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历史,在经历唐末的动荡与整合之后,进入宋代这一新的发展时期。此间,出现了一批以邵雍为代表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本文系统综述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与之有关的存世史料,以期为学界提供文献学方面的便利。
【关键词】邵雍;史料;综述
一、邵雍生平简述
邵雍,字尧夫,其曾祖父为范阳人,“以军职逮事”。北宋初年,其祖迁徙至衡漳,邵雍的祖父和父亲都未曾从仕,邵雍“幼从父徙共城,晚迁河南”。邵雍自幼家境贫困,学习非常刻苦,意志坚韧,冬天不生火炉,夏天不扇扇子,每天只吃一餐,晚上几乎不躺着睡觉,这样一直持续了好几年。曾有人于雪夜时探访邵雍,“犹见其俨然危坐,盖其心地虚明,所以能推见得天地万物之理。”为其一心求学的坚毅品质所折服。
当时,北海人李之才为共城知县,将自己所学的图书、先天、象数之学传授给了邵雍。邵雍边学习边研究,进一步领悟了这些知识。除了学习书本知识,邵雍还通过游历增广视野,“适吴楚,过齐鲁,客梁晋,而归徙居於洛”,即现在的洛阳。因其博学多才,安贫乐道,赡孝父母,讲学于蓬荜,故声名渐远,慕其学识者渐多,以致“士人道洛者必过其庐”。邵雍为人宽厚,习惯宣扬和肯定人们的善行,而不去强调别人的恶行,与人相处不因他人贵贱、贤或不贤而区分,“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喜其真,久而益信服之”。因其家境贫困,慕其才学者争相赠送田宅,邵雍并不推辞,坦率接受,不以绝俗之举博得名声。其为学的特点是“自天地运化、阴阳消长以数推之,逆知其变。”常常能对世事作准确的判断,因而得到时人的推崇。春夏炎热时,邵雍常乘小车外出乘凉,闲退士大夫多前往迎候,以期同其交流。
宋仁宗嘉祐中期,朝廷下诏各地推举人才,留守王拱辰推举邵雍,但邵雍辞而不赴;宋神宗熙宁初年,朝廷再次诏举人才,中丞吕诲推举邵雍,欲“补潁州团练推官”,邵雍多次推辞,最终还是没有去做官。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州县中与王安石政见不同的官员皆欲辞官,但邵雍说:“此正贤者所当尽力之时,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矣。”希望诸官以生民為重。后来邵雍病危,士大夫打算将其葬于洛阳附近,邵雍嘱咐其子,要求葬在其父祖坟冢之处。熙宁十年七月五日,邵雍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其在世时,淡薄功名,布衣一生,但其去世后,朝廷因其高洁端正,先“赠祕书省著作郎”,元祐中时“赐諡曰康节。”史书曾记载一段关于邵雍的奇异之事,欧阳修子欧阳棐经过洛阳时曾拜访邵雍,邵雍向其告知了自己的详细履历,并嘱托其将来不要忘记他所说的话。欧阳棐不知邵雍之意,直到二十年后,彼时邵雍已经去世,欧阳棐升为太常博士,负责选定谥号,“方知先生所属者在是也。”这段记载或有后人杜撰之嫌,但也足以说明邵雍因其通晓先天、象数之学,时人十分崇拜他,以至于将其神化。邵雍在世时,精力旺盛,著作甚多,代表作品有《观物篇》、《渔樵问答》、《伊川击壤集》、《先天图》、《皇极经世》等书。南宋咸淳初年,邵雍“从祀孔子庙”,并被追封为新安伯,到明嘉靖中时,在祭祀中开始称其为先儒邵子。
二、有关邵雍的集部史料
“文以载道”,邵雍在世时,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研究邵雍其人的重要依据。此外,邵雍同他人的书信往来以及他人对邵雍的介绍和追忆,都是研究邵雍其人的重要史料。宋代至清代,有关邵雍的集部著作很多,有助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邵雍其人、其思想进行研究:一是一些著作收录了邵雍的诗词作品,对研究邵雍的处世观、历史观大有帮助;二是一些著作收录了宋元以来有关孔庙从祀的相关文章,对研究邵雍等人从祀孔庙过程有一定帮助;三是一些著作介绍了邵雍生平,对研究其人大有帮助;四是一些著作记载了了邵雍在理学、易学等方面的成就,记录了邵雍《皇极经世书》等著作的主要观点。
(一)宋代集部史料
1.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五十八“安乐窝吟”,对邵雍生平作了简要概述。
2.宋范祖禹《范太史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三十六,对邵雍生平作了简要概述。
3.宋何溪汶《竹庄诗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九、杂编九“安乐窝”,收录了邵雍的诗。
4.宋胡宏《五峰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四“皇王大纪论”,提到邵雍在其著作《皇极经世书》中对尧帝即位之年的推算。
5.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清乾隆刻本),卷二十二,记录了司马光和富郑公同邵雍的交往。
6.宋李纲《梁溪集》卷一百三十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记录了邵雍精于象数之学。
