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课间活动是“一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大课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农村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规范活动内容,合理设计活动场地及器材,组织人员专门对课堂活动进行督导,保证大课间的精彩实用。
关键词:大课堂对策场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242-01
1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还是局限于传统的广播操,广播操虽然在不断的更新也富有时代气息,但久而久之的几年一成不变的活动让学生生厌,锻炼效果不佳。有的学校虽然延长了活动的时间,但是活动的内容不丰富,组织形式也呆板。也有的学校更是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或者领导不重视,致使体育大课间活动一直处于低沉状态。下面分析一下农村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 活动内容的缺失与对策
2.1.1 问题:活动内容杂乱
许多学校一味地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学生各玩各的,没有锻炼的层次性,也缺乏技能的指导性,而且活动目标单一。只注重身体素质锻炼,活动缺少跟艺术学科课程的整合,时间一长,学生易于厌倦。
2.1.2 对策:丰富内容
(1)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主题鲜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应包括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两部分。规定内容为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眼保健操和广播操,自选内容可为各种健身操、军体拳、跳绳、踢毽子、球类等,还可以开展以组或以班为单位的小型比赛。但无论是规定内容还是自选内容都应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情况,按主题进行整体设计,创编出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来。“主题”是某一练习时段练习方式或内容的概括和提炼,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宣传语。主题性大课间活动就是学校在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把全年的大课间活动分为几个主要的主题,在不同的主题下制定出不同的大课间活动内容,这些内容兼顾学生上下肢、身体各部位的全面协调发展。比如,以“我运动我快乐”为主题的活动之时,开展“趣味运动”、“体育游戏”;在“我的青春,我做主”主题活动时间,安排学生开展“自主创新体育活动”;在“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活动时间,开展“体能综合练习”;在“我与伙伴共分享”主题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集体项目”等等。
(2)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灵活多变。学生们的体育兴趣容易激起,但也容易淡化或消失,这也是由学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果我们长期反复地开展这些活动内容,学生就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对一些活动内容就会降低或失去兴趣。为此,体育教师要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变通、创新。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组织形式:①先集体操后以年级、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项活动的组织形式。首先全校学生做统一的集体操(广播操或自编操),在活泼的音乐伴奏下,学生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愉悦心情。然后各班进行各项活动,如跳单绳、跳长绳、踢毽子、球类、棋类等。②单个自编的校园操或特色项目的组织形式。例如有的学校开展搏击操的学习。③不同项目定期轮换的组织形式。例如,在室内开展观看录像NBA篮球赛、棋类比赛和室内游戏等,在室外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等活动。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室内和室外隔周轮换,或者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不同项目间的等时轮换。
2.2 活动场地不足的的问题及对策
2.2.1 问题:活动场地拥挤
场地是保证活动的基本条件,但有的农村学校拥挤,有的学校没有田径场,很多学校也是仅有一个250米的跑道,能有一个水泥的篮球场地已经是非常好了,有16个班级。700多名学生在这样的场地里活动基本没有丰富可言。有许多活动因没有足够的场地而不能开展,如足球、篮球等。体育设施匮乏,有些学校水泥地坪面积小,遇上阴雨天,室外活动就不能开展,这些都制约了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2.2.2 对策:拓展空间
活动的场地、器材太少是阻碍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重要因素。为了使活动更富有成效,应尽可能合理划分活动区域。体育教师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活动场所,改造学校闲置场地,把整个校园分成若干个活动区,实行分区活动,区域管理,如在操场侧面可设计活动范围小、对抗性小的项目区域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从事喜爱的体育活动,没有器材活动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学校买一些大件器材,学生自备一些小件器材,师生动手制作一些简易器材。毕竟大课间活动的设想与实践要充分体现群体性,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要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要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示其自身的价值。
2.3 组织不到位及对策
2.3.1 问题:课间活动组织不到位
国家提出“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号如,但也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大课间活动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学校不组织,不能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活动效果,学校领导也认为体育活动仅是体育教师的事,没有全校发动,教师全员参与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难以开展。
2.3.2 对策:合理分工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才会行之有效。如今管理、组织不够严密成为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多,活动范围较大,难以组织管理;二是学校管理组织大课间活动的人员有限,光靠体育教师显得力不从心。
而分工合作是提高工作效率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管理教师等几个层面就要提倡分工合作。作为学校领导层面主要是把握教育方针,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活动计划的制订和督促实施,落实活动时间,落实管理人员,明确工作量与工作职责,保障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体育教师主要是根据学校活动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体育传统、特色等具体情况来制定,并能组织、指导和评价大课间活动。方案要有活动内容、进退场设计、场地安排、器材分配、管理人员分工、评价办法、信息反馈等。
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加强对体育委员、体育骨干的培养,这对顺利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委员、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得力助手,又是学生会以及各班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这样一来,在大课间活动过程中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网络和机构,形成校长统帅、体育教师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或体育委员辅助、学生主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将有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小的限度,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得以保证,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曹淑忠.在比较中生成,在反思中感悟[J].体育师友,2009(6).
