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学习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提倡,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文章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小组合作学习,从小组成员的科学分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填鸭式”的教学被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取代。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及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开展了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
一、小组成员的科学分配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层次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做到取长补短,需对小组成员的分配进行宏观调控。
(一)小组成员之间学习能力均衡
小组内各成员的学习能力应有梯度区分,其中有一个学习能力、领导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按照“较强——中等——中等——须努力”的梯度来分小组,小组学习的效果更明显。小组内的小老师能较好地带动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一起进步的效果。
(二)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
小组成员有各自的职责,在小组成立之初就要明确各自负责的内容。在这次的探究中,我们设定的小组成员为四人。笔者在小组内设置了小老师(统筹者)、记录员、管理员和汇报员。其中,小老师负责统筹活动、主持小组学习,记录员负责对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过程进行简单的记录,管理员负责维持小组合作学习时的纪律,汇报员负责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汇总,并进行汇报展示。小组成立之初,笔者会指定每个人的负责内容,但是,在开展过几次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成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轮流体验不同的身份,在几番尝试后,最终定下固定负责人。
明确的分工能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科学的小组构成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进行小组分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三)进行活动前的培训
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在开展第一次的线上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笔者先对学生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
1. 学习如何运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进行资料搜索;
2. 学习运用PowerPoint制作汇报课件;
3. 学习操作101PPT,熟悉互动工具中的“百科”功能。
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接下来进行的线上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畅通无阻。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一)课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1. 建立QQ学习讨论组
每个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提前建立QQ学习讨论组,便于共享学习资源、进行学前探究。教师会加入每个学习讨论组中,但只是进行宏观的调控,并不直接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以便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在每个小组建立学习讨论组的基础上,全班再建立一个学习共享群,当讨论组内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可以在班级群内提出,集全班的力量来解决。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大大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和上网的工具(手机、电脑等),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
2. 课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教师给出课前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2)小组分工进行资料搜集,共享到讨论组;
(3)小老师组织线上讨论活动,整理资料;
(4)记录员将讨论得出的结果进行汇总;
(5)汇报员制作PowerPoint课件,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汇报。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例。在组织这次综合性学习时,笔者将小组学习任务(搜集诗歌——分类整理——进行汇报展示——选择最喜欢的一首进行小组朗诵)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网络上搜集诗歌,并用word文档保存下来,然后上传到讨论组。小老师和小组成员约定时间,各自在约定的时间上网,在讨论组一起就上传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此外,通过讨论选定要集体朗诵的诗歌。最后,记录员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记录在word文档中并上传到讨论组。汇报员再根据最终汇总的资料制作课件。
(二)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1. 通过101PPT实现课堂小组互动
课堂中,通过101PPT的互动工具进行小组互动。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时,我们发现这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鲁迅先生的。因此在开始本单元的学习之前,笔者就当堂布置了“了解鲁迅先生”的任务。小组马上开始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电脑界面,在101PPT的互动工具中选择百科工具,输入关键词,搜索相应的资料。以其中一个小组为例,小组里的四个同学输入的关键词分别是“鲁迅先生的生平”“鲁迅先生的作品”“鲁迅先生的评价”“鲁迅的求学经历”。当四个组员都浏览并选取了自己想要的资料之后,小老师马上组织小组讨论,将四人搜索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汇总。最后将资料汇总成篇,上传到班级群里。教师当堂查收各个小組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2. 课堂上的评价与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反馈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通过101PPT互动工具中的课堂评价工具,可以及时选择任意学生或组别进行课堂评价,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并给出相应的修正意见,还可以手动输入评价意见。及时地评价反馈,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在课堂表现中的长处与不足,及时取长补短。
(三)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1. 小组合作归纳当天的知识点
每天的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当天知识点汇总单”到班级学习群。组内成员将自己归纳的当天学习知识点发到讨论组,再由记录员汇总,并发到班级群。大家可以通过浏览各个小组的知识点汇总单来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
2. 小组作业提交的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业的提交方式不再是传统的提交纸质版作业,而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统一提交到班级学习群,教师下载批阅后再上传到群里,做及时的反馈。每个人不仅可以看到自己小组的作业,还可以看到别的小组作业及相应的批改意见,能够在阅读别人的作业中吸取经验、积累素材,从而不断提升自己。
三、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明白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让网络成为我们学习的媒介,切实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也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在组织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熟悉各个操作细节,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合作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袁敏婷.“互联网+”时代的科学课堂的小组合作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6(10).