7.宋楼钥《攻媿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卷五十三“历代帝王总要序”,记载了邵雍《皇极经世书》对唐尧即位之年的推算。
8.宋吕祖谦《宋文鉴》(四部丛刊景宋刊本)。卷第五,记载了邵雍的代表作《洛阳怀古赋》;卷第十七,收录了《四事》、《高竹》两篇诗作;卷第二十三,收录了《重九日登石阁》等诗作;卷之二十五“七言律诗”,收录了《闲居吟》、《仁者》、《观十六国》、《苍苍吟寄李审言》、《自和打乖吟》等二十多篇律诗;卷之第二十六,收录了《岁寒》诗作;卷第二十八“七言絶句”,收录了《天人》、《禁烟留题锦幈山下》等作;卷第八十七,收录了《伊川击壤集序》该文;卷第一百零九,收录了《戒子孙》文;卷第一百四十九,收录了《无名君传》该文。
9.宋史浩《鄮峰真隐漫录》(清乾隆刻本),卷第三十八“寄居为诸学职庆寿致语”,认为邵雍“容雅重于老成,行益显而名益彰。”
10.宋王霆震《古文集成前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五前丁集四,记录了邵雍、程颢等人“以道学徳行名于当世,公卿大夫之所钦慕而师尊之者也。”
11.宋姚勉《雪坡舍人集》(民国豫章丛书本),卷七,提到了隐逸的真伪,认为“本朝邵雍、常秩,其初亦无大异,审观其后,然后秩偽而雍真矣。”认为邵雍是真的隐士。 12.宋祖无择《龙学文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一“名臣贤士诗一十六首”,内收邵雍同他人的应和诗词。
(二)元代集部史料
1.元程鉅夫《雪楼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六“大元国学先圣庙碑”,记载了邵雍从祀孔庙的情况。
2.元郝经《陵川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九序,卷三十四碑文,记载“赞圣人之道者则有邵雍氏”
3.元苏天爵《元文类》(四部丛刊景元至正本)卷十九“国子学先圣庙碑”,记载了邵雍从祀孔庙的情况。
4.元王义山《稼村类稿》(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十四“殿策”,记载“邵雍皇极经世书谓帝尧在位一百年,而即位之元为甲辰。”
5.元虞集《道园学古録》(四部丛刊景明景泰翻元小字本),卷之二十二“天心水靣亭记”,文中对邵雍之诗很推崇。
6.元张养浩《归田类稿》(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四记一,提到了邵雍的对象数的论述:“虽然闻诸康节邵雍,凡物有形者终入于敝,虽天地亦不能出。”
(三)明代集部史料
1.明蔡清《蔡文庄公集》(清乾隆七年刻本),卷七,认为宋朝时有邵雍、张载、朱熹等诸多人从祀孔庙,独明代中前期时明人从祀者甚少,认为明廷厚古薄今。
2.明曹学佺《石仓歷代诗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一百三十五,宋诗十二,收录了邵雍《谢富丞相招出仕》、《竹庭睡起》、《依韵和夀安寺题壁》、《春日登石阁》等四十余篇诗作。
3.明陈懿典《陈学士先生初集》(明万历刻本),卷二十六,“邵雍亦云:有十世百世千世万世之事”,提到了邵雍的象数之学。
4.明程敏政《明文衡》(四部丛刊景明本),卷之七“议吴文正公从祀”中,提到了邵雍从祀。
5.明程敏政《篁墩集》(明正德二年刻本),卷十,提到了张载、邵雍等人因其理学成就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6.明董説《董説集》(民国吴兴丛书本),前集卷一“李氏史論叙庚辰”中提到“邵雍之皇极分经”。
7.明董斯张《吴兴艺文补》(明崇禎六年刻本),卷二十四,提到胡安国请求将邵雍等人从祀孔庙。
8.明董应举《崇相集》(明崇禎刻本),卷十三志记,提到了南宋从祀孔庙人选的情况。
9.明郭汝霖《石泉山房文集》(明万历郭氏家刻本),卷四、卷五中,有“故园空忆邵雍车”等文,可见邵雍其人生活习惯为后世所模仿。
10.明贺復徵《文章辨体汇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一百九,提到“邵雍使学者得以矜式”,成为文人的学习榜样。
11.明胡应麟《诗藪》(明刻本),杂编五,其中有文记载邵雍。
12.明黎遂球《莲鬚阁集》(清康熙黎延祖刻本),卷十一论“许衡论”,提到了南宋度宗时邵雍、司马光从祀孔庙的情况。
13.明李蓘《宋艺圃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五“邵雍十三首尧夫诗”,存有邵雍诗13首。
14.明李梦阳《空同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九七言律,收有邵雍诗歌。
15.明李贄《李温陵集》(明刻本),卷十五“外臣总论”,认为“庄周、严光、陶潜、邵雍、陈摶数公者乎,葢身虽隐而心实未尝隐也。”
16.明刘康祉《识匡斋全集》(清顺治刻本),卷十“覆邵康节录后疏”,提到王安石变法时,邵雍劝告欲辞职者以大局为重、应有担当。
17.明倪元璐《倪文贞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四传,提到邵雍在王安石变法时的言行。