关键词:大课堂对策场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242-01
1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还是局限于传统的广播操,广播操虽然在不断的更新也富有时代气息,但久而久之的几年一成不变的活动让学生生厌,锻炼效果不佳。有的学校虽然延长了活动的时间,但是活动的内容不丰富,组织形式也呆板。也有的学校更是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或者领导不重视,致使体育大课间活动一直处于低沉状态。下面分析一下农村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 活动内容的缺失与对策
2.1.1 问题:活动内容杂乱
许多学校一味地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学生各玩各的,没有锻炼的层次性,也缺乏技能的指导性,而且活动目标单一。只注重身体素质锻炼,活动缺少跟艺术学科课程的整合,时间一长,学生易于厌倦。
2.1.2 对策:丰富内容
(1)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主题鲜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应包括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两部分。规定内容为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眼保健操和广播操,自选内容可为各种健身操、军体拳、跳绳、踢毽子、球类等,还可以开展以组或以班为单位的小型比赛。但无论是规定内容还是自选内容都应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情况,按主题进行整体设计,创编出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来。“主题”是某一练习时段练习方式或内容的概括和提炼,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宣传语。主题性大课间活动就是学校在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把全年的大课间活动分为几个主要的主题,在不同的主题下制定出不同的大课间活动内容,这些内容兼顾学生上下肢、身体各部位的全面协调发展。比如,以“我运动我快乐”为主题的活动之时,开展“趣味运动”、“体育游戏”;在“我的青春,我做主”主题活动时间,安排学生开展“自主创新体育活动”;在“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活动时间,开展“体能综合练习”;在“我与伙伴共分享”主题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集体项目”等等。
(2)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灵活多变。学生们的体育兴趣容易激起,但也容易淡化或消失,这也是由学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果我们长期反复地开展这些活动内容,学生就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对一些活动内容就会降低或失去兴趣。为此,体育教师要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变通、创新。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组织形式:①先集体操后以年级、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项活动的组织形式。首先全校学生做统一的集体操(广播操或自编操),在活泼的音乐伴奏下,学生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愉悦心情。然后各班进行各项活动,如跳单绳、跳长绳、踢毽子、球类、棋类等。②单个自编的校园操或特色项目的组织形式。例如有的学校开展搏击操的学习。③不同项目定期轮换的组织形式。例如,在室内开展观看录像NBA篮球赛、棋类比赛和室内游戏等,在室外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等活动。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室内和室外隔周轮换,或者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不同项目间的等时轮换。
2.2 活动场地不足的的问题及对策
2.2.1 问题:活动场地拥挤
场地是保证活动的基本条件,但有的农村学校拥挤,有的学校没有田径场,很多学校也是仅有一个250米的跑道,能有一个水泥的篮球场地已经是非常好了,有16个班级。700多名学生在这样的场地里活动基本没有丰富可言。有许多活动因没有足够的场地而不能开展,如足球、篮球等。体育设施匮乏,有些学校水泥地坪面积小,遇上阴雨天,室外活动就不能开展,这些都制约了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2.2.2 对策:拓展空间
活动的场地、器材太少是阻碍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重要因素。为了使活动更富有成效,应尽可能合理划分活动区域。体育教师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活动场所,改造学校闲置场地,把整个校园分成若干个活动区,实行分区活动,区域管理,如在操场侧面可设计活动范围小、对抗性小的项目区域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从事喜爱的体育活动,没有器材活动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学校买一些大件器材,学生自备一些小件器材,师生动手制作一些简易器材。毕竟大课间活动的设想与实践要充分体现群体性,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要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要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示其自身的价值。
2.3 组织不到位及对策
2.3.1 问题:课间活动组织不到位
国家提出“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号如,但也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大课间活动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学校不组织,不能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活动效果,学校领导也认为体育活动仅是体育教师的事,没有全校发动,教师全员参与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难以开展。
2.3.2 对策:合理分工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才会行之有效。如今管理、组织不够严密成为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多,活动范围较大,难以组织管理;二是学校管理组织大课间活动的人员有限,光靠体育教师显得力不从心。
而分工合作是提高工作效率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管理教师等几个层面就要提倡分工合作。作为学校领导层面主要是把握教育方针,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活动计划的制订和督促实施,落实活动时间,落实管理人员,明确工作量与工作职责,保障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体育教师主要是根据学校活动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体育传统、特色等具体情况来制定,并能组织、指导和评价大课间活动。方案要有活动内容、进退场设计、场地安排、器材分配、管理人员分工、评价办法、信息反馈等。
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加强对体育委员、体育骨干的培养,这对顺利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委员、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得力助手,又是学生会以及各班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这样一来,在大课间活动过程中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网络和机构,形成校长统帅、体育教师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或体育委员辅助、学生主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将有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小的限度,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得以保证,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曹淑忠.在比较中生成,在反思中感悟[J].体育师友,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