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PE的迅猛发展,项目与资金之间开始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正在或计划募集美元资金的本土PE机构,可以列成一长串清单:中科招商、同创伟业、东方富海、华人文化产业基金……以及已经募集过美元基金的永宣创投、达晨创投和九鼎投资。
找钱,找钱!
对不少人民币PE基金来说,现在募资是第一要务。它们手中可投资的资金不多了,每年能稳定收上来的基金管理费也在随之萎缩,这样下去是基金名存实亡。
保险资金尚未开始当白衣骑士,民营FOF机构只是刚刚起步,个人出资人悉数攥紧手中的钱,于是,不少知名的纯本土DNA的PE机构,将目光投向了境外机构投资者。
正在或计划募集美元资金的本土PE机构,可以列成一长串清单:中科招商、同创伟业、东方富海、华人文化产业基金……以及已经募集过美元基金的将时间翻回两年前的2010年,很多外资机构,或艳羡人民币基金在A股获得的上佳回报,或有感于外资PE基金的被边缘化,纷纷杀入本土市场,知名外资机构如红杉、鼎晖,无一不募集了人民币基金。
如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甘剑平所说,这是个围城,城里的人看城外的好,城外的人看城里的好:本土PE机构羡慕境外LP的稳定,外资PE机构羡慕本土PE机构的募资快、投资快、套现快。
这两次大的互相“杀入”对方领地的行为,或都将令双方更能取长补短。
纷纷“出海”募资
10月30日,某VC人士祈磊一如往常,打开29日的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当他翻到第七版时,立刻被招商局集团发布的一条声明抓住了眼球。
这条英文声明的大意是:“全资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从2005年11月起就不再是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此后,招商局集团及其子公司都未持有中科招商的股份。”
祈磊的第一反应是:“难道中科招商出事了?”
而据一位接近中科招商的人士透露,中科招商并没有“出事”,只是在向境外机构投资者募集美元。他分析,中科招商成立之初,股东曾有招商局和中科院;后来中科招商疯狂扩张时,屡被提及与这两者的关系。这一次中科招商在境外募资,招商局不希望境外机构有类似误解,便早早澄清。
但是,中科招商高级副总裁赵为民表示:“我没有听说(公司在募集美元基金)。”
之前曾经募集过美元基金的达晨创投合伙人邵红霞解释:“过往的十年,中国的创投业是起步,募资上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够严谨。从规范上说,私募渠道是私人的,不能在论坛、媒体、不能群发短信和邮件说要募资了。现在你问我,未来是不是要募二期美元,我可以承认,但我不会在公开场合主动说。”
中科招商虽然官方否认,并不表示它没有在募集美元。
据了解,正在向境外机构投资者募资美元的纯本土机构,可以列成长长的清单,业内多人都知道的还有同创伟业、东方富海——他们去年就开始募集美元;鲜为人知的则有今年才出来募集美元的华人文化产业基金。
募资生死战
邵红霞和达晨创投总裁肖冰曾表示,现在募资非常困难,要向个人投资者募资5亿以上都非常困难,大部分的PE机构都会萎缩甚至被淘汰,表现形式就是有些机构募不到钱,只能裁员甚至关门。
这一观点得到PE、VC人士的广泛认同。
因此,对于现在的人民币基金,能否募到钱,不关乎能否扩张,而关乎“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一场生死之战。
当个人投资者收紧口袋,刚被批准可投PE保险公司有“远水”之嫌,向境外机构、民营FOF机构募资,就变得顺理成章。
本土机构爱境外机构、爱本土的民营FOF,但后者会爱他们吗?
