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说法有了更饱满的诠释,下面结合“十几减9”的教学片断,谈谈随着教师角色行为的变化,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无限精彩与生机.
【教学片段】
师:小猴有13个桃,要给小兔9个,小猴还剩几个,是用13 - 9 = 4计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如果你是小猴,你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9个给小兔呢?
[学生思考,用学具操作,探索算法,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
生1:我是从13个桃里一个一个地拿给小兔,拿了9个,还剩4个.
师:很好!还有哪些小朋友的算法同他一样?出示13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4. 生2:因为9 + 4 = 13,所以13 - 9 = 4.
师:呵!老师也是这样想的,你能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名同学刚才说的计算方法,有谁赞同,谁再来说一说?生3:……生4:……
教师板书:9 + 4 = 13,13 - 9 = 4. 生5:老师,我有不同的算法. 我是这样想的,从盒子里拿9个桃给小兔,剩下1个和盒子外边3个合起来是4个.
师:好极了!哪些小朋友的算法同他一样?谁再来说一说?生6:……生7:……
师:你能上讲台拿给大家看一看吗?学生操作,教师板书:10 - 9 = 1,1 + 3 = 4. 生8:老师,我的想法和他差不多,先给小兔一盒10个桃,因为多给了小兔一个,再退还给小猴一个,1和余下的3个合起来也是4.
师:你真棒!老师也没想到,谁听懂了他的计算方法?谁再来拿一拿、说一说? 生9: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先把盒子外面的3个桃给小兔,还差6个,再从盒子里拿去6个,还剩4个.
师:你也了不起!你们听懂他的发言吗? 谁上来拿一拿?学生操作,教师板书:13 - 3 = 10,10 - 6 = 4.生10: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因为13可以分成9和4,所以13 - 9 = 4.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13 - 9 = 4,你喜欢哪些方法呢?(小组讨论、交流)
请小朋友们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12 - 9 =,16 - 9 = ,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几点思考】
一、探索不同计算方法——实现了传授向引导的转变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先复习9 + ( ) = 13,9 + ( ) = 17等,然后学习“13 - 9”,“17 - 9”等. 教学生接受“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采取“灌”的方法,掌握单一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思维僵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 片段中的教学体现了改革精神. 在教学13 - 9 = 4时,教者创设了一个操作探索情境:如果你是小猴怎样从13个桃里拿9个给小兔呢?由学生经历“自己探索算法——在交流中比较体会不同的算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从不同角度操作思考,总结出不同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事实证明:学生的潜能是大的. 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是连接主客观的桥梁. ”教师只要贴进学生生活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以动作支撑思考,学生就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
二、自主思考算法——实现了统一性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名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要求平均发展. 片段在教学13 - 9 = 4时,有名学生一个一个地减时,教师没有嘲笑他,而是尊重学生的想法,板书出来,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表扬,接着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根据自己的操作与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并总结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一思想. 在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尊重的同时,获得了自我满足,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探索的信心和乐趣,学会思考方法.
三、培养思维能力——实现了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教学的转变
重结果的教学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弊端. 《课程标准》特别指出,教学必须注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传统教学十几减9时,注重“做减想加”的方法,并进行大量的强化训练,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率很高,但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开发. 在本教学片段中,就非常重视“过程”的教学:第一层教师创设情境思考13 - 9等于几,第二层通过让学生摆桃子、拿桃子的实际操作,探索出13 - 9 = 4的计算方法. 第三层与同桌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这使学生的认识活动由具体感知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得以实现. 第一、二、三层次教学是一个由“感知—概括”的第一次的认识飞跃. 第四层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2 - 9等于几、16 - 9等于几,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 “概括—应用”的过程,是学生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13 - 9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教师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说出各自不同方法的思考过程,掌握了新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营造和谐氛围——实现了注重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转变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包括知识、能力的评价,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 传统教学中只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单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 本教学片段,在评价方面注意了三点:(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当学生说出一种方法时,教师及时对这名学生进行表扬,尊重他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是对其他有同样想法的同学给予评价,而不是肯定一名同学,打击一大片. 当教师提出“你听懂他的发言”时,既是指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指导学生学会尊重,以便评价别人. (2)同学间的评价. 当学生提出一种算法时,教者往往提出“谁赞同他的计算方法?请你说一说”,让学生评价别人,同时也评价了自己,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目的. (3)学生评价老师. 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应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同时也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13 - 9”的一种计算方法,让学生认识、思考与评价,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
师:小猴有13个桃,要给小兔9个,小猴还剩几个,是用13 - 9 = 4计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如果你是小猴,你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9个给小兔呢?
