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5-0087-04
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从发源地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到重庆市涪陵区汇入长江,全长1037千米,是中国25条生态旅游廊道规划建设河流之一。在贵州省境内流经毕节市、安顺市、遵义市、贵阳市及铜仁市。特别是在铜仁市内沿河段、德江段、思南段和石阡段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加上这段黄金水道,是“川盐入黔”的主要通道。千百年来,乌江两岸的各族人民创造了一系列风格独特的乌江文化,如船舶文化、码头文化、商业文化、航运文化及民族民间文化等等。本文所言铜仁市范围内航段,全长约247千米,均为四五级航道,占全省高等级航道三分之一,流域面积约11000平方千米。其中石阡境内43.8千米,航道等级四级;思南境内航道69千米,航道等级四级,通航能力为500吨级;德江境内通航49千米,航道等级五级,通航能力800吨级;沿河境内通航里程为132千米,航道等级为四级,通航能力为500吨级[1]。该河段自古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涪岸”川盐运输的主要通道及集散地[2]。又是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各民族聚居地。生态文化、乌江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富集,禀赋及佳。加之大娄山脉版块与武陵山山脉板块数亿年来长期碰撞挤压形成乌江河段“V”型峡谷景观,两岸有刀削绝壁,奇峰对峙、怪石突兀、古树虬枝,江面时宽时窄,滩险密布。而在彭水、沙沱、思林三大电站修建之后,乌江急流险滩变成两岸青山,一江秀水,加上区域内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红色文化灿烂多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别具一格[3]。因此,把乌江铜仁段建成生态文化旅游廊道,融入长江经济带,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贵州融入成渝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的构建思路
总的构建思路是以国家品牌项目引领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即以统筹发展新引擎,以协调发展为新抓手,建设国际知名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综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绿色生态廊道综合发展示范区。以一江天籁,美在路上为目标建设国家级文化旅游风景廊道和国家级黄金水道;以秉乘国家传统文化完美之势,以场地记忆创造场所精神,建设中国乌江国家遗产廊道、国家文化旅游风景廊道、国家黄金水道、国家遗产廊道、全域5A级景区、全域地质公园、一批国家级特色小城镇、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创立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成产业融合、精准扶贫的综合发展示范区。
二、构建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的优势、机遇及问题
(一)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该流域段历史文化深厚,具有多元厚重的文化积淀,古码头、古纤道、古碑刻、石刻等河道类文化资源100多处,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有11处。旅游资源种类多样,高品位品质的旅游资源集聚,区域内3A级以上景区共9处,拥有国家级称号的资源点19个(处)。田园景观类文化资源数不胜数,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24项。多元民族原生态民俗文化孕育之地,民歌、民戏、民舞、民居等民俗文化异彩纷呈。二是经济优势。乌江是北上入长江,可融入长江经济带,有大武陵山区世界遗产地拱卫,是东西连接,南北贯道,四大板块交汇地。又是川盐入黔要道渝货进黔,黔货出山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域。三是生态优势。区域内山青、水净、天蓝、地绿、气鲜,是天人合一的生态宝地,地貌地质多样多姿,可谓全境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二)机遇
