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自由”发展于19世纪中叶,起源于17世纪弥尔顿提出的“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发展经历了商业上的独立、职业化的追求、传播媒介的变化等历史语境的变迁,以及从“作为日常言论自由场地的市民传播圈”到“以企业的理论或以资本的理论为基础的传播圈”。在这些当中,具有一脉相承意义的,还是对于政治权力滥用的警惕和监察政府的“看门狗”的政治内涵的建构。
【关键词】西方 新闻自由 历时建构 政治
0 概述
对于新闻自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对于起源于西方的新闻自由的态度,我们既不能极端的全盘西化,也不能予以全盘否定,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试图揭示:西方新闻自由理念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性建构?新闻自由的理念付诸实践后现实的空间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建构?
1 从“出版自由”到“新闻自由”—一个“乌托邦幻想”?
1644年,约翰·弥尔顿出版的《论出版自由》在西方的新闻自由思想方面被认为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在这部作品中,弥尔顿不赞同政治权力对言论自由的控制,并且,他关于“观点的自由市场”的论证以及后期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论自由》一道被认为是建构西方新闻自由的重要基石。
但是,科贝特却指出“新闻自由完全是一个乌托邦幻想”,因为在弥尔顿的观点里,所有的公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自由的发行书籍、报纸等刊物,这绝对是不可能实现的。竹内郁郎则认为,在弥尔顿那个年代里,从新闻出版自身规模来看,并不大,并且,那时的报纸发行规模还很小,并不需要过多的资本来支持新闻出版,所以,经济上的差距并不会威胁到言论自由,换句话说,但从经济条件来看,每一个人,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自由的传播言论。那么,弥尔顿的观点当然也不是“乌托邦幻想”了。
于是,在弥尔顿那个年代里,要确立以言论自由为首的自由,最大的障碍则是排除来自于政治的不正当压迫和干涉,它核心的内涵则是市民的言论拜托政治权利的控制。直到19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大众化报纸朝着商业化方向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出现建构起‘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相对固定,言论自由也无可厚非的从近代向现代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出版自由”与“新闻自由”也不再单单只有抽象概念,呈现出的历史语境内涵也越发的更加具体,并且更加证明 “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也绝非只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
2 新闻自由的政治内涵—监察政府的“看门狗”?
在“出版自由”到“新闻自由”的演变的期间里,经历了许许多多本质的改变,使得言论自由从“出版自由”的近代形态转变成“新闻自由”的现代形态,但是,在这其中,有着一脉相承的意义的还是对于政治权利滥用的警惕和制约。
有的学者认为,在弥尔顿的观点中,没能够对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进行全面的阐述,只是提出了反对集权主义控制的观点 。
的确如此,弥尔顿最初提出“出版自由”时,他主要所针对的还是“集权”的政治权力对言论传播的控制,而他关于“出版自由”的呼吁,既建构起对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警惕,让人们深刻体悟到控制言论的危害,同时也建构起 一种反抗诉求,寄希望于言论自由来拜托政治权力的束缚,改变依赖政治权力的格局。
到了19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大众报纸的迅速兴起,为新闻和言论传播远离政治权力依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在商业上使得大众报纸能够成功的拜托对政治的经济依赖。诸如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等法律的保护,使得政治权力不能在肆无忌惮的对言论的自由传播加以控制。并且,伴随着现代民主制度的完善,它所建构起的分权制衡的政治权力架构也大大削弱了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危害。“新闻自由”越来越多的承担起对政治权力滥用的警惕,并在这一基础上建构起监察政府的“看门狗”角色。
3 新闻自由的实践成果—现实的自由空间在哪里?
纵观欧洲历史,为新闻自由而进行的最为持久、最早、最猛烈的斗争出现在英国。在这场反抗国家对媒体控制的斗争中,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英国也使得整个欧洲学会了新闻自由和公民政治权力。
但是,如果说英国的长期斗争完成了“言论自由”的反抗使命,促使政府放弃对于言论传播的种种限制,那么,还是美国的宪法第一修正案从司法角度确立了“新闻自由”的现实空间并在法律层面提供了新闻自由的有效保障。
除了宪法“第一修正案”之外,“曾格案”、“萨利文案”以及“五角大楼文件案”等,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新闻自由的现实空间主要还是在大众传媒与政府政治权力之间的对立关系中建构起来的。这大大限制了政府以例如威胁国家安全等借口来侵害公众知情权,同時也限制了政府官员以诽谤的罪名来侵害大众媒体评论、批评政府和政府官员言论的合法权益,新闻自由的现实空间就是在这些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4 结语
人类是群体生活的,面临重重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个人生活中的自由多了,那么对他人以及社会的责任就会变少;同时,在政治生活中,集权多了,虽然效率会提高,但是民主平等就会随之变少。所以,在追求新闻自由的同时,要合理把握一个度,既要发挥出新闻自由赋予公民的合法权益,也要适当约束这一权利的泛滥。
【参考文献】
[1]余家宏,等.新闻学简明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76.
