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特生物:创新药与CRO双引擎驱动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g54h446jn6gf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蛰伏抗癌药研发领域6年的海特生物(300683)即将进入收获期,备受关注的战略性新药研发项目CPT(重组变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有了关键性进展。
  继2月底公开CPT项目Ⅲ期临床试验的初步揭盲结果后,6月15日,海特生物公告了临床试验统计分析的主要数据。目前,CPT项目已着手申请NDA(新药上市许可申请)。一旦获批,相关药品离上市销售仅一步之遥。
  受这一重大利好刺激,今年上半年海特生物股价最高涨至84.28元,较年初上涨约180%。
  另外,海特生物高端原料药生产基地Ⅰ期项目已落户湖北荆门。基地建成后,海特生物将能为医药企业的CRO(新药产品开发、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新药申请等)环节,提供高端原料药等相关服务。
  上市后的CPT项目将产生怎样的商业价值?战略转型为创新型药企后,海特生物还有哪些重磅的在研项目?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海特生物,又有何新的战略布局?这些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一一揭示答案。

6年不间断“输血”


  海特生物与CPT的故事要从2014年说起。
  2014年12月8日,海特生物与北京沙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沙东”)股东签订《股权收购协议书》,约定分次收购北京沙东的全部股权。北京沙东成立于2001年,是以沙炳东博士为核心的青年科学家创立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根据上述协议,海特生物首批向北京沙东提供不超过6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用于CPT新药研发项目及运营。
  CPT是北京沙东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基因工程抗肿瘤国家一类新药,主要用于骨髓瘤的治疗。生物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盈利周期较长,新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而在这个周期内,生物医药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CPT的研发历经10余年,北京沙东为此“烧”掉了不少钱,资金压力越来越大。海特生物收购其股份前,北京沙东已亏损2100万元。而在同一时期,位于武汉的海特生物正处于发展快车道。
  海特生物成立于1992年,2000年改制为股份公司。该公司核心产品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于2006年正式上市,是全球首个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神经损伤类疾病用药,为国家一类生物制品,主要用于治疗神经损伤、神经修复等神经系统疾病。
  依靠金路捷,海特生物一直保持着不错的业绩,并于2017年登陆创业板。对于北京沙东来说,海特生物的资金支持不只是及时雨,更像是“生命泉”。几年来,正是得益于海特生物不间断地“输血”,CPT项目的研发才得以延续。



  海特生物财报显示,经过多次收购,截至2019年底,海特生物持有北京沙东39.605%股份。根据协议,在CPT正式上市销售后,海特生物将控股北京沙东。

投资回报可观


  作为海特生物大力推进的战略性新药研发项目,CPT也是二级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互动平台上,有关CPT项目的研发进展,一直是投资者们聊得最多的话题。
  但是,科学研究始终包含着巨大不确定性,海特生物董事长陈亚曾公开表示,尽管CPT的临床进展比较顺利,但仍不能确保成功,依旧面临着研发失败的重大风险。
  不过,今年2月27日,海特生物一纸公告,让一直关注该企业和CPT项目的投资者们兴奋不已。公告称,目前CPT项目的Ⅲ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经过独立评价委员会的盲态疗效评估、盲态数据审核、数据库锁定等流程后,已完成揭盲和主要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优于安慰剂组,有效性和安全性符合试验预期。
  海特生物认为,完成揭盲的实验项目一旦上市,将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提供新的药物选择和用药手段。



  受此消息影响,海特生物自2月28日起连续涨停,至3月12日收盘,报84.28元/股,股价创历史新高,10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160.2%,市值达87.12亿元。与此同时,国内多家券商也跟进发布对海特生物增持的评级报告,认为CPT新药上市后,将为海特生物带来可观的商业价值。
  截至目前,海特生物就CPT项目已向北京沙东投入约1.8亿元。那么,CPT究竟能给海特生物带来怎样的投资回报?
  CPT为一类新药,一类新药通常是指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是创新药中的最高级别。如果把创新药比作生物医药行业的金字塔,那么一类新药就是金字塔的塔尖。
  从市场容量来看,CPT针对的虽是小病种,但却有着大市场。前文提到,CPT主要用于骨髓瘤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近年来,我国MM患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患者约16万人,其中,中国每年新发约2-3万人。曾有调查机构预计,到2023年,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全球市场规模会超过200亿美元。
  在我国,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相比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截至2018年底,包括CPT在内,共有9款相关治疗药物的开发进入临床,CPT为已进入临床Ⅲ期的两个品种之一。CPT因研发进展顺利,目前仍保持较大领先优势。这意味着,海特生物有望成为先行进入该市场的企业之一,产业化后有望为公司带来较高回报。
  一类新药的回报能有多高?看一看海特生物的另一款一类新药金路捷,或能推测出大概。
  自2006年上市以来,金路捷为海特生物贡献了绝大多数利润。仅2014-2016年,金路捷的总销售额就接近20亿元。
  海特生物表示,从2003年至2011年,CPT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多项专利,这些专利保护期为20年。其中,一项核心专利已在18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授权,专利保护期限为2003-2023年;另一项核心专利已获得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香港地区的发明专利授权。该项目的中国内地专利申请仍在进行中,申请专利保护期限为2011-2031年。
  海特生物还表示,因药品研发及临床试验的所需时间成本较大,所以在短期内不会有CPT的同类产品上市。

