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英语教学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从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入手,提出应营造英语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提出有效实施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应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教学目标,使学习者在学习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因此,能有效促进学生进步或发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为有效教学。
《英语课程标》中提出:小学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的难度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英语老师发现课后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觉得教学辛苦;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学得痛苦,刚刚接触英语时产生的浓厚兴趣越来越低,逐渐不喜欢上英语课,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厌学情绪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因为担心自己发音不标准而被他人取笑,总是不敢开口说英语;二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又兼现在大多是大班教学,教师不可能兼顾所有学生的进度,因此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学生很难对英语学习持之以恒,遇到一点小挫折时,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
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今社会的家长过分保护孩子,造成孩子依赖性强、合作能力弱、意志力薄弱、常以自我为中心,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合作与沟通。他们虽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注意时间较短。在进行有趣的游戏活动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参与活动,但无法在活动时注意课堂秩序。笔者在中年级教学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时因不了解学生出现这种行为的生理和心理原因而时常批评学生,当学生多次经历积极——兴奋——挨训——失望的情绪波动之后,逐渐对英语课堂及课堂上的趣味活动失去了兴趣。笔者认为,缺乏自信心,也是学习英语兴趣不高、学习英语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尝试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表达思想,随着成功次数的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也将逐渐增强,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二、营造英语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小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但是富有趣味的活动形式只能暂时激发他们对某一项语言实践活动的热情,还不足以促使他们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时,在学习中就会精神愉快、准确快速地接受知识;反之,则不会积极地学,而是把它们看成沉重的负担,产生是学心理,从而造成越怕越差、越差越怕的恶性循环。因此,英语教师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用自己的真诚唤起学生的好感;在教学中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再对英语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巧妙地使学习内容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应规范课堂教学,制订合理的游戏规则,有效利用各种课堂评价方式,并将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针对学生自信心不强的问题,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关注对英语学习自信心不强的学生的表现,善于运用各种肯定性的评价语言和肢体语言,比如点头、微笑、手势等等,使学生感到被关注;积极帮助、保护、指导和鼓励,耐心纠正错误,引导其他学生一起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消除恐惧的心理,树立自信,大胆尝试。对英语学习自信心不强的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为他们设计短期内能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的目标,或者将较容易完成的任务交由他们完成或作答,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提高学习的兴趣。只要教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合理把握课堂评价的时机,时时规范课堂教学,就能营造英语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三、有效实施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主张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大量的论著和实验资料证明,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与其他途径相比,任务型教学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1.营造真实的情境和语境
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活动时要努力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和语境,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运用语言。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学生就能更加容易地结合生活经历学习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训练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
案例:新标准英语第八册Module 4 Unitl,教学目标为掌握课文主要句型Who can help me?/I can help you./Sorry,I can’t help you,学会向他人求助及向他人提供帮助。笔者教授完该课文主要句型后,设计任务:Make ashort dialogue.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句型,创设陷入困难的情境,学习如何求助与帮助他人。学生在短时间准备后,不仅能将本课重点句型运用其中,创设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境,如:找不到铅笔,请同学帮忙;迷路了,向路人求助,等等。学生还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注重添加语言交际常用语句,将对话变得更加完整、更加贴近生活。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英语学习与生活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充分考虑学生语言水平
教师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不能偏离学生的实际知识太远,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活动,还为学生的学习增添的不必要的负担。
案例:新标准英语第八册Module 5 Unitl。课文内容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故事。笔者教授新课结束后,设计了两个任务。Task 1:Talk about the story.要求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中的故事。学生对课文主要句型掌握较扎实,完成此任务情况较好。Task 2:Make a story.要求学 生模仿课文,编故事。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经历不过短短三年多的时间,要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并非易事,笔者在分配任务前也没有对任务做详细的解释。由于任务难度高,需要集体完成的任务应留出充足的准备实践。学生小组合作仅仅准备了5分钟,最后只有三个小组参加表演,而表演的内容也偏离了本课的重点。笔者在设计这个任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语言水平,设计了一个无效的任务,不利于学生学习。