关键词:“互联网+”;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填鸭式”的教学被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取代。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及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开展了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
一、小组成员的科学分配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层次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做到取长补短,需对小组成员的分配进行宏观调控。
(一)小组成员之间学习能力均衡
小组内各成员的学习能力应有梯度区分,其中有一个学习能力、领导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按照“较强——中等——中等——须努力”的梯度来分小组,小组学习的效果更明显。小组内的小老师能较好地带动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一起进步的效果。
(二)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
小组成员有各自的职责,在小组成立之初就要明确各自负责的内容。在这次的探究中,我们设定的小组成员为四人。笔者在小组内设置了小老师(统筹者)、记录员、管理员和汇报员。其中,小老师负责统筹活动、主持小组学习,记录员负责对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过程进行简单的记录,管理员负责维持小组合作学习时的纪律,汇报员负责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汇总,并进行汇报展示。小组成立之初,笔者会指定每个人的负责内容,但是,在开展过几次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成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轮流体验不同的身份,在几番尝试后,最终定下固定负责人。
明确的分工能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科学的小组构成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进行小组分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三)进行活动前的培训
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在开展第一次的线上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笔者先对学生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
1. 学习如何运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进行资料搜索;
2. 学习运用PowerPoint制作汇报课件;
3. 学习操作101PPT,熟悉互动工具中的“百科”功能。
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接下来进行的线上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畅通无阻。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一)课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1. 建立QQ学习讨论组
每个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提前建立QQ学习讨论组,便于共享学习资源、进行学前探究。教师会加入每个学习讨论组中,但只是进行宏观的调控,并不直接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以便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在每个小组建立学习讨论组的基础上,全班再建立一个学习共享群,当讨论组内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可以在班级群内提出,集全班的力量来解决。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大大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和上网的工具(手机、电脑等),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
2. 课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教师给出课前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2)小组分工进行资料搜集,共享到讨论组;
(3)小老师组织线上讨论活动,整理资料;
(4)记录员将讨论得出的结果进行汇总;
(5)汇报员制作PowerPoint课件,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汇报。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例。在组织这次综合性学习时,笔者将小组学习任务(搜集诗歌——分类整理——进行汇报展示——选择最喜欢的一首进行小组朗诵)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网络上搜集诗歌,并用word文档保存下来,然后上传到讨论组。小老师和小组成员约定时间,各自在约定的时间上网,在讨论组一起就上传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此外,通过讨论选定要集体朗诵的诗歌。最后,记录员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记录在word文档中并上传到讨论组。汇报员再根据最终汇总的资料制作课件。
(二)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1. 通过101PPT实现课堂小组互动
课堂中,通过101PPT的互动工具进行小组互动。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时,我们发现这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鲁迅先生的。因此在开始本单元的学习之前,笔者就当堂布置了“了解鲁迅先生”的任务。小组马上开始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电脑界面,在101PPT的互动工具中选择百科工具,输入关键词,搜索相应的资料。以其中一个小组为例,小组里的四个同学输入的关键词分别是“鲁迅先生的生平”“鲁迅先生的作品”“鲁迅先生的评价”“鲁迅的求学经历”。当四个组员都浏览并选取了自己想要的资料之后,小老师马上组织小组讨论,将四人搜索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汇总。最后将资料汇总成篇,上传到班级群里。教师当堂查收各个小組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2. 课堂上的评价与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反馈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通过101PPT互动工具中的课堂评价工具,可以及时选择任意学生或组别进行课堂评价,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并给出相应的修正意见,还可以手动输入评价意见。及时地评价反馈,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在课堂表现中的长处与不足,及时取长补短。
(三)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1. 小组合作归纳当天的知识点
每天的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当天知识点汇总单”到班级学习群。组内成员将自己归纳的当天学习知识点发到讨论组,再由记录员汇总,并发到班级群。大家可以通过浏览各个小组的知识点汇总单来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
2. 小组作业提交的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业的提交方式不再是传统的提交纸质版作业,而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统一提交到班级学习群,教师下载批阅后再上传到群里,做及时的反馈。每个人不仅可以看到自己小组的作业,还可以看到别的小组作业及相应的批改意见,能够在阅读别人的作业中吸取经验、积累素材,从而不断提升自己。
三、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明白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让网络成为我们学习的媒介,切实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也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在组织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熟悉各个操作细节,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合作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袁敏婷.“互联网+”时代的科学课堂的小组合作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