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目前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对学习英语中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不够,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开发和培养。本文以新课标中提出的形成性评价理论,从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背诵、听力评价,单元测试和考试评价以及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等常用的评价手段中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评价手段;非智力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的高中生,绝大部分对英语的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对英语科的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成绩一落千丈,在高考中会因为英语这一科拉后退,失去升学的机会。他们并非是缺乏智力,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那究竟用么方法能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现行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形成性评价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语学习是学习者(内因)与学习环境(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 在学习者方面,学习成功与否除受智力因素和本人已有知识能力制约外,非智力因素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章兼中教授主编的《外语教育学》一书中所阐述的外语积极学习理论原理,力图最大限度地开发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努力培养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 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 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三、在形成性评价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以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应坚持以正面鼓励、肯定性评价为主,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学生的成长。各种评价方式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提供了教与学的信息,学生得到个人反馈,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得到个人反馈以便组织教学,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所以,我们在评价时,把评价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个人或与小组合作进行自我评价、合作评价,从而使参与评价的学生在评价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效的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促进综合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我们遵循“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原则,我们采取了如下的形成性评价方法:
1.课堂学生行为评价
要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课堂状况,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 采取自评与组评相结合的方式,由小组长负责每日填写,以周为单位进行统计。(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以划定的学习小组为单位,依据评价标准,同伴之间对学习条件、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同伴评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对方的学习,包括学习经历,让学生意识到“同伴文化”的力量及友好气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让他们学会信任、诚实、公正的对己和对人。)
2.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最常见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但稍不小心就会变成只给学生一个分数或 等级的终结性评价。如果老师只是给学生一个“优”,学生并不一定知到他好在 什么地方。如果给一个“良”或一个“及格”而不给任何评价,对学生如何改进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有的老师认为自己教的班级多、人数多,根本没有工夫写这么多评语。另外,即使给学生纠正了全部错误,写了详细的评语,学生也不一定会 认真对待。那么,要怎样批改作业才能既给学生正确的反馈,又能使这些反馈被学生接受、吸收,而且还能节省时间、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呢?下面的案例可以给一点启示。
案例1:英语句子翻译作业的新尝试
我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句子中译英作业的批改尝试了三种都能给学生提供及时反馈的批改方式。
第一种:老师在课堂上集体纠正所有错误。
第二种:老师用相應的符号指出学生英语表达不当之处,对其中普遍性的错误集体讲解,对个别性的错误作案例讲解或单独辅导,最后,学生自己订正,老师抽查。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但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能力自己订正。
第三种:老师首先在黑板上根据学生翻译的句子示范批改,讲解评分的原则,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在一名小组长的带领下自评或互评,评完后批改者在作业上签上姓名。最后,由教师检查批改情况,对少数批改不规范的学生再单独指导。在实践中发现,这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全班学生,尤其是原来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他们在批改过程中因为有批改作业的责任而不得不记住正确捣英语表达方式,不得不与成绩好的同学充分交往甚至向老师请教,而不是像原来那样漠然对待作业批改。
通过尝试了三种皆能给学生提供反馈的评价方式。会意识到第一种方法吃力不讨好,第二种方法又存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没能力自评,但第三种不仅通过示范给学生正确的反馈和评分的标准,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以学生在小组内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检查为辅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消化、吸收教师的反馈,熟悉评分标准以及句子的正确形式,既节省了时间,解决了部分学生没有能力自评的问题,又取得了比老师自己全改更好的效果。学生不仅通过自我评价更好地吸收了老师的反馈,消化了评分的标准,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认识到了自我评价的责任和意义,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渐渐地,不自觉地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困难时大胆的去跟同伴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形成性评价中,学生只有自我评价的行为是没有什么教育意义的,“只有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方法联系起来的自我评价,在教育实践中才具有应用、研究的价值”。否则,自我评价“只能起着助长自我满足或悲观失望的情绪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努力的方向。培养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3.课文背诵
由于高中课文比较长,可以选择重点段落,或者可以选择《阅读评价手册》里的课文,由学生自主选择。一旦选择,无论完成那个层次,均可得分。若未完成,则扣分。若日后补上,则再给加上。(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尤其是对那些学力较弱的学生。通过与老师协商,确定自己要背的内容,如果完成,无论哪个层次,所得分值相等。这样,即使学力弱的学生也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获得成就感。)
4.听写
每次听写均记录成绩,若学生对听写成绩不满意,可于当天找课代表或小组长重新听写,以新成绩为准。 (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人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种自发和有目的地塑造自我的愉快学习过程。学生是具有内在学习潜能的,其潜能的开发有赖于他人的理解和信任。教师应当给学生表明其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机会,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学生有再做一次的愿望,说明他对英语学习还有一定的兴趣,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还有信心,并且急于得到老师的认可。老师的理解和信任对他将是一个大大的鼓舞,可以促使他建立自信,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有效的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并促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5.平日单元测试
每一单元的小测验和平时测验用来检验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分为等级,记录在学生的表中。对不合格的学生,可暂不记录,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给予批评或鼓励,激励他下次成功。(新课标强调关心学生的特殊需要,评价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在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中,我们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对学力较弱的学生,如果学生对某次课堂测验成绩不满意,可以与老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经过更充分的准备后,可再次参加评价。这同样适用于课堂听写当中。)
下面两则案例又会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呢?