3.注重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设计能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活动,使其构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并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案例:笔者在教授新标准英语第八册Module 1 Restau-rant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八人小组合作,表演到快餐店点餐以及付钱的过程。笔者要求全员参加,每个学生有具体的角色以及与对话内容有关的语言与表演。任务展示课上,有的小组创设在快餐店举行Birthday Party的情境。其中,有的学生扮演迎宾角色,有的学生派送优惠券;有的小组创设在圣诞节到快餐店吃饭的情境,点餐台上摆上了圣诞树,还有圣诞老人派送圣诞礼物;有的小组还创设了点餐外带的情境……这样的合作活动,让学生将所学活用到生活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4.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的即时评价关系密切。适时、合理的即时评价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相反,不恰当的即时评价可能延缓甚至阻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某教师在教学新标准英语第七册Module 3 Unit1: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时,提供给学生动词,如:dance,sing,play the piano等,请学生根据提示说出自己的爱好。大部分学生都是说出诸如Dance is my hobby./Singsongs is my hobby等语法不太准确的句子,只有一个学生说出:“Playing the piano is my hobby.这引起了授课教师的注意,并对全班学生说:“刚才很多同学说的句子不够准确,所用的dance,sing等都是动词,而这位同学正确地使用了playing这个动名词来造句。Good iob!大家学一学,还可以用其他哪些动名词来造句呢?”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说出了许多语法准确的句子。教师抓住了这一可贵的资源,通过赞赏性的评价把个别学生回答中的精彩部分转变为全班学生的学习资源,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创造全体学生参与的机会
只有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和体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实和有效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设计的活动只适合一部分水平较高的学生,而大部分学生则变成了观众,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一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导致活动乃至教学的效果只是局部的;二是没有机会参与活动的学生,会渐渐对课堂活动失去兴趣,变成了活动的旁观者,甚至导致学习困难、厌学。
总之,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把课堂活动有效性放在教学的首位。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以及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用有效的对策,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习的快乐: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设计丰富多样的、有趣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觉得“活动需要我”和“我需要活动”。也只有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了知识,并都有机会直接进行活动体验,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才能得以激发,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才能提高,预设的教学目标也能得以实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教学目标,使学习者在学习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因此,能有效促进学生进步或发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为有效教学。
《英语课程标》中提出:小学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的难度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英语老师发现课后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觉得教学辛苦;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学得痛苦,刚刚接触英语时产生的浓厚兴趣越来越低,逐渐不喜欢上英语课,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厌学情绪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因为担心自己发音不标准而被他人取笑,总是不敢开口说英语;二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又兼现在大多是大班教学,教师不可能兼顾所有学生的进度,因此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学生很难对英语学习持之以恒,遇到一点小挫折时,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
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今社会的家长过分保护孩子,造成孩子依赖性强、合作能力弱、意志力薄弱、常以自我为中心,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合作与沟通。他们虽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注意时间较短。在进行有趣的游戏活动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参与活动,但无法在活动时注意课堂秩序。笔者在中年级教学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时因不了解学生出现这种行为的生理和心理原因而时常批评学生,当学生多次经历积极——兴奋——挨训——失望的情绪波动之后,逐渐对英语课堂及课堂上的趣味活动失去了兴趣。笔者认为,缺乏自信心,也是学习英语兴趣不高、学习英语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尝试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表达思想,随着成功次数的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也将逐渐增强,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二、营造英语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小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但是富有趣味的活动形式只能暂时激发他们对某一项语言实践活动的热情,还不足以促使他们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时,在学习中就会精神愉快、准确快速地接受知识;反之,则不会积极地学,而是把它们看成沉重的负担,产生是学心理,从而造成越怕越差、越差越怕的恶性循环。因此,英语教师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用自己的真诚唤起学生的好感;在教学中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再对英语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巧妙地使学习内容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应规范课堂教学,制订合理的游戏规则,有效利用各种课堂评价方式,并将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针对学生自信心不强的问题,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关注对英语学习自信心不强的学生的表现,善于运用各种肯定性的评价语言和肢体语言,比如点头、微笑、手势等等,使学生感到被关注;积极帮助、保护、指导和鼓励,耐心纠正错误,引导其他学生一起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消除恐惧的心理,树立自信,大胆尝试。