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们应该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每天要反复提到班里某个或某几个孩子的名字,不论是教育活动、生活活动,还是游戏中,而这些“出镜率”极高的名字,就是我们说到的“调皮的孩子”甚至有些孩子让教师们束手无策,那面对这样的“调皮”幼儿我们应该怎么引导教育呢?
一、“调皮”幼儿的表现
(一)不能正常参加教育活动
(二)注意力不集中、好动
(三)爱发脾气、有攻击性行为
每一个幼儿都有活泼、调皮的天性,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对行为准则不理解,往往都会凭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另外,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还在发展阶段,还不能完全掌握与同伴沟通、相处的方式方法,从而造成了种种过失……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1.生理方面
(1)遗传因素
(2)大脑发育先天性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导致自制能力差。
2.病理方面
如感统失调、生理疾病等。
(二)家庭环境及教育
1.溺爱型
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是祖辈照顾孩子,多表现为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不加以控制,让孩子为所欲为,教育原则无原则放松。致使孙辈在集体生活中多有爱发脾气、独占欲、攻击性强、不遵守常规等特征。
2.专断型
专断型的父母对幼儿时常表现出冷漠、否定的态度,要求幼儿服从自己的命令,当幼儿出现错误行为时,父母就会呈现出明显的愤懑,有时会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这种教养方式下教养的幼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是在家与幼儿园判若两人,表现为好动、好奇、不守纪律等特征。
3.忽视型
忽视型的父母对幼儿的成长表现得不够关心,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很少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教育和指导,导致家长与孩子的交往比较少,亲子间聊天、游戏的机会也很少。因此被忽视型家长影响的幼儿大多对人缺少热情和关心,比较容易冲动,易有攻击性行为。
(三)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教师对“调皮”幼儿教育的反复性、长期性、复杂性等原因缺乏耐心,常以批评等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这种方式不但不能改善调皮幼儿的表现,反而使幼儿变得更加“调皮”。
(四)精力旺盛、好奇心强
“调皮”幼儿一般都具有旺盛的精力,有使不完的力气,还充满了好奇心,看到什么东西都想去摸一摸,玩一玩,但经常又会在摆弄玩具、材料、图书的时候破坏了它们。
(五)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由于家长、教师对“调皮幼儿”的否定、冷处理等不当方式,致使幼儿想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获得家长、老师甚至是同伴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冷静看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作为教师应该持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要面向全体幼儿、做到一视同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天性和发展规律,开展科学的保教工作,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全面、和谐地发展。“调皮”幼儿的成长环境往往是缺乏关爱或理智的爱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关怀和理解。因此教师要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要更多的关注、关心、关怀,与他们亲近游戏拉近距离,了解他们的想法、成为他们的朋友,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其次,对于“调皮”幼儿的表现,教师和家长必需冷静看待,不要急于批评训斥,要先全面的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分析行为背后的成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教育引导。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发掘“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指南》中指出:“要客观、真实地观察和了解幼儿,这是有效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和促进其学习发展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不能仅凭孩子的某一表现或其他孩子“告状”的“一面之词”就马上断定和否定孩子的表现,打上标签,甚至批评、斥责孩子。应该以客观的态度观察,不应受固有偏见的影响,尤其对于调皮的幼儿,教师更应该多将观察重心放在调皮幼儿身上,以正确判断其行为与表现。同时,还要发掘调皮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予具体的鼓励性语言,让幼儿感受到信任和关爱。
(三)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调皮”幼儿往往有旺盛精力,有使不完的力气,正常活动后那些“剩余”体力和精力往往就会造成“麻烦”,所以将这些剩余的精力需要一些正确的途径“发泄”出来。这时作为教师应该开创条件、设置情境,让幼儿正确使用这些“精力”如户外游戏时让幼儿多跑跑、多跳跳,多做一些活动量大、互动性强的游戏,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的时间与运动量;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把幼儿的“调皮”行为引导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以减少其攻击性、破坏性、捣乱等不良表现。
(四)注重个体差异,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指南》中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规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达到的某一水平的時间不完全相同。”所以我们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让幼儿感受到亲情和关爱,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经常被否定、被批评的幼儿极易形成自卑和逆反心理。对于“调皮”的幼儿出现的问题,切不可急于问责,一要冷静对待“问题”,二要全面了解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最后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幼儿。
(五)家园共育
加强家园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家长素质以及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要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及影响;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学会理解孩子、正确看待孩子“调皮”的行为;对于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教师可以采取间接、婉转、灵活的办法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保持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才能形成最佳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教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放大他们身上的优点,多以鼓励、引导的方式;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创造条件和环境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调皮”幼儿的表现
