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是节约工程投资成本、缩短工程耗费时间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从技术和经济的视角对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了如何有效控制的分析阐述,对如何将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结合起来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工程设计;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 TB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设计指的是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和图纸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它的作用就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并对这种规划和实施意图进行详细描述,为整个工程项目提供技术依据。作为整个工程的前期阶段,工程设计环节是控制工程造价的第一阶段也是重点阶段,在这一阶段能否处理好技术与经济关系,关系着最终工程造价控制的效果。因此,工程设计也被视为工程建设的灵魂。
一、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内容
1、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在整个工程设计阶段中处于中心位置。在这一环节,要依据说明书和方案图纸制作出建安造价估算书。
2、初步设计阶段
在方案设计完成后,就要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具体落实工程规模、工程布局等内容。在工程造价控制上,要以前一阶段的概算定额为主要依据,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一旦初步设计总概算获得认可和通过,就对整个工程的工程造价起到目标限制作用,成为该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
3、 技术设计阶段(扩大初步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对于那些技术复杂、工程比较大的项目具有更大的意义。其造价控制的内容就是在技术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的基础上,依据概算定额(扩大预算定额或综合预算定额)编制初步设计修正总概算。
4、 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这一阶段,对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仍然要以施工图纸、说明书及预算定额为基本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判断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造价是否控制在已获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之内。
二、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原因分析
1、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可以使造价构成更合理 通过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以及施工图预算等,对工程各个部分的资金投入情况做到更精确的掌握,有利于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进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2、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可以使控制工作更主动 依据相应标准,制作出造价计划表,明确列出工程项目的每一分项的计划支出费用。然后将制作出来的工程设计的每一部分的造价估算与造价计划表一一对应审核。如果出现较大的差异,则需要找出其中原因,主动进行控制,使得工程设计在经济效益上更加优化。
3、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便于技术与经济结合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要考虑到成本控制的因素,为此,可以邀请造价工程师参与设计的过程,使得设计过程可以在经济效益的指导下进行,促使每一项重大的设计决策都能把经济后果考虑在内。
4、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效果最显著 虽然工程项目的设计费用仅占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不到1%,但是它却对工程造价影响巨大,其设计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投资效益。认识到了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在投资控制方面、工程总体造价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就必须对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三、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要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需要我们将控制的重点前移到项目设计阶段。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实现工程造价成本的降低。
1、设计阶段工程存在问题分析
(1)设计人员只重视方案可行性和结构的安全性,忽视成本控制
在现实中,工程项目的设计单位更多是从设计本身的角度出发,着重考虑的是项目的规划、空间、结构等因素,往往忽视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大多只注重技术、安全指标,导致了设计较为保守,项目造价控制不力。
(2)设计评标办法重技术、轻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尚未详细
在我国目前的工程设计招标过程中,招标方已经开始重视对工程造价的要求,并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作为衡量和挑选中标单位的主要标准之一。但在实际中,这种衡量和挑选更多地被简化为单纯挑选设计队伍的过程。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前缺乏评价设计方案经济性的評价指标体系有很大的关系。
(3)限额设计推行不到位,设计人员“三超”现象的普遍存在
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投资估算对初步设计进行控制,并按照制定出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来控制施工图的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将前一阶段的工程造价设计分解到工程的各个但单位或部门,实现按分配限额来控制设计。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设计单位对限额设计的重视不够,设计人员经济效益的意识不强,导致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设计投资超出总投资限额的情况。
