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做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个人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开展,并且需要随着市场形势而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大学生就業状况与社会保障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状况
2014-2018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上升,2020年预计达到874万,增长率达4.8%。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仅为3.0%;而且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还有48万留学生回国就业,整体来说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就业难”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不可避免的问题。
(二)大学生社会保障现状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现在已经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三发展阶段,已经进步了很多,但是还是欠缺完善的,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来说。虽然也有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人数并不多,而且3年成活率不高,说明缺乏后续有效的政策推进。
二、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社会岗位的减少,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出现了失衡,直接表现为部分大学生面临就业即失业的问题。大学生是社会中充满创造力和可塑性的群体,是国家的重要财富,然而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却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现如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1.就业市场供需和政策制度不平衡不完善
从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然而受到供给侧结构调整和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一些企业更倾向招聘有经验的员工,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不受青睐。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区域经济不平衡现象显著,不同城市、不同企业之间工资待遇也有很大差距。进一步导致了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
2.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举措落实不到位
现在大学生就业已经不再是国家分配工作,而是市场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然而高校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却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匹配市场的需求。此外,部分高校缺乏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创新,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往往是一种职业介绍,甚至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3.企业只重视大学生招聘不重视人才培养
现在企业一方面乐于选择高素质,应聘后能立刻上岗工作的大学生,另一方面现在企业用人以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一切企业行为均以节省成本为基础。因此,企业只重视大学生招聘,但大学生进入企业以后,只有极少数用人单位会有人才培养计划,而大多数企业并不注重毕业生进入职场后的培养。另一方面,企业对于大学生求职对其所学专业进行了限制,无形之间将很多毕业生拒之门外。
4.大学生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眼高手低
目前根据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大学生,高素质人才挑剔用人单位,造成了双方尴尬的局面。
三、大学生就业的社会保障对策
(一)政策制度方面
1.国家需要结合地区差异根据不同就业市场情况做好统筹规划布局
在我国存在着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地区差距,这对毕业生产生着不同的吸引力,但是往往政府在地区差异上所给到的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往往不能够将欠发达地区进行更好的政策激励。完善针对地区性差异的导向政策,对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管理方面
1.国企应做好大学生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总体设计
国企作为企业中的领头羊,每年将涌入成千上万的应届毕业生。2020年在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部分国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国资委党委实施国资央企“抗疫稳岗扩就业”专项行动部署,纷纷开始制定高校毕业生春季引进专项计划,追加招收高校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应在保障大学生正常待遇条件下,对新招的大学生采取积极的态度;企业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发展壮大,毕业生也需要在企业中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企业需要激发毕业生的潜力以及职责感、职责意识,培养招聘的大学生的归属感。这对于公司人才建设,防止人才流失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三)个人能力方面
1.转变思想观念适应社会工作
在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之下,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距。我国现行的高校培养体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注重的是书面理论素养,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更注重的是书面教育,忽视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培养。大学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学会适应社会,在学生与职场人两个身份中及时切换,出入社会后,要有能力将学校所学的文化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会向成功靠近。
2.深化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成为专业人才
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深化知识的学习,不断去拓展自己的视野,实践理论相结合并行,提升专业技能,用自己的专业去获得大家的认可,让自己成为专业人才。
3.提升综合素质创造社会价值
求职也是大学生表现自己的一个平台。目前,我国国内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对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企业用人方面,人力HR常常更重视新入职大学生是否有这几种能力:一是大学生是否有社会实践经历,许多HR表示有参加过志愿者活动,专业实践活动,以及举办过社团活动的大学生更能引起他们的好感;二是名校毕业,绝大部分人力HR表示,在筛选简历的过程中,素质相同的情况下,更看重名校毕业生.综合能力培养不仅包括这些还有高效工作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对于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会是一个质的飞越。从独立一人到进入公司与同事彼此磨合、互相学习,在团队里利用专业优势明确分工,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199IT中文互联网资讯网,2019.
[2] 沈文博.大学生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障[Z].金锄头文库,2018.
