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视现实中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会发现存在以下现象:内容“错位”,忽略目标把握;内容“繁杂”,缺乏文本整合;内容“越位”,忽视学生需求。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觉得应多元关注,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具体方法是: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研读文本,选择教学内容;基于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关键词:知目标;读文本;明学情;教学内容
在参加一次婚礼时,我发现新娘头发两侧进行了卷烫,给人感觉更矮更胖了!我想问题在于理发师没有针对顾客的情况做发型。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不考虑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那么课堂的有效性将怎样呢?以下是笔者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的思考与探索。
一、 审视现象:缺乏关注,教学内容选择失当
(一) 内容“错位”,忽略目标把握
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入手,从教学内容入手。“教什么”才是课堂的“核心”与“方向”。如《刷子李》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前不久,在一次校教研活动中,笔者听一位老师在教学该课时,忽略该课教学目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把课堂的重点放在曹小三的描写上,课堂气氛活跃,对曹小三的内心讨论得很热烈,可对“刷子李”刷墙的技艺和效果只是几句带过,对于刷墙时“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傍着鼓点”等重点词都没有体会……
(二) 内容“繁杂”,缺乏文本整合
现下,许多语文老师们能将教材解读出秘妙,但不肯将自己千辛万苦解读出来的“文本秘妙”在教学中舍弃不用。结果,有时候教学内容过多、过杂,使教学过程如同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如,一老师在教《凡卡》一课时,对自己解读的内容缺乏整合,她梳理了课文主要内容,教学了凡卡的生活、对爷爷发出的哀求,教学了乡下美好生活的回忆、爷爷收不到信的原因、当时社会的黑暗、《凡卡》的原文,还跟《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杨科》进行了对比,进行了续写……一个个环节匆匆而过!
(三) 内容“越位”,忽视学生需求
现实中有一些老师不顾学生的学情,刻意地追求“深度”,以至于学生云里雾里。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在学生刚感悟出小萧红无忧无虑,对美好生活的眷恋情感时,老师一句“你们错了!萧红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的是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学生一下子就懵了,不知所措。教师还在课中出示了自己课外查阅的资料:“萧红的作品处处透着悲凉的气息。萧红小说以抒情笔调写自我主观感受,韵味深长。”对于这样的语言,学生更是云里雾里。
综上所述,现在的许多语文课堂缺乏对教学目标、教学文本、学生需求的关注,教学内容选择失当。
二、 探寻方法:多元关注,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得更透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围绕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语文课,最重要的任务是制定好适合学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立足整体,抓语文学习的大目标,牢记我们的教学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我们要把握每一个学段的课程目标,在各个学段都不忘紧扣“识字”“写字”“阅读”“习作”这四大块。然后,结合课文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我们尤其要注意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二) 研读文本,选择教学内容
我们该如何研读文本,找到最具语文核心价值的训练点呢?第一,关注单元导语及阅读提示。如《刷子李》所在的第七单元导语中写着“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该课的阅读提示中也写着“熟读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显然,教学该课时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是重点。第二,注意课文特征与课后练习。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课文特征的内容来教,而课后练习很大程度上体现着课文特征。如,根据《凡卡》的体裁和课后习题要求,我们可以把体会凡卡挨打、挨骂、挨困、挨饿的悲惨生活以及和乡下生活的对比写法确定为第一课时训练点,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相关续写的拓展等则作为第二课时最具核心价值的训练点。
(三) 基于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除了突显语文学科特点,合乎语文学习规律,还应该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切合学生实际,以学定教。如一位青年教师在刚开始教学《童年·冬阳·骆驼队》时,通过阅读小说《城南旧事》和观看《城南旧事》电影视频,觉得作品充满了怀念和感伤情怀。于是她决定主要教学写伤感、怀念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笔者建议她看看单元导语,再想想五年级孩子能否理解“离”,然后确定教学内容。后来,她告诉笔者经调查,学生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是英子的童年趣事,而且这单元可以说是小学阶段“童年”专题的小结,该课教学应重点体会童年的快乐、美好……据该老师后来反映,教學时学生的童心被唤醒了,琴弦被撩拨了,课堂画面感人至深。
除了以上这些方法,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还要注意文本的“体式”等。总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设计读、说、写等教学活动,抓住语文学习的根本,才能给人启发;也只有这样基于学生的学而确定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环节,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殷,青立.研课标析文体定内容[J].小学语文教学,2015,2.
[2] 金小敏.一波三折定教学内容[J].语文教学通讯,2010,11.