一是政策机遇。我国把生态文化旅游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特别注重生态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是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国家已经把乌江已纳入25条国家旅游风景规划廊道之一。贵州省委政府对乌江区域发展提上重要建设工程,因为不仅是为武陵片区发展需要,更高程度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之需要。铜仁市近年来对乌江经济建设重视。特别是沿河、思南、德江对乌江画廊建设高强度投入。二是竞合机遇。武陵山片区4处世界遗产地,2018年梵净山申遗成功,让此区域内更是锦上添花,融入长江经济带,契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更是得天独厚。三是市场机遇。世界遗产地市场世界遗产地群铸就国家旅游大市场;近年来人们对文化旅游需求量大增特别对生态文化旅游要求更多。长江经济带成为自驾游最大客源地市场之一。长江经济带人口周密,经济发展较快,出行旅游欲望强烈。
(三)问题
从旅游发展现状来看,一是旅游人场消费低;二是旅游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从深层次来看瓶颈问题有:一是生态脆弱,自然条件复杂;二是地形成深山峡谷为主,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建设用地仓促;三是人地矛盾突出,保护与开发协调难度大;四是旅游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单一,同质观家突出;五是外部交通可达性强,内部交通薄弱来形成互联互通;六是文化同化较为严重亟待抢救,挖掘传承和创新;七是道路穿越城、乡、镇地区景观杂乱,风貌整治与保护难度大;八是产业基础薄弱,贫困面广而深。
三、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的内涵构建
针对区域内涉及4个县2个县城34个涉水乡镇及街道,5个汽车客运站12个重要码19个高速互通。1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31个国家省级和3A级以上景区景点,6个国家级5个省级,11个文保单位,14个产业园区,205个一类贫困村,要从空间结构来进行战略定位和战略布局,即围绕一轴两区两核多节点多环展开。一轴就是中因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两区为沿河—德江乌江土家原生态自然文化区,思南石阡多元文化区;两核是沿河自治县、思南县;多节点为旅游景区,旅游城镇,传统村落,文保单位,产业园区,扶贫村寨及旅游交通枢纽等构成的N个散落节点;多环为由风景通干道、支道、航道、游步道等旅游交通设施构成的旅游环线。[4]要实施发展内涵战略,即生态优先,品质发展;统筹兼顾、综合效益;区域协同,国际开放;交通先导,多“+”融合,水路驱动,网格布局,生态廊道,突出富民。
(一)交通内涵
总体目标是成国家级旅游风景廊道。一是文化旅游产品及旅游线路规划设计,包括娱乐休闲度假产品、观光产品、户外游憩产品、商务会议节庆产品、文化娱乐产品、风景文化道路及游经产品、旅线设计外联梵净山沿线、桃花源游线、仙女山游线及阿依河游线、内联分滨水型游线、山地型游线、乡村型游线、古道型游线和城市型游线。二是交通道路主体提升,主要道路选线、横断面、坡度及路基。三是道路路线设施,其一为路侧游游憩服务设施,包观景设施、引导设施、路况与解说设施、营地及用餐区等交通服务区设施、交通安全连接设施、安全与救援及智慧交通设施,其二为景观与植场配置设施;其三为桥梁、遂道、棚栏与围墙、照明设施、路境 、边坡等设施。
(二)文化内涵
乌江两岸文化内涵就是乌江两岸文化流动廊道,以场地记忆展示文化精神。可分为乌江两岸灯饰景观,沿江建筑景观,特色植物景观,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分别进行展示。具体而言:第一段沿河县城为中心北起洪渡镇南至德江县桶井乡段为土家文化展示区、乌江文化,涉及沿河境内重点镇有洪渡镇、思渠镇、淇滩镇、板场镇及甘溪镇等。第二段以德江县潮砥镇为中心涉及稳坪镇,桶井乡等,以傩堂戏文化为主,辅之以乌江文化等。第三段以思南县城为中心涉及思林乡、合朋溪镇、三道水乡、文家店镇等,主要以乌江文化、土家花灯文化、土家工艺美术文化及土家饮食文化等多彩文化展示为主。第四段以石阡县本庄镇为中心进行布局展示仡佬夜郎文化等。
(三)特色内涵
围绕文化乌江、月色乌江和奇绝乌江来展开构建。文化乌江是指游客在穿越不同区域时,路经选择不同可听到不同主题音乐歌谣,如在沿河五个峡段中游憩时将听到土家打溜子、土家山歌等,在思南腾龙峡听到思南花灯音乐等。在不同路将看到不同文化产品和文化墙等。如德江段傩戏面具,在石阡县段就可以看到夜郎王雕塑等,在沿河把土家文化、红色文化、乌江文化元素制作灯饰放在乌江两岸。月色乌江是指在一些特别路段采用荧光石辅地按照相应文化文字与主题相呼应,予人寂静悠闲之感。奇绝乌江是指通过奇绝路建设,欣赏优奇俊秀壮美景观和奇绝风光,在历代作佳诗词歌赋,雕刻在合适的位置,使人文与景观高度契合。
(四)产业发展内涵
