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腾飞的背后,“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区域差距扩大,对我国消费水平和产业升级都有着不利影响,导致经济长期增长缺乏动力。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东西区域经济失衡的成因,并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消费不足;产业升级受阻;人才输送;资本;政策倾斜;产业转移;资源税改革;非公有制经济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伴随辉煌而来的,是一些令人头疼的痼疾,比如“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现象。在这之中,又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最为触目惊心。
从表1全国居民按中、东、西部划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可以看出,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并且差距正在逐年拉大。
从重点扶贫县数量来看,中西部地区共有487个贫困縣,占总贫困县数量的比例高于83%。再看贫困人口的数据,在全国6500万的贫困人口中,有高达85%的部分来自中西部地区。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不可谓不大。扶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论是对我国社会稳定,还是对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东西区域经济失衡的成因,并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方案,促进中西部的经济建设。
二、东部与中西部差距过大的负面作用
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如此巨大,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总的来说,有以下两点:
1.社会消费不足,经济增长缺乏动力
和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层次较低,对商品的需求不足,购买力也比较低下,东部市场的过剩商品便无法输送到中西部,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消费不足进而影响全国经济发展。而消费是经济能够实现长期稳定持续增长的一大重要动力,需求不足现象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巨大阻碍。所以可以预见,促进消费将成为今后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增加需求的重点实施地点应该在中西部地区。
2.产业升级不畅,影响影响经济增长活力,导致创造力不足
就目前而言,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仍旧会长期存在,这会使社会的消费不足,那么这也会影响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与发展。如果需求长期匮乏,将造成消费长期不足,那么将很难催生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新的消费需求,久而久之,东部生产企业将会有大量产品滞销,产生大量过剩产能,却没有新的消费需求引导其进行产业升级,经济丧失活力。
三、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过大的原因
总的来说,造成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过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才的输送
人才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优秀高校建立于东部,对于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视,因此能吸引更多人才的前往。而对中西部来说,较为恶劣的天气以及缺乏有效的人才挽留和引进策略导致中西部科技的落后,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2.资本来源
资本充足与否是造成经济差距过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东部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地带,资本来源体制更加完善。相较于东部,中西部仍旧依靠国有金融机构的存款及国有政策的贷款来形成一个较为依靠行政的经济体系,这并不利于经济的独立发展。
3.政策的倾斜
地方经济的差距扩大或缩小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政府的策略。改革开放以来,即使国家在中西部也实行了一些特殊政策来扶持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国家的优惠政策是向东部倾斜的。这为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家给予东部的关于投资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使得西部本就有限资金纷纷外流。
四、促进中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及存在的问题
1.产业转移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资本趋于饱和,土地、劳动、能源等要素趋于稳定,竞争也日益激烈。而与东部相比,中西部具有低成本的地域优势,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投资的理想地区。因此将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力密集型或者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较不发达的中西部转移,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会大有裨益。
但应该指出,中西部地区不能一味将经济发展的希望寄托于东部产业转移,还应该从自身内部出发,调整战略,努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依靠东部带来的积极影响来扩大自身投资规模、整修内部经济结构,从而实现快速发展。
目前,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已有相当规模,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转移资产规模较小,不足以快速拉动经济发展。我们需正视一个事实,在现有条件下,东部具有经济优势的大规模企业、高端技术与科技研究等产业并不会真正转移。(2)与环保理念相冲突,缺乏可持续性。为加速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势必会引入一些不符合环保观念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产业,这将加剧的环境的污染情况,这种以消耗环境来加速发展的产业是应该被规避的。(3)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或将加大中西部内部差距。与东部发展较为密切的地区,如省辖市等,势必具有产业转移的先天优势,而承接能力较弱的地区转移资产较为单一。这将导致中西部内部的经济不平衡。基于这点,政府出台的支持产业政策应具有针对性。
