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建设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i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建设问题,分析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目标与现状,阐述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建设是新时代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桂林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提出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建设思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课程体系,构建校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关键词】高师  舞蹈教育  专业建设  桂林地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C-0079-03
  一、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目标与现状
  (一)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目标。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目标是通过舞蹈动作训练,培养学生肢体协调性,增强灵活性、控制性、柔韧性与反应力、平衡力,以形体动作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培养学生认知美的基本概念以及感受音乐带来的身心美感,提高其认识美、分辨美、欣赏美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品德,间接引导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眼界开阔,增长知识。教师通过教授舞蹈动作传播文化的观念,走出动作模仿动作的固定模式,使学生在舞蹈动作中体会民族民间的风土人情,品味舞蹈源于生活的真正内涵,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意志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新课标下中小学舞蹈教育中存在较大不足。教学侧重理论知识课程,忽略地方特色课程。长期以来,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语文、数学、英语占主导地位,音乐、体育、美术课程占次要位置,舞蹈教学位置更为边缘化。学校课程中授课计划比例失调,主科经常占用音乐或其他艺术学科时间进行教学,使学生形成知识掌握的片面性,导致身心不能全面发展。中小学涉及舞蹈内容的活动较多,如中小学独舞与群舞比赛、地方戏曲进校园舞蹈表演、课本剧中的舞蹈表演等。由于“任务式”的赛事,舞蹈教学活动长期处于“为比赛而训练、为奖励而参赛、为荣誉而开展”的“应付、应急、因利”模式,此做法与开展舞蹈教育的发展理念、目标存在偏差。
  据调查,桂林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基层中小学校。桂林中小学校有1364所,配置有专职音乐教师的学校不足20%,而且这些学校没有一名教师是舞蹈专业毕业,只有少数教师曾在大学学过舞蹈或对舞蹈比较感兴趣,有专职音乐教师的学校集中在市区,全市现在只有桂林职业教育学校(中职)有专职舞蹈教师3个,舞蹈教育师资的缺口相当大,急需舞蹈教育专业的师资。随着《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全面开展,舞蹈教育师资具有持久稳定的社会需求。
  二、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部2014年1月公布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从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相关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为更好地落实要求,教育部还制定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舞蹈作为艺术素质的主要内容,是艺术素质测评的关键点之一,在整个艺术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舞蹈教学活动历来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舞蹈教学主要以音乐教师为主承担,随着《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全面开展,我国中小学校将需要大量的专职舞蹈教师。2015年11月25日在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举办的“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学术大会”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舞蹈学院与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吕艺生教授提出:“我们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就要‘立足当代 面向未来’,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二)桂林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毋庸讳言,桂林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下桂林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主要是音乐和美术,舞蹈教学是附属于音乐课堂的活动,中小学校几乎没有专业的舞蹈教师。桂林市教育局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实行中小学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评选市级“艺术示范特色校”并给予项目经费支持艺术活动的开展:方法是要求市属各中小学校推行体育艺术“2+1”项目,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群舞、体操等课内外艺术活动,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每年举办艺术特长比赛如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或集体项目(群舞、合唱)比赛,再加上随机抽查学生的课堂艺术教学知识点的掌握水平等,按照各项测评综合分排名作为市级“艺术示范特色校”评比的依据。笔者是桂林市中小学艺术活动的参与者,多年来从中小学校得到的反馈意见最多的就是目前小学最需要的是精通舞蹈的教师。广西众多贫困山区学校需要大量优秀的艺术师资,毕业于舞蹈学专业的本科生不愿意去基层中小学任教,专科层次培养的人才在农村基层很受欢迎,是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目前在广西仅有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舞蹈教育(学前方向)专业,仅這一所大专院校所培养的舞蹈教学应用型专科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三)学科发展的需要。建设舞蹈教育专业是音乐与舞蹈学科建设的自然要求,是促进学科专业链进一步延伸、实现专业间互补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科做大做强的需求。舞蹈教育专业不仅具有独立的专业研究价值,而且它将进一步促进舞蹈专业与其他音乐专业交叉、互补、提升,共同发展、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使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从而更好地为基础文化教育的发展服务。
  三、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路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舞蹈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掌握舞蹈教师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高素质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模、跳、编、演、讲、写、唱、弹”八位一体的综合能力,形成“站稳讲台、活跃舞台、多能一专”的职业能力。   “模”:主要包括能模仿不同的舞蹈风格及与教学有关的舞蹈作品,掌握青少年舞蹈的范畴;能够准确地表演小学课本舞蹈作品及常见舞蹈剧目中的各种动律和动作要求,能够参与多人、群舞等形式的教学与表演活动。