肖杭表示:“人民币基金做事不是美国的打法。他们之前很多投Pre-IPO项目,这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很多本土机构都没有持续的投资策略,没有持久经营的团队。这些基金让我没法下决心,我可能就投一两家吧。”
同时,他觉得这一现象背后是国内还没有成熟的PE生态环境:“火爆了一下,就成了无源之水,以至于前十的本土机构,还在为募资发愁。这在欧美成熟市场是不可想象的,哪怕是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境外最好的基金,别人都是想投资也投不进去的。”
而国内的机构投资者,除了国创母基金已经投资一些非知名基金,其中甚至有历史很短的新基金;其他的机构投资者,几乎是专投大牌或知名基金。
社保基金前后投资了十余家基金,几乎都是弘毅投资、鼎晖投资、中信产业基金这样闻名天下的“大牌”。而社保基金如同机构投资者的风向标,一旦社保确定投资某只基金,立刻有若干机构LP蜂拥而至。
歌斐资产,是诺亚财富子公司,被广泛认为是运作得较成功的民营FOF管理公司。其管理合伙人甘世雄介绍,歌斐PE FOF目前的投资策略是“核心+卫星”,核心占投资额的70%左右,指业内知名度较高、过往回报较好的PE基金;“卫星”指相对成立较晚,但特点明显有望成为黑马的PE基金。他说:“研究海外的PE投资经验表明,往往这种黑马性质的基金会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甘世雄在投中集团表示,歌斐资产的地产基金今年情况良好,半年内募集了近60亿元。与此同时,歌斐PE FOF 2010年开始运作,截止到目前,一共3期基金共管理25亿元。
地产基金也是PE的一个门类,因其项目的退出和收益比较明确受到追捧。相形之下,个人投资者对收益不那么确定的其他PE及PE FOF机构要谨慎许多。
诺承投资管理合伙人王东亮总结:“现在一些人民币管理机构觉得境外机构LP长期稳定可靠,所以想问他们拿钱,但这只是他们让自己更舒服便利的理由,而绝不是境外LP要投他们的理由——站在LP的角度,GP团队是否可以有效执行美元基金策略并带来投资回报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而民营FOF 还是在求生存的阶段,为了募集成功,很多民营FOF往往先选好几个备投”好基金”,然后募资时以这些基金门槛太高,可以通过他们小份额进入为由来打动投资人。这种做法很像项目基金,先找好项目再募资。”
在这场转移了阵地的募资生死战中,占有极大优势的,还有过往业绩优势、知名度高的基金;此外,一些资深投资人,从知名基金离职后,成立新基金,若其过往投资业绩良好,亦有机会拿到FOF的出资。
因缺钱而向境外机构募资,并非所有本土基金主要的目的。
接近华人文化产业基金的人士表示,它们募美元的重要考量是解决团队的激烈机制问题——作为强国有背景的基金,它们的人民币基金成立时募资不难,因而回报也不由投资团队说了算,所以寄望于另外募集美元资金以解决这一问题。
另一家情况类似、也在募集美元的本土机构,合伙人私下表示:“我们也考虑过, 通过美元基金来优化一下团队激励机制。”
正在或计划募集美元资金的本土PE机构,可以列成一长串清单:中科招商、同创伟业、东方富海、华人文化产业基金……以及已经募集过美元基金的永宣创投、达晨创投和九鼎投资。
找钱,找钱!
对不少人民币PE基金来说,现在募资是第一要务。它们手中可投资的资金不多了,每年能稳定收上来的基金管理费也在随之萎缩,这样下去是基金名存实亡。
保险资金尚未开始当白衣骑士,民营FOF机构只是刚刚起步,个人出资人悉数攥紧手中的钱,于是,不少知名的纯本土DNA的PE机构,将目光投向了境外机构投资者。
正在或计划募集美元资金的本土PE机构,可以列成一长串清单:中科招商、同创伟业、东方富海、华人文化产业基金……以及已经募集过美元基金的将时间翻回两年前的2010年,很多外资机构,或艳羡人民币基金在A股获得的上佳回报,或有感于外资PE基金的被边缘化,纷纷杀入本土市场,知名外资机构如红杉、鼎晖,无一不募集了人民币基金。
如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甘剑平所说,这是个围城,城里的人看城外的好,城外的人看城里的好:本土PE机构羡慕境外LP的稳定,外资PE机构羡慕本土PE机构的募资快、投资快、套现快。
这两次大的互相“杀入”对方领地的行为,或都将令双方更能取长补短。
纷纷“出海”募资
10月30日,某VC人士祈磊一如往常,打开29日的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当他翻到第七版时,立刻被招商局集团发布的一条声明抓住了眼球。
这条英文声明的大意是:“全资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从2005年11月起就不再是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此后,招商局集团及其子公司都未持有中科招商的股份。”
祈磊的第一反应是:“难道中科招商出事了?”