[3] 金立义,李琳.精选教学内容实现美丽转身[J].小学语文教学,2011,10.
关键词:知目标;读文本;明学情;教学内容
在参加一次婚礼时,我发现新娘头发两侧进行了卷烫,给人感觉更矮更胖了!我想问题在于理发师没有针对顾客的情况做发型。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不考虑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那么课堂的有效性将怎样呢?以下是笔者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的思考与探索。
一、 审视现象:缺乏关注,教学内容选择失当
(一) 内容“错位”,忽略目标把握
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入手,从教学内容入手。“教什么”才是课堂的“核心”与“方向”。如《刷子李》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前不久,在一次校教研活动中,笔者听一位老师在教学该课时,忽略该课教学目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把课堂的重点放在曹小三的描写上,课堂气氛活跃,对曹小三的内心讨论得很热烈,可对“刷子李”刷墙的技艺和效果只是几句带过,对于刷墙时“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傍着鼓点”等重点词都没有体会……
(二) 内容“繁杂”,缺乏文本整合
现下,许多语文老师们能将教材解读出秘妙,但不肯将自己千辛万苦解读出来的“文本秘妙”在教学中舍弃不用。结果,有时候教学内容过多、过杂,使教学过程如同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如,一老师在教《凡卡》一课时,对自己解读的内容缺乏整合,她梳理了课文主要内容,教学了凡卡的生活、对爷爷发出的哀求,教学了乡下美好生活的回忆、爷爷收不到信的原因、当时社会的黑暗、《凡卡》的原文,还跟《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杨科》进行了对比,进行了续写……一个个环节匆匆而过!
(三) 内容“越位”,忽视学生需求
现实中有一些老师不顾学生的学情,刻意地追求“深度”,以至于学生云里雾里。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在学生刚感悟出小萧红无忧无虑,对美好生活的眷恋情感时,老师一句“你们错了!萧红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的是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学生一下子就懵了,不知所措。教师还在课中出示了自己课外查阅的资料:“萧红的作品处处透着悲凉的气息。萧红小说以抒情笔调写自我主观感受,韵味深长。”对于这样的语言,学生更是云里雾里。
综上所述,现在的许多语文课堂缺乏对教学目标、教学文本、学生需求的关注,教学内容选择失当。
二、 探寻方法:多元关注,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得更透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围绕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语文课,最重要的任务是制定好适合学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立足整体,抓语文学习的大目标,牢记我们的教学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我们要把握每一个学段的课程目标,在各个学段都不忘紧扣“识字”“写字”“阅读”“习作”这四大块。然后,结合课文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我们尤其要注意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二) 研读文本,选择教学内容
我们该如何研读文本,找到最具语文核心价值的训练点呢?第一,关注单元导语及阅读提示。如《刷子李》所在的第七单元导语中写着“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该课的阅读提示中也写着“熟读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显然,教学该课时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是重点。第二,注意课文特征与课后练习。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课文特征的内容来教,而课后练习很大程度上体现着课文特征。如,根据《凡卡》的体裁和课后习题要求,我们可以把体会凡卡挨打、挨骂、挨困、挨饿的悲惨生活以及和乡下生活的对比写法确定为第一课时训练点,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相关续写的拓展等则作为第二课时最具核心价值的训练点。
(三) 基于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除了突显语文学科特点,合乎语文学习规律,还应该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切合学生实际,以学定教。如一位青年教师在刚开始教学《童年·冬阳·骆驼队》时,通过阅读小说《城南旧事》和观看《城南旧事》电影视频,觉得作品充满了怀念和感伤情怀。于是她决定主要教学写伤感、怀念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笔者建议她看看单元导语,再想想五年级孩子能否理解“离”,然后确定教学内容。后来,她告诉笔者经调查,学生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是英子的童年趣事,而且这单元可以说是小学阶段“童年”专题的小结,该课教学应重点体会童年的快乐、美好……据该老师后来反映,教學时学生的童心被唤醒了,琴弦被撩拨了,课堂画面感人至深。
除了以上这些方法,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还要注意文本的“体式”等。总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设计读、说、写等教学活动,抓住语文学习的根本,才能给人启发;也只有这样基于学生的学而确定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环节,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殷,青立.研课标析文体定内容[J].小学语文教学,2015,2.
[2] 金小敏.一波三折定教学内容[J].语文教学通讯,2010,11.
[3] 金立义,李琳.精选教学内容实现美丽转身[J].小学语文教学,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