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成为了一门高校必修的课程,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英语学习。但从大部分学校来看,大学英语的教学依旧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忽略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如果想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就需要摆脱本国语言的干扰。本文立足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对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的教学之所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由于汉语英语的交杂使用,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到了本国语言与文化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能机械地记住一些单词,而不能真正地使用语言交流。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突破文化的干扰,展开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当前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把握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方向。
首先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语英语的交叉使用。从全国大部分学校来看,不少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存在汉语英语交叉使用的情况,且在一些办学层次较低的高校表现的尤为明显。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教师仅仅把英语作为教学内容,而没有注重使用英语的学习环境。英语作为一种外语,其学习环境尤为重要,纯英语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感觉,减少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自然也有教师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太差,纯粹使用英语教学往往会使得教学很难开展,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观点看似很有道理,但却是一种因噎废食思维的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差,纯粹使用英语确实很难进行教学。但是这情况恰恰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英语听力纯粹是英语,难道因为学生英语水平差就删去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吗?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困难中学习,在困难中得到锻炼。
其次就是英语背后西方文化学习的缺乏。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根植的文化,离开文化来学习语言势必会带来各种弊端。从全国的大部分高校来看,一方面由于教师对西方文化知识的缺乏,另一方面加上课时的限制和教学任务的规定,导致大学英语的教学极度缺乏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学生对于西方人的信仰、价值观、风俗了解甚少,对于语言背后的文化支撑基本上不了解。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一些英语语言习惯的疑惑。
其实这种模式的教学是一种分离式的教学,也就是说将文化与语言进行了机械式的分离。这样的情况还是受到大学英语教学体制特点的影响。从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性质来看,大部分的学校将其定性为一种语言工具,这就决定了大学英语的学习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而并不是作为学习西方文化而存在的。正如我们前面说到的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这样的课程定性必然会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1]
最后是教师和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缺乏。一般来说优秀的教师和教学骨干所具有的丰富教学经验都来源于他们对教学的研究,他们的主要研究基本上放在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也应该是这样,但是国内的大部分教师受整体教育模式的影响,还是把学生的教学效果放在学生的成绩上,但是往往得不到预想的效果。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乏跨文化意识。
我们知道,英语是一种外来的东西,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虽然中文的一些课程也是语言的学习,但是这些课程本身还属于中国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和其他学科一样。但是英语是属于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它具备了西方文化的特性,因此学习起来需跨越到西方文化中去。但是大部分教师依旧把大学英语的学习和其他学科在性质上等同起来,教学的思维和方式依旧停留在中国文化学习的范畴内。这样跨文化意识的缺乏就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变得扭曲,脱离了其存在的根本。
其实这种跨文化意识的缺乏也同样存在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中。不少的学生往往把以前中学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移植到大学的英语学习中,例如有不少的学生在英语作文的写作中套用中学语文写作中的一些修辞手法,闹出了很多笑话。当然学生的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教师的影响,但是他们对其他学科一些学习方法的借用明显地表现了他们跨文化意识的缺乏。
从以上的各种问题来看,大学英语的教学集中表现为没有突破本国文化的束缚就进入到了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之中。
二、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以及其优势
从上述对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主要体现了没有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因此我们也找到了改变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途径,那就是有效地构建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那么如何进行构建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探讨构建措施之前,我们需要对这一模式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对于这一模式的内涵和其具有的优势应该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分析。
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民族文化和语言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在不同的文化氛围和语言环境下进行的。与我们前面说到的课堂上汉语英语的交叉使用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因为这种交流涉及到的方面较多,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丰俗习惯等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从根本上说更是超越了语言多方位的文化交流学习。[2]
