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偏感性,尤其语文涉及了历史、人文、自然生命等诸多元素,对学生认识世界、形成健康价值观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教给学生基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智慧和品德全面发展。有鉴于此,本文就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有关德育教育的内容较多,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就成了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任务之外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正确把握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文因道存,道以文显”,语文教学内容是言语作品,在言语作品中,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表现思想内容,文和道密不可分。德育因素在学科中很少是显露的、直接的,往往借助于文学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德育因素寄寓于描述的故事情节、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观事实等具体的艺术性、形象性的文学内容之中。就教学内容文体而言,语文教材的三大常用文体中,记叙文、议论文及说明文都具有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发挥影响。并且语文作为表情达意的信息载体,它又是涉及到思想感情的一切领域的,负载着一定社会理想、政治信念、阶级观点、人生哲学、道德情操等等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德育成份,并且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中也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的教育。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基于彰显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教学语言的合理使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进而培养其道德情感。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教学语言涵盖课堂导入语言、过渡语言、点拨语言、结束语以及教师示范性文章朗读等内容。现以教学导入语言与教师示范性文章朗读为例加以说明,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把握和使用生动地导入语,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凝聚。从而激发其对语文知识的探求渴望。在讲授《活板》一文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书籍印刷的方式这个问题,学生集思广益,阐述个人见解,笔者抓住这一时机,要求学生细致阅读文章,并思考古人如何实现书籍印刷。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有效的教学内容衔接,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伟大魅力。此外,教师应利用示范性文章朗读实现德育目的。我在讲授《春》一文时,注重以充沛的情感进行文章朗读,从而使学生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炙热的情感。
三、爱国主义思想,使其终生受益中学生精力充沛
喜爱从事各方面的活动,容易在活动中接受感染和影响,这种感染和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甚至超过课堂之外,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终生难忘。语文课堂活动是整个语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活动中融入德育内容,深化素质教育,是语文这门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延伸。在教学鲁迅小说《药》时,为了使学生深入领会上世纪中国国民的不觉悟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同时也感悟一下鲁迅先生那为国为民而不断思索的拳拳爱国之心,学习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不失时机地布置了第二课堂活动:请同学们把《药》改编排练成话剧,为全县中学生艺术节准备节目。之后,我一直关注着同学们这一活动的发展动向,不时地指导他们如何把握华老栓愚昧麻木的内心世界、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凶残、革命者夏瑜没有充分发动民众的悲哀,要求他们要充分理解鲁迅先生对这种革命悲剧的痛心思考,告诉他们只有深刻把握这些内容,才是改编和排练成功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人物和作品主旨,還运用多媒体教室下载了电影《药》让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革命历史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的排练实践会更加巩固这种革命历史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使其终生受益。
四、在生活中言教身教、以身作则。
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自己首先要接受课文思想内容的教育,并内化为思想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这样,学生才觉得老师的话真实可信。作为老师,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会失信,这样的老师,即使能说出大道理也不能说服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地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已,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所以我从教以来,认真教学,从未旷课,从未说谎,要求学生做的,自已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敬业爱生的精神教育学生,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这牵涉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牵涉到教师熟练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正确处理教材及对教学各环节的设计,牵涉到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失时机地选取渗透点和教法实施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语文老师有浓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意识地渗透德育于教学实践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有可能如同“春雨”随“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这牵涉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牵涉到教师熟练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正确处理教材及对教学各环节的设计,牵涉到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失时机地选取渗透点和教法实施德育教育。希望本文的论述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有关德育教育的内容较多,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就成了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任务之外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正确把握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文因道存,道以文显”,语文教学内容是言语作品,在言语作品中,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表现思想内容,文和道密不可分。德育因素在学科中很少是显露的、直接的,往往借助于文学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德育因素寄寓于描述的故事情节、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观事实等具体的艺术性、形象性的文学内容之中。就教学内容文体而言,语文教材的三大常用文体中,记叙文、议论文及说明文都具有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发挥影响。并且语文作为表情达意的信息载体,它又是涉及到思想感情的一切领域的,负载着一定社会理想、政治信念、阶级观点、人生哲学、道德情操等等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德育成份,并且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中也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的教育。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基于彰显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教学语言的合理使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进而培养其道德情感。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教学语言涵盖课堂导入语言、过渡语言、点拨语言、结束语以及教师示范性文章朗读等内容。现以教学导入语言与教师示范性文章朗读为例加以说明,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把握和使用生动地导入语,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凝聚。从而激发其对语文知识的探求渴望。在讲授《活板》一文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书籍印刷的方式这个问题,学生集思广益,阐述个人见解,笔者抓住这一时机,要求学生细致阅读文章,并思考古人如何实现书籍印刷。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有效的教学内容衔接,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伟大魅力。此外,教师应利用示范性文章朗读实现德育目的。我在讲授《春》一文时,注重以充沛的情感进行文章朗读,从而使学生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炙热的情感。
三、爱国主义思想,使其终生受益中学生精力充沛
喜爱从事各方面的活动,容易在活动中接受感染和影响,这种感染和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甚至超过课堂之外,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终生难忘。语文课堂活动是整个语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活动中融入德育内容,深化素质教育,是语文这门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延伸。在教学鲁迅小说《药》时,为了使学生深入领会上世纪中国国民的不觉悟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同时也感悟一下鲁迅先生那为国为民而不断思索的拳拳爱国之心,学习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不失时机地布置了第二课堂活动:请同学们把《药》改编排练成话剧,为全县中学生艺术节准备节目。之后,我一直关注着同学们这一活动的发展动向,不时地指导他们如何把握华老栓愚昧麻木的内心世界、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凶残、革命者夏瑜没有充分发动民众的悲哀,要求他们要充分理解鲁迅先生对这种革命悲剧的痛心思考,告诉他们只有深刻把握这些内容,才是改编和排练成功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人物和作品主旨,還运用多媒体教室下载了电影《药》让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革命历史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的排练实践会更加巩固这种革命历史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使其终生受益。
四、在生活中言教身教、以身作则。
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自己首先要接受课文思想内容的教育,并内化为思想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这样,学生才觉得老师的话真实可信。作为老师,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会失信,这样的老师,即使能说出大道理也不能说服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地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已,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所以我从教以来,认真教学,从未旷课,从未说谎,要求学生做的,自已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敬业爱生的精神教育学生,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这牵涉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牵涉到教师熟练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正确处理教材及对教学各环节的设计,牵涉到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失时机地选取渗透点和教法实施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语文老师有浓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意识地渗透德育于教学实践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有可能如同“春雨”随“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这牵涉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牵涉到教师熟练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正确处理教材及对教学各环节的设计,牵涉到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失时机地选取渗透点和教法实施德育教育。希望本文的论述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邱丽颖.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新课程(中),2015(06).
[2]唐怡.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课外语文,2014(14).
[3]唐丰成. 探讨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10).
[4]程秀. 论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2010(10).
[5]杨军. 高中语文教学中对未成年人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 语学习天地,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