18.明倪岳《青溪漫稿》(清武林往哲遗著本),卷十一,有有关邵雍的记载。
19.明邱濬《琼臺会稿》(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七,提到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及其象数之学。
20.明桑绍良《独乐园》(民国孤本),“元明杂剧本”,剧本有对邵雍的记载。
21.明沉懋孝《长水先生文钞》(明万历刻本),“长水先生賁园草”,认为明以前对易学研究较深的有邵雍等人。
22.明沉一贯《喙鸣诗文集》(明刻本),文集卷十三,提到了邵雍对北宋统治的赞誉“邵雍称宋治,唐虞而下所未有者。”
23.明史谨《独醉亭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中“七言律诗”,“秋日述懐次韵”文中有“邵雍寳悟先天理”诗句,对邵雍的推算和预知之能表示钦佩。
24.明孙緖《沙溪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六杂著,文中记载“西都邵雍稍知粗迹,已能洞达吉凶之变。”推崇邵雍的才能。
25.明万表《皇明经济文録》(明嘉靖刻本),卷九礼部下,文中有关于邵雍从祀孔庙的记载。
26.明王褘《王忠文公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十五“孔子庙庭从祀议”,提到宋度宗时邵雍从祀孔庙。
27.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明万历刻本),卷一百十五文部,提到邵雍从祀情况。
28.明夏言《夏桂洲文集》(明崇禎十一年吴一璘刻本),卷十二,“臣尝考邵雍声音之学,理也,数也。理因数而眀,数因理而定,翕则为淸,辟则为浊,辟则从调,翕则从切。”对邵雍音韵学上的成就作了介绍。
29.明萧士瑋《春浮园集》诗集(清光緖刻本),“戏题诗后二首”中有“王维诗与邵雍诗”等句,对邵雍诗的风格作了介绍。
30.明杨慎《升菴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四十一“希夷易图”,提到邵雍学习易学时的师傅李挺之,“挺之谓邵雍曰:科举外有义理之学,义理外有物理之学,物理外有性命之学。”
31.明杨士奇《东里文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三“呉文正公从祀议”,记录了从祀邵雍的情况。 32.明余有丁《余文敏公文集》(明万历刻本),卷八,有文认为“宋邵雍最称知历理”,对其历学才能大加赞扬。
33.明詹景凤《古今寓言》(明万历九年陈世寳刻本),卷三人物类“无名君传”中,有有关邵雍生平的介绍。
34.明张一中《尺牘争竒》(明刻本),卷四,提到邵雍游学洛阳时,司马光等人争相为其营造居室,邵雍“扁其室曰安楽窝。”
35.明张自烈《芑山诗文集》(清初刻本),卷十八记一“余冢宰崇祀紫阳书院记”,提到“进周、程、张、朱、司马光、邵雍。”
36.明赵撝谦《赵考古文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一,提到了邵雍的高洁言行。
37.明赵南星《赵忠毅公诗文集》(明崇禎十一年范景文等刻本),卷十三中有有关邵雍的记载。
38.明郑真《滎阳外史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九十二“用方参政文敏述怀韵五首”,诗歌中提到“洛下耆英忆邵雍”,提到洛阳人对邵雍的怀念。
39.明朱有燉《诚斋録》(明嘉靖十二年同藩刻本),诚斋录卷四,提到“邵雍之后更谁传”,认为邵雍对易学的研究是后人难以超越的。
40.明庄昶《庄定山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一,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提到“中华男子邵雍痴。”提到了邵雍的绝世之行。
(四)清代集部史料
1.清毕振姬《西北文集》(清康熙刻本),卷一论,“邵雍曰:圆者,星也,星纪也。”提到了邵雍對天象的熟知。
2.清陈焯《宋元诗会》(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九,记载了邵雍的生平大略。
3.清陈殿桂《与袁堂文集》(清刻本)卷四“邵雍论评”,点评了邵雍其人。
4.清陈廷敬《午亭文编》(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三十二,提到了邵雍的经世之学。
5.清陈元龙《歷代赋汇》(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三十八都邑,收录了邵雍的“洛阳懐古赋有序”此诗。
6.清储大文《存砚楼文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提到北宋时邵雍为王安石等重臣所推重。
7.清戴名世《南山集》(清光緖二十六年刻本),卷一论说,“孔庙从祀议”记载了邵雍从祀的情况。
8.清樊增祥《樊山续集》(清光緖二十八年西安臬署刻本),卷十九近光集,其中记载有张之洞的“和云门南河泊之作卽同九佳韵”诗,其中有“游车姑学邵雍乖”,对邵雍的恬然处世态度表示欣赏。
9.清费经虞《雅伦》(清康熙四十九年刻本),卷二,提到邵雍所创的诗歌体例“邵康节体”。