这种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能体现出我们常说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不同民族社会文化的学习,使我们从根本上了解了不同语言的习惯。对于语法、句型的学习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种教学模式的知识结构是极其复杂的,远远超过了以往传统英语教学知识的范畴。在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学知识结构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词汇、句型、语法,还囊括了西方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可以说在这一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门语言学习,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的一种综合的了解。 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使得语言的学习深深根植于它依托的文化,做到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紧密结合。这就给大学英语的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胜任教学的条件不仅要懂英语语言的知识,还要掌握丰富的西方社会文化知识。同时对学生所学的范围进行扩大,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下学生的学习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可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具有较强优势的。首先说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加深了对英语本质和内涵的理解,使得学习的目标直达根本。通过对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学生掌握了英语语言习惯形成的背景,对于中西方语言习惯的差异有了很深的了解。这样就能在英语学习中摆脱本国文化和语言的束缚,能够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变得游刃有余。从最终效果来看,这种模式的教学不但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还使学生对于西方社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枯燥无味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的展开变得较为顺利。一般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普遍较低,一方面自然由于学生的不重视,另一方面也是课堂枯燥乏味造成的。[3]大学英语教学虽然摆脱了昔日“题海战术”的局面,但是教师单纯讲解文章和强调高级词汇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而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使得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增多,知识和种类变得丰富多彩,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知识的兴趣点所在,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基于这一模式的内涵本身,也就是从根本上要做到语言和文化的紧密结合。
首先就应该在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上进行着手,我们知道不少的高校虽然使用统一的教材,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这就为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坚持的基础。教师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该呈现出多种版块的模式,实际的语言学习和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合理的搭配,每一种英语语言习惯的学习都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学习进行支撑,使得语言的学习在相关社会文化了解的辅助下展开。
这种不同板块教学内容的搭配应该和具体的教学课时联系起来,我们知道西方社会文化包罗万象,诚然知识的学习自然是越多越好,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教学课时的限制,因此在社会文化版块的学习选择上应该有所取舍。对于与语言习惯相关的社会文化应该确实做到浅入深出式的学习,毕竟进行深入的社会文化学习并不现实,并且也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其次就是教学课堂形式的转变。我们知道单纯依靠老师讲解,学生无法能够充分地对西方社会文化进行了解。毕竟讲解和文字的介绍对于任何一种知识的学习都是空洞乏味的,且实际教学效果都不太明显的,并且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也是大学教学的一种要求。[4]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课堂形式,效果较为明显的就是组织学生演一些情景剧。
这里情景剧的演绎就不再是以前单纯语言的练习,而是培养学生对西方人生活习惯、风俗人情的了解。例如家庭就餐情景剧中应该引导学生对西方人就餐习惯和就餐礼仪的学习,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赘述。但总的来说通过这样一些情景剧的演绎使得学生能够体会到语言习惯和社会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让学生进入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当然进入的这种生活仅仅是一种模拟。但是学生毕竟感受到了西方人的生活氛围,与以前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和文字叙述的学习来比还是具有了一些实际的意义。另外这样课堂形式极大的发挥了学生课堂主要角色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增强英语实际应用的意识。
最后就是教师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和一些其他课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措施其实却有着紧密的联系,那就是有效促进英语课堂上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面说到的那些措施的运行基础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西方社会文化的知识,而对于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师来说这一方面的知识是相对缺乏的。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知识的学习,从而完善教学所需知识的储备。英语教师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更多需要广度,而不是深度,毕竟是为了辅助英语语言的教学,与这方面专门的研究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5]
一般来说大部分高校都有丰富的选修课程,学生应该积极的选择一些关于西方文化学习的课程,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对西方社会的历史、思想发展进行一定的了解,这些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学校也应该注意英语教学和关于西方文化选修课的之间的联系,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尽量在时间上将他们错开,保证学生能有时间学习。
四、结语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都能够发挥其有效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积极的学习西方文化的知识,充分理解西方文化,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对语言的学习进行研究。教师应该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可能会带来英语学习上的障碍。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但是目的却不止步于此,更多培养学生对语言背后的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文倩.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8:93-94.
[2]糜艳庆. 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66-69.
[3]李志强. 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2012,33:117-118.
