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科技领域中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来。油田开发是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支柱产业,是对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如何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已经成为我国油田开发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针对特高含水油田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能够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以此来进一步推进我国石油开采业的进步,减少对石油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油田;特高含水;提高采收率;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024-01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油田而言,特高含水油田中的石油量比较少,但依旧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石油资源的形成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提高石油的采收率,能够实现对现有石油资源最高效的利用,充分发挥出石油资源的现实意义,为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因此,提高对特高含水油田的石油采收率,已经成为石油开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就必须要提高对特高含水油田的采收率。
1 特高含水油田的特点
1.1 特高含水油田的水层较厚
水層较厚、水域较广是特高含水油田一个突出特点。当石油与水混合到一起后,粘度就会降低,并且具有较大的浮动性,不利于对石油的采收。通过调整井以及多个水平井的应用,可以判断油田的含水情况以及浮动情况。当调整井的实际油层厚度远远小于测量厚度时,则判定油田水层厚度过大,当水平方向上每一个水平井中油水混合层的高度都发生了变化时,就可以判定该区域内含水油层的浮动范围过大。
1.2 特高含水油田中的水来源比较复杂
特高含水油田中的水,主要是由底水、边水以及两者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相对于边水来说,底水是增大油田含水量的主要原因,而边水对油田含水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推进作用上。除此以外,边水与底水共同作用下对油田含水量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会使油层的界面升高,浮动性变大,增大采收难度。
2 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2.1 重视对老井的检查工作,发掘开采潜力
就当前我国石油开采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对特高含水油田开采技术的研究,但是对于之前那些老井的开采来说依旧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方法,所以重视对老井特高含水油田的检查,对于提高石油采收率是十分必要的。在初期对油田进行开采时,油田的含油量是最高的,当进行到后期时,由于含油量的降低以及前期开采工作对油层的破坏,使得油层中的含水量越来越大。加强对老井的检查,能够弥补之前开采技术较低的不足,有效减少对石油资源的浪费,对石油采收率的提高十分有利。
2.2 分阶段制定开采方案
油田的开采分为前期、中期、后期。特高含水油田通常都是在后期才会出现的,为了有效的提高石油采收率,就必须要分阶段的制定开采方案。随着油田开采工作的深入实施,会对油田开采区域的地质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出现前期开采方案无法满足后期开采需求的问题。这时,就应该再次对油井周围的环境进行勘测,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出一套合适的开采方案,为特高含水油田开采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3 注重钻井技术的合理应用
在对特高含水油田进行开采时,需要应用到特殊的技术来钻井。常见的几种钻井方式有定向钻井、水平钻井、侧向钻井。在选择钻井方式时,应该根据特高含水油井的位置以及开采需要来进行选择。比如,对于定向钻井来说,它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不仅能够有针对性的对位于断块位置的油层进行开采,而且还能应用到其他类型的油田开采中,尤其是在老井的再次开采中,更是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
2.4 注重对井网的调整与优化
对井网进行重组、加密、细分等,是对井网进行调整常用的几种方法。特高含水油田的开采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油田,它对井网的密度、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由于特高含水油田分布位置、含水层、含水量的不同,在对井网进行调整与优化时,也要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井网重组、加密、细分的方案。比如,在对调整井进行加密操作时,可以综合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调整方案。首先,测量断块、井间距离的大小,并对油井之间的连通性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的结果,适当减小井间距离,从而实现对井网的加密。
3 总结
无论是对普通类型的油田开采来说,还是对特高含水油田的开采来说,提高采收率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从事油田开采技术研究的人员,必须要加大对油田开采技术的研究,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防止在工作中出现职业懈怠的现象,为我国油田开采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石油资源的利用率,在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出石油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兰丽凤.特高含水期多层系砂岩油田提液潜力评价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2):66-70.
[2] 宫美林.高含水油田深度开发及提高采收率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7):20-21.
