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体交互共建的全程性学业成绩评价路径——评《“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

来源 :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747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业成绩的认定与评价是对教学工作成效的一种回顾与检验,为优化教学流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数据参考,对教学质量的改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以往的教学评价本质上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评介,其将教学规划或教学成果与预设的教学目标相对照,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化,却常常忽略其中的人文关怀.长此以往,将会阻碍教学体系的健康运转,对教学主体的发展和教学成绩的提升都是弊大于利.在此背景下,则有必要对传统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突破传统教学评价的困境.此时呼唤的是一种主体多元、标准明确、证据充分、方式多样、过程扎实的评价体系,以充分凸显教学评价体系中发展性的一面,寻求学生、教师与课程三者协调共进的效果.
其他文献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普通高中那些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未必就是在智力上受到严格训练、得到充分发展的人.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本文首先提出了衡量学生在智力上是否受过良好教育的四条标准,并据此标准从培养结果与过程两个方面论证了为普通高中资优生开设荣誉课程的必要性.为了增强普通高中课程对资优生的内在吸引力,更好地满足资优生智力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开发“哲学思辨类”、“名著选读类”、“自主探究类”荣誉课程的基本构想,并对三类荣誉课程的具体体现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
基于Z省H县两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调查发现,“距城远近”深刻影响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表现为直接决定农村家长的择校,决定小规模学校教师生存的质量,决定学校建设投入的收益.本研究通过对校长、教师、家长等群体的深度访谈和叙事分析,揭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真实群像,分析教师、学生“去”与“留”选择所带来的小规模学校发展困境,表现为距城较近的学校学生流失殆尽,但教师集聚;据城较远的学校滞留了大量学生,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堪忧,整体上存在教与学的主体错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小规模学校要与乡镇中心学校结成共同体,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