提前布局新专利


  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一品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对金路捷的高度依赖,就曾是海特生物的痛点之一。近年来,为化解对单一产品过度依赖带来的风险,寻求可持续发展,海特生物一直没有停止过并购高科技生物企业的步伐。
  2018年3月,海特生物收购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进入体外诊断试剂领域。今年4月,该公司生产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欧盟CE符合性声明。
  2018年10月,海特生物以4.5亿元收购天津市汉康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涉足心脑血管类、呼吸类、消化类、精神障碍系统类和内分泌系统类等多个领域。目前来看,不管是海泰生物还是天津汉康,都有着不错的业绩。尤其是巨资收购的天津汉康,超额完成了2018、2019年的业绩承诺。
  如今,随着孕育多年的CPT项目即将“结果”,海特生物也将成功转型为创新性药企。不过,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那就是海特生物的下一个“CPT”会是什么?
  海特生物的下一个“爆发点”或许可以从它的一则公告中寻找线索。7月14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定增募资9.75亿元,募集资金除用于CPT产业化和新适应症研究外,还将用于高端原料药生产基地Ⅰ期项目。
  据介绍,该生产基地已落户湖北荆门,總投资约10亿元。基地建成后,海特生物将能为医药企业的CMO(原料药生产、中间体制造、制剂生产以及包装)、CRO(新药产品开发、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新药申请等)、CDMO(临床新药工艺开发和制备,以及已上市药物工艺优化和规模化生产)等环节,提供高端原料药等相关服务。而多家市场调研机构均发布报告称,基于新药研发的CMO、CRO、CDMO业务,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其他文献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政策解读,要抓核心要素。在“新发展格局”的表述中,“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引人瞩目。  多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两头在外、加工在内”特征明显,一些关键资源(如核心的技术、零部件及生产设备等)主要依赖国外。  而且,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
期刊
美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很严峻,未来的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比如人工智能、全球化和技术变革都有可能加剧社会的不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一套政策和措施。  我开出的“处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政府应该如何制订正确的政策,比如正确的监管政策、投资政策以及社会保障政策等。  我强调的监管政策一方面针对环境问题,因为市场自己不会保护环境,我们需要法律法规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的监管政策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市场
期刊
为准确评估疫情对湖北企业的影响,了解市场一线的真实状况,2月10日,支点财经、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湖北民营经济生产经营情况调查问卷》,通过支点财经官方微信、微博及湖北日报客户端等平台发放问卷。  该活动学术支持单位包括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湖北宏泰产业投资基金、楚商智库。  截至2月20日,我们收到了大量有效问卷。从调查结果看,
期刊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下,相关审议工作正加速推进。  自7月13日启动首次审议会议后,截至7月17日,已进行到了第四审,共有14家IPO企业成功过会。  其中,在7月17日举行的创业板上市委员会2020年第四次审议会议上,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回盛生物”)IPO申请获通过。  这也意味着,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下,湖北首家过会企业诞生,湖北也将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截至7月17日,湖北省境内
期刊
7月2日晚间,证监会发布了第十八届发审委2020年第97次工作会议审核结果。总部位于宜昌的乳酸菌饮品企业——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瑶大健康”)IPO获通过。  均瑶大健康的控股股东,是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瑶集团”)。此前,均瑶集团已拥有以航空客货邮运输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吉祥航空(603885)、以商业零售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大东方(600327)、以提供财富管理和
期刊
物流受阻、复工延迟、小区封闭管控……新冠肺炎疫情给制造业带来了诸多困扰。一边抗击疫情,一边保障经营,成为不少湖北上市公司的共同选择。注册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的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龙股份”,002783),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湖北最大的民爆(即民用爆炸物品)企业,凯龙股份业务涉及民爆器材、爆破服务、硝酸铵、复合肥、投资氢能源等,员工总数约2700人,大部分在湖北。  支点财经了
期刊
如何科学判定上市公司竞争力?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职能部门来看,这一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  为解答这一问题,支点财经在与多位业内专家讨论后,对去年湖北最佳上市公司评选流程及“湖北上市公司竞争力指数”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并以此作为“2020年(第二届)湖北最佳上市公司评选”的核心依据。  相较于去年,今年的评选对合法合规的要求更为严格,采取一票淘汰制。此外,指数设计中增添了“投资者认可度”投票环节,力求构
期刊
湖北有望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近日,证监会披露了湖北犇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犇星新材”)招股说明书。招股说明书显示,犇星新材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不超过6360万股股票,募集21亿元资金。  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6月29日,支点财经就此采访了犇星新材。市场地位:行业“领头羊”  成立于2004年的犇星新材,总部位于湖北随州,主要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贸易业务。该公
期刊
此次上交所予以监管警示的安翰科技保荐人傅承、沈韬,系招商证券(600999)旗下员工。支点财经梳理公开信息发现,这并非招商证券旗下保荐人首次受罚。  今年4月,上交所集中披露了对多家申报科创板企业保荐人予以监管警示的信息。其中,就有招商证券保荐的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达莱”)保荐人潘青林、蒋欣。  上交所表示,經现场督导发现,此次实施自律监管的违规行为,主要属于项目保荐人核查工作
期刊
武汉实体商业的疫后复苏,比预想中来得要猛烈一些。  6月10日,武商集团对外宣布,该集团携手滔搏运动旗下13个运动品牌开展了一场大型“闪促”,通过直播、全员营销等手段,销售额突破2446万元,稳居运动品类单场活动销售全国第一。  直播带货、全员营销……疫情期间,武汉的实体商家们曾被迫转战“云上”,如今,又躬身入局,将微信群、朋友圈、直播间变成了新的战场。  那么,直播、全员营销是否会成为实体商业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