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俊娜被认为中国最有时代代表性的女画家之一,她以优雅、神秘、轻松、灵动、散发着梦幻般光芒的画面感动观众,她不刻意模仿别人,也很少认真地去研究某家某派,她也曾说一些大师影响过她:比如毕家索、雷偌阿、巴尔蒂斯、弗兰西斯卡……。从许多关于她的评论文章中,很少把她与17世纪荷兰小画派代表人物之一维米尔相比较。维米尔擅长营造中产阶级家庭宁静温馨氛围,画面透逸出温婉、平和、沉静的气质,具有永恒的纪念意义。实际上,这两位艺术家无论在题材、绘画语言、个人喜好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二者选题单一,都源自私密的家庭生活和个人感受,没有什么宏伟主题和想要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意义。夏俊娜题材几乎是千篇一律的相对静止的人物、瓶花、果盘,它们与讲究的结构、简括的外形、绚烂璀璨的色彩共同构筑咸古典与印象交汇的意境。维米尔题材总是家庭生活中极为平常的片段和瞬间,人物总是阅读、沉思、告别以及操持家事等,室内景物始终是“米什兰”老屋及新居的房间、左侧的窗扇、土耳其桌毯、蓝天鹅绒靠背的椅子、几件乐器、墙上挂着的荷兰地图,以及不同质地的日用器皿等……。两位艺术家都是将人物静物化,画面自然地流溢出亲切感,对青春、爱情、生活、自然充满美好憧憬和热烈礼赞。平静和心满意足的日子里蕴藏着生活的真正快乐。
其次,就绘画语言方面他们都是光色大师,二者画面都凸现出一种玻璃的质感和迷幻光斑。夏俊娜的色彩犹如不太强烈的暖光照射彩色玻璃,绯红与白粉撞击成娴熟而个性化的暖灰,寒曦剔透间豁然燃烧出紫石英与田黄的华彩,古典梦境般的绚烂后面有一种云母似的熠熠发光的东西,紧紧地吸引住你。维米尔的画拥有精致宝石般的明晰、端庄、静穆之美。好象隔着透明玻璃般,异常清澈和纯净,清冷的调子中透射出黄色与兰色的典雅绚烂。光是他们画中无所不在的主导。夏俊娜作品如同一道道奇异光华的盛宴,繁花似锦般丰富:维米尔用光关注视觉意象和拥抱空间。在《室内读信的少女》中,信的封闭和地图的开放、私人空间和公共场所的对照关系都是通过光来揭示。地图的轻微不平,不是画家所真正在意的,他在意的是用这不平整的表面来探讨光的表现力。夏俊娜和维米尔对纯色都有所偏好。夏俊娜尽量用纯颜料做底。给后面的工作留余地,色域之间的衔接很自然,经常留有班驳的空白,显得活泼灵动:维米尔几乎只用纯色作画,画面的颜色有很高的饱和度,如果需要一块红色,维米尔就会以棕色或橘黄色与之相邻来降低其明度,避免过分热烈的调子出现。另外,夏俊娜和维米尔在光、色和局部抽象性、表现性方面都或多或少体现着印象派的作画方式。夏俊娜抛弃了常规的三维空间处理方式,近处虚化、远处实在,该亮的地方暗,该暗的地方却是亮。一片植物或是花卉,你能感觉到绚丽与缤纷,你却找不到具体的生长结构。这种处理方式在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让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些神秘、梦幻的光斑。维米尔有时用交错并置的色点来模拟色晕的效果,这种类似印象派的作画方式也能让我们看到画面一些闪烁的光斑。维米尔的画从近处观察局部,视觉印象有些含混不清。而后退到一定距离后观察,却会产生令人震惊的三度空间真实感。
第三,对于个人喜好来说,二者也有着相似之处。他们对阳光有着独特的偏好。夏俊娜喜欢阳光,画上阳光和家中阳光一样灿烂,因为她认为阳光下的色彩是最真实的。在家中为了增加客厅的采光,她把原来阳台与客厅之间的隔断打通,阳光就可以毫无阻挡地自由穿行。屋子的地面满铺了点缀淡蓝色小方块的淡黄色方砖,反射着淡淡的光。让整个屋子更加明亮。阳光灿烂的午后。她会把自己心爱的画架摆到窗前,与心灵和色彩进行一场激情的对话。维米尔对阳光的喜好是众所周知的。左侧的窗扇不仅使画面充满空间感,而且给他的狭小的天地抹上一层抒情的色彩:明亮而温暖的阳光给人以宁静的愉悦之感,朦胧而晦暗的冥色使人生出惆怅、忧郁之情。他们都喜欢简洁、明快的方形。在夏俊娜的家里,沙发是方形的,茶几是方形的,吊柜把手是方形的,沙发布上的图案是中国的方块字,窗帘是方形的暗格,地面上铺的砖也是大方块中套有小方块,就连阳台靠里侧墙上贴的壁砖也是由小方块组成的。在维米尔的画中我们也能看到这些明快的方形:窗户、门框、画框、荷兰地图、桌椅以及方形的地板,维米尔常以这些方形元素经营和分割画面。夏俊娜喜欢把家收拾得十分清爽,维米尔所生活的德尔夫特也是一座十分整齐、清洁的城市。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们绘画中对瓷器的质感表现。