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光怀”大学生群体主要包括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乏、学习能力偏失学生;朋辈教育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平等性性、榜样性、自主性等特点;将朋辈教育运用于“高光怀”学生群体的心理帮扶工作中,能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依靠榜样作用,体现学生自主性,实现“助人与自助”,是有效提升“高光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新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光怀”大学生;心理帮扶;朋辈教育
一、“高光怀”大学生群体的界定
“高关怀”大学生群体主要指一定时期内或长期在经济状况、身心健康、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自我素质等一方面或多方面存在问题,在大学学习生活和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一类学生群体,主要表现有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问题、学习后进、就业困难。
二、“高广怀”大学生群体的特征
(一)家庭经济困难
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主要包括贫困生和特困生。这一类的学生主要面临的是经济压力。目前很大一部分的贫困学生,都能认知困难、坚定信心,并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改变自己的人生。然而,存在严重自卑心理、导致人际交际困难,尤其是并发学习困难或心理障碍的贫困生群体成为高校重点关注的“高广怀”群体。
(二)自我管理能力缺乏、学习能力偏失
有少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偏失,不能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或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无动力,最终多门课挂科,导致毕业和就业困难,无法按时毕业和实现就业。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群体则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网络。长时间沉溺于网游、网聊或网恋等,致使学习能力低下与人际交往困难,严重者会影响到学业发展与身心健康。
这类学生会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对学校和老师的管理有严重逆反心理,经常逃课旷课。由于学业和心理受挫,他们往往独来独往,人际关系不良,孤独感比较强。在学习上又很难有效约束自己,往往自暴自弃,会有较强的无力感和自责感。
(三)心理健康状况不稳定
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可能出现在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如大一新生的适应性障碍、毕业生的求职就业焦虑、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学业困难学生的自卑心理、甚至“留守青年”的人格成长等。孤独、偏执,抑郁;交往障碍、适应障碍、情感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目前高等教育与管理的热点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开放性工作,仅靠校内心理咨询或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三.朋辈教育的发展
“朋辈教育”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我国最早提出朋辈教育是在21 世纪初,目前朋辈教育模式已在国内许多高校扩展运用。所谓“朋辈”,就是“朋友或同辈”。其核心就是朋辈或同伴互助。因此,朋辈具有“朋友”和“同辈”的双重含义,又称“同伴”。因此,朋辈教育又称朋辈辅导或同伴教育。是以尊重为基本前提,以相互信任为基本原则,以共同进步为基本宗旨,体现朋辈之间共建性的互助理念。
在大学生朋辈教育中,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同伴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传授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及时进行思想的交流、心理的沟通。尽自己所能引导伙伴,给对方精神上的鼓励和学习上的帮助,让彼此充分体验身边伙伴的关爱,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大学生朋辈教育本质上是相互信任的同学之间的一种心理情感方面的互助,是学生自觉释放心理压力、寻求问题解决、获得情感支持与帮助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的一种主动自我教育方式。朋辈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对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意义重大。
四、朋辈教育在对“高关怀”大学生群体心理帮扶中的优势
与传统教育相比,朋辈教育在对“高光怀”学生群体的心理帮扶有着更显著的优势:
(一)平等性替代权威性
由于大学生朋辈教育者来源于学生中,成长于同学中,具有年龄相近、成长条件和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的身份、地位平等,信任度增强,更有利于相互倾诉,彼此建立平等互助的情感支持网络。朋辈教育的平等性替代了原有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等级分明的权威体系,使得双方的关系更为亲密、融洽。鸿沟小、防御低、共通大、互动高朋辈教育,具有增强教育感染力的先天优势。
(二)榜样性促进互助性
朋輩教育的实施者往往是基础素质好、有上进心、热心服务、勇于奉献的学生代表。通过朋辈教育的实践锻炼,参与朋辈教育的双方都能得到长成。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由教育客体变成了教育主体,这些学生在助人的过程中锤炼自我,自身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并通过自身的内化提高,向他人传递出良性信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培养了助人者优秀的个人品质,促进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
(三)自主性结合能动性
青少年心理的成长是通过心理需求的满足得以实现的。大学生朋辈教育本质上是相互信任的同学之间的一种心理、情感方面的互助,是学生自觉释放心理压力、寻求问题解决、获得情感支持与帮助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一种主动的自我教育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自主性。
