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观察、访谈等方法,对篮球运动员不良心理成因及其训练对策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篮球运动员赛前赛中心理不稳定因素以及临场心理障碍分析,针对其心理问题找出原因,对篮球运动员赛前、赛中、赛后的调节方法进行分类,探讨各时期心理训练措施及调节方法。使篮球运动员能有一种最理想的心理境界投入比赛,从而取得最佳比赛效果。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 心理成因 培养 训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比赛趋势激烈,训练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使得球员之间在体能、技战术、智力等水平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比赛已不再是单纯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术、战术水平的竞争,还包括运动员的心理能力的较量。在比赛中当双方身体、技术战术水平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胜负往往取决于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可见,一支训练水平再高的球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证,也很难打出高水平的比赛。有效的心理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正常发挥篮球技战术水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各中学篮球运动队队员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运动员心理训练措施及调节方法相关的文献资料。
2.观察与访谈法。
通过观看市级、区级中學生篮球比赛及对运动员进行访谈,对队员在比赛所表现出的心理状况及导致的不同结果进行分析。
二、比赛中运动员不良心理成因分析
(一)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不良心理的客观原因。
首先,是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心理训练。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可能产生三种情况一种是在平时的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训练中,没有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心理训练来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必要的影响,使运动中的心理未发生最适宜与训练与竞赛的变化需要。其次,一种是只注意赛前的心理准备训练,忽视了平时应坚持长期心理训练。再一种是赛前心理准备不足,赛中心理调整不当。再次,不正当的人际互动效应。大多以暗示、模仿、感染等心理机制的外显行为为诱导而引起的。篮球比赛常常是身体接触十分频繁、比分和赛场局势变化无常、空间与地面争夺十分激烈的环境中进行的。在这种环境中,比赛集体内部之间、与裁判、与观众之间的人际互动则是非常频繁的,如果对不正常的人际互动效应未及时予以调整和控制,运动员的不良心理就会不断地滋生和蔓延。
(二)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不良心理的主观原因。
首先,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大凡属于内向型的运动员,适应能力差,易产生恐惧,自卑不安,信心动摇等不良心理状态,而外向型的运动员,爱冒险,过分自信,独断专行,自控能力差,易出现大起大落、急噪、冲动、失控等心理状态。其次,技术、战术和身体对抗的能力,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与技术和战术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运动员球艺平平,身体对抗能力不足,与比赛中遇到强队时,接受挫折的能力差,心情沮丧,心理容易失衡。
三、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是根据运动员在比赛中易产生的众多心理因素,有意识地通过各种训练手段对运动员心理过程施加影响。通过训练可以培养运动员的成就动机与良好的心理状态,加速运动技术的形成和提高技术、战术的熟练程度,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出色的专项认知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优良的个性品质,使其具有积极的、稳定的、适应性的心理状态,从而表现良好的竞技状态,为获得优异成绩创造条件。
(一)心理素质训练。
1.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集中训练就是阻断自己的思想与其它无关事物的联系,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特定事物训练。训练方法选择一个目的物(任何一件运动器材,如一只篮球)。对其仔细观察几秒钟后,闭上眼睛努力回忆被观察物体的形象。如果回忆的形象不太清楚,就睁开眼睛看一遍后,再闭上眼睛回忆,如此重复多次,直到在头脑中清晰地回忆出被观察物体后再转向另一复杂的物体。随着注视的物体结构复杂的增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2.意志训练。
意志品质对于篮球运动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品质,意志训练则是在运动训练中有目的的使运动员克服各种困难,完成意志行动,实现既定目标,从而提高意志品质的过程。练习方法可采用激发强烈的正确的动机、发挥榜样的作用、增加训练难度,采用对抗训练和适当的惩罚措施,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等方法。
3.放松训练。
在比赛场上运动员须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但过分的紧张会使运动员肌肉僵硬、动作变形,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因此,运动员要善于使自己的身心处于良好的放松状态,能够在必要时使自己有效地紧张起来。可采用肌肉紧张放松法,也可以采用语言暗示放松法。通过练习,要使运动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迅速放松。
(二)赛前心理训练方法。
赛前心理训练又称短期心理训练,它是在较短的时期内,使运动员形成赛前最佳竞技状态的训练过程。赛前心理训练一般在比赛前两三周开始。要根据比赛的集体任务、对手的训练水平、场地气候条件以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安排。通过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建立良好的比赛动机,消除紧张情绪,增强取胜信心。
(三) 比赛中的心理调节。
赛中心理训练是由良好的赛前准备情绪过度到开始比赛的振奋情绪,从而达到 具备顺利比赛和胜任任何行动的最佳情绪状态比赛中运动员的自我调整在一切心理调节活动中最为重要。运动员要及时把心理训练中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比赛中,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节,以保证技、战术水平的充分发挥。运动员心理训练水平高低将在这时得到成分体现。而教练员在比赛过程中,要审时度势,密切注意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变化。教练员要有预见性地利用暂停、换人或改变打法等手段,尽量排除和扭转在比赛中运动员出现的不良心理特征。
[参考文献]
[1]董元卿 加强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临场心理素质的培养[J].管理探索,2004(12):97-98.