[学生思考,用学具操作,探索算法,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
生1:我是从13个桃里一个一个地拿给小兔,拿了9个,还剩4个.
师:很好!还有哪些小朋友的算法同他一样?出示13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4. 生2:因为9 + 4 = 13,所以13 - 9 = 4.
师:呵!老师也是这样想的,你能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名同学刚才说的计算方法,有谁赞同,谁再来说一说?生3:……生4:……
教师板书:9 + 4 = 13,13 - 9 = 4. 生5:老师,我有不同的算法. 我是这样想的,从盒子里拿9个桃给小兔,剩下1个和盒子外边3个合起来是4个.
师:好极了!哪些小朋友的算法同他一样?谁再来说一说?生6:……生7:……
师:你能上讲台拿给大家看一看吗?学生操作,教师板书:10 - 9 = 1,1 + 3 = 4. 生8:老师,我的想法和他差不多,先给小兔一盒10个桃,因为多给了小兔一个,再退还给小猴一个,1和余下的3个合起来也是4.
师:你真棒!老师也没想到,谁听懂了他的计算方法?谁再来拿一拿、说一说? 生9: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先把盒子外面的3个桃给小兔,还差6个,再从盒子里拿去6个,还剩4个.
师:你也了不起!你们听懂他的发言吗? 谁上来拿一拿?学生操作,教师板书:13 - 3 = 10,10 - 6 = 4.生10: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因为13可以分成9和4,所以13 - 9 = 4.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13 - 9 = 4,你喜欢哪些方法呢?(小组讨论、交流)
请小朋友们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12 - 9 =,16 - 9 = ,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几点思考】
一、探索不同计算方法——实现了传授向引导的转变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先复习9 + ( ) = 13,9 + ( ) = 17等,然后学习“13 - 9”,“17 - 9”等. 教学生接受“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采取“灌”的方法,掌握单一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思维僵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 片段中的教学体现了改革精神. 在教学13 - 9 = 4时,教者创设了一个操作探索情境:如果你是小猴怎样从13个桃里拿9个给小兔呢?由学生经历“自己探索算法——在交流中比较体会不同的算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从不同角度操作思考,总结出不同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事实证明:学生的潜能是大的. 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是连接主客观的桥梁. ”教师只要贴进学生生活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以动作支撑思考,学生就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
二、自主思考算法——实现了统一性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名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要求平均发展. 片段在教学13 - 9 = 4时,有名学生一个一个地减时,教师没有嘲笑他,而是尊重学生的想法,板书出来,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表扬,接着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根据自己的操作与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并总结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一思想. 在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尊重的同时,获得了自我满足,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探索的信心和乐趣,学会思考方法.
三、培养思维能力——实现了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教学的转变
重结果的教学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弊端. 《课程标准》特别指出,教学必须注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传统教学十几减9时,注重“做减想加”的方法,并进行大量的强化训练,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率很高,但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开发. 在本教学片段中,就非常重视“过程”的教学:第一层教师创设情境思考13 - 9等于几,第二层通过让学生摆桃子、拿桃子的实际操作,探索出13 - 9 = 4的计算方法. 第三层与同桌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这使学生的认识活动由具体感知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得以实现. 第一、二、三层次教学是一个由“感知—概括”的第一次的认识飞跃. 第四层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2 - 9等于几、16 - 9等于几,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 “概括—应用”的过程,是学生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13 - 9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教师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说出各自不同方法的思考过程,掌握了新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营造和谐氛围——实现了注重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转变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包括知识、能力的评价,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 传统教学中只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单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 本教学片段,在评价方面注意了三点:(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当学生说出一种方法时,教师及时对这名学生进行表扬,尊重他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是对其他有同样想法的同学给予评价,而不是肯定一名同学,打击一大片. 当教师提出“你听懂他的发言”时,既是指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指导学生学会尊重,以便评价别人. (2)同学间的评价. 当学生提出一种算法时,教者往往提出“谁赞同他的计算方法?请你说一说”,让学生评价别人,同时也评价了自己,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目的. (3)学生评价老师. 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应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同时也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13 - 9”的一种计算方法,让学生认识、思考与评价,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