案例2:某教师在教完一个单元后,准备给学生做一次测验。在考试前一天,他提醒学生要好好复习,测验的成绩将算作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第二天学生用一堂课独立完成试卷。教师改完试卷后登记成绩,并把试卷发回给学生,随后是教师评讲试卷。
案例3:在某中学,每次测验或考试后任课老师都要进行两次阅卷。第一次阅卷后,教师会就学生试卷中所反映出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评,然后让学生订正后再次阅卷;若仍有错误,教师再与学生个别交流,帮助他们切实掌握知识。这一做法被师生们称为“事后100分”。
分析:考试、单元测验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手段。考试并不是终结,而只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不断弥补自身缺陷的过程;分数也不是唯一的追求目标,真才實学才是学习的真谛。单元测验本应属于形成性评价手段,应强调评价对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作用。然而在案例2中,单元测验却体现了明显的终结性评价的特点,即教师主要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一个整体判断,给学生一个分数。虽然教师也根据学生的问题评讲试卷,在全班面前反馈,但这种反馈对学习认真的学生有效,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有可能没有自己订正错误的能力,也不会重视自我评价、自我订正。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了解、吸收教师的反馈,分析自己试卷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学生就只是记住了自己的分数,还有分数所赋予的满足感或自卑感,并不知到下一步该如何努力,阻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样的单元测试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就完全丧失了形成性评价的功能,而变成了终结性评价。相反,案例3中“事后100分”的做法强调的不是学生能取得多少分数,而是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讲评对自己的试卷进行分析、订正,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单元测试才真正具有形成性评价的功能。同样,每个学期或模块的考试虽然是终结性评价,但与高考比起来,仍应该具有形成性评价的功能,既强调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又强调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学生对这种方式很欢迎,它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心理负担也减轻了。一些学生有专用订正练习册,平时经常重温这本“错题集”,有的学生己经逐渐养成习惯,每次考试后会自觉地分析错误原因。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信心,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6.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
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展示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以及反映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它收藏每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
通过建立学习档案,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他们所完成的作业,在自主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的过程中,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学习档案也为老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学生进步的纪录。
通过建立学习档案,学生从依赖老师的指导和解释逐渐转向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根据学校要求,尝试为学生建立了电子学习档案,收入下列内容:
a 教师把每学期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的总评成绩收集在学习档案中,作为学生的学习记录。
b. 书面作业的样本,通常由学生自己决定收入自认为最满意的作品,放入学生档案。
c. 学生学习行为纪录,如: 课上参与朗读、背诵、角色扮演等情况。
d.平时测验,由教师评分或在教师指导下同学或自己评分。
e.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评语。( 教师的评价应该简短、具体,并有针对性。评价应包括优点与缺点两个方面,可将评语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使学生及时获取诊断性信息。)
f.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效果的反思与评价以及同伴间的评价等。
g.记录学生参加英语活动和竞赛的证明,证书,作为学生的成就。
学生电子学习档案的建立,使教师更加及时、更加有效的掌握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确认学生的学习潜能,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及学习策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通过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背诵、听力评价,单元测试和考试评价以及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等常用的评价手段的功能,每一种评价手段都重视学生情感、意志、兴趣、性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的培养和发展。 研究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途径亦成为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非智力因素开发,对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在实施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重视形成性的评价,运用相关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工具,从而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得到开发和培养,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小凡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9期
[2]陈琳,王蔷,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
[3][美]Robert Linn & Norman E. Gronlund: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评价手段;非智力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的高中生,绝大部分对英语的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对英语科的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成绩一落千丈,在高考中会因为英语这一科拉后退,失去升学的机会。他们并非是缺乏智力,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那究竟用么方法能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现行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形成性评价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语学习是学习者(内因)与学习环境(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 在学习者方面,学习成功与否除受智力因素和本人已有知识能力制约外,非智力因素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章兼中教授主编的《外语教育学》一书中所阐述的外语积极学习理论原理,力图最大限度地开发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努力培养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 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 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三、在形成性评价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以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应坚持以正面鼓励、肯定性评价为主,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学生的成长。