(一)不能正常参加教育活动
(二)注意力不集中、好动
(三)爱发脾气、有攻击性行为
每一个幼儿都有活泼、调皮的天性,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对行为准则不理解,往往都会凭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另外,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还在发展阶段,还不能完全掌握与同伴沟通、相处的方式方法,从而造成了种种过失……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1.生理方面
(1)遗传因素
(2)大脑发育先天性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导致自制能力差。
2.病理方面
如感统失调、生理疾病等。
(二)家庭环境及教育
1.溺爱型
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是祖辈照顾孩子,多表现为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不加以控制,让孩子为所欲为,教育原则无原则放松。致使孙辈在集体生活中多有爱发脾气、独占欲、攻击性强、不遵守常规等特征。
2.专断型
专断型的父母对幼儿时常表现出冷漠、否定的态度,要求幼儿服从自己的命令,当幼儿出现错误行为时,父母就会呈现出明显的愤懑,有时会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这种教养方式下教养的幼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是在家与幼儿园判若两人,表现为好动、好奇、不守纪律等特征。
3.忽视型
忽视型的父母对幼儿的成长表现得不够关心,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很少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教育和指导,导致家长与孩子的交往比较少,亲子间聊天、游戏的机会也很少。因此被忽视型家长影响的幼儿大多对人缺少热情和关心,比较容易冲动,易有攻击性行为。
(三)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教师对“调皮”幼儿教育的反复性、长期性、复杂性等原因缺乏耐心,常以批评等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这种方式不但不能改善调皮幼儿的表现,反而使幼儿变得更加“调皮”。
(四)精力旺盛、好奇心强
“调皮”幼儿一般都具有旺盛的精力,有使不完的力气,还充满了好奇心,看到什么东西都想去摸一摸,玩一玩,但经常又会在摆弄玩具、材料、图书的时候破坏了它们。
(五)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由于家长、教师对“调皮幼儿”的否定、冷处理等不当方式,致使幼儿想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获得家长、老师甚至是同伴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冷静看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作为教师应该持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要面向全体幼儿、做到一视同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天性和发展规律,开展科学的保教工作,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全面、和谐地发展。“调皮”幼儿的成长环境往往是缺乏关爱或理智的爱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关怀和理解。因此教师要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要更多的关注、关心、关怀,与他们亲近游戏拉近距离,了解他们的想法、成为他们的朋友,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其次,对于“调皮”幼儿的表现,教师和家长必需冷静看待,不要急于批评训斥,要先全面的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分析行为背后的成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教育引导。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发掘“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指南》中指出:“要客观、真实地观察和了解幼儿,这是有效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和促进其学习发展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不能仅凭孩子的某一表现或其他孩子“告状”的“一面之词”就马上断定和否定孩子的表现,打上标签,甚至批评、斥责孩子。应该以客观的态度观察,不应受固有偏见的影响,尤其对于调皮的幼儿,教师更应该多将观察重心放在调皮幼儿身上,以正确判断其行为与表现。同时,还要发掘调皮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予具体的鼓励性语言,让幼儿感受到信任和关爱。
(三)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调皮”幼儿往往有旺盛精力,有使不完的力气,正常活动后那些“剩余”体力和精力往往就会造成“麻烦”,所以将这些剩余的精力需要一些正确的途径“发泄”出来。这时作为教师应该开创条件、设置情境,让幼儿正确使用这些“精力”如户外游戏时让幼儿多跑跑、多跳跳,多做一些活动量大、互动性强的游戏,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的时间与运动量;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把幼儿的“调皮”行为引导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以减少其攻击性、破坏性、捣乱等不良表现。
(四)注重个体差异,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指南》中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规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达到的某一水平的時间不完全相同。”所以我们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让幼儿感受到亲情和关爱,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经常被否定、被批评的幼儿极易形成自卑和逆反心理。对于“调皮”的幼儿出现的问题,切不可急于问责,一要冷静对待“问题”,二要全面了解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最后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幼儿。
(五)家园共育
加强家园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家长素质以及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要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及影响;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学会理解孩子、正确看待孩子“调皮”的行为;对于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教师可以采取间接、婉转、灵活的办法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保持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才能形成最佳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教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放大他们身上的优点,多以鼓励、引导的方式;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创造条件和环境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