2.非公有制经济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助于在中西部地区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经济运行效率也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因此,对于增长较为缓慢的中西地区来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求中西部地区实现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动国有制企业的改革,同时加强对市场经济变化的把控,提升产业综合素养。 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政府鼓励措施应逐渐法律化。面对并未完善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能否实现经济的复苏取决于能否使其依法享有国有待遇。(2)中西部大量人才向东外流,导致高端人才的匮乏,这将是在中西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首先需克服的一大难点。这需要依靠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科技能力,增强产品附加价值等方式来留住更多所需人才。(3)中西部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较为薄弱。中西部地区部分企业缺乏对经济市场的正确分析与预测,导致应变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接下来中西部地区应当把“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作为一个工作重點。
3.资源税收改革
我国中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煤炭、石油、金属矿等含量极高,分别占据我国已探明储量的90%、67.44%和62.01%,相比于东部具有极大的优势。
为了中西部地区能够合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政府应该实行科学合理的资源税制度,保证企业能在公平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竞争,规范企业的资源开采行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政府还应出台其它税种,与资源税相互配合,发挥税收的调节收入的作用,避免因为资源多寡导致企业利益分配上的差距过大。
目前,中西部的资源税改革还存在以下问题,今后也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改革:(1)资源税征取的范围不够全面。我国现在只对一些容易监督管理的矿产品和盐进行收税,而土地、海洋等资源并不在征税范围之中。未征税资源在开采过程中既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导致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所以,通过资源税的收取来提高资源开采效率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逐渐扩大资源税的收取范围。(2)对单位资源收取的税收定价过低,容易出现过度开采现象,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另外,资源单位税收的偏低将使中西部资源税收的增幅缓慢。作为地方税,增幅的缓慢将造成中西部财政收入的减少,影响地区的发展。(3)税收征管体系并不完善。尽管近几年来税务机关加强了对资源税的征管工作,但仍旧存在漏洞来造成税收流失。体系的不完整会导致企业的逃税现象严重进而影响中西方经济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社会消费出现不足,产业升级受阻,经济增长缺乏动力。该现象的产生与人才输送、资本来源以及政府政策的倾斜都有一定的关联。
为此,我们可以从产业转移、非公有制经济以及资源税改革三方面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得我国经济得以平稳有序地继续增长,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韩建民.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8,26:11-15.
[2]刘荣.我国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及对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9,10 :37-44.
[3]孙淑敏.我国东西部差距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4 :27-29.
[4]阿不都艾尼·阿吾提.基于产业转移中西部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6,:83-85.
[5]陈栋生.中西部经济崛起的重要支点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J].财经理论研究,1999,1:27-29 .
[6]王丽华.资源税改革与中西部地区发展[J].国际税收,2009,12:25—28.
【关键词】消费不足;产业升级受阻;人才输送;资本;政策倾斜;产业转移;资源税改革;非公有制经济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伴随辉煌而来的,是一些令人头疼的痼疾,比如“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现象。在这之中,又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最为触目惊心。
从表1全国居民按中、东、西部划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可以看出,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并且差距正在逐年拉大。
从重点扶贫县数量来看,中西部地区共有487个贫困縣,占总贫困县数量的比例高于83%。再看贫困人口的数据,在全国6500万的贫困人口中,有高达85%的部分来自中西部地区。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不可谓不大。扶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论是对我国社会稳定,还是对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东西区域经济失衡的成因,并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方案,促进中西部的经济建设。
二、东部与中西部差距过大的负面作用
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如此巨大,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总的来说,有以下两点:
1.社会消费不足,经济增长缺乏动力
和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层次较低,对商品的需求不足,购买力也比较低下,东部市场的过剩商品便无法输送到中西部,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消费不足进而影响全国经济发展。而消费是经济能够实现长期稳定持续增长的一大重要动力,需求不足现象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巨大阻碍。所以可以预见,促进消费将成为今后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增加需求的重点实施地点应该在中西部地区。
2.产业升级不畅,影响影响经济增长活力,导致创造力不足
就目前而言,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仍旧会长期存在,这会使社会的消费不足,那么这也会影响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与发展。如果需求长期匮乏,将造成消费长期不足,那么将很难催生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新的消费需求,久而久之,东部生产企业将会有大量产品滞销,产生大量过剩产能,却没有新的消费需求引导其进行产业升级,经济丧失活力。
三、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过大的原因
总的来说,造成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过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才的输送
人才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优秀高校建立于东部,对于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视,因此能吸引更多人才的前往。而对中西部来说,较为恶劣的天气以及缺乏有效的人才挽留和引进策略导致中西部科技的落后,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2.资本来源