而据一位接近中科招商的人士透露,中科招商并没有“出事”,只是在向境外机构投资者募集美元。他分析,中科招商成立之初,股东曾有招商局和中科院;后来中科招商疯狂扩张时,屡被提及与这两者的关系。这一次中科招商在境外募资,招商局不希望境外机构有类似误解,便早早澄清。
但是,中科招商高级副总裁赵为民表示:“我没有听说(公司在募集美元基金)。”
之前曾经募集过美元基金的达晨创投合伙人邵红霞解释:“过往的十年,中国的创投业是起步,募资上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够严谨。从规范上说,私募渠道是私人的,不能在论坛、媒体、不能群发短信和邮件说要募资了。现在你问我,未来是不是要募二期美元,我可以承认,但我不会在公开场合主动说。”
中科招商虽然官方否认,并不表示它没有在募集美元。
据了解,正在向境外机构投资者募资美元的纯本土机构,可以列成长长的清单,业内多人都知道的还有同创伟业、东方富海——他们去年就开始募集美元;鲜为人知的则有今年才出来募集美元的华人文化产业基金。
募资生死战
邵红霞和达晨创投总裁肖冰曾表示,现在募资非常困难,要向个人投资者募资5亿以上都非常困难,大部分的PE机构都会萎缩甚至被淘汰,表现形式就是有些机构募不到钱,只能裁员甚至关门。
这一观点得到PE、VC人士的广泛认同。
因此,对于现在的人民币基金,能否募到钱,不关乎能否扩张,而关乎“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一场生死之战。
当个人投资者收紧口袋,刚被批准可投PE保险公司有“远水”之嫌,向境外机构、民营FOF机构募资,就变得顺理成章。
本土机构爱境外机构、爱本土的民营FOF,但后者会爱他们吗?
肖杭表示:“人民币基金做事不是美国的打法。他们之前很多投Pre-IPO项目,这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很多本土机构都没有持续的投资策略,没有持久经营的团队。这些基金让我没法下决心,我可能就投一两家吧。”
同时,他觉得这一现象背后是国内还没有成熟的PE生态环境:“火爆了一下,就成了无源之水,以至于前十的本土机构,还在为募资发愁。这在欧美成熟市场是不可想象的,哪怕是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境外最好的基金,别人都是想投资也投不进去的。”
而国内的机构投资者,除了国创母基金已经投资一些非知名基金,其中甚至有历史很短的新基金;其他的机构投资者,几乎是专投大牌或知名基金。
社保基金前后投资了十余家基金,几乎都是弘毅投资、鼎晖投资、中信产业基金这样闻名天下的“大牌”。而社保基金如同机构投资者的风向标,一旦社保确定投资某只基金,立刻有若干机构LP蜂拥而至。
歌斐资产,是诺亚财富子公司,被广泛认为是运作得较成功的民营FOF管理公司。其管理合伙人甘世雄介绍,歌斐PE FOF目前的投资策略是“核心+卫星”,核心占投资额的70%左右,指业内知名度较高、过往回报较好的PE基金;“卫星”指相对成立较晚,但特点明显有望成为黑马的PE基金。他说:“研究海外的PE投资经验表明,往往这种黑马性质的基金会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甘世雄在投中集团表示,歌斐资产的地产基金今年情况良好,半年内募集了近60亿元。与此同时,歌斐PE FOF 2010年开始运作,截止到目前,一共3期基金共管理25亿元。
地产基金也是PE的一个门类,因其项目的退出和收益比较明确受到追捧。相形之下,个人投资者对收益不那么确定的其他PE及PE FOF机构要谨慎许多。
诺承投资管理合伙人王东亮总结:“现在一些人民币管理机构觉得境外机构LP长期稳定可靠,所以想问他们拿钱,但这只是他们让自己更舒服便利的理由,而绝不是境外LP要投他们的理由——站在LP的角度,GP团队是否可以有效执行美元基金策略并带来投资回报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而民营FOF 还是在求生存的阶段,为了募集成功,很多民营FOF往往先选好几个备投”好基金”,然后募资时以这些基金门槛太高,可以通过他们小份额进入为由来打动投资人。这种做法很像项目基金,先找好项目再募资。”
在这场转移了阵地的募资生死战中,占有极大优势的,还有过往业绩优势、知名度高的基金;此外,一些资深投资人,从知名基金离职后,成立新基金,若其过往投资业绩良好,亦有机会拿到FOF的出资。
因缺钱而向境外机构募资,并非所有本土基金主要的目的。
接近华人文化产业基金的人士表示,它们募美元的重要考量是解决团队的激烈机制问题——作为强国有背景的基金,它们的人民币基金成立时募资不难,因而回报也不由投资团队说了算,所以寄望于另外募集美元资金以解决这一问题。
另一家情况类似、也在募集美元的本土机构,合伙人私下表示:“我们也考虑过, 通过美元基金来优化一下团队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