10.清冯询《子良诗存》(清刻本),卷十,提到了北宋相臣对邵雍的举荐。
11.清甘汝来《甘庄恪公全集》(清乾隆赐福堂刻本),卷十“易图说序”,提到“宋邵雍撰先天方圆图”,体现了其天文地理知识。
12.清官修《题画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四十一故实类收录邵雍的《睢阳五老图》等诗;卷一百十九杂题类收录《史画吟》等诗。
13.清郭起元《介石堂集》(清乾隆刻本),古文卷一论,“古来言春秋者,最称七家,孟子、庄周、董仲舒、王通、邵雍、张载、程頥也。”
14.清黄宗羲《明文海》(清涵芬楼钞本),卷七十四议甲,提到了邵雍从祀孔庙的情况。
15.清焦循《雕菰集》(清道光岭南节署刻本),卷七杂著,“邵雍述伏羲而实悖乎”,对邵雍的一些说法提出了质疑。
16.清李紱《穆堂类稿》(清道光十一年奉国堂刻本),别稿卷四十二、四六文上,收录了邵雍的四六文。
17.清李光地《榕村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十八,“臣谨按邵雍之説,谓一元有十二会,如一年有十二月。”提到了邵雍的历法之才。
18.清李伍汉《壑云篇文集》(清康熙懒云堂刻本),卷一,提到“昔宋有贤人邵雍研穷天人之阃奥,洞晰治乱之机缄,程子伯淳称之为天挺人豪。”对邵雍的学识十分赞赏,并提到其在北宋时就已为时人所敬仰。
19.清李元度《天岳山馆文钞》(清光緖六年刻本),卷三十八,“邵雍闻天津桥杜鹃,即预忧之。”介绍了邵雍的先天之术。
20.清李祖陶《国朝文録续编》(清同治刻本),憺园文录卷一,提到了南宋度宗时邵雍从祀的情况。
21.清厉鶚《宋诗纪事》(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二,提到了北宋李之才(字挺之)对邵雍的教导和影响。
22.清刘逢禄《刘礼部集》(清道光十年思误斋刻本),卷一,“故皆言维邵雍先天图位乾南坤北。”提到了邵雍的易学见解。
23.清刘肇虞《元明八大家古文》(清乾隆刻本),卷一记序,收录了邵雍的“天心水面亭记”之诗。
24.清陆陇其《三鱼堂集》(清康熙刻本),文集卷四杂著,提到明崇祯时,明廷尊邵雍等人为先贤,从祀孔庙,“列在左丘明下。”
25.清陆圻《威凤堂文集》(清康熙刻本),“邵雍论”提到邵雍的圣贤之说,认为“圣贤之为说于天下者,理与数而已。”
26.清毛奇龄《西河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一百二十二“辨圣学非道学、文辨忠臣不徒死文”,认为邵雍和程颢等人,将道教的“杂说”掺入了儒家学说,篡改了儒家学说。
27.清浦铣《復小斋赋话》(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卷上,收录有邵雍的《洛阳赋》。
28.清钱澄之《田间诗文集》(清康熙刻本),文集卷八说“持满说”,“尝观宋儒邵雍於先天易卦图,以坎离为阴阳之限。”
29.清屈大均《广东文选》(清康熙二十六年三阁书院刻本),卷二,“邵雍谓仲尼以万世为土,我朝祭酒周洪謨亦谓夏商之称王,犹唐虞之称帝。”记载了邵雍对孔子的评价。
30.清任启运《清芬楼遗稿》(清嘉庆二十二年刻本),卷一,记载“邵雍曰:情之溺人也,甚於水。”记载了邵雍的理学言论。
31.清阮元《揅经室集》(四部丛刊景清道光本),续二集卷二,记载“河南邵雍又為先天后天之图,宋之说易者,翕然宗之,以至於今牢不可拔。”评论邵雍的易学成到后世也难以被超越。
32.清孙星衍《孙渊如先生全集》(四部丛刊景清嘉庆兰陵孙氏本),问字堂集卷一杂文一,“又有用八宅之说而为邵雍先天八卦所惑者,邵雍之言何其窒阂也。”提到邵雍的易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33.清孙枝蔚《溉堂集》(清康熙刻本),后集卷四,“安驾似恋邵雍窝。”,对邵雍淡泊名利的品格表示敬仰。
34.清汤来贺《内省斋文集》(清康熙刻本),卷三十祭文行状,“谈经难唤邵雍魂。”,表达了对经学圣人邵雍的追忆。
35.清汪紱《双池文集》(清道光一经堂刻本),卷二,提到了邵雍为后人所推崇。
36.清王鐸《拟山园选集》(清顺治十年王鏞王鑨刻本),卷二十八,提到了邵雍的旷达之性情。
37.清王弘撰《砥斋集》(清康熙十四年刻本),卷四“华阴县重修学宫记”,提到崇祯元年尊邵雍为先贤。
38.清王士禎《带经堂集》(清康熙五十年程哲七略书堂刻本),卷五十一、渔洋文十三,提到邵雍、朱熹等六子学超前儒,从祀孔庙。
39.清王嗣槐《桂山堂诗文选》(清康熙青筠阁刻本),文选卷四,提到邵雍从祀的情况。
40.清王元启《祇平居士集》(清嘉庆十七年刻本),“卷五考歴代庙学考”,提到邵雍从祀的情况。
三、结论
由以上理序不难看出,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新的兴起阶段,同时奠定了於后近九百余年的发展脉路。对邵雍及与之有关的古典文献著作进行整理和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及思想史的认知会有推动作用,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认知工作。
目前学界中,研究某一问题或某一文献者较众,但对于学术文献的整理以致综述等皆为稀少。笔者认为,对于古典文献,以历史线条为基准的整理成果,具有便利学人的积极意义,本文即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而掇成。