[4]刘慧.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2:125-126.
[5]杜晖.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4,05:39-41.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的教学之所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由于汉语英语的交杂使用,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到了本国语言与文化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能机械地记住一些单词,而不能真正地使用语言交流。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突破文化的干扰,展开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当前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把握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方向。
首先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语英语的交叉使用。从全国大部分学校来看,不少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存在汉语英语交叉使用的情况,且在一些办学层次较低的高校表现的尤为明显。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教师仅仅把英语作为教学内容,而没有注重使用英语的学习环境。英语作为一种外语,其学习环境尤为重要,纯英语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感觉,减少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自然也有教师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太差,纯粹使用英语教学往往会使得教学很难开展,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观点看似很有道理,但却是一种因噎废食思维的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差,纯粹使用英语确实很难进行教学。但是这情况恰恰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英语听力纯粹是英语,难道因为学生英语水平差就删去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吗?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困难中学习,在困难中得到锻炼。
其次就是英语背后西方文化学习的缺乏。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根植的文化,离开文化来学习语言势必会带来各种弊端。从全国的大部分高校来看,一方面由于教师对西方文化知识的缺乏,另一方面加上课时的限制和教学任务的规定,导致大学英语的教学极度缺乏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学生对于西方人的信仰、价值观、风俗了解甚少,对于语言背后的文化支撑基本上不了解。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一些英语语言习惯的疑惑。
其实这种模式的教学是一种分离式的教学,也就是说将文化与语言进行了机械式的分离。这样的情况还是受到大学英语教学体制特点的影响。从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性质来看,大部分的学校将其定性为一种语言工具,这就决定了大学英语的学习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而并不是作为学习西方文化而存在的。正如我们前面说到的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这样的课程定性必然会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1]
最后是教师和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缺乏。一般来说优秀的教师和教学骨干所具有的丰富教学经验都来源于他们对教学的研究,他们的主要研究基本上放在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也应该是这样,但是国内的大部分教师受整体教育模式的影响,还是把学生的教学效果放在学生的成绩上,但是往往得不到预想的效果。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乏跨文化意识。
我们知道,英语是一种外来的东西,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虽然中文的一些课程也是语言的学习,但是这些课程本身还属于中国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和其他学科一样。但是英语是属于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它具备了西方文化的特性,因此学习起来需跨越到西方文化中去。但是大部分教师依旧把大学英语的学习和其他学科在性质上等同起来,教学的思维和方式依旧停留在中国文化学习的范畴内。这样跨文化意识的缺乏就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变得扭曲,脱离了其存在的根本。
其实这种跨文化意识的缺乏也同样存在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中。不少的学生往往把以前中学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移植到大学的英语学习中,例如有不少的学生在英语作文的写作中套用中学语文写作中的一些修辞手法,闹出了很多笑话。当然学生的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教师的影响,但是他们对其他学科一些学习方法的借用明显地表现了他们跨文化意识的缺乏。
从以上的各种问题来看,大学英语的教学集中表现为没有突破本国文化的束缚就进入到了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之中。
二、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以及其优势
从上述对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主要体现了没有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因此我们也找到了改变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途径,那就是有效地构建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那么如何进行构建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探讨构建措施之前,我们需要对这一模式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对于这一模式的内涵和其具有的优势应该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分析。
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民族文化和语言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在不同的文化氛围和语言环境下进行的。与我们前面说到的课堂上汉语英语的交叉使用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因为这种交流涉及到的方面较多,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丰俗习惯等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从根本上说更是超越了语言多方位的文化交流学习。[2]
