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间的爱,有很多种。比如,基于亲情之爱、基于友情之爱、基于两情之爱,等等。回望我们的人生历程,我们每一个人,或许都经受过这三种爱的滋润、包围和表达。然而,还有一种爱,很少有人真正体认过,但不应该被缺席,更不应该被遗忘。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经验中,存在于我们的生命场域中——那便是教育的爱。
教育的爱,既没有像亲情的爱那样来得浓烈沉郁,也没有像友情的爱那样来得长续绵延,更没有像两情的爱那样恣意汪洋。它不以功利为导向,不以私情为沟壑,不以世俗为框限。它朴素,所以有人不屑一顾;它真实,所以使人不以为然;它日常,所以令人不可名状;它细微,所以叫人不知端倪——朴素、真实、日常、细微是它的“素颜”,比两情的爱、友情的爱、亲情的爱更加稀缺,也更弥足珍贵。它,只是因为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时空而遭遇,存在于一个个稚嫩的孩子身上,发生在一间间普通的教室里,呈现在一堂堂朴素的课程里,映现在一位位老师的课堂中。
这一切,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在台湾看到的一幕幕教育
场景、一个个教育现场、一间间
教室。
2015年9月,我有幸被公派至台湾地区做交换生。对于一个此前从未出过“远门”读书的我而言,对台湾之行抱有一些憧憬和期待——台湾地区的教育是怎么样的?是和我们的教育一样吗?我带着这些狐疑,多次走进台湾的教育现场,先后参观考察20余所台湾中小学,聆听近100节现场教学,与20余位一线教师进行交流,整理了10万余字的课堂实录。
是这样的一幕幕教育现场,让我感到震撼和敬意——
当我看到,老师蹲下来笑意盈盈地、亲切地对小朋友们说“早上好”时,我知道,那蹲下来的一刹那,便是教育的爱,也是对教育的爱的最佳诠释。没有爱,她无论如何也不会蹲下来,亦无须蹲下来,或许更不会笑脸相迎。这时,教育的爱,就是俯身一刹那最优美的姿态和风景。
当我看到,老师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学习困难的学生面对面坐在一起,像聊天一样,耐心教导启发学生时,我知道,那是教育的爱。这时,教育的爱,就是一种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信念。
当我看到,老师对课堂上遇到难题茫然无措的学生说“让我们一起来解决”时,我知道,那是教育的爱。这时,教育的爱,就是一种安全和信任的期待及回应。
当我看到,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那种特别亲密无间的关系时,我知道,那是教育的爱,更是我们渴望已久的教育情景: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严肃、刻板、固执的老师,学生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的、呆若木鸡的学生。在教育的爱的环境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课堂氛围融洽,师生互动频繁,一种真正基于教育的爱的关系建立起来: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热场、互相聊天,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隔阂,学生不再“视学舍如囹圄而不入, 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这时,教育的爱,就是一种民主平等关系的表达。
当我忆起,台湾地区的教师对我们这些“大陆生”总是予以表扬和鼓励、报以掌声时,我知道,那是教育的爱,是教育的大爱,是一种跨越边界的爱,更是超越一切的爱。这时,教育的爱,就是最上位的、最高贵的一种情感。
至今回忆起这一幕幕教育场景时,我曾经试图搜刮我那“可怜”而“贫瘠”的教育记忆,希望能找回类似的场景,然而我失败了。我发现,此前我既无对教育的爱的一般概念,亦无对教育的爱的深刻理解。我理解的爱和认知的爱以及感受到的爱,是沉默的,无形的,虚无的,空泛的。特别是对于师生在教育情境下以及课堂环境中的爱,我几乎从未有幸“邂逅”过,也未被激活过。而现在,这一切都刻写在我的脑海里。不仅完全颠覆了我对教育的认知,而且也导致了我对教育的转向。此刻,我才顿悟我的恩师朱永新先生说“教育是爱的事业”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更使我理解了爱是新教育的精魂。
教育是为人的、属人的、爱人的伟业;爱是温暖的、柔软的、光辉的人性!教育,最需要爱。教育是爱的国度,是用爱做经纬的时空编织!教育的爱,首先就意味着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爱世界。
所以,让我们一起用爱走进教育,把爱洒进每个孩子心中,用爱点燃教育,用爱照亮教育,使教育喷发出爱的味道,焕发出爱的原光!