作者简介:李亮,1983年1月,男,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关键词】邵雍;史料;综述
一、邵雍生平简述
邵雍,字尧夫,其曾祖父为范阳人,“以军职逮事”。北宋初年,其祖迁徙至衡漳,邵雍的祖父和父亲都未曾从仕,邵雍“幼从父徙共城,晚迁河南”。邵雍自幼家境贫困,学习非常刻苦,意志坚韧,冬天不生火炉,夏天不扇扇子,每天只吃一餐,晚上几乎不躺着睡觉,这样一直持续了好几年。曾有人于雪夜时探访邵雍,“犹见其俨然危坐,盖其心地虚明,所以能推见得天地万物之理。”为其一心求学的坚毅品质所折服。
当时,北海人李之才为共城知县,将自己所学的图书、先天、象数之学传授给了邵雍。邵雍边学习边研究,进一步领悟了这些知识。除了学习书本知识,邵雍还通过游历增广视野,“适吴楚,过齐鲁,客梁晋,而归徙居於洛”,即现在的洛阳。因其博学多才,安贫乐道,赡孝父母,讲学于蓬荜,故声名渐远,慕其学识者渐多,以致“士人道洛者必过其庐”。邵雍为人宽厚,习惯宣扬和肯定人们的善行,而不去强调别人的恶行,与人相处不因他人贵贱、贤或不贤而区分,“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喜其真,久而益信服之”。因其家境贫困,慕其才学者争相赠送田宅,邵雍并不推辞,坦率接受,不以绝俗之举博得名声。其为学的特点是“自天地运化、阴阳消长以数推之,逆知其变。”常常能对世事作准确的判断,因而得到时人的推崇。春夏炎热时,邵雍常乘小车外出乘凉,闲退士大夫多前往迎候,以期同其交流。
宋仁宗嘉祐中期,朝廷下诏各地推举人才,留守王拱辰推举邵雍,但邵雍辞而不赴;宋神宗熙宁初年,朝廷再次诏举人才,中丞吕诲推举邵雍,欲“补潁州团练推官”,邵雍多次推辞,最终还是没有去做官。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州县中与王安石政见不同的官员皆欲辞官,但邵雍说:“此正贤者所当尽力之时,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矣。”希望诸官以生民為重。后来邵雍病危,士大夫打算将其葬于洛阳附近,邵雍嘱咐其子,要求葬在其父祖坟冢之处。熙宁十年七月五日,邵雍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其在世时,淡薄功名,布衣一生,但其去世后,朝廷因其高洁端正,先“赠祕书省著作郎”,元祐中时“赐諡曰康节。”史书曾记载一段关于邵雍的奇异之事,欧阳修子欧阳棐经过洛阳时曾拜访邵雍,邵雍向其告知了自己的详细履历,并嘱托其将来不要忘记他所说的话。欧阳棐不知邵雍之意,直到二十年后,彼时邵雍已经去世,欧阳棐升为太常博士,负责选定谥号,“方知先生所属者在是也。”这段记载或有后人杜撰之嫌,但也足以说明邵雍因其通晓先天、象数之学,时人十分崇拜他,以至于将其神化。邵雍在世时,精力旺盛,著作甚多,代表作品有《观物篇》、《渔樵问答》、《伊川击壤集》、《先天图》、《皇极经世》等书。南宋咸淳初年,邵雍“从祀孔子庙”,并被追封为新安伯,到明嘉靖中时,在祭祀中开始称其为先儒邵子。
二、有关邵雍的集部史料
“文以载道”,邵雍在世时,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研究邵雍其人的重要依据。此外,邵雍同他人的书信往来以及他人对邵雍的介绍和追忆,都是研究邵雍其人的重要史料。宋代至清代,有关邵雍的集部著作很多,有助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邵雍其人、其思想进行研究:一是一些著作收录了邵雍的诗词作品,对研究邵雍的处世观、历史观大有帮助;二是一些著作收录了宋元以来有关孔庙从祀的相关文章,对研究邵雍等人从祀孔庙过程有一定帮助;三是一些著作介绍了邵雍生平,对研究其人大有帮助;四是一些著作记载了了邵雍在理学、易学等方面的成就,记录了邵雍《皇极经世书》等著作的主要观点。
(一)宋代集部史料
1.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五十八“安乐窝吟”,对邵雍生平作了简要概述。
2.宋范祖禹《范太史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三十六,对邵雍生平作了简要概述。
3.宋何溪汶《竹庄诗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九、杂编九“安乐窝”,收录了邵雍的诗。
4.宋胡宏《五峰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四“皇王大纪论”,提到邵雍在其著作《皇极经世书》中对尧帝即位之年的推算。
5.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清乾隆刻本),卷二十二,记录了司马光和富郑公同邵雍的交往。
6.宋李纲《梁溪集》卷一百三十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记录了邵雍精于象数之学。
7.宋楼钥《攻媿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卷五十三“历代帝王总要序”,记载了邵雍《皇极经世书》对唐尧即位之年的推算。
