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生态课堂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以“三环六步”课堂结构为主要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形式。
一、“三环六步”教学模式流程
“三环”,即“导学—互动—达标”。每一环辅助两个教学步骤,合起来为“六步”,即“激趣导入—自学指导—组内互助—组间展示—整理提升—达标拓展”。三个环节层层推进,探究深度层层递进。“三环”既是整体的构架,又是每个问题环节的落实。学校根据学科特点,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三环六步”生态课堂在模式融合、流程再造、方法变革三个维度创新,让“真学习”发生,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的学习变单调为丰富,变记忆为探究,变静态为动态,变单一为多维;借助信息化手段,让每名学生都能经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迁移运用的过程,实现由“教为主”到“学为主”的转变。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情境驱动自学。教师课前或课堂上精心设计情境问题链,推送整理好的课时资源包,包括学科教材学习指南、课时学习指南、微课资源、自学检测试题、拓展学习资料。学生获得资源包后,按照课时学习问题链开展自主学习,完成教师下发的数字教材阅读、微视频学习、微文章阅读等任务,并通过检测试题进行自我诊断。
第二步:分层自学检测。教学系统自动评测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情况,智能生成学情分析报告,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预设教学重点。借助自学测结果,教师可对学生的自学状况进行正面引导与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听课情况,如时间、态度、形式等进行评分,然后将过程评价汇总到每个班级评价中。
第三步:新授精讲。授课内容是由“自学检测”结果提示的,通过PPT集体分享来自教师电脑屏幕的教学信息。45分钟的课堂中,一般有25分钟的新授环节。25分钟不一定是连贯的,可以分开讲解各个知识点,讲解以后与学生互动,根据互动结果决定接下来是着重讲解已学知识点,还是跳到下一个知识点。
第四步:师生互动检测。教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会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当堂检测,同时,组内分发相关的训练题,班级系统可以实时呈现每个学生的评测结果,以此指导教师动态调整新授课内容的。此外,运用信息技术功能,在每个小组内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个互动过程能够让每个学生、每个小组感受到被关注。
第五步:整理檢测。课堂总结一般根据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运用协同教学系统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帮助教师精准掌握学情,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第六步:答疑辅导。学生做完分层作业以后,通过信息技术系统形成作业分析报告,由教师或小组长进行针对性帮扶。如果班级有10名学生没有掌握某一知识点,教师就针对这10名学生进行小组分类辅导、答疑。针对薄弱环节,教师还可以推送相关的微课,让学生学习完微课后再做补充检测练习,加深学生对阶段性学习的印象。
二、生态课堂管理“五大原则”
一是情境驱动原则。生态课堂模式用情境链、问题链、活动链驱动学习活动,使教学任务落地生根。二是操作简便原则。生态课堂以导学案为教学支架,提供“工具箱、资源包、脚手架”,在问题驱动下开展导、学、评,操作非常简便。三是即时反馈原则。学校采用即时反馈评量系统,如提供师生之间教学、学习、评量、反馈的电子白板等。四是互动交流原则。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注重情感互动;教师运用对比与类比、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式促进师生互动,强调思维互动。五是协同管理。其一,坚持自主管理;其二,坚持“和谐竞争,协同发展”。
三、生态课堂的实施策略
1.建构完成核心任务的整体策略
学校结合生态课堂实际,开发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案例,创设整合性、真实的现实情境或主题,优化以问题驱动为特征的深度学习环节。在任务驱动学习中,教师设计主题任务,用一条情境线串联起被一节节课分割的一个个知识点,使一节节课的教学成为有情节甚至有故事的“连续剧”,从而成为一个学习单元。如学生学习“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后,教师不断变换情境和条件,使学生的探究层层深入,思维的触角不断延伸。如此情境下的练习有了衍生性,它不再是单纯的练习,还发生了新的学习。
以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创设为条件,以核心主题为教学内容,使情境、任务、生活相结合,使知识能力结构化、学习内容任务化,最终实现学科能力、学科素养的提升。
2.综合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三环”设计注重“目标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学校将评价嵌入教学过程中,让评价不仅针对目标的达成,还针对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学校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足量的数据分析,结合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形成精准化的教学设计,实施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
依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分析和调整,从而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3.多维互动,共生过程情景化
学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呈现全新形态:一是将学生自我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相结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个过程简称“生本共生”;二是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交流沟通,这个过程简称“生生共生”;三是教师在“生本共生”“生生共生”的基础上,与学生深度对话,巧妙引领,适时点拨,这个过程简称“师生共生”。为了达到个人与小组、班级共生成长的目标,学校从课程内容设计入手,聚焦内容设计与开发,让内容成为有价值的载体,让学生借助对内容的理解把握各学科的本质,进从而掌握规律,提高认知与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襄阳市襄州区第四中学)
