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空间与图形具有抽象性,不易理解与掌握,因此,其作为教学难点存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给小学数学圖形教学提供了便利、构建了平台,将相关图形信息更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有效提高小学图形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图形教学 多媒体 应用策略
多媒体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无处不在,给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多媒体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其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帮助小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图形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更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并不断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一、多媒体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生年龄较小,空间观念与想象能力较弱,而空间与图形知识又涵盖平面图形、几何体与实体等,且具有抽象性,不易于小学生理解与掌握。因此,多媒体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架起教学知识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一座桥梁,为图形教学构建平台,更直观、生动、形象地为小学生展现图形知识,增强数学图形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图形与空间认知能力。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教师利用板书画图或者让学生自己画图等,耗费时间不说,手工画图可能不标准且出现偏差,而多媒体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避免这类缺陷,将教与学变得“活”起来,减少学生的凭空想象,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感和想象能力,促使其认识并掌握相关图形、平面与空间知识等。
二、多媒体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1.应用多媒体培养小学生的图形观察能力。
小学数学图形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贯穿认识、辨识、了解图形的整个过程。而多媒体技术正好可以实现图形的动态演示、空间几何的静态与动态演示等,便于小学生直观地、有目的地进行图形观察,从而加深记忆与理解。
例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对图形变换中的对称、平移、旋转等进行动态演示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更为直观地了解并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区别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效提升图形教学质量。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传统图形教学一般只局限于书本上的挂图、教室中的一些实物或者简单的自制教具,而图形的概念与定义等知识点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效借助多媒体,通过强大的网络素材搜集、整合大量美丽图形,从而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图形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汽车、三轮车、自行车的车轮画面,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车轮都是圆的;然后将这些轮子换乘正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再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思考,学生会发现只有圆形的车轮最适合前进,也最舒服。
这样,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图形,认识了生活中图形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有效拓宽了视野;在一定“真实情景”下,教师引发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及参与动机,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
3.利用多媒体降低图形教学知识点的难度。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概念、公式、思维方法、拓展题等都是比较难处理的,小学生没有良好的立体性理解和认知,不论教师怎么表达、比喻,都是很难理解这些抽象且共性的知识内容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并以彩色文字、动画等多种方式呈现,对学生形成各种感官刺激,促使学生眼、耳、手、脑一起动,进而降低教学难度。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以鲜艳的画面实现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依次闪动,从而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其先大概了解长方体,形成清晰的表象;然后在此基础上播放事先制作的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到:点击长方体的棱时,会出现三种不同颜色的棱,之后每种颜色的4条棱会慢慢重合。非常形象地说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每组长度相等。
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简单明了,有利于学生良好观察力、注意力的培养,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结语
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发挥了重要且现实的作用。在多媒体技术营造的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下,小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观察、了解、认知图形,从而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最终为日后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并不断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夏旭芳.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多媒体应用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6):68.
[2]田克荣.多媒体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7):29-30.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图形教学 多媒体 应用策略
多媒体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无处不在,给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多媒体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其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帮助小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图形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更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并不断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一、多媒体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生年龄较小,空间观念与想象能力较弱,而空间与图形知识又涵盖平面图形、几何体与实体等,且具有抽象性,不易于小学生理解与掌握。因此,多媒体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架起教学知识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一座桥梁,为图形教学构建平台,更直观、生动、形象地为小学生展现图形知识,增强数学图形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图形与空间认知能力。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教师利用板书画图或者让学生自己画图等,耗费时间不说,手工画图可能不标准且出现偏差,而多媒体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避免这类缺陷,将教与学变得“活”起来,减少学生的凭空想象,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感和想象能力,促使其认识并掌握相关图形、平面与空间知识等。
二、多媒体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1.应用多媒体培养小学生的图形观察能力。
小学数学图形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贯穿认识、辨识、了解图形的整个过程。而多媒体技术正好可以实现图形的动态演示、空间几何的静态与动态演示等,便于小学生直观地、有目的地进行图形观察,从而加深记忆与理解。
例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对图形变换中的对称、平移、旋转等进行动态演示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更为直观地了解并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区别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效提升图形教学质量。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传统图形教学一般只局限于书本上的挂图、教室中的一些实物或者简单的自制教具,而图形的概念与定义等知识点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效借助多媒体,通过强大的网络素材搜集、整合大量美丽图形,从而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图形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汽车、三轮车、自行车的车轮画面,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车轮都是圆的;然后将这些轮子换乘正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再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思考,学生会发现只有圆形的车轮最适合前进,也最舒服。
这样,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图形,认识了生活中图形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有效拓宽了视野;在一定“真实情景”下,教师引发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及参与动机,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
3.利用多媒体降低图形教学知识点的难度。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概念、公式、思维方法、拓展题等都是比较难处理的,小学生没有良好的立体性理解和认知,不论教师怎么表达、比喻,都是很难理解这些抽象且共性的知识内容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并以彩色文字、动画等多种方式呈现,对学生形成各种感官刺激,促使学生眼、耳、手、脑一起动,进而降低教学难度。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以鲜艳的画面实现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依次闪动,从而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其先大概了解长方体,形成清晰的表象;然后在此基础上播放事先制作的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到:点击长方体的棱时,会出现三种不同颜色的棱,之后每种颜色的4条棱会慢慢重合。非常形象地说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每组长度相等。
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简单明了,有利于学生良好观察力、注意力的培养,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结语
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发挥了重要且现实的作用。在多媒体技术营造的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下,小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观察、了解、认知图形,从而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最终为日后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并不断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夏旭芳.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多媒体应用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6):68.
[2]田克荣.多媒体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