对朋辈教育加以适度引导与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突出高校教育的主体性,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朋辈群体能够满足大学生情感交流的需求,促进大学生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发展,也是他们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并对个性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可见,朋辈教育群体在以平等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中具有促进学生能动性发展的作用。朋辈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大学生成长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五、朋辈教育在“高光怀”大学生群体心理扶助工作中的运用 (一)加强朋辈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朋辈教育中,担负教育职责的学生应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要求担任朋辈教育的学生不但要有责任感和工作热情,还要有心理学的相关基本知识。在确定选拔对象后,要对他们进行教育方式方法、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技能。
(二)实施点面结合,抓住主要层面的工作策略
根据朋辈教育工作者所在团队进行分团队管理模式将各朋辈教育工作者按职责分配到不同服务团队,主要负责相应服务内容,分团队、分模块对朋辈教育成员进行管理。一般来说,班级是朋辈教育的最基本工作层面,另外学生社团、学生宿舍等等层面也都容易建立起学生稳固的朋辈关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三)开展朋辈教育活动
设立朋辈训练营,发挥感染带动作用。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成长问题,化解各种心理困惑,我校商学院建立了朋辈训练营,通过团体辅导、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互助成员全面了解自我,学会情绪管理,澄清职业价值观、促进人际交往,针对学习和生活困难的同学根据“一帮一”和“重点帮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辅导与帮助,通过积极的氛围进行感染和带动,让他们增强学习动力和生活的信心,促进团体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四)建立朋辈教育支持体系
重视教师在朋辈教育中的作用,有专业教师对朋辈教育团队进行管理和培训。朋辈教育的指导老师应包括心理学老师、思政老师、专业老师、辅导员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担组建教育队伍、搭建教育平台、开展教育活动和建立教育制度的职责。
对“高广怀”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帮扶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引导他们积极认识自身问题,积极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以健康的心态融入学校、进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晓阳,郭媛,孙会珠.高校特殊大学生群体教育管理及帮扶机制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4(9):245-246.
[2]张娜.问题大学生帮扶机制构建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5.
[3]刘海霞,李新征,王玖,韩春蕾.新时期问题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精准帮扶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年,第34卷13页.
[4]王利敏、李永山.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8月,第21卷第4期.
[5]宋玲.积极开展朋辈教育构建新生入学立体教育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20期.
[6]黄晨,杨凯.朋辈心理互助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帮扶中的应用研究.教育与职业,2014,(8):100一101.
[7]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9.
[8]高升镇.高职院校朋辈教育项目化研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杨晶晶(1979.10—),女,汉族,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教育。
关键词:“高光怀”大学生;心理帮扶;朋辈教育
一、“高光怀”大学生群体的界定
“高关怀”大学生群体主要指一定时期内或长期在经济状况、身心健康、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自我素质等一方面或多方面存在问题,在大学学习生活和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一类学生群体,主要表现有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问题、学习后进、就业困难。
二、“高广怀”大学生群体的特征
(一)家庭经济困难
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主要包括贫困生和特困生。这一类的学生主要面临的是经济压力。目前很大一部分的贫困学生,都能认知困难、坚定信心,并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改变自己的人生。然而,存在严重自卑心理、导致人际交际困难,尤其是并发学习困难或心理障碍的贫困生群体成为高校重点关注的“高广怀”群体。
(二)自我管理能力缺乏、学习能力偏失
有少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偏失,不能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或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无动力,最终多门课挂科,导致毕业和就业困难,无法按时毕业和实现就业。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群体则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网络。长时间沉溺于网游、网聊或网恋等,致使学习能力低下与人际交往困难,严重者会影响到学业发展与身心健康。
这类学生会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对学校和老师的管理有严重逆反心理,经常逃课旷课。由于学业和心理受挫,他们往往独来独往,人际关系不良,孤独感比较强。在学习上又很难有效约束自己,往往自暴自弃,会有较强的无力感和自责感。
(三)心理健康状况不稳定
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可能出现在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如大一新生的适应性障碍、毕业生的求职就业焦虑、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学业困难学生的自卑心理、甚至“留守青年”的人格成长等。孤独、偏执,抑郁;交往障碍、适应障碍、情感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目前高等教育与管理的热点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开放性工作,仅靠校内心理咨询或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三.朋辈教育的发展
“朋辈教育”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我国最早提出朋辈教育是在21 世纪初,目前朋辈教育模式已在国内许多高校扩展运用。所谓“朋辈”,就是“朋友或同辈”。其核心就是朋辈或同伴互助。因此,朋辈具有“朋友”和“同辈”的双重含义,又称“同伴”。因此,朋辈教育又称朋辈辅导或同伴教育。是以尊重为基本前提,以相互信任为基本原则,以共同进步为基本宗旨,体现朋辈之间共建性的互助理念。
