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奉命以参将率部入闽,入闽后升任总兵。戚继光军队在闽北、闽东奋起抗倭,当时倭寇纠集兵力,凭借先进的鸟嘴统筹轻型火器进行报复,对戚家军威胁甚大。戚继光深知,如果墨守明朝军队“方阵在前,且打且进”的呆板战术,势必吃败仗。一天傍晚,他到营外散步,忽见山坳里有一片茂密的修竹,如同刺破青天的红缨枪,不禁灵机一动:倭寇使用的冷兵器硬度强又锋利,我军的近战兵器常被削豁刀剑的锋口,为啥不改用长兵器,以长制短?想到此,戚将军立即下令士兵砍竹制成“狼筅”。据戚继光兵书记载,将长大的刺竹用快刀截去嫩梢细叶,四面削尖枝节,锋面快如刀刃,与狼牙棒、铁蒺藜相似,称作“狼筅”。“狼筅”是戚继光自创的兵器,它分为两部分,手持部分为筅竹,杀敌部分为筅钩。当时闽浙一带盛产这种又长又硬的刺竹,戚将军教会战士把竹尾的枝梢砍去一些,用山藤缚上一些铁钩作钩敌之用。而在两广则用簕竹最为适合,因为簕竹天生就有倒钩,不必縛上铁钩便可使用。在筅端还可装上利刀,用于刺杀敌人。狼筅全长一丈五尺,形体笨重,若用之得当,就可谓“形伍之藩篱,一军之门户”。使用这种武器的士兵必须身强力壮,骁勇彪悍,作战时还要以牌盾佐其下,以长枪夹其左右,镗钯 、大刀接翼于后,这样杀敌常可获胜。当时,戚将军把这种长兵器运用他于创革的“鸳鸯阵”。
所谓“鸳鸯阵”,即取对对成双之意,就是把军士分成若干小队,每队12人为一个作战单位,队长居前,余两位士兵各按牌手、狼筅手、长枪手、短兵手次序成两行纵队排列。根据地形条件及临战需要,又以“三才阵”及“小三才阵”(又名两化阵)做两个基本战斗队形变换,前者是原两行纵队按长枪、牌、长枪、狼筅、队长、狼筅、长枪、牌、长枪等武器序列成一列横队,后者按牌、枪、狼筅、短兵成两列横队。两列武器的次序正好相反。
一次,倭寇又来进犯,戚家军操起狼筅,按照阵法刺杀来犯之敌。倭兵从来没见过狼筅这种兵器,平时惯使的近战兵器——双刀再也发挥不了作用,因此被杀得哇哇嚎叫,四散奔逃。但后来倭寇却忽然反扑过来,原来倭寇发现戚家军长兵器的枪头多被砍掉,因此倒戈一击。戚将军见士兵手中的狼筅虽然大都被削掉铁枪头,但这种硬竹依然十分尖锐,就鼓励士兵振作精神掩杀过去,倭寇被刺得哭爹叫娘,只得又掉头逃命。
后来,戚将军又对狼筅的配备作了改进,战术单位设营,下辖总、哨、队、伍四级建制。作战或行军时,全营以“总”为单位作梯次配置,成为少去两横的“中”字形,即名为“大鸳鸯阵”的营纵队。在实战中,长牌既长又大,主要是抵挡敌人的重矢、长枪,掩护后队前进,而藤牌较轻便,每个藤牌手要手执藤牌,还带有标枪两支,腰刀一把,交战时低头执牌前进,敌人进前时便用标枪刺之或用腰刀砍杀。牌手后面有两人拿狼筅掩护,共御敌人的刀枪。再后面又有四名士兵手持长枪各两支,分别兼顾一牌一筅。由于狼筅很长,故能先发制人。最后的两名士兵则使用短兵器,如叉、钯、棍、偃月刀之类,与长枪彼此相倚。如果长枪进刺不中,短兵即杀上接应。“鸳鸯阵”成疏散战斗队形,可避免倭寇火器的密集杀伤,减轻倭寇垂直正射火力的威力。
