迦牟尼在前世中无数次修行转世的故事。唐朝时期,佛教美术以净土经变画为主要题材,西方净土可以使人无身心之忧苦,唯有清净喜乐,为普通民众展现出来世追求的虚幻边界。
  
  三、结语
  
  道教美术和佛教美术分属宗教美术中两种不同艺术倾向的美术形式。
  道教美术属于本土宗教,其艺术精髓是“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意识,它充分体现了道教中人的理性精神,主张通过今生的积极努力来获得现世的幸福、长寿。因此,道教美术主张“道曰今生”。
  佛教美术属于外来宗教,其传入后與中国本土的思想文化进行融合。其艺术精髓是“讲究逆来顺受,今生积德,来世享福”。按佛教的说法,就是今生的努力是为了来世的幸福。因此,佛教美术主张“佛说来世”。
  其实,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优秀成分,需要坚持和继承,同时也需要学习外来的文化,作为本民族借鉴和创新发展的参照。道教美术和佛教美术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继承、学习和发展的关系。也是宗教文化生生不息之道。这两种宗教美术对中国艺术发展和文化内涵的影响都很大,这种影响延续至今,并且将一直进行下去。
其他文献
当我从大学校门走出来,义无反顾地走进中学校门的时候,父亲告诉我,要当教师了,就要把别人的孩子教好,就如同他当初把我交给我的老师之后,不再过问我在学校里的一切一样,因为他相信老师。父亲的这些话,让我面对风景优美的学校和青春飞扬的学生不再彷徨无助,其实我懂得父亲的心声——让我用良心来教学生。一直以来我也是这么做的,即便自己的水平很有限,可我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让自己的良心在学生以及学生家
摘要:要实现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教学目标,必须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活动习惯入手,强化基本实验操作的训练,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好分组实验探究活动和家庭小实验,做好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评价,真正使化学实验教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关键词:化学实验 技能培养 科学探究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以科学探究为重要学习方式。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笔者在初中化学
2019年5月17日至5月19日,第十七届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中江县凯江镇中心学校“凯小智力风暴小队”在FLL工程挑战赛小学组项目比赛中荣获全省一等奖。  第十七届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包括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机器人FLL工程挑战赛、机器人VEX工程挑战赛、教育机器人比赛、机器人创意闯关比赛、机器人创意设计、机器人FTC科技挑战赛7个项目。活動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
我国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在教育界传为佳话,给我们广大教师“鼓励是阳光”的启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如果说鼓励是阳光的话,那么宽容就是雨露。让我们给学生一片爱的天空吧!  我班有个学生叫陈飞,由于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所以他从小就被寄养在亲戚家。亲戚们对他放纵迁就,导致他非常任性——上课不听讲,学习成绩极差;性情古怪,动不动就发
《中国教师报》的一篇文章中说:“四五所地处偏远的农村初中,条件一般,生源一般,却长期‘霸占’全市教学质量榜单的前10名,上演了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教育奇迹[1]。”这四五所学校就在江苏省如东县。对于这些“逆袭”的农村学校,該文称之为如东县的“乡村教育集群”[2]。  2016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综合指标分析显示,如东县学生的学业质量位于省、市前列。在很多地方还在为乡村教育一体化设计蓝图的时
对很多学生来说,物理是让他们最头疼的一门课程。他们从刚开始接触物理时,就感觉“不入门”,总是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导致他们最终对物理学习失去了信心。其实,物理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深奥、难懂。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正是为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需做个“领路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反思把学生“领入门”的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对教学关系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
摘要:高长虹,作为“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国文坛上较为活跃的文学人之一,他倡导的“狂飙运动”和“狂飙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青年,对当时乃至之后的文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以高长虹“狂飙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从“五四”新文化、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文化三个方面揭示其思想背后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渊源,试图恢复现代文坛一个真实的高长虹,为之后的系列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高长虹狂飙思想 历史渊源  
摘要:好的导语是一堂语文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成功的导语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思考、活跃气氛的作用。在导语设计中,教师应遵循有新意,能诱发思考;围绕课文内容,短小精悍;因课而异,形式多样;语言凝练、优美、幽默、风趣等原则。  关键词:中学语文 导语设计 基本要求    导语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导出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话,俗称“开场白”或“入课语”。它在课堂中占的比例虽小,但却具有重要的
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无疑具有重大的责任。其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敢说,重视课堂发言,教给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常识,注重评议,使口语交际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  现在学生的认识能力、感情和意志以及个性特征发生了特殊变化,开始有了“成人感”,自尊心、自信心有了飞速提高;遇事喜欢独立思考而不满足于已有的现成结论。这些都是口语训练的有利条件。
摘要:胡适于1904年至1910年到上海求学,历经梅溪学堂、澄衷中学、中国公学、中国新中学的洗礼。在这六年的求学生涯中,胡适逐步从最初的叛逆者、迷茫者、堕落者成长为一名追梦者。  关键词:胡适 沪上求学 叛逆者 堕落者 觉醒者  在《胡适四十自述》中,胡适将自己四十年的生活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留学以前(1910年前)、留学七年(1910年~1917年)和归国之后(1917年~1931年)。从胡适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