在大学生朋辈教育中,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同伴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传授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及时进行思想的交流、心理的沟通。尽自己所能引导伙伴,给对方精神上的鼓励和学习上的帮助,让彼此充分体验身边伙伴的关爱,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大学生朋辈教育本质上是相互信任的同学之间的一种心理情感方面的互助,是学生自觉释放心理压力、寻求问题解决、获得情感支持与帮助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的一种主动自我教育方式。朋辈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对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意义重大。
四、朋辈教育在对“高关怀”大学生群体心理帮扶中的优势
与传统教育相比,朋辈教育在对“高光怀”学生群体的心理帮扶有着更显著的优势:
(一)平等性替代权威性
由于大学生朋辈教育者来源于学生中,成长于同学中,具有年龄相近、成长条件和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的身份、地位平等,信任度增强,更有利于相互倾诉,彼此建立平等互助的情感支持网络。朋辈教育的平等性替代了原有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等级分明的权威体系,使得双方的关系更为亲密、融洽。鸿沟小、防御低、共通大、互动高朋辈教育,具有增强教育感染力的先天优势。
(二)榜样性促进互助性
朋輩教育的实施者往往是基础素质好、有上进心、热心服务、勇于奉献的学生代表。通过朋辈教育的实践锻炼,参与朋辈教育的双方都能得到长成。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由教育客体变成了教育主体,这些学生在助人的过程中锤炼自我,自身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并通过自身的内化提高,向他人传递出良性信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培养了助人者优秀的个人品质,促进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
(三)自主性结合能动性
青少年心理的成长是通过心理需求的满足得以实现的。大学生朋辈教育本质上是相互信任的同学之间的一种心理、情感方面的互助,是学生自觉释放心理压力、寻求问题解决、获得情感支持与帮助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一种主动的自我教育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自主性。
对朋辈教育加以适度引导与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突出高校教育的主体性,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朋辈群体能够满足大学生情感交流的需求,促进大学生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发展,也是他们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并对个性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可见,朋辈教育群体在以平等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中具有促进学生能动性发展的作用。朋辈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大学生成长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五、朋辈教育在“高光怀”大学生群体心理扶助工作中的运用 (一)加强朋辈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朋辈教育中,担负教育职责的学生应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要求担任朋辈教育的学生不但要有责任感和工作热情,还要有心理学的相关基本知识。在确定选拔对象后,要对他们进行教育方式方法、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技能。
(二)实施点面结合,抓住主要层面的工作策略
根据朋辈教育工作者所在团队进行分团队管理模式将各朋辈教育工作者按职责分配到不同服务团队,主要负责相应服务内容,分团队、分模块对朋辈教育成员进行管理。一般来说,班级是朋辈教育的最基本工作层面,另外学生社团、学生宿舍等等层面也都容易建立起学生稳固的朋辈关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三)开展朋辈教育活动
设立朋辈训练营,发挥感染带动作用。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成长问题,化解各种心理困惑,我校商学院建立了朋辈训练营,通过团体辅导、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互助成员全面了解自我,学会情绪管理,澄清职业价值观、促进人际交往,针对学习和生活困难的同学根据“一帮一”和“重点帮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辅导与帮助,通过积极的氛围进行感染和带动,让他们增强学习动力和生活的信心,促进团体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四)建立朋辈教育支持体系
重视教师在朋辈教育中的作用,有专业教师对朋辈教育团队进行管理和培训。朋辈教育的指导老师应包括心理学老师、思政老师、专业老师、辅导员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担组建教育队伍、搭建教育平台、开展教育活动和建立教育制度的职责。
对“高广怀”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帮扶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引导他们积极认识自身问题,积极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以健康的心态融入学校、进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晓阳,郭媛,孙会珠.高校特殊大学生群体教育管理及帮扶机制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4(9):245-246.
[2]张娜.问题大学生帮扶机制构建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5.
[3]刘海霞,李新征,王玖,韩春蕾.新时期问题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精准帮扶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年,第34卷13页.
[4]王利敏、李永山.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8月,第21卷第4期.
[5]宋玲.积极开展朋辈教育构建新生入学立体教育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20期.
[6]黄晨,杨凯.朋辈心理互助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帮扶中的应用研究.教育与职业,2014,(8):100一101.
[7]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9.
[8]高升镇.高职院校朋辈教育项目化研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杨晶晶(1979.10—),女,汉族,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