  “跳”:掌握多种舞蹈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舞蹈课堂表演,具备舞蹈组合实践能力,具备运用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舞蹈表现和示范教学能力,具备舞蹈创编能力。
  “编”:主要包括少儿舞蹈作品创作能力;文艺晚会、综艺活动的编导能力;为歌曲配伴舞和编排成人舞蹈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教案设计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等。
  “演”:在站好讲台的同时,为适应学校与社会活动的需要,应该具有舞蹈表演、伴舞、主持节目、表演小品或歌舞短剧等表演能力。
  “讲”:主要是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的语言沟通能力,做到语言表达有理有据。
  “写”:主要包括钢笔字、黑板字的书写能力;一般公文、教学总结、舞蹈活动的方案设计、教学论文的写作能力。
  “唱”:主要包括能够满足舞蹈段落中的情绪歌唱要求,能够基本演唱与教学有关的舞蹈内容与歌词,把握好舞蹈歌曲的节奏、旋律;能够准确地歌唱舞蹈剧目以及常见经典舞段歌词部分。
  “弹”:主要掌握钢琴的基本弹奏技能,具备一定的少儿歌曲编配伴奏能力。
  (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必须呈现均衡性、综合型和选择性,以及培养人才目标的全面性与全能性。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发展需求,调整教学计划、教学科目、教学内容等,时刻关注社会、学生和学校发展,分别从主要课程、专业方向性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五个模块来进行学科课程规划与设置。
  主要课程包括:芭蕾舞基训、中国舞基训、现代舞基训、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舞蹈编导、剧目排练、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舞蹈教学法、舞蹈作品赏析、艺术概论、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声乐基础等。
  专业方向性课程包括: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少儿舞蹈创编、舞蹈教学法、音乐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技能训练。
  专业特色课程包括:桂北民族民间舞蹈、舞台主持与化装、礼仪、突出特色。
  专业拓展课程包括:音乐表演、简笔画与手工制作、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合唱团、舞蹈团、桂北民族舞蹈组合、流行舞蹈组合、专业技能大赛、校内外艺术实践、艺术观摩与学术讲座、舞蹈专场、广西民间舞蹈与采风。
  (三)构建校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特别强调扩大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创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这是当前提高教育品质、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校和地方事业、企业的合作协议为依据,充分发挥校地双方资源,推进课堂教学与地方需求的连续对接,共同培养地方所需艺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企事业单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地双方可以成立“合作委员会”,由合作委员会将双方可结合的内容组合起来,解决学校、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重点问题,达成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实现融洽和谐发展。重视顶岗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培训中心等机构进行专业实习,在实习期间巩固技术技能,弥补专业不足,锻炼学生品质,清晰职业规划,实现课堂教育教学与地方实习就业相结合,提高就业率。学校依托实训基地实景演艺、晚会、剧场等项目采取定向培养方式,合理规划“订单培养”教育模块,全面借助雙方资源,突出人才培养实效成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教育工作者应做到价值观、教育观念与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正确才可以达到效果。可以通过培养、引进、外聘等方式,建设一支具有时代教育观、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团队,培养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实际操作能力等合理的“双师型”或“多师型”教师骨干和教学精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职业涵养,秉承学为人师、德为示范的职业情感,引导教师因材施教,敬业奉献。不拘一格用人才,吸收、引进、外聘专业学者、前辈,倡导教师加入专业教学团队,通过进修、科研、出国等方式锻炼和造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推动专业群的发展。通过艺术实践团队的发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在舞蹈团等专业技能训练中提高实操能力。
  (五)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外舞蹈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按照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技能应用能力加强和再训练的提升巩固过程。实训基地顾名思义就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练场所,在实训过程中逐步完成教学实践训练、职业技术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与考核的任务,是培养实践教学、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舞蹈实训基地有两种,一是校内实训基地,如音乐厅、演艺厅、排练厅等;二是校外实训基地,如歌舞团、戏剧团、少年宫、群众文化馆、老年大学等。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是课堂技能学习的再补充,根据专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模拟实际环境的技能操作训练,其中包含学生可以真切地体验环境、技能实际应用等。校内实训基地除了满足学校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也可满足高职舞蹈教育专、职业资格培训考试和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为国家、自治区级、市级校外教育技能培训和实训开展提供资源,将实训基地变为以技能实训为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和技能展示中心。
  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直接面对社会进行实际专业展示提供了平台,旨在培养和加强学生舞蹈技术技能、表演自信、舞台灵活性、创新思维、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生存本领。
  总之,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建设会使高校教育学科建设更加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舞蹈教育专业的设置不仅是广西、桂林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整个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舞蹈教育专业的建设定会成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立市战略发展目标所需,成为舞蹈职业特色专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圣仙.试论普及型舞蹈人才培养的生态式舞蹈教育[J].中华少年,2016(3)