[3] 王东,李晓峰,杨迎光等.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高含水后期深度开发提高采收率[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21):154-156.
[关键词]油田;特高含水;提高采收率;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024-01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油田而言,特高含水油田中的石油量比较少,但依旧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石油资源的形成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提高石油的采收率,能够实现对现有石油资源最高效的利用,充分发挥出石油资源的现实意义,为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因此,提高对特高含水油田的石油采收率,已经成为石油开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就必须要提高对特高含水油田的采收率。
1 特高含水油田的特点
1.1 特高含水油田的水层较厚
水層较厚、水域较广是特高含水油田一个突出特点。当石油与水混合到一起后,粘度就会降低,并且具有较大的浮动性,不利于对石油的采收。通过调整井以及多个水平井的应用,可以判断油田的含水情况以及浮动情况。当调整井的实际油层厚度远远小于测量厚度时,则判定油田水层厚度过大,当水平方向上每一个水平井中油水混合层的高度都发生了变化时,就可以判定该区域内含水油层的浮动范围过大。
1.2 特高含水油田中的水来源比较复杂
特高含水油田中的水,主要是由底水、边水以及两者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相对于边水来说,底水是增大油田含水量的主要原因,而边水对油田含水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推进作用上。除此以外,边水与底水共同作用下对油田含水量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会使油层的界面升高,浮动性变大,增大采收难度。
2 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2.1 重视对老井的检查工作,发掘开采潜力
就当前我国石油开采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对特高含水油田开采技术的研究,但是对于之前那些老井的开采来说依旧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方法,所以重视对老井特高含水油田的检查,对于提高石油采收率是十分必要的。在初期对油田进行开采时,油田的含油量是最高的,当进行到后期时,由于含油量的降低以及前期开采工作对油层的破坏,使得油层中的含水量越来越大。加强对老井的检查,能够弥补之前开采技术较低的不足,有效减少对石油资源的浪费,对石油采收率的提高十分有利。
2.2 分阶段制定开采方案
油田的开采分为前期、中期、后期。特高含水油田通常都是在后期才会出现的,为了有效的提高石油采收率,就必须要分阶段的制定开采方案。随着油田开采工作的深入实施,会对油田开采区域的地质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出现前期开采方案无法满足后期开采需求的问题。这时,就应该再次对油井周围的环境进行勘测,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出一套合适的开采方案,为特高含水油田开采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3 注重钻井技术的合理应用
在对特高含水油田进行开采时,需要应用到特殊的技术来钻井。常见的几种钻井方式有定向钻井、水平钻井、侧向钻井。在选择钻井方式时,应该根据特高含水油井的位置以及开采需要来进行选择。比如,对于定向钻井来说,它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不仅能够有针对性的对位于断块位置的油层进行开采,而且还能应用到其他类型的油田开采中,尤其是在老井的再次开采中,更是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
2.4 注重对井网的调整与优化
对井网进行重组、加密、细分等,是对井网进行调整常用的几种方法。特高含水油田的开采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油田,它对井网的密度、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由于特高含水油田分布位置、含水层、含水量的不同,在对井网进行调整与优化时,也要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井网重组、加密、细分的方案。比如,在对调整井进行加密操作时,可以综合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调整方案。首先,测量断块、井间距离的大小,并对油井之间的连通性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的结果,适当减小井间距离,从而实现对井网的加密。
3 总结
无论是对普通类型的油田开采来说,还是对特高含水油田的开采来说,提高采收率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从事油田开采技术研究的人员,必须要加大对油田开采技术的研究,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防止在工作中出现职业懈怠的现象,为我国油田开采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石油资源的利用率,在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出石油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兰丽凤.特高含水期多层系砂岩油田提液潜力评价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2):66-70.
[2] 宫美林.高含水油田深度开发及提高采收率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7):20-21.
[3] 王东,李晓峰,杨迎光等.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高含水后期深度开发提高采收率[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21):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