8.宋吕祖谦《宋文鉴》(四部丛刊景宋刊本)。卷第五,记载了邵雍的代表作《洛阳怀古赋》;卷第十七,收录了《四事》、《高竹》两篇诗作;卷第二十三,收录了《重九日登石阁》等诗作;卷之二十五“七言律诗”,收录了《闲居吟》、《仁者》、《观十六国》、《苍苍吟寄李审言》、《自和打乖吟》等二十多篇律诗;卷之第二十六,收录了《岁寒》诗作;卷第二十八“七言絶句”,收录了《天人》、《禁烟留题锦幈山下》等作;卷第八十七,收录了《伊川击壤集序》该文;卷第一百零九,收录了《戒子孙》文;卷第一百四十九,收录了《无名君传》该文。
9.宋史浩《鄮峰真隐漫录》(清乾隆刻本),卷第三十八“寄居为诸学职庆寿致语”,认为邵雍“容雅重于老成,行益显而名益彰。”
10.宋王霆震《古文集成前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五前丁集四,记录了邵雍、程颢等人“以道学徳行名于当世,公卿大夫之所钦慕而师尊之者也。”
11.宋姚勉《雪坡舍人集》(民国豫章丛书本),卷七,提到了隐逸的真伪,认为“本朝邵雍、常秩,其初亦无大异,审观其后,然后秩偽而雍真矣。”认为邵雍是真的隐士。 12.宋祖无择《龙学文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一“名臣贤士诗一十六首”,内收邵雍同他人的应和诗词。
(二)元代集部史料
1.元程鉅夫《雪楼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六“大元国学先圣庙碑”,记载了邵雍从祀孔庙的情况。
2.元郝经《陵川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九序,卷三十四碑文,记载“赞圣人之道者则有邵雍氏”
3.元苏天爵《元文类》(四部丛刊景元至正本)卷十九“国子学先圣庙碑”,记载了邵雍从祀孔庙的情况。
4.元王义山《稼村类稿》(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十四“殿策”,记载“邵雍皇极经世书谓帝尧在位一百年,而即位之元为甲辰。”
5.元虞集《道园学古録》(四部丛刊景明景泰翻元小字本),卷之二十二“天心水靣亭记”,文中对邵雍之诗很推崇。
6.元张养浩《归田类稿》(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四记一,提到了邵雍的对象数的论述:“虽然闻诸康节邵雍,凡物有形者终入于敝,虽天地亦不能出。”
(三)明代集部史料
1.明蔡清《蔡文庄公集》(清乾隆七年刻本),卷七,认为宋朝时有邵雍、张载、朱熹等诸多人从祀孔庙,独明代中前期时明人从祀者甚少,认为明廷厚古薄今。
2.明曹学佺《石仓歷代诗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一百三十五,宋诗十二,收录了邵雍《谢富丞相招出仕》、《竹庭睡起》、《依韵和夀安寺题壁》、《春日登石阁》等四十余篇诗作。
3.明陈懿典《陈学士先生初集》(明万历刻本),卷二十六,“邵雍亦云:有十世百世千世万世之事”,提到了邵雍的象数之学。
4.明程敏政《明文衡》(四部丛刊景明本),卷之七“议吴文正公从祀”中,提到了邵雍从祀。
5.明程敏政《篁墩集》(明正德二年刻本),卷十,提到了张载、邵雍等人因其理学成就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6.明董説《董説集》(民国吴兴丛书本),前集卷一“李氏史論叙庚辰”中提到“邵雍之皇极分经”。
7.明董斯张《吴兴艺文补》(明崇禎六年刻本),卷二十四,提到胡安国请求将邵雍等人从祀孔庙。
8.明董应举《崇相集》(明崇禎刻本),卷十三志记,提到了南宋从祀孔庙人选的情况。
9.明郭汝霖《石泉山房文集》(明万历郭氏家刻本),卷四、卷五中,有“故园空忆邵雍车”等文,可见邵雍其人生活习惯为后世所模仿。
10.明贺復徵《文章辨体汇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一百九,提到“邵雍使学者得以矜式”,成为文人的学习榜样。
11.明胡应麟《诗藪》(明刻本),杂编五,其中有文记载邵雍。
12.明黎遂球《莲鬚阁集》(清康熙黎延祖刻本),卷十一论“许衡论”,提到了南宋度宗时邵雍、司马光从祀孔庙的情况。
13.明李蓘《宋艺圃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五“邵雍十三首尧夫诗”,存有邵雍诗13首。
14.明李梦阳《空同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九七言律,收有邵雍诗歌。
15.明李贄《李温陵集》(明刻本),卷十五“外臣总论”,认为“庄周、严光、陶潜、邵雍、陈摶数公者乎,葢身虽隐而心实未尝隐也。”
16.明刘康祉《识匡斋全集》(清顺治刻本),卷十“覆邵康节录后疏”,提到王安石变法时,邵雍劝告欲辞职者以大局为重、应有担当。
17.明倪元璐《倪文贞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四传,提到邵雍在王安石变法时的言行。
18.明倪岳《青溪漫稿》(清武林往哲遗著本),卷十一,有有关邵雍的记载。
19.明邱濬《琼臺会稿》(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七,提到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及其象数之学。