  [2]李韵葳.高师舞蹈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音乐时空,2014(8)
  [3]周柯宇,曾金华,汪涛.新时期“非遗”教育中民族舞蹈传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再探[J].红河学院学报,2017(6)
  [4]滕守尧.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
  [5]李斌.构建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5(6)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农村现代流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出围绕“弘商兴农、联企助农、‘双创’惠农、服务强农”,通过打造农村现代流通特色专业群、创新联企助农平台、创新“双创”教育载体、创新社会服务模式,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农村现代流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教学与生产有效对接、专业与“双创”教育有效对接、教育与产业有效对接。  【关键词】农村现代流通 人才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双创”教育背景的工程训练创新实训模式,从工程训练教育模式和具体实践环节分析传统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现状,提出建立工程训练创新实训体系、加强工程训练创新实训平台建设、完善工程训练创新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改善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施效果,提升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双创”教育 工程训练 创新实训模式 项目管理 实践教学  【中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专业个性化的工程训练项目体系构建,针对各学科专业工程训练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雷同、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现象,提出要坚持工程训练项目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涵盖多工种、难度递进式、评价标准与职业标准相适应等原则,构建一套包括认知训练项目、基本训练项目、综合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在内的专业各异的工程训练项目体系,从而解决工程训练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脱节问题。  【关键词】个性化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论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出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基础、办学定位、人才培养、专业特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有机结合,通过规划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构建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提出实践教学具备的基础条件、探讨实践教学的运作方式、研究宏观环境下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等措施,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地方高校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实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论述以航天精神引领培养应用型航空航天人才,系统设计应用型航空航天人才的培养方案,提出培养应用型航空航天人才的措施:以航天精神为引领,塑造学生的航天品质;以高可靠性为根本,打造人才培养的主线;以平台建设为手段,营造人才培养的环境;以实践课程体系为核心,实现学生渐进性阶梯式岗位培养;以协同育人为举措,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創新创业和学科竞赛为动力,强化学生创新能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职业技能竞赛辅导的对策,分析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辅导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的测绘理论知识不扎实,对仪器实操原理理解不透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参与竞赛锻炼少、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据此提出健全技能竞赛开展机制、健全激励办法、实施“以赛代考”、建设“全开放”实训室、搭建技能竞赛平台、规范校内社团、开展相关竞赛活动等对策。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辅导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机电类专业留学生教学策略,针对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留学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组织难度大、印尼留学生不能适应中文环境的专业课教学等问题,提出教学策略:采用辐射型内容组织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使教学内容可视化。  【关键词】機电类专业 留学生 教学策略 辐射型 视觉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C-0046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学生党员教育校企合作中“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企业在党员环境创设、技术装备、师资团队、资源建设、教育活动等方面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强化党员教育环境创设的深度、优化教育技术装备、打造优秀的党员师资团队、加强资源共建、规范党员教育活动等对策,为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党员提供新思路,创新学生党员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党员教育 校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院校深化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提出服务社会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延伸,对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通过调研社区社会服务需求,制作、发放宣传资料,共建营养知识宣传平台,入社区指导合理膳食,为社区居民提供食品安全相关社会服务,营养膳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实现了该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 社会服务能力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中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应用技术型高校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从制度设计、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推进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为导向,合理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 “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