教育之路,以爱当步!假以时日,必定彩霞满天!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公共管理学院)
教育的爱,既没有像亲情的爱那样来得浓烈沉郁,也没有像友情的爱那样来得长续绵延,更没有像两情的爱那样恣意汪洋。它不以功利为导向,不以私情为沟壑,不以世俗为框限。它朴素,所以有人不屑一顾;它真实,所以使人不以为然;它日常,所以令人不可名状;它细微,所以叫人不知端倪——朴素、真实、日常、细微是它的“素颜”,比两情的爱、友情的爱、亲情的爱更加稀缺,也更弥足珍贵。它,只是因为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时空而遭遇,存在于一个个稚嫩的孩子身上,发生在一间间普通的教室里,呈现在一堂堂朴素的课程里,映现在一位位老师的课堂中。
这一切,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在台湾看到的一幕幕教育
场景、一个个教育现场、一间间
教室。
2015年9月,我有幸被公派至台湾地区做交换生。对于一个此前从未出过“远门”读书的我而言,对台湾之行抱有一些憧憬和期待——台湾地区的教育是怎么样的?是和我们的教育一样吗?我带着这些狐疑,多次走进台湾的教育现场,先后参观考察20余所台湾中小学,聆听近100节现场教学,与20余位一线教师进行交流,整理了10万余字的课堂实录。
是这样的一幕幕教育现场,让我感到震撼和敬意——
当我看到,老师蹲下来笑意盈盈地、亲切地对小朋友们说“早上好”时,我知道,那蹲下来的一刹那,便是教育的爱,也是对教育的爱的最佳诠释。没有爱,她无论如何也不会蹲下来,亦无须蹲下来,或许更不会笑脸相迎。这时,教育的爱,就是俯身一刹那最优美的姿态和风景。
当我看到,老师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学习困难的学生面对面坐在一起,像聊天一样,耐心教导启发学生时,我知道,那是教育的爱。这时,教育的爱,就是一种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信念。
当我看到,老师对课堂上遇到难题茫然无措的学生说“让我们一起来解决”时,我知道,那是教育的爱。这时,教育的爱,就是一种安全和信任的期待及回应。
当我看到,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那种特别亲密无间的关系时,我知道,那是教育的爱,更是我们渴望已久的教育情景: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严肃、刻板、固执的老师,学生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的、呆若木鸡的学生。在教育的爱的环境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课堂氛围融洽,师生互动频繁,一种真正基于教育的爱的关系建立起来: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热场、互相聊天,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隔阂,学生不再“视学舍如囹圄而不入, 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这时,教育的爱,就是一种民主平等关系的表达。
当我忆起,台湾地区的教师对我们这些“大陆生”总是予以表扬和鼓励、报以掌声时,我知道,那是教育的爱,是教育的大爱,是一种跨越边界的爱,更是超越一切的爱。这时,教育的爱,就是最上位的、最高贵的一种情感。
至今回忆起这一幕幕教育场景时,我曾经试图搜刮我那“可怜”而“贫瘠”的教育记忆,希望能找回类似的场景,然而我失败了。我发现,此前我既无对教育的爱的一般概念,亦无对教育的爱的深刻理解。我理解的爱和认知的爱以及感受到的爱,是沉默的,无形的,虚无的,空泛的。特别是对于师生在教育情境下以及课堂环境中的爱,我几乎从未有幸“邂逅”过,也未被激活过。而现在,这一切都刻写在我的脑海里。不仅完全颠覆了我对教育的认知,而且也导致了我对教育的转向。此刻,我才顿悟我的恩师朱永新先生说“教育是爱的事业”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更使我理解了爱是新教育的精魂。
教育是为人的、属人的、爱人的伟业;爱是温暖的、柔软的、光辉的人性!教育,最需要爱。教育是爱的国度,是用爱做经纬的时空编织!教育的爱,首先就意味着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爱世界。
所以,让我们一起用爱走进教育,把爱洒进每个孩子心中,用爱点燃教育,用爱照亮教育,使教育喷发出爱的味道,焕发出爱的原光!
教育之路,以爱当步!假以时日,必定彩霞满天!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