20.明桑绍良《独乐园》(民国孤本),“元明杂剧本”,剧本有对邵雍的记载。
21.明沉懋孝《长水先生文钞》(明万历刻本),“长水先生賁园草”,认为明以前对易学研究较深的有邵雍等人。
22.明沉一贯《喙鸣诗文集》(明刻本),文集卷十三,提到了邵雍对北宋统治的赞誉“邵雍称宋治,唐虞而下所未有者。”
23.明史谨《独醉亭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中“七言律诗”,“秋日述懐次韵”文中有“邵雍寳悟先天理”诗句,对邵雍的推算和预知之能表示钦佩。
24.明孙緖《沙溪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六杂著,文中记载“西都邵雍稍知粗迹,已能洞达吉凶之变。”推崇邵雍的才能。
25.明万表《皇明经济文録》(明嘉靖刻本),卷九礼部下,文中有关于邵雍从祀孔庙的记载。
26.明王褘《王忠文公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十五“孔子庙庭从祀议”,提到宋度宗时邵雍从祀孔庙。
27.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明万历刻本),卷一百十五文部,提到邵雍从祀情况。
28.明夏言《夏桂洲文集》(明崇禎十一年吴一璘刻本),卷十二,“臣尝考邵雍声音之学,理也,数也。理因数而眀,数因理而定,翕则为淸,辟则为浊,辟则从调,翕则从切。”对邵雍音韵学上的成就作了介绍。
29.明萧士瑋《春浮园集》诗集(清光緖刻本),“戏题诗后二首”中有“王维诗与邵雍诗”等句,对邵雍诗的风格作了介绍。
30.明杨慎《升菴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四十一“希夷易图”,提到邵雍学习易学时的师傅李挺之,“挺之谓邵雍曰:科举外有义理之学,义理外有物理之学,物理外有性命之学。”
31.明杨士奇《东里文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三“呉文正公从祀议”,记录了从祀邵雍的情况。 32.明余有丁《余文敏公文集》(明万历刻本),卷八,有文认为“宋邵雍最称知历理”,对其历学才能大加赞扬。
33.明詹景凤《古今寓言》(明万历九年陈世寳刻本),卷三人物类“无名君传”中,有有关邵雍生平的介绍。
34.明张一中《尺牘争竒》(明刻本),卷四,提到邵雍游学洛阳时,司马光等人争相为其营造居室,邵雍“扁其室曰安楽窝。”
35.明张自烈《芑山诗文集》(清初刻本),卷十八记一“余冢宰崇祀紫阳书院记”,提到“进周、程、张、朱、司马光、邵雍。”
36.明赵撝谦《赵考古文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一,提到了邵雍的高洁言行。
37.明赵南星《赵忠毅公诗文集》(明崇禎十一年范景文等刻本),卷十三中有有关邵雍的记载。
38.明郑真《滎阳外史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九十二“用方参政文敏述怀韵五首”,诗歌中提到“洛下耆英忆邵雍”,提到洛阳人对邵雍的怀念。
39.明朱有燉《诚斋録》(明嘉靖十二年同藩刻本),诚斋录卷四,提到“邵雍之后更谁传”,认为邵雍对易学的研究是后人难以超越的。
40.明庄昶《庄定山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一,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提到“中华男子邵雍痴。”提到了邵雍的绝世之行。
(四)清代集部史料
1.清毕振姬《西北文集》(清康熙刻本),卷一论,“邵雍曰:圆者,星也,星纪也。”提到了邵雍對天象的熟知。
2.清陈焯《宋元诗会》(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九,记载了邵雍的生平大略。
3.清陈殿桂《与袁堂文集》(清刻本)卷四“邵雍论评”,点评了邵雍其人。
4.清陈廷敬《午亭文编》(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三十二,提到了邵雍的经世之学。
5.清陈元龙《歷代赋汇》(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三十八都邑,收录了邵雍的“洛阳懐古赋有序”此诗。
6.清储大文《存砚楼文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提到北宋时邵雍为王安石等重臣所推重。
7.清戴名世《南山集》(清光緖二十六年刻本),卷一论说,“孔庙从祀议”记载了邵雍从祀的情况。
8.清樊增祥《樊山续集》(清光緖二十八年西安臬署刻本),卷十九近光集,其中记载有张之洞的“和云门南河泊之作卽同九佳韵”诗,其中有“游车姑学邵雍乖”,对邵雍的恬然处世态度表示欣赏。
9.清费经虞《雅伦》(清康熙四十九年刻本),卷二,提到邵雍所创的诗歌体例“邵康节体”。
10.清冯询《子良诗存》(清刻本),卷十,提到了北宋相臣对邵雍的举荐。
11.清甘汝来《甘庄恪公全集》(清乾隆赐福堂刻本),卷十“易图说序”,提到“宋邵雍撰先天方圆图”,体现了其天文地理知识。