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产业发展定位以生态交通和生态旅游为导向,实现大产业,大融合,大整合,发挥旅游“+”功能,加快推动与文化旅游相关业态竞合,发展新业态、新项目及产业体系构建为风景廊道。其一风景廊道产业,一是基本产业含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及徙步项目等;二是基础产业含汽车站场、户外装备、户外广告及文化娛乐产业等;三是要素产业含旅游代理业、旅游住宿业、旅游购物业、旅游餐饮业、旅游交通业等;四是融合产业含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商业、旅游+地产、旅游+交通等。其二园区产业发展,内容包括生态循环产业群、经济果木林产业群、高效示范农业产业群、高效示范农业产业群和生态特色产业群等。
四、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构建的安全格局及保障措施
(一)安全格局
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安全格局的构建目标即为乌江流域生态红线明确之规定,乌江流域环境污染有效控制,生态空间有效保护与修复,使青山绿水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和城镇功能及社区风貌明显改善等。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原则为以“水”为核心的铁腕治污,基于创新理念的绿色生太态屏障构筑,以城镇双修为重点的绿色家园建造、绿色制度与绿色文化培育等。
(二)保障措施
为加快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必须有政策扶持、管理运营、金融服务及标准建设等四大举措保障。一是政策扶持应包含土地利用政策、资金政策、投资体制政策、人力资源政策、产业开发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对外开放及共建共享。二是管理运营统筹域内行政权与开发权,设立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发展委员会负责建设开发管理及融投资等工作;设立乌江生态文化廊道交通旅游产业投资集团负责落地实施,具体操作事宜;采取“三商一体”(三商一体是指平台商+开发商+运营商)和“六大运营服务平台”(六大运营服务平台是指规划设计平台、开发建设平台、投资融资平台、运营管理平台、孵氏器平台、人才发展平台)协作发展运营开发模式。三是金融服务内容为资金扶持,设立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发展基金,大力推广PPP开发模式。四是标准建设,建立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开发建设标准。包括乌江生态文化旅游风景廊道技术标准,乌江喀斯特区域绿色公路关键技术标准,乌江生态文化旅游青山绿水利用开发标准,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协同服务标准。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区域协作原则为内部整合,外部协作,打造中国无障碍 旅游示范区,按“统”、“合”、“交”进行跨界合作。“统”即为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交通,统一营销,“合”即为合并供给,合并项目,“交”即为交互管理,交换数据和交流经验。外部协作为与世界遗产地竟合发展,共建长江三峡经济带。第一加强与渝、湘、黔合作,打造跨省旅游的经济圈,第二与梵净山联合捆绑,以实现铜仁区域协调发展,第三与长江三峡、遵义赤水互相合作,交流共享共同发展,第四与桃花源、阿依河、仙女山区域合作建设无障碍旅游区。
此外,还要构建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的综合效益估价。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必将带动廊道综合效益发展,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效益最大化,使廊道内各区域协作发展、民族稳定,产业和城镇发展加快,就业岗位增多,居民经济效益收入增加,文化得到保护传承与交流,流域环境得到治理与防保,实现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现代效益等全面协调,统一发展。
总之,建设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正当其时,时机成熟,条件成熟,环境成熟;国家政策支持,各级政府支持;换言之,中国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注 释:
[1] 刘尚晶主编:《铜仁地区交通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2] 沿河自治县政协主编:《沿河百年往事》(内部资料),2016年。
[3] 何方高编著:《乌江山峡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
[4] 龚锐、胡洪成等著:《乌江盐油古道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14年10月。
责任编辑:刘冰清
文字校对:赵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