这种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能体现出我们常说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不同民族社会文化的学习,使我们从根本上了解了不同语言的习惯。对于语法、句型的学习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种教学模式的知识结构是极其复杂的,远远超过了以往传统英语教学知识的范畴。在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学知识结构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词汇、句型、语法,还囊括了西方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可以说在这一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门语言学习,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的一种综合的了解。 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使得语言的学习深深根植于它依托的文化,做到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紧密结合。这就给大学英语的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胜任教学的条件不仅要懂英语语言的知识,还要掌握丰富的西方社会文化知识。同时对学生所学的范围进行扩大,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下学生的学习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可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具有较强优势的。首先说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加深了对英语本质和内涵的理解,使得学习的目标直达根本。通过对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学生掌握了英语语言习惯形成的背景,对于中西方语言习惯的差异有了很深的了解。这样就能在英语学习中摆脱本国文化和语言的束缚,能够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变得游刃有余。从最终效果来看,这种模式的教学不但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还使学生对于西方社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枯燥无味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的展开变得较为顺利。一般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普遍较低,一方面自然由于学生的不重视,另一方面也是课堂枯燥乏味造成的。[3]大学英语教学虽然摆脱了昔日“题海战术”的局面,但是教师单纯讲解文章和强调高级词汇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而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使得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增多,知识和种类变得丰富多彩,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知识的兴趣点所在,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基于这一模式的内涵本身,也就是从根本上要做到语言和文化的紧密结合。
首先就应该在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上进行着手,我们知道不少的高校虽然使用统一的教材,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这就为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坚持的基础。教师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该呈现出多种版块的模式,实际的语言学习和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合理的搭配,每一种英语语言习惯的学习都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学习进行支撑,使得语言的学习在相关社会文化了解的辅助下展开。
这种不同板块教学内容的搭配应该和具体的教学课时联系起来,我们知道西方社会文化包罗万象,诚然知识的学习自然是越多越好,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教学课时的限制,因此在社会文化版块的学习选择上应该有所取舍。对于与语言习惯相关的社会文化应该确实做到浅入深出式的学习,毕竟进行深入的社会文化学习并不现实,并且也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其次就是教学课堂形式的转变。我们知道单纯依靠老师讲解,学生无法能够充分地对西方社会文化进行了解。毕竟讲解和文字的介绍对于任何一种知识的学习都是空洞乏味的,且实际教学效果都不太明显的,并且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也是大学教学的一种要求。[4]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课堂形式,效果较为明显的就是组织学生演一些情景剧。
这里情景剧的演绎就不再是以前单纯语言的练习,而是培养学生对西方人生活习惯、风俗人情的了解。例如家庭就餐情景剧中应该引导学生对西方人就餐习惯和就餐礼仪的学习,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赘述。但总的来说通过这样一些情景剧的演绎使得学生能够体会到语言习惯和社会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让学生进入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当然进入的这种生活仅仅是一种模拟。但是学生毕竟感受到了西方人的生活氛围,与以前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和文字叙述的学习来比还是具有了一些实际的意义。另外这样课堂形式极大的发挥了学生课堂主要角色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增强英语实际应用的意识。
最后就是教师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和一些其他课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措施其实却有着紧密的联系,那就是有效促进英语课堂上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面说到的那些措施的运行基础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西方社会文化的知识,而对于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师来说这一方面的知识是相对缺乏的。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知识的学习,从而完善教学所需知识的储备。英语教师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更多需要广度,而不是深度,毕竟是为了辅助英语语言的教学,与这方面专门的研究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5]
一般来说大部分高校都有丰富的选修课程,学生应该积极的选择一些关于西方文化学习的课程,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对西方社会的历史、思想发展进行一定的了解,这些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学校也应该注意英语教学和关于西方文化选修课的之间的联系,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尽量在时间上将他们错开,保证学生能有时间学习。
四、结语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都能够发挥其有效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积极的学习西方文化的知识,充分理解西方文化,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对语言的学习进行研究。教师应该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可能会带来英语学习上的障碍。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但是目的却不止步于此,更多培养学生对语言背后的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文倩.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8:93-94.
[2]糜艳庆. 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66-69.
[3]李志强. 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2012,33:117-118.
[4]刘慧.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2:125-126.
[5]杜晖.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4,0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