12.清官修《题画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四十一故实类收录邵雍的《睢阳五老图》等诗;卷一百十九杂题类收录《史画吟》等诗。
13.清郭起元《介石堂集》(清乾隆刻本),古文卷一论,“古来言春秋者,最称七家,孟子、庄周、董仲舒、王通、邵雍、张载、程頥也。”
14.清黄宗羲《明文海》(清涵芬楼钞本),卷七十四议甲,提到了邵雍从祀孔庙的情况。
15.清焦循《雕菰集》(清道光岭南节署刻本),卷七杂著,“邵雍述伏羲而实悖乎”,对邵雍的一些说法提出了质疑。
16.清李紱《穆堂类稿》(清道光十一年奉国堂刻本),别稿卷四十二、四六文上,收录了邵雍的四六文。
17.清李光地《榕村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十八,“臣谨按邵雍之説,谓一元有十二会,如一年有十二月。”提到了邵雍的历法之才。
18.清李伍汉《壑云篇文集》(清康熙懒云堂刻本),卷一,提到“昔宋有贤人邵雍研穷天人之阃奥,洞晰治乱之机缄,程子伯淳称之为天挺人豪。”对邵雍的学识十分赞赏,并提到其在北宋时就已为时人所敬仰。
19.清李元度《天岳山馆文钞》(清光緖六年刻本),卷三十八,“邵雍闻天津桥杜鹃,即预忧之。”介绍了邵雍的先天之术。
20.清李祖陶《国朝文録续编》(清同治刻本),憺园文录卷一,提到了南宋度宗时邵雍从祀的情况。
21.清厉鶚《宋诗纪事》(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二,提到了北宋李之才(字挺之)对邵雍的教导和影响。
22.清刘逢禄《刘礼部集》(清道光十年思误斋刻本),卷一,“故皆言维邵雍先天图位乾南坤北。”提到了邵雍的易学见解。
23.清刘肇虞《元明八大家古文》(清乾隆刻本),卷一记序,收录了邵雍的“天心水面亭记”之诗。
24.清陆陇其《三鱼堂集》(清康熙刻本),文集卷四杂著,提到明崇祯时,明廷尊邵雍等人为先贤,从祀孔庙,“列在左丘明下。”
25.清陆圻《威凤堂文集》(清康熙刻本),“邵雍论”提到邵雍的圣贤之说,认为“圣贤之为说于天下者,理与数而已。”
26.清毛奇龄《西河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一百二十二“辨圣学非道学、文辨忠臣不徒死文”,认为邵雍和程颢等人,将道教的“杂说”掺入了儒家学说,篡改了儒家学说。
27.清浦铣《復小斋赋话》(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卷上,收录有邵雍的《洛阳赋》。
28.清钱澄之《田间诗文集》(清康熙刻本),文集卷八说“持满说”,“尝观宋儒邵雍於先天易卦图,以坎离为阴阳之限。”
29.清屈大均《广东文选》(清康熙二十六年三阁书院刻本),卷二,“邵雍谓仲尼以万世为土,我朝祭酒周洪謨亦谓夏商之称王,犹唐虞之称帝。”记载了邵雍对孔子的评价。
30.清任启运《清芬楼遗稿》(清嘉庆二十二年刻本),卷一,记载“邵雍曰:情之溺人也,甚於水。”记载了邵雍的理学言论。
31.清阮元《揅经室集》(四部丛刊景清道光本),续二集卷二,记载“河南邵雍又為先天后天之图,宋之说易者,翕然宗之,以至於今牢不可拔。”评论邵雍的易学成到后世也难以被超越。
32.清孙星衍《孙渊如先生全集》(四部丛刊景清嘉庆兰陵孙氏本),问字堂集卷一杂文一,“又有用八宅之说而为邵雍先天八卦所惑者,邵雍之言何其窒阂也。”提到邵雍的易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33.清孙枝蔚《溉堂集》(清康熙刻本),后集卷四,“安驾似恋邵雍窝。”,对邵雍淡泊名利的品格表示敬仰。
34.清汤来贺《内省斋文集》(清康熙刻本),卷三十祭文行状,“谈经难唤邵雍魂。”,表达了对经学圣人邵雍的追忆。
35.清汪紱《双池文集》(清道光一经堂刻本),卷二,提到了邵雍为后人所推崇。
36.清王鐸《拟山园选集》(清顺治十年王鏞王鑨刻本),卷二十八,提到了邵雍的旷达之性情。
37.清王弘撰《砥斋集》(清康熙十四年刻本),卷四“华阴县重修学宫记”,提到崇祯元年尊邵雍为先贤。
38.清王士禎《带经堂集》(清康熙五十年程哲七略书堂刻本),卷五十一、渔洋文十三,提到邵雍、朱熹等六子学超前儒,从祀孔庙。
39.清王嗣槐《桂山堂诗文选》(清康熙青筠阁刻本),文选卷四,提到邵雍从祀的情况。
40.清王元启《祇平居士集》(清嘉庆十七年刻本),“卷五考歴代庙学考”,提到邵雍从祀的情况。
三、结论
由以上理序不难看出,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新的兴起阶段,同时奠定了於后近九百余年的发展脉路。对邵雍及与之有关的古典文献著作进行整理和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及思想史的认知会有推动作用,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认知工作。
目前学界中,研究某一问题或某一文献者较众,但对于学术文献的整理以致综述等皆为稀少。笔者认为,对于古典文献,以历史线条为基准的整理成果,具有便利学人的积极意义,本文即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而掇成。
作者简介:李亮,1983年1月,男,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