对于夏俊娜来说,其作品固然异国情调浓郁,但作为一个中国本土艺术家,中国传统的人文艺术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瓷器是中国象征性符号,它成为夏俊娜绘画图式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非常自然的。在维米尔的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中国瓷器的质感。维米尔的父亲是一位绢纺织商人,他所住的德尔夫特市仿制中国青花瓷的烧瓷工艺在欧洲也颇为有名。维米尔对舶来的中国文明应该有着艺术家本能的敏感。在他的作品中,人物突出于背景之上的空间感,闪耀在物体之上的明柔光线,以及他比较喜欢用的蓝色,让人联想到瓷器或仿瓷之精陶。他画里人物似乎总是有着浑圆的体积、清晰的轮廓线,照射其上的白昼光线总是明澈柔和,顺着人体、服饰的表面流溢四散,又静如止水,这一切也是对瓷器质感的感悟。维米尔的画洋溢着一种“明晰、尊贵以及静穆之美”,这也接近瓷器的气质。
当然,除了上述相似之处外,他们的作品也体现了各自特点和本民族的特征。如,夏俊娜的作品中更多一些中国文人画的气质写意性,也较多产。而维米尔的作品中更多体现出北欧民族的哲理性和精工细做的特点,画作较少,但件件精品。夏俊娜的三维空间相应弱化,而维米尔的三维空间更加真实,等等。由于本文中心探讨的是二者的相似性,故在此对二者的不同点不再展开论述。
夏俊娜和维米尔绘画作品之所以有诸多相似之处,主要是缘于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存在高度契合性。他们将人与艺术、生活与画画交融为统一的人生旅途,旅途的终点是未下的,但过程却充满了魅力。他们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性情随和真诚。对人和自然倾注深情与关怀。作画重于作品、过程重于结果,发自内心地对人、事、物的美好观点予以描述与保存。在他们的创作中,没有社会批判,也没有观念的介入,有的只是纯正的绘画性。他们无意于情节上的引人入胜,而是着力从平凡、普通的生活场面中发掘诗意。维米尔显然没有伦勃朗的雄厚博大,也不如哈尔斯那样豪放不羁,但却颇能以朴实真挚的抒情打动人心。正是像他们这种用心灵作画的艺术家才能将艺术市场置之度外。他们的画面在温婉、平和、沉静的气质中还飘散着淡淡的愁绪,这种愁绪让我想到著名学者叶嘉莹女士的一句话:“以悲观的体验,过乐观的生活:以无声的觉悟,做有声的事业。”无论是夏俊娜今天的走红还是维米尔隔了两个世纪才被“发现”,都无法影响他们个人和作品本身的价值和魅力。
首先,二者选题单一,都源自私密的家庭生活和个人感受,没有什么宏伟主题和想要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意义。夏俊娜题材几乎是千篇一律的相对静止的人物、瓶花、果盘,它们与讲究的结构、简括的外形、绚烂璀璨的色彩共同构筑咸古典与印象交汇的意境。维米尔题材总是家庭生活中极为平常的片段和瞬间,人物总是阅读、沉思、告别以及操持家事等,室内景物始终是“米什兰”老屋及新居的房间、左侧的窗扇、土耳其桌毯、蓝天鹅绒靠背的椅子、几件乐器、墙上挂着的荷兰地图,以及不同质地的日用器皿等……。两位艺术家都是将人物静物化,画面自然地流溢出亲切感,对青春、爱情、生活、自然充满美好憧憬和热烈礼赞。平静和心满意足的日子里蕴藏着生活的真正快乐。
其次,就绘画语言方面他们都是光色大师,二者画面都凸现出一种玻璃的质感和迷幻光斑。夏俊娜的色彩犹如不太强烈的暖光照射彩色玻璃,绯红与白粉撞击成娴熟而个性化的暖灰,寒曦剔透间豁然燃烧出紫石英与田黄的华彩,古典梦境般的绚烂后面有一种云母似的熠熠发光的东西,紧紧地吸引住你。维米尔的画拥有精致宝石般的明晰、端庄、静穆之美。好象隔着透明玻璃般,异常清澈和纯净,清冷的调子中透射出黄色与兰色的典雅绚烂。光是他们画中无所不在的主导。夏俊娜作品如同一道道奇异光华的盛宴,繁花似锦般丰富:维米尔用光关注视觉意象和拥抱空间。在《室内读信的少女》中,信的封闭和地图的开放、私人空间和公共场所的对照关系都是通过光来揭示。地图的轻微不平,不是画家所真正在意的,他在意的是用这不平整的表面来探讨光的表现力。夏俊娜和维米尔对纯色都有所偏好。夏俊娜尽量用纯颜料做底。给后面的工作留余地,色域之间的衔接很自然,经常留有班驳的空白,显得活泼灵动:维米尔几乎只用纯色作画,画面的颜色有很高的饱和度,如果需要一块红色,维米尔就会以棕色或橘黄色与之相邻来降低其明度,避免过分热烈的调子出现。另外,夏俊娜和维米尔在光、色和局部抽象性、表现性方面都或多或少体现着印象派的作画方式。夏俊娜抛弃了常规的三维空间处理方式,近处虚化、远处实在,该亮的地方暗,该暗的地方却是亮。一片植物或是花卉,你能感觉到绚丽与缤纷,你却找不到具体的生长结构。这种处理方式在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让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些神秘、梦幻的光斑。维米尔有时用交错并置的色点来模拟色晕的效果,这种类似印象派的作画方式也能让我们看到画面一些闪烁的光斑。维米尔的画从近处观察局部,视觉印象有些含混不清。而后退到一定距离后观察,却会产生令人震惊的三度空间真实感。
