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子:
我3岁时父母离异,一直在单亲家庭长大,妻子这两年跟我吵架时,动不动就拿“单亲家庭”说事儿,说我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性格有问题,不会处理婚姻家庭矛盾,老被她指责,这让我很反感。我该怎么办?
小陈
小陈:
你好!
现在受一些相亲节目的影响和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导致人们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对单亲家庭的人产生不应有的刻板印象或偏见,如:单亲家庭的人性格必定孤僻等。泛泛地贴标签不仅不严谨,还会错杀一大片。事实上,也有许多单亲家庭背景的人成长得很好,性格开朗、阳光,而且特别懂得珍惜情感、愿意付出、会爱人。
单亲家庭长大的经历不是你的错,单亲家庭不是你的选择,你只能被动接受;另外,有些单亲孩子的养育环境并不一定差过双亲,例如有吵架、家暴、虐待的双亲,可能对孩子的影响和伤害更大;溺爱、娇纵的父母养育的孩子其性格有问题的大有人在。所以,单亲家庭长大的经历不能由此推断你的性格必然有问题,这个逻辑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希望你不要有心理负担,或产生不必要的自卑感。当你足够自信时,你就可以把妻子的话仅当作她吵架时的口不择言,或吵不过你、理屈词穷时的反击“工具”,仅把它限定在吵架的范畴——对应的情绪是讨厌、反感,而不是理解为遭到攻击从而受伤或暴怒。这样你才能开玩笑地抗议“有事说事,不能搞单亲歧视啊”。
如果再吵架,你要问清楚她所指的你的性格问题是什么,其实说性格都有点大了,应该问她具体哪些事情让她觉得你做得不够好:是偏激还是内向,还是不够体贴?是对她还是待人的模式过于直率、不圆滑?很多情况可能只是她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也可能是她的需求过分或你不理解或做不到,更有可能仅仅是两人在待人处事上有不同的看法和價值观。澄清问题后,各抒己见,要么相互满足,要么相互妥协,还可以求同存异,但不要随便给人贴标签、下定义,上升到人格层面。
圆子
我3岁时父母离异,一直在单亲家庭长大,妻子这两年跟我吵架时,动不动就拿“单亲家庭”说事儿,说我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性格有问题,不会处理婚姻家庭矛盾,老被她指责,这让我很反感。我该怎么办?
小陈
小陈:
你好!
现在受一些相亲节目的影响和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导致人们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对单亲家庭的人产生不应有的刻板印象或偏见,如:单亲家庭的人性格必定孤僻等。泛泛地贴标签不仅不严谨,还会错杀一大片。事实上,也有许多单亲家庭背景的人成长得很好,性格开朗、阳光,而且特别懂得珍惜情感、愿意付出、会爱人。
单亲家庭长大的经历不是你的错,单亲家庭不是你的选择,你只能被动接受;另外,有些单亲孩子的养育环境并不一定差过双亲,例如有吵架、家暴、虐待的双亲,可能对孩子的影响和伤害更大;溺爱、娇纵的父母养育的孩子其性格有问题的大有人在。所以,单亲家庭长大的经历不能由此推断你的性格必然有问题,这个逻辑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希望你不要有心理负担,或产生不必要的自卑感。当你足够自信时,你就可以把妻子的话仅当作她吵架时的口不择言,或吵不过你、理屈词穷时的反击“工具”,仅把它限定在吵架的范畴——对应的情绪是讨厌、反感,而不是理解为遭到攻击从而受伤或暴怒。这样你才能开玩笑地抗议“有事说事,不能搞单亲歧视啊”。
如果再吵架,你要问清楚她所指的你的性格问题是什么,其实说性格都有点大了,应该问她具体哪些事情让她觉得你做得不够好:是偏激还是内向,还是不够体贴?是对她还是待人的模式过于直率、不圆滑?很多情况可能只是她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也可能是她的需求过分或你不理解或做不到,更有可能仅仅是两人在待人处事上有不同的看法和價值观。澄清问题后,各抒己见,要么相互满足,要么相互妥协,还可以求同存异,但不要随便给人贴标签、下定义,上升到人格层面。
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