一、“三环六步”教学模式流程
“三环”,即“导学—互动—达标”。每一环辅助两个教学步骤,合起来为“六步”,即“激趣导入—自学指导—组内互助—组间展示—整理提升—达标拓展”。三个环节层层推进,探究深度层层递进。“三环”既是整体的构架,又是每个问题环节的落实。学校根据学科特点,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三环六步”生态课堂在模式融合、流程再造、方法变革三个维度创新,让“真学习”发生,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的学习变单调为丰富,变记忆为探究,变静态为动态,变单一为多维;借助信息化手段,让每名学生都能经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迁移运用的过程,实现由“教为主”到“学为主”的转变。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情境驱动自学。教师课前或课堂上精心设计情境问题链,推送整理好的课时资源包,包括学科教材学习指南、课时学习指南、微课资源、自学检测试题、拓展学习资料。学生获得资源包后,按照课时学习问题链开展自主学习,完成教师下发的数字教材阅读、微视频学习、微文章阅读等任务,并通过检测试题进行自我诊断。
第二步:分层自学检测。教学系统自动评测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情况,智能生成学情分析报告,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预设教学重点。借助自学测结果,教师可对学生的自学状况进行正面引导与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听课情况,如时间、态度、形式等进行评分,然后将过程评价汇总到每个班级评价中。
第三步:新授精讲。授课内容是由“自学检测”结果提示的,通过PPT集体分享来自教师电脑屏幕的教学信息。45分钟的课堂中,一般有25分钟的新授环节。25分钟不一定是连贯的,可以分开讲解各个知识点,讲解以后与学生互动,根据互动结果决定接下来是着重讲解已学知识点,还是跳到下一个知识点。
第四步:师生互动检测。教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会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当堂检测,同时,组内分发相关的训练题,班级系统可以实时呈现每个学生的评测结果,以此指导教师动态调整新授课内容的。此外,运用信息技术功能,在每个小组内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个互动过程能够让每个学生、每个小组感受到被关注。
第五步:整理檢测。课堂总结一般根据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运用协同教学系统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帮助教师精准掌握学情,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第六步:答疑辅导。学生做完分层作业以后,通过信息技术系统形成作业分析报告,由教师或小组长进行针对性帮扶。如果班级有10名学生没有掌握某一知识点,教师就针对这10名学生进行小组分类辅导、答疑。针对薄弱环节,教师还可以推送相关的微课,让学生学习完微课后再做补充检测练习,加深学生对阶段性学习的印象。
二、生态课堂管理“五大原则”
一是情境驱动原则。生态课堂模式用情境链、问题链、活动链驱动学习活动,使教学任务落地生根。二是操作简便原则。生态课堂以导学案为教学支架,提供“工具箱、资源包、脚手架”,在问题驱动下开展导、学、评,操作非常简便。三是即时反馈原则。学校采用即时反馈评量系统,如提供师生之间教学、学习、评量、反馈的电子白板等。四是互动交流原则。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注重情感互动;教师运用对比与类比、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式促进师生互动,强调思维互动。五是协同管理。其一,坚持自主管理;其二,坚持“和谐竞争,协同发展”。
三、生态课堂的实施策略
1.建构完成核心任务的整体策略
学校结合生态课堂实际,开发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案例,创设整合性、真实的现实情境或主题,优化以问题驱动为特征的深度学习环节。在任务驱动学习中,教师设计主题任务,用一条情境线串联起被一节节课分割的一个个知识点,使一节节课的教学成为有情节甚至有故事的“连续剧”,从而成为一个学习单元。如学生学习“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后,教师不断变换情境和条件,使学生的探究层层深入,思维的触角不断延伸。如此情境下的练习有了衍生性,它不再是单纯的练习,还发生了新的学习。
以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创设为条件,以核心主题为教学内容,使情境、任务、生活相结合,使知识能力结构化、学习内容任务化,最终实现学科能力、学科素养的提升。
2.综合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三环”设计注重“目标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学校将评价嵌入教学过程中,让评价不仅针对目标的达成,还针对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学校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足量的数据分析,结合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形成精准化的教学设计,实施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
依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分析和调整,从而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3.多维互动,共生过程情景化
学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呈现全新形态:一是将学生自我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相结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个过程简称“生本共生”;二是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交流沟通,这个过程简称“生生共生”;三是教师在“生本共生”“生生共生”的基础上,与学生深度对话,巧妙引领,适时点拨,这个过程简称“师生共生”。为了达到个人与小组、班级共生成长的目标,学校从课程内容设计入手,聚焦内容设计与开发,让内容成为有价值的载体,让学生借助对内容的理解把握各学科的本质,进从而掌握规律,提高认知与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襄阳市襄州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