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信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我班有一位同学,平时不爱发言。在上《范进中举》分析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时,其他同学都结合课本内容谈了胡屠户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趋炎附势、爱财如命、嫌贫爱富……只有那位同学在座位上轻声说了一句:“其实胡屠户也并不全是坏的。”他的这句话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甲学生说:“胡屠户这个人,眼里只有钱,范进中举时就是‘现世宝’中举了,马上会有钱了,就是‘贤婿老爷’了,他还会有好的一面?”乙学生也表示:“胡屠户这个人,只要看他抓银子这一场面,就足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了。”在众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已的看法后,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的想法不一般,我想知道得更具体一些,你能说说吗?”那位学生低着头轻声说:“我觉得胡屠户也不是无故骂范进,他把女儿嫁给了范进,但范进却养不起家小,时常还要靠他,而且常常让全家挨饿,有这么个女婿,当然骂他,这是恨铁不成钢啊!”他说得有道理,在他说完之后,我给了他热情的掌声,其余的同学也投去赞赏的眼光,那位学生的自信得到肯定,受到了鼓舞。自那次之后,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足,提问发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二、竞争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受挫折能力。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古诗词,我搞了一场古诗词朗读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读流畅,读出情感。教师在点评时重表彰、重指导,重赞誉,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后来搞的名著知识竞赛,结果大多数学生报名参赛,连差生也敢于自愿报名,迎难而上,最终,这次活动也获得了成功。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有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情感线索去修养品德,去学习知识。一是讲读启发情感。我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并使之贯穿全文。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中,也能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如我在讲鲁迅的作品《故乡》时,开篇设置了一个欲泣欲诉,欲怒欲愤的导语,使学生身不由已地珍惜现在的丰衣足食、窗明几净的生活。开始我让学生描写一下自已父亲的肖像:有的写父亲西装革履,……我就此打住,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离我们七十年有余的闰士是一幅什么样的肖像。开始,大家对父亲的肖像还窃窃私语,过了一会儿,整个教室静悄悄,我顺水推舟说“两个时代的父亲肖像有天壤之别,我们不但对我们的父亲敬爱有加,我们更对闰士的不幸产生了疑惑,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此文,是什么原因导致闰士才四十岁上下却活得像个木头人呢?”听完我的话,大家迅速研读课文,并对闰士生活的社会进行了详尽的了解,明白了社会黑暗、兵、匪、官绅使闰士命运如此悲惨,由此大家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朗读激发情感。以《回延安》一课为例,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热烈而奔放的情怀,充分表现了作者在阔别多年后重回延安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心。教师在上这篇课文时,要结合信天游文体的特点,认真范读,力求再现当时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圣地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三是写作抒发情感。比如亲情和友情是两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但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而且能从习作中感情亲情,理解父母,识别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一次训练时,我出了个作文题目《我的父亲》。我给大家读了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一杯薄薄的思念》,这是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性文章,我看到同学眼里滴下了晶莹的泪珠。趁热打铁,又给大家读了一篇《谁能读懂我心中的痛悔》一文,内容是文中的我不能谅解父亲的离家出走,后来我被蛇咬伤,父亲背我走了几里路,到家后父亲用嘴吮吸毒汁时,中毒身亡,父亲去世的那一天也是文中的我泪流成河的那一天。一石激起千层浪,几篇典型的回忆亲情的文章在学生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在亲情的感化下,下笔如有神。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我班有一位同学,平时不爱发言。在上《范进中举》分析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时,其他同学都结合课本内容谈了胡屠户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趋炎附势、爱财如命、嫌贫爱富……只有那位同学在座位上轻声说了一句:“其实胡屠户也并不全是坏的。”他的这句话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甲学生说:“胡屠户这个人,眼里只有钱,范进中举时就是‘现世宝’中举了,马上会有钱了,就是‘贤婿老爷’了,他还会有好的一面?”乙学生也表示:“胡屠户这个人,只要看他抓银子这一场面,就足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了。”在众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已的看法后,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的想法不一般,我想知道得更具体一些,你能说说吗?”那位学生低着头轻声说:“我觉得胡屠户也不是无故骂范进,他把女儿嫁给了范进,但范进却养不起家小,时常还要靠他,而且常常让全家挨饿,有这么个女婿,当然骂他,这是恨铁不成钢啊!”他说得有道理,在他说完之后,我给了他热情的掌声,其余的同学也投去赞赏的眼光,那位学生的自信得到肯定,受到了鼓舞。自那次之后,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足,提问发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二、竞争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受挫折能力。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古诗词,我搞了一场古诗词朗读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读流畅,读出情感。教师在点评时重表彰、重指导,重赞誉,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后来搞的名著知识竞赛,结果大多数学生报名参赛,连差生也敢于自愿报名,迎难而上,最终,这次活动也获得了成功。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有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情感线索去修养品德,去学习知识。一是讲读启发情感。我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并使之贯穿全文。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中,也能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如我在讲鲁迅的作品《故乡》时,开篇设置了一个欲泣欲诉,欲怒欲愤的导语,使学生身不由已地珍惜现在的丰衣足食、窗明几净的生活。开始我让学生描写一下自已父亲的肖像:有的写父亲西装革履,……我就此打住,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离我们七十年有余的闰士是一幅什么样的肖像。开始,大家对父亲的肖像还窃窃私语,过了一会儿,整个教室静悄悄,我顺水推舟说“两个时代的父亲肖像有天壤之别,我们不但对我们的父亲敬爱有加,我们更对闰士的不幸产生了疑惑,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此文,是什么原因导致闰士才四十岁上下却活得像个木头人呢?”听完我的话,大家迅速研读课文,并对闰士生活的社会进行了详尽的了解,明白了社会黑暗、兵、匪、官绅使闰士命运如此悲惨,由此大家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朗读激发情感。以《回延安》一课为例,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热烈而奔放的情怀,充分表现了作者在阔别多年后重回延安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心。教师在上这篇课文时,要结合信天游文体的特点,认真范读,力求再现当时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圣地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三是写作抒发情感。比如亲情和友情是两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但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而且能从习作中感情亲情,理解父母,识别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一次训练时,我出了个作文题目《我的父亲》。我给大家读了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一杯薄薄的思念》,这是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性文章,我看到同学眼里滴下了晶莹的泪珠。趁热打铁,又给大家读了一篇《谁能读懂我心中的痛悔》一文,内容是文中的我不能谅解父亲的离家出走,后来我被蛇咬伤,父亲背我走了几里路,到家后父亲用嘴吮吸毒汁时,中毒身亡,父亲去世的那一天也是文中的我泪流成河的那一天。一石激起千层浪,几篇典型的回忆亲情的文章在学生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在亲情的感化下,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