[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刘 伟 浅谈篮球比赛中产生不良心理变化的 因素及对策分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0.13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 心理成因 培养 训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比赛趋势激烈,训练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使得球员之间在体能、技战术、智力等水平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比赛已不再是单纯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术、战术水平的竞争,还包括运动员的心理能力的较量。在比赛中当双方身体、技术战术水平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胜负往往取决于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可见,一支训练水平再高的球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证,也很难打出高水平的比赛。有效的心理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正常发挥篮球技战术水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各中学篮球运动队队员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运动员心理训练措施及调节方法相关的文献资料。
2.观察与访谈法。
通过观看市级、区级中學生篮球比赛及对运动员进行访谈,对队员在比赛所表现出的心理状况及导致的不同结果进行分析。
二、比赛中运动员不良心理成因分析
(一)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不良心理的客观原因。
首先,是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心理训练。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可能产生三种情况一种是在平时的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训练中,没有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心理训练来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必要的影响,使运动中的心理未发生最适宜与训练与竞赛的变化需要。其次,一种是只注意赛前的心理准备训练,忽视了平时应坚持长期心理训练。再一种是赛前心理准备不足,赛中心理调整不当。再次,不正当的人际互动效应。大多以暗示、模仿、感染等心理机制的外显行为为诱导而引起的。篮球比赛常常是身体接触十分频繁、比分和赛场局势变化无常、空间与地面争夺十分激烈的环境中进行的。在这种环境中,比赛集体内部之间、与裁判、与观众之间的人际互动则是非常频繁的,如果对不正常的人际互动效应未及时予以调整和控制,运动员的不良心理就会不断地滋生和蔓延。
(二)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不良心理的主观原因。
首先,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大凡属于内向型的运动员,适应能力差,易产生恐惧,自卑不安,信心动摇等不良心理状态,而外向型的运动员,爱冒险,过分自信,独断专行,自控能力差,易出现大起大落、急噪、冲动、失控等心理状态。其次,技术、战术和身体对抗的能力,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与技术和战术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运动员球艺平平,身体对抗能力不足,与比赛中遇到强队时,接受挫折的能力差,心情沮丧,心理容易失衡。
三、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是根据运动员在比赛中易产生的众多心理因素,有意识地通过各种训练手段对运动员心理过程施加影响。通过训练可以培养运动员的成就动机与良好的心理状态,加速运动技术的形成和提高技术、战术的熟练程度,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出色的专项认知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优良的个性品质,使其具有积极的、稳定的、适应性的心理状态,从而表现良好的竞技状态,为获得优异成绩创造条件。
(一)心理素质训练。
1.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集中训练就是阻断自己的思想与其它无关事物的联系,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特定事物训练。训练方法选择一个目的物(任何一件运动器材,如一只篮球)。对其仔细观察几秒钟后,闭上眼睛努力回忆被观察物体的形象。如果回忆的形象不太清楚,就睁开眼睛看一遍后,再闭上眼睛回忆,如此重复多次,直到在头脑中清晰地回忆出被观察物体后再转向另一复杂的物体。随着注视的物体结构复杂的增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2.意志训练。
意志品质对于篮球运动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品质,意志训练则是在运动训练中有目的的使运动员克服各种困难,完成意志行动,实现既定目标,从而提高意志品质的过程。练习方法可采用激发强烈的正确的动机、发挥榜样的作用、增加训练难度,采用对抗训练和适当的惩罚措施,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等方法。
3.放松训练。
在比赛场上运动员须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但过分的紧张会使运动员肌肉僵硬、动作变形,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因此,运动员要善于使自己的身心处于良好的放松状态,能够在必要时使自己有效地紧张起来。可采用肌肉紧张放松法,也可以采用语言暗示放松法。通过练习,要使运动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迅速放松。
(二)赛前心理训练方法。
赛前心理训练又称短期心理训练,它是在较短的时期内,使运动员形成赛前最佳竞技状态的训练过程。赛前心理训练一般在比赛前两三周开始。要根据比赛的集体任务、对手的训练水平、场地气候条件以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安排。通过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建立良好的比赛动机,消除紧张情绪,增强取胜信心。
(三) 比赛中的心理调节。
赛中心理训练是由良好的赛前准备情绪过度到开始比赛的振奋情绪,从而达到 具备顺利比赛和胜任任何行动的最佳情绪状态比赛中运动员的自我调整在一切心理调节活动中最为重要。运动员要及时把心理训练中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比赛中,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节,以保证技、战术水平的充分发挥。运动员心理训练水平高低将在这时得到成分体现。而教练员在比赛过程中,要审时度势,密切注意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变化。教练员要有预见性地利用暂停、换人或改变打法等手段,尽量排除和扭转在比赛中运动员出现的不良心理特征。
[参考文献]
[1]董元卿 加强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临场心理素质的培养[J].管理探索,2004(12):97-98.
[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刘 伟 浅谈篮球比赛中产生不良心理变化的 因素及对策分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