第三,对于个人喜好来说,二者也有着相似之处。他们对阳光有着独特的偏好。夏俊娜喜欢阳光,画上阳光和家中阳光一样灿烂,因为她认为阳光下的色彩是最真实的。在家中为了增加客厅的采光,她把原来阳台与客厅之间的隔断打通,阳光就可以毫无阻挡地自由穿行。屋子的地面满铺了点缀淡蓝色小方块的淡黄色方砖,反射着淡淡的光。让整个屋子更加明亮。阳光灿烂的午后。她会把自己心爱的画架摆到窗前,与心灵和色彩进行一场激情的对话。维米尔对阳光的喜好是众所周知的。左侧的窗扇不仅使画面充满空间感,而且给他的狭小的天地抹上一层抒情的色彩:明亮而温暖的阳光给人以宁静的愉悦之感,朦胧而晦暗的冥色使人生出惆怅、忧郁之情。他们都喜欢简洁、明快的方形。在夏俊娜的家里,沙发是方形的,茶几是方形的,吊柜把手是方形的,沙发布上的图案是中国的方块字,窗帘是方形的暗格,地面上铺的砖也是大方块中套有小方块,就连阳台靠里侧墙上贴的壁砖也是由小方块组成的。在维米尔的画中我们也能看到这些明快的方形:窗户、门框、画框、荷兰地图、桌椅以及方形的地板,维米尔常以这些方形元素经营和分割画面。夏俊娜喜欢把家收拾得十分清爽,维米尔所生活的德尔夫特也是一座十分整齐、清洁的城市。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们绘画中对瓷器的质感表现。对于夏俊娜来说,其作品固然异国情调浓郁,但作为一个中国本土艺术家,中国传统的人文艺术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瓷器是中国象征性符号,它成为夏俊娜绘画图式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非常自然的。在维米尔的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中国瓷器的质感。维米尔的父亲是一位绢纺织商人,他所住的德尔夫特市仿制中国青花瓷的烧瓷工艺在欧洲也颇为有名。维米尔对舶来的中国文明应该有着艺术家本能的敏感。在他的作品中,人物突出于背景之上的空间感,闪耀在物体之上的明柔光线,以及他比较喜欢用的蓝色,让人联想到瓷器或仿瓷之精陶。他画里人物似乎总是有着浑圆的体积、清晰的轮廓线,照射其上的白昼光线总是明澈柔和,顺着人体、服饰的表面流溢四散,又静如止水,这一切也是对瓷器质感的感悟。维米尔的画洋溢着一种“明晰、尊贵以及静穆之美”,这也接近瓷器的气质。
当然,除了上述相似之处外,他们的作品也体现了各自特点和本民族的特征。如,夏俊娜的作品中更多一些中国文人画的气质写意性,也较多产。而维米尔的作品中更多体现出北欧民族的哲理性和精工细做的特点,画作较少,但件件精品。夏俊娜的三维空间相应弱化,而维米尔的三维空间更加真实,等等。由于本文中心探讨的是二者的相似性,故在此对二者的不同点不再展开论述。
夏俊娜和维米尔绘画作品之所以有诸多相似之处,主要是缘于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存在高度契合性。他们将人与艺术、生活与画画交融为统一的人生旅途,旅途的终点是未下的,但过程却充满了魅力。他们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性情随和真诚。对人和自然倾注深情与关怀。作画重于作品、过程重于结果,发自内心地对人、事、物的美好观点予以描述与保存。在他们的创作中,没有社会批判,也没有观念的介入,有的只是纯正的绘画性。他们无意于情节上的引人入胜,而是着力从平凡、普通的生活场面中发掘诗意。维米尔显然没有伦勃朗的雄厚博大,也不如哈尔斯那样豪放不羁,但却颇能以朴实真挚的抒情打动人心。正是像他们这种用心灵作画的艺术家才能将艺术市场置之度外。他们的画面在温婉、平和、沉静的气质中还飘散着淡淡的愁绪,这种愁绪让我想到著名学者叶嘉莹女士的一句话:“以悲观的体验,过乐观的生活:以无声的觉悟,做有声的事业。”无论是夏俊娜今天的走红还是维米尔隔了两个世纪才被“发现”,都无法影响他们个人和作品本身的价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