明嘉靖四十三年二月下旬,戚家军在福建仙游击败倭寇,来到福建漳浦地界。当时,有两股倭寇约3000余人盘踞着曲折险峻的“盘陀岭”,登高踞险,以少数人猫跪蹲伏,引诱“戚家军”消耗矢石火炮,等到日暮便冲杀而来。戚将军识破倭寇设伏跪计,出动长枪队,摆出“鸳鸯阵”浴血奋战,终于打乱敌人阵势,敌寇死伤惨重,丢盔弃甲往海边逃窜。至此,戚家军的“长枪队”和“鸳鸯阵”在东南沿海有口皆碑。平倭胜利后,戚继光感恩竹子助战之功,向全体战士发出了“戚家军饿死不吃竹笋”的号召,以纪念狼筅的功勋。
所谓“鸳鸯阵”,即取对对成双之意,就是把军士分成若干小队,每队12人为一个作战单位,队长居前,余两位士兵各按牌手、狼筅手、长枪手、短兵手次序成两行纵队排列。根据地形条件及临战需要,又以“三才阵”及“小三才阵”(又名两化阵)做两个基本战斗队形变换,前者是原两行纵队按长枪、牌、长枪、狼筅、队长、狼筅、长枪、牌、长枪等武器序列成一列横队,后者按牌、枪、狼筅、短兵成两列横队。两列武器的次序正好相反。
一次,倭寇又来进犯,戚家军操起狼筅,按照阵法刺杀来犯之敌。倭兵从来没见过狼筅这种兵器,平时惯使的近战兵器——双刀再也发挥不了作用,因此被杀得哇哇嚎叫,四散奔逃。但后来倭寇却忽然反扑过来,原来倭寇发现戚家军长兵器的枪头多被砍掉,因此倒戈一击。戚将军见士兵手中的狼筅虽然大都被削掉铁枪头,但这种硬竹依然十分尖锐,就鼓励士兵振作精神掩杀过去,倭寇被刺得哭爹叫娘,只得又掉头逃命。
后来,戚将军又对狼筅的配备作了改进,战术单位设营,下辖总、哨、队、伍四级建制。作战或行军时,全营以“总”为单位作梯次配置,成为少去两横的“中”字形,即名为“大鸳鸯阵”的营纵队。在实战中,长牌既长又大,主要是抵挡敌人的重矢、长枪,掩护后队前进,而藤牌较轻便,每个藤牌手要手执藤牌,还带有标枪两支,腰刀一把,交战时低头执牌前进,敌人进前时便用标枪刺之或用腰刀砍杀。牌手后面有两人拿狼筅掩护,共御敌人的刀枪。再后面又有四名士兵手持长枪各两支,分别兼顾一牌一筅。由于狼筅很长,故能先发制人。最后的两名士兵则使用短兵器,如叉、钯、棍、偃月刀之类,与长枪彼此相倚。如果长枪进刺不中,短兵即杀上接应。“鸳鸯阵”成疏散战斗队形,可避免倭寇火器的密集杀伤,减轻倭寇垂直正射火力的威力。
明嘉靖四十三年二月下旬,戚家军在福建仙游击败倭寇,来到福建漳浦地界。当时,有两股倭寇约3000余人盘踞着曲折险峻的“盘陀岭”,登高踞险,以少数人猫跪蹲伏,引诱“戚家军”消耗矢石火炮,等到日暮便冲杀而来。戚将军识破倭寇设伏跪计,出动长枪队,摆出“鸳鸯阵”浴血奋战,终于打乱敌人阵势,敌寇死伤惨重,丢盔弃甲往海边逃窜。至此,戚家军的“长枪队”和“鸳鸯阵”在东南沿海有口皆碑。平倭胜利后,戚继光感恩竹子助战之功,向全体战士发出了“戚家军饿死不吃竹笋”的号召,以纪念狼筅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