[2]刘海贵.论西方新闻自由观的阶级性和虚伪性[J].新闻爱好者,1999(8).
[3]黄旦.从新闻职业化看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演变[J].浙江大学学报,2004(1).
【关键词】西方 新闻自由 历时建构 政治
0 概述
对于新闻自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对于起源于西方的新闻自由的态度,我们既不能极端的全盘西化,也不能予以全盘否定,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试图揭示:西方新闻自由理念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性建构?新闻自由的理念付诸实践后现实的空间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建构?
1 从“出版自由”到“新闻自由”—一个“乌托邦幻想”?
1644年,约翰·弥尔顿出版的《论出版自由》在西方的新闻自由思想方面被认为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在这部作品中,弥尔顿不赞同政治权力对言论自由的控制,并且,他关于“观点的自由市场”的论证以及后期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论自由》一道被认为是建构西方新闻自由的重要基石。
但是,科贝特却指出“新闻自由完全是一个乌托邦幻想”,因为在弥尔顿的观点里,所有的公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自由的发行书籍、报纸等刊物,这绝对是不可能实现的。竹内郁郎则认为,在弥尔顿那个年代里,从新闻出版自身规模来看,并不大,并且,那时的报纸发行规模还很小,并不需要过多的资本来支持新闻出版,所以,经济上的差距并不会威胁到言论自由,换句话说,但从经济条件来看,每一个人,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自由的传播言论。那么,弥尔顿的观点当然也不是“乌托邦幻想”了。
于是,在弥尔顿那个年代里,要确立以言论自由为首的自由,最大的障碍则是排除来自于政治的不正当压迫和干涉,它核心的内涵则是市民的言论拜托政治权利的控制。直到19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大众化报纸朝着商业化方向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出现建构起‘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相对固定,言论自由也无可厚非的从近代向现代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出版自由”与“新闻自由”也不再单单只有抽象概念,呈现出的历史语境内涵也越发的更加具体,并且更加证明 “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也绝非只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
2 新闻自由的政治内涵—监察政府的“看门狗”?
在“出版自由”到“新闻自由”的演变的期间里,经历了许许多多本质的改变,使得言论自由从“出版自由”的近代形态转变成“新闻自由”的现代形态,但是,在这其中,有着一脉相承的意义的还是对于政治权利滥用的警惕和制约。
有的学者认为,在弥尔顿的观点中,没能够对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进行全面的阐述,只是提出了反对集权主义控制的观点 。
的确如此,弥尔顿最初提出“出版自由”时,他主要所针对的还是“集权”的政治权力对言论传播的控制,而他关于“出版自由”的呼吁,既建构起对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警惕,让人们深刻体悟到控制言论的危害,同时也建构起 一种反抗诉求,寄希望于言论自由来拜托政治权力的束缚,改变依赖政治权力的格局。
到了19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大众报纸的迅速兴起,为新闻和言论传播远离政治权力依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在商业上使得大众报纸能够成功的拜托对政治的经济依赖。诸如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等法律的保护,使得政治权力不能在肆无忌惮的对言论的自由传播加以控制。并且,伴随着现代民主制度的完善,它所建构起的分权制衡的政治权力架构也大大削弱了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危害。“新闻自由”越来越多的承担起对政治权力滥用的警惕,并在这一基础上建构起监察政府的“看门狗”角色。
3 新闻自由的实践成果—现实的自由空间在哪里?
纵观欧洲历史,为新闻自由而进行的最为持久、最早、最猛烈的斗争出现在英国。在这场反抗国家对媒体控制的斗争中,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英国也使得整个欧洲学会了新闻自由和公民政治权力。
但是,如果说英国的长期斗争完成了“言论自由”的反抗使命,促使政府放弃对于言论传播的种种限制,那么,还是美国的宪法第一修正案从司法角度确立了“新闻自由”的现实空间并在法律层面提供了新闻自由的有效保障。
除了宪法“第一修正案”之外,“曾格案”、“萨利文案”以及“五角大楼文件案”等,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新闻自由的现实空间主要还是在大众传媒与政府政治权力之间的对立关系中建构起来的。这大大限制了政府以例如威胁国家安全等借口来侵害公众知情权,同時也限制了政府官员以诽谤的罪名来侵害大众媒体评论、批评政府和政府官员言论的合法权益,新闻自由的现实空间就是在这些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4 结语
人类是群体生活的,面临重重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个人生活中的自由多了,那么对他人以及社会的责任就会变少;同时,在政治生活中,集权多了,虽然效率会提高,但是民主平等就会随之变少。所以,在追求新闻自由的同时,要合理把握一个度,既要发挥出新闻自由赋予公民的合法权益,也要适当约束这一权利的泛滥。
【参考文献】
[1]余家宏,等.新闻学简明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76.
[2]刘海贵.论西方新闻自由观的阶级性和虚伪性[J].新闻爱好者,1999(8).
[3]黄旦.从新闻职业化看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演变[J].浙江大学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