资本充足与否是造成经济差距过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东部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地带,资本来源体制更加完善。相较于东部,中西部仍旧依靠国有金融机构的存款及国有政策的贷款来形成一个较为依靠行政的经济体系,这并不利于经济的独立发展。
3.政策的倾斜
地方经济的差距扩大或缩小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政府的策略。改革开放以来,即使国家在中西部也实行了一些特殊政策来扶持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国家的优惠政策是向东部倾斜的。这为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家给予东部的关于投资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使得西部本就有限资金纷纷外流。
四、促进中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及存在的问题
1.产业转移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资本趋于饱和,土地、劳动、能源等要素趋于稳定,竞争也日益激烈。而与东部相比,中西部具有低成本的地域优势,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投资的理想地区。因此将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力密集型或者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较不发达的中西部转移,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会大有裨益。
但应该指出,中西部地区不能一味将经济发展的希望寄托于东部产业转移,还应该从自身内部出发,调整战略,努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依靠东部带来的积极影响来扩大自身投资规模、整修内部经济结构,从而实现快速发展。
目前,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已有相当规模,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转移资产规模较小,不足以快速拉动经济发展。我们需正视一个事实,在现有条件下,东部具有经济优势的大规模企业、高端技术与科技研究等产业并不会真正转移。(2)与环保理念相冲突,缺乏可持续性。为加速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势必会引入一些不符合环保观念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产业,这将加剧的环境的污染情况,这种以消耗环境来加速发展的产业是应该被规避的。(3)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或将加大中西部内部差距。与东部发展较为密切的地区,如省辖市等,势必具有产业转移的先天优势,而承接能力较弱的地区转移资产较为单一。这将导致中西部内部的经济不平衡。基于这点,政府出台的支持产业政策应具有针对性。
2.非公有制经济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助于在中西部地区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经济运行效率也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因此,对于增长较为缓慢的中西地区来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求中西部地区实现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动国有制企业的改革,同时加强对市场经济变化的把控,提升产业综合素养。 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政府鼓励措施应逐渐法律化。面对并未完善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能否实现经济的复苏取决于能否使其依法享有国有待遇。(2)中西部大量人才向东外流,导致高端人才的匮乏,这将是在中西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首先需克服的一大难点。这需要依靠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科技能力,增强产品附加价值等方式来留住更多所需人才。(3)中西部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较为薄弱。中西部地区部分企业缺乏对经济市场的正确分析与预测,导致应变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接下来中西部地区应当把“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作为一个工作重點。
3.资源税收改革
我国中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煤炭、石油、金属矿等含量极高,分别占据我国已探明储量的90%、67.44%和62.01%,相比于东部具有极大的优势。
为了中西部地区能够合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政府应该实行科学合理的资源税制度,保证企业能在公平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竞争,规范企业的资源开采行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政府还应出台其它税种,与资源税相互配合,发挥税收的调节收入的作用,避免因为资源多寡导致企业利益分配上的差距过大。
目前,中西部的资源税改革还存在以下问题,今后也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改革:(1)资源税征取的范围不够全面。我国现在只对一些容易监督管理的矿产品和盐进行收税,而土地、海洋等资源并不在征税范围之中。未征税资源在开采过程中既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导致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所以,通过资源税的收取来提高资源开采效率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逐渐扩大资源税的收取范围。(2)对单位资源收取的税收定价过低,容易出现过度开采现象,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另外,资源单位税收的偏低将使中西部资源税收的增幅缓慢。作为地方税,增幅的缓慢将造成中西部财政收入的减少,影响地区的发展。(3)税收征管体系并不完善。尽管近几年来税务机关加强了对资源税的征管工作,但仍旧存在漏洞来造成税收流失。体系的不完整会导致企业的逃税现象严重进而影响中西方经济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社会消费出现不足,产业升级受阻,经济增长缺乏动力。该现象的产生与人才输送、资本来源以及政府政策的倾斜都有一定的关联。
为此,我们可以从产业转移、非公有制经济以及资源税改革三方面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得我国经济得以平稳有序地继续增长,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韩建民.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8,26:11-15.
[2]刘荣.我国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及对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9,10 :37-44.
[3]孙淑敏.我国东西部差距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4 :27-29.
[4]阿不都艾尼·阿吾提.基于产业转移中西部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6,:83-85.
[5]陈栋生.中西部经济崛起的重要支点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J].财经理论研究,1999,1:27-29 .
[6]王丽华.资源税改革与中西部地区发展[J].国际税收,2009,1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