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专业着力解决校企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fuwe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控技术专业以行业龙头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为依托,深度融合,坚持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道路。数控专业与企业全方位对接,构建多维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数控专业 校企对接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文件《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指出: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笔者有以下想法。
  一、强化三个模式
  1.以行业龙头为依托,构建多维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数控专业认真贯彻16号文,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按照学院“给我三年时间,还你一个有教养、有本领的孩子”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我院“校企合作办学,主动服务社会”的优势,以行业龙头“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为依托,深度融合,坚持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道路。数控专业作为广州市示范性专业,学院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及广东省数控行业发展动态,积极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以行业龙头为依托,深度融合,构建多维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3年的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既能编程,又能熟练操作的数控高端技能型人才,使其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充分发挥示范性作用,带动我院其他专业共同发展。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企业专家担任数控专业的客座教授,参与数控技术主要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专家结合企业和行业的实际情况给数控专业提出了科学的建议,使人才培养标准更符合市场的要求。该公司的企业专家定期到学校给学生作报告,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用人的一些要求,学生提前接触了企业文化。数控专业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实现深度合作的同时也与其他知名企业合作,如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广州井和机械加工有限公司等企业。数控专业继续与这些知名企业合作,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进一步加大合作深度,实现全方位合作。
  2.强化校内工学结合模式。
  以生产带动实训,按照“工厂化”模式,模拟企业运作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校内实习模拟企业运作方式,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按企业体制设置相关部门,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企业运转方式,就能感受企业的生产、管理,并参照企业的考核标准或由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岗位意识、安全意识、团队精神、操作技能、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并将考评结果记入学生的学习档案,使“校内工学结合”出实效,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企业运转方式,就能感受企业的生产、管理。聘请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及其他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数控专业的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并指导教学。他们与数控专业教师组成“专项工作组”,挑选企业的典型项目和典型产品,将其引入教学环节,以企业实际项目和实际产品制造为内容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数控专业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要求,即“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的要点,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赠送了数控专业的广州数控系统和机床的主要配件,由双方共建实训室,与企业共同安排实训任务,利用企业技术的前沿性和专业技能的适用性,让学生实际感受企业工作生产的氛围,强化学生的企业经历培养。
  3.把企业一线的实际生产过程搬到课堂,以转变培养模式。
  数控专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与企业一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把企业的一些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开发出来,同时学校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应用于企业,让专业建立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了全体数控专业教师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再学习,消除了时空限制,同时使教学资源应用于校企双方,破解校企合作的时空障碍。
  二、构建三个体系
  1.校企双方共同构建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根据行业标准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建立与职业岗位标准相符合,与职业技能取证相衔接,与生产性实践相对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对职业岗位指向明确的核心课程包和集教材、教学课件、实训项目、课程指导等内容的立体化课程教学包和教学资源库。通过聘请名家、培养骨干、增加兼职等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其适应课程体系的要求。同时,按照技能培养的要求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地点要求纳入课程标准。
  2.把企业一线生产情况融入校内教学资源体系
  目前数控专业的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来源于网络,第二来源于数控专业老师自己开发的教学资源,但这两种来源实质上仍然是高校老师基于课堂教学开发出来的,没有企业人员参与的痕迹,因此这是脱离企业生产实际的。数控专业当务之急是让企业参与教学资源建设,并且把企业一线生产情况融入教学资源,数控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发数控技术专业典型零件的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创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教学。
  数控专业同时与企业合作将实际工作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聘请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一线技术人员来校上课,重视教学模式的改进,融“教、学、做”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数控专业积极推行过程性评价,对教学考核方法进行改革,部分技能课程实现对学生的最终成果,如作品、产品等进行考核。
  3.推行校企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推行校企对接育人模式必须打破学校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建立突出能力、全程评价、多元考核的开放性评价体系。将企业一线生产管理机制纳入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将人才评价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更加有效的结合。要将能力训练、知识学习、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注重以人为本、校企参与,体现人才评价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开放性的学生评价体系应成为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Z].教职成,2011(11).
  [2]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
  [3]产文良.“中高职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考试周刊,2011(48):188—189.
  [4]产文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情境教学法在《数控综合实训》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3):197—198.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主要从革新刺激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改进实验教学、活化课后作业这5个方面谈谈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探索需要 创新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发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需要,有效地实施创
摘要: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课堂效率。化学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化学现象之美、物质结构之美、化学理论之美和化学实验之美。因此,化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无误、言简意赅、抑扬顿挫、妙趣横生。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教学语言 艺术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目的 观察黄连素、牛磺酸分别与联合应用对高脂饲料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 PAI-1 mRNA 表达的影响以及对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大网膜脂肪细胞面积和体重的影响。 方法 SD 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饲以特殊高脂饲料 30 天,造成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 40 只,再次随机分为各干预组;以二甲双胍为对照,经黄连素和牛磺酸分别及联合治疗 30 天后
摘要: 当前,课改的一个主流趋势,就是尽量让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面孔,努力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只有改善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营造一种积极交流的学习气氛,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动机。只要持之以恒,我们就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作者结合生物教学实践,谈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更持久。  关键词: 学习动机 生物课堂教学 问题情感 学习
摘要: 在新的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的压力大,内容繁琐,在学生工作中设置辅导员助理,是新的探索、新的实践。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工作 辅导员助理  在高职院校中设置辅导员助理,重视辅导员助理的选拔、教育与培养,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推动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1.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设置辅导员助理的背景  根据国家教育部2006年
在教学领域,中国一直采用分科教学模式。分科教学制度是从有学校教育开始就一直存在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在社会分工、科学分化、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对科学知识不懈追求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独立性、简约性等特点,因此,分科教学的学科课程也就称为课程设计的最基本的形式。一般认为,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和中国的“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