[3] 黄昌建.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02)
[4]赵小溪.大学生就业期间的劳动合同保障性研究[J].法制博览,2019
一、大学生就業状况与社会保障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状况
2014-2018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上升,2020年预计达到874万,增长率达4.8%。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仅为3.0%;而且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还有48万留学生回国就业,整体来说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就业难”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不可避免的问题。
(二)大学生社会保障现状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现在已经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三发展阶段,已经进步了很多,但是还是欠缺完善的,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来说。虽然也有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人数并不多,而且3年成活率不高,说明缺乏后续有效的政策推进。
二、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社会岗位的减少,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出现了失衡,直接表现为部分大学生面临就业即失业的问题。大学生是社会中充满创造力和可塑性的群体,是国家的重要财富,然而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却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现如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1.就业市场供需和政策制度不平衡不完善
从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然而受到供给侧结构调整和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一些企业更倾向招聘有经验的员工,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不受青睐。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区域经济不平衡现象显著,不同城市、不同企业之间工资待遇也有很大差距。进一步导致了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
2.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举措落实不到位
现在大学生就业已经不再是国家分配工作,而是市场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然而高校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却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匹配市场的需求。此外,部分高校缺乏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创新,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往往是一种职业介绍,甚至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3.企业只重视大学生招聘不重视人才培养
现在企业一方面乐于选择高素质,应聘后能立刻上岗工作的大学生,另一方面现在企业用人以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一切企业行为均以节省成本为基础。因此,企业只重视大学生招聘,但大学生进入企业以后,只有极少数用人单位会有人才培养计划,而大多数企业并不注重毕业生进入职场后的培养。另一方面,企业对于大学生求职对其所学专业进行了限制,无形之间将很多毕业生拒之门外。
4.大学生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眼高手低
目前根据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大学生,高素质人才挑剔用人单位,造成了双方尴尬的局面。
三、大学生就业的社会保障对策
(一)政策制度方面
1.国家需要结合地区差异根据不同就业市场情况做好统筹规划布局
在我国存在着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地区差距,这对毕业生产生着不同的吸引力,但是往往政府在地区差异上所给到的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往往不能够将欠发达地区进行更好的政策激励。完善针对地区性差异的导向政策,对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管理方面
1.国企应做好大学生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总体设计
国企作为企业中的领头羊,每年将涌入成千上万的应届毕业生。2020年在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部分国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国资委党委实施国资央企“抗疫稳岗扩就业”专项行动部署,纷纷开始制定高校毕业生春季引进专项计划,追加招收高校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应在保障大学生正常待遇条件下,对新招的大学生采取积极的态度;企业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发展壮大,毕业生也需要在企业中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企业需要激发毕业生的潜力以及职责感、职责意识,培养招聘的大学生的归属感。这对于公司人才建设,防止人才流失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三)个人能力方面
1.转变思想观念适应社会工作
在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之下,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距。我国现行的高校培养体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注重的是书面理论素养,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更注重的是书面教育,忽视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培养。大学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学会适应社会,在学生与职场人两个身份中及时切换,出入社会后,要有能力将学校所学的文化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会向成功靠近。
2.深化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成为专业人才
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深化知识的学习,不断去拓展自己的视野,实践理论相结合并行,提升专业技能,用自己的专业去获得大家的认可,让自己成为专业人才。
3.提升综合素质创造社会价值
求职也是大学生表现自己的一个平台。目前,我国国内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对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企业用人方面,人力HR常常更重视新入职大学生是否有这几种能力:一是大学生是否有社会实践经历,许多HR表示有参加过志愿者活动,专业实践活动,以及举办过社团活动的大学生更能引起他们的好感;二是名校毕业,绝大部分人力HR表示,在筛选简历的过程中,素质相同的情况下,更看重名校毕业生.综合能力培养不仅包括这些还有高效工作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对于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会是一个质的飞越。从独立一人到进入公司与同事彼此磨合、互相学习,在团队里利用专业优势明确分工,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199IT中文互联网资讯网,2019.
[2] 沈文博.大学生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障[Z].金锄头文库,2018.
[3] 黄昌建.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02)
[4]赵小溪.大学生就业期间的劳动合同保障性研究[J].法制博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