对英语学习自信心不强的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为他们设计短期内能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的目标,或者将较容易完成的任务交由他们完成或作答,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提高学习的兴趣。只要教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合理把握课堂评价的时机,时时规范课堂教学,就能营造英语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三、有效实施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主张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大量的论著和实验资料证明,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与其他途径相比,任务型教学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1.营造真实的情境和语境
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活动时要努力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和语境,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运用语言。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学生就能更加容易地结合生活经历学习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训练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
案例:新标准英语第八册Module 4 Unitl,教学目标为掌握课文主要句型Who can help me?/I can help you./Sorry,I can’t help you,学会向他人求助及向他人提供帮助。笔者教授完该课文主要句型后,设计任务:Make ashort dialogue.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句型,创设陷入困难的情境,学习如何求助与帮助他人。学生在短时间准备后,不仅能将本课重点句型运用其中,创设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境,如:找不到铅笔,请同学帮忙;迷路了,向路人求助,等等。学生还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注重添加语言交际常用语句,将对话变得更加完整、更加贴近生活。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英语学习与生活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充分考虑学生语言水平
教师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不能偏离学生的实际知识太远,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活动,还为学生的学习增添的不必要的负担。
案例:新标准英语第八册Module 5 Unitl。课文内容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故事。笔者教授新课结束后,设计了两个任务。Task 1:Talk about the story.要求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中的故事。学生对课文主要句型掌握较扎实,完成此任务情况较好。Task 2:Make a story.要求学 生模仿课文,编故事。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经历不过短短三年多的时间,要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并非易事,笔者在分配任务前也没有对任务做详细的解释。由于任务难度高,需要集体完成的任务应留出充足的准备实践。学生小组合作仅仅准备了5分钟,最后只有三个小组参加表演,而表演的内容也偏离了本课的重点。笔者在设计这个任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语言水平,设计了一个无效的任务,不利于学生学习。
3.注重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设计能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活动,使其构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并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案例:笔者在教授新标准英语第八册Module 1 Restau-rant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八人小组合作,表演到快餐店点餐以及付钱的过程。笔者要求全员参加,每个学生有具体的角色以及与对话内容有关的语言与表演。任务展示课上,有的小组创设在快餐店举行Birthday Party的情境。其中,有的学生扮演迎宾角色,有的学生派送优惠券;有的小组创设在圣诞节到快餐店吃饭的情境,点餐台上摆上了圣诞树,还有圣诞老人派送圣诞礼物;有的小组还创设了点餐外带的情境……这样的合作活动,让学生将所学活用到生活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4.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的即时评价关系密切。适时、合理的即时评价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相反,不恰当的即时评价可能延缓甚至阻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某教师在教学新标准英语第七册Module 3 Unit1: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时,提供给学生动词,如:dance,sing,play the piano等,请学生根据提示说出自己的爱好。大部分学生都是说出诸如Dance is my hobby./Singsongs is my hobby等语法不太准确的句子,只有一个学生说出:“Playing the piano is my hobby.这引起了授课教师的注意,并对全班学生说:“刚才很多同学说的句子不够准确,所用的dance,sing等都是动词,而这位同学正确地使用了playing这个动名词来造句。Good iob!大家学一学,还可以用其他哪些动名词来造句呢?”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说出了许多语法准确的句子。教师抓住了这一可贵的资源,通过赞赏性的评价把个别学生回答中的精彩部分转变为全班学生的学习资源,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创造全体学生参与的机会
只有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和体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实和有效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设计的活动只适合一部分水平较高的学生,而大部分学生则变成了观众,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一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导致活动乃至教学的效果只是局部的;二是没有机会参与活动的学生,会渐渐对课堂活动失去兴趣,变成了活动的旁观者,甚至导致学习困难、厌学。
总之,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把课堂活动有效性放在教学的首位。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以及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用有效的对策,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习的快乐: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设计丰富多样的、有趣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觉得“活动需要我”和“我需要活动”。也只有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了知识,并都有机会直接进行活动体验,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才能得以激发,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才能提高,预设的教学目标也能得以实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