(4)设计监理制度尚未强制推行,业主单位很少主动委托监理人员参与设计
由于在现实中许多建设单位的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导致建设单位在管理、技术水平上与项目设计水平存在一定的失衡。这种情况下,业主单位却往往忽视了对设计阶段进行监理的作用。实际上,通过委托专业人员对项目设计进行监理,可以避免一些本应该在设计阶段被察觉的缺陷最终却在施工时才被发现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2、工程设计阶段采取具体措施进行造价控制
根据上面的分析,为了实现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改变设计费用的方式,促使设计人员重视设计的经济性 我国目前设计单位设计费用收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设计费=费率×工程造价;另一种是:设计费=建筑面积×每平方米费用标准(元/m2)。
以上两种方式,费率(或每平方米费用标准)标准根据工程性质、结构类型的不同而不同。由此我们发现,现行设计费用的收取只考虑了工程规模和难易程度,设计的经济效益却没有得到体现,这就无法在物质上激励设计人员重视设计的经济合理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对设计费用收取方法做出调整,增加对于成本控制的奖励或罚款部分,以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具体方法:设计费=概算数额×基本费率+(概算数额-预算数额)×奖罚费率。该方法实现了将优质优价的经济原则应用到了项目设计阶段中。
(2)设计招标制度的推行和完善,制订设计方案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规范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该尽早制定出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体制。对于业主单位来说,应该在招标文件中强调参评方案的投资估算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应该吸纳工程经济专业人员参与评标委员会,参与选择出最优设计方案。
(3)充分运用价值工程等手段优选设计方案,大力推行限额设计
为了将施工图预算控制在造价限额范围之内,在进行限额设计时,可以通过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的方式进行层层控制。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和标准化设计等技术手段来达到预期效果。
(4)加强制度管理,引进设计监理制。
建设单位选派从事过专业设计工作、有经验的造价工程师或者委托既懂设计又懂经济的专业监理机构,参与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及时发现隐含的设计缺陷、事物和有可能突破造价限额的事项,将必须的设计变更控制在施工之前,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终实现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有它的复杂性,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对整个工程造价的控制极为重要。我们需要在对目前设计阶段中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工程的成本和进度得到有效地控制。只有当建设单位和承包方真正把控制造价的关键确立在设计阶段时,才能收到投资省、进度快、质量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龙智勇.建设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0(5).
【2】蒋传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3】乔新.浅议建筑工程造价的特点及构成[J].建筑与文化,2012.(2)
【关键词】:工程设计;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 TB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设计指的是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和图纸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它的作用就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并对这种规划和实施意图进行详细描述,为整个工程项目提供技术依据。作为整个工程的前期阶段,工程设计环节是控制工程造价的第一阶段也是重点阶段,在这一阶段能否处理好技术与经济关系,关系着最终工程造价控制的效果。因此,工程设计也被视为工程建设的灵魂。
一、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内容
1、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在整个工程设计阶段中处于中心位置。在这一环节,要依据说明书和方案图纸制作出建安造价估算书。
2、初步设计阶段
在方案设计完成后,就要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具体落实工程规模、工程布局等内容。在工程造价控制上,要以前一阶段的概算定额为主要依据,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一旦初步设计总概算获得认可和通过,就对整个工程的工程造价起到目标限制作用,成为该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
3、 技术设计阶段(扩大初步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对于那些技术复杂、工程比较大的项目具有更大的意义。其造价控制的内容就是在技术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的基础上,依据概算定额(扩大预算定额或综合预算定额)编制初步设计修正总概算。
4、 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这一阶段,对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仍然要以施工图纸、说明书及预算定额为基本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判断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造价是否控制在已获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之内。
二、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原因分析
1、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可以使造价构成更合理 通过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以及施工图预算等,对工程各个部分的资金投入情况做到更精确的掌握,有利于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进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2、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可以使控制工作更主动 依据相应标准,制作出造价计划表,明确列出工程项目的每一分项的计划支出费用。然后将制作出来的工程设计的每一部分的造价估算与造价计划表一一对应审核。如果出现较大的差异,则需要找出其中原因,主动进行控制,使得工程设计在经济效益上更加优化。
3、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便于技术与经济结合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要考虑到成本控制的因素,为此,可以邀请造价工程师参与设计的过程,使得设计过程可以在经济效益的指导下进行,促使每一项重大的设计决策都能把经济后果考虑在内。
4、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效果最显著 虽然工程项目的设计费用仅占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不到1%,但是它却对工程造价影响巨大,其设计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投资效益。认识到了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在投资控制方面、工程总体造价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就必须对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三、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要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需要我们将控制的重点前移到项目设计阶段。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实现工程造价成本的降低。
1、设计阶段工程存在问题分析
(1)设计人员只重视方案可行性和结构的安全性,忽视成本控制
在现实中,工程项目的设计单位更多是从设计本身的角度出发,着重考虑的是项目的规划、空间、结构等因素,往往忽视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大多只注重技术、安全指标,导致了设计较为保守,项目造价控制不力。
(2)设计评标办法重技术、轻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尚未详细
在我国目前的工程设计招标过程中,招标方已经开始重视对工程造价的要求,并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作为衡量和挑选中标单位的主要标准之一。但在实际中,这种衡量和挑选更多地被简化为单纯挑选设计队伍的过程。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前缺乏评价设计方案经济性的評价指标体系有很大的关系。
(3)限额设计推行不到位,设计人员“三超”现象的普遍存在
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投资估算对初步设计进行控制,并按照制定出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来控制施工图的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将前一阶段的工程造价设计分解到工程的各个但单位或部门,实现按分配限额来控制设计。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设计单位对限额设计的重视不够,设计人员经济效益的意识不强,导致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设计投资超出总投资限额的情况。
(4)设计监理制度尚未强制推行,业主单位很少主动委托监理人员参与设计
由于在现实中许多建设单位的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导致建设单位在管理、技术水平上与项目设计水平存在一定的失衡。这种情况下,业主单位却往往忽视了对设计阶段进行监理的作用。实际上,通过委托专业人员对项目设计进行监理,可以避免一些本应该在设计阶段被察觉的缺陷最终却在施工时才被发现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2、工程设计阶段采取具体措施进行造价控制
根据上面的分析,为了实现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改变设计费用的方式,促使设计人员重视设计的经济性 我国目前设计单位设计费用收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设计费=费率×工程造价;另一种是:设计费=建筑面积×每平方米费用标准(元/m2)。
以上两种方式,费率(或每平方米费用标准)标准根据工程性质、结构类型的不同而不同。由此我们发现,现行设计费用的收取只考虑了工程规模和难易程度,设计的经济效益却没有得到体现,这就无法在物质上激励设计人员重视设计的经济合理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对设计费用收取方法做出调整,增加对于成本控制的奖励或罚款部分,以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具体方法:设计费=概算数额×基本费率+(概算数额-预算数额)×奖罚费率。该方法实现了将优质优价的经济原则应用到了项目设计阶段中。
(2)设计招标制度的推行和完善,制订设计方案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规范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该尽早制定出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体制。对于业主单位来说,应该在招标文件中强调参评方案的投资估算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应该吸纳工程经济专业人员参与评标委员会,参与选择出最优设计方案。
(3)充分运用价值工程等手段优选设计方案,大力推行限额设计
为了将施工图预算控制在造价限额范围之内,在进行限额设计时,可以通过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的方式进行层层控制。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和标准化设计等技术手段来达到预期效果。
(4)加强制度管理,引进设计监理制。
建设单位选派从事过专业设计工作、有经验的造价工程师或者委托既懂设计又懂经济的专业监理机构,参与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及时发现隐含的设计缺陷、事物和有可能突破造价限额的事项,将必须的设计变更控制在施工之前,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终实现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有它的复杂性,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对整个工程造价的控制极为重要。我们需要在对目前设计阶段中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工程的成本和进度得到有效地控制。只有当建设单位和承包方真正把控制造价的关键确立在设计阶段时,才能收到投资省、进度快、质量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龙智勇.建设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0(5).
【2】蒋传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3】乔新.浅议建筑工程造价的特点及构成[J].建筑与文化,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