各种评价方式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提供了教与学的信息,学生得到个人反馈,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得到个人反馈以便组织教学,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所以,我们在评价时,把评价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个人或与小组合作进行自我评价、合作评价,从而使参与评价的学生在评价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效的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促进综合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我们遵循“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原则,我们采取了如下的形成性评价方法:
1.课堂学生行为评价
要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课堂状况,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 采取自评与组评相结合的方式,由小组长负责每日填写,以周为单位进行统计。(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以划定的学习小组为单位,依据评价标准,同伴之间对学习条件、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同伴评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对方的学习,包括学习经历,让学生意识到“同伴文化”的力量及友好气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让他们学会信任、诚实、公正的对己和对人。)
2.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最常见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但稍不小心就会变成只给学生一个分数或 等级的终结性评价。如果老师只是给学生一个“优”,学生并不一定知到他好在 什么地方。如果给一个“良”或一个“及格”而不给任何评价,对学生如何改进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有的老师认为自己教的班级多、人数多,根本没有工夫写这么多评语。另外,即使给学生纠正了全部错误,写了详细的评语,学生也不一定会 认真对待。那么,要怎样批改作业才能既给学生正确的反馈,又能使这些反馈被学生接受、吸收,而且还能节省时间、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呢?下面的案例可以给一点启示。
案例1:英语句子翻译作业的新尝试
我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句子中译英作业的批改尝试了三种都能给学生提供及时反馈的批改方式。
第一种:老师在课堂上集体纠正所有错误。
第二种:老师用相應的符号指出学生英语表达不当之处,对其中普遍性的错误集体讲解,对个别性的错误作案例讲解或单独辅导,最后,学生自己订正,老师抽查。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但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能力自己订正。
第三种:老师首先在黑板上根据学生翻译的句子示范批改,讲解评分的原则,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在一名小组长的带领下自评或互评,评完后批改者在作业上签上姓名。最后,由教师检查批改情况,对少数批改不规范的学生再单独指导。在实践中发现,这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全班学生,尤其是原来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他们在批改过程中因为有批改作业的责任而不得不记住正确捣英语表达方式,不得不与成绩好的同学充分交往甚至向老师请教,而不是像原来那样漠然对待作业批改。
通过尝试了三种皆能给学生提供反馈的评价方式。会意识到第一种方法吃力不讨好,第二种方法又存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没能力自评,但第三种不仅通过示范给学生正确的反馈和评分的标准,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以学生在小组内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检查为辅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消化、吸收教师的反馈,熟悉评分标准以及句子的正确形式,既节省了时间,解决了部分学生没有能力自评的问题,又取得了比老师自己全改更好的效果。学生不仅通过自我评价更好地吸收了老师的反馈,消化了评分的标准,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认识到了自我评价的责任和意义,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渐渐地,不自觉地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困难时大胆的去跟同伴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形成性评价中,学生只有自我评价的行为是没有什么教育意义的,“只有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方法联系起来的自我评价,在教育实践中才具有应用、研究的价值”。否则,自我评价“只能起着助长自我满足或悲观失望的情绪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努力的方向。培养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3.课文背诵
由于高中课文比较长,可以选择重点段落,或者可以选择《阅读评价手册》里的课文,由学生自主选择。一旦选择,无论完成那个层次,均可得分。若未完成,则扣分。若日后补上,则再给加上。(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尤其是对那些学力较弱的学生。通过与老师协商,确定自己要背的内容,如果完成,无论哪个层次,所得分值相等。这样,即使学力弱的学生也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获得成就感。)
4.听写
每次听写均记录成绩,若学生对听写成绩不满意,可于当天找课代表或小组长重新听写,以新成绩为准。 (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人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种自发和有目的地塑造自我的愉快学习过程。学生是具有内在学习潜能的,其潜能的开发有赖于他人的理解和信任。教师应当给学生表明其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机会,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学生有再做一次的愿望,说明他对英语学习还有一定的兴趣,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还有信心,并且急于得到老师的认可。老师的理解和信任对他将是一个大大的鼓舞,可以促使他建立自信,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有效的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并促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5.平日单元测试
每一单元的小测验和平时测验用来检验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分为等级,记录在学生的表中。对不合格的学生,可暂不记录,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给予批评或鼓励,激励他下次成功。(新课标强调关心学生的特殊需要,评价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在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中,我们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对学力较弱的学生,如果学生对某次课堂测验成绩不满意,可以与老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经过更充分的准备后,可再次参加评价。这同样适用于课堂听写当中。)
下面两则案例又会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呢?
案例2:某教师在教完一个单元后,准备给学生做一次测验。在考试前一天,他提醒学生要好好复习,测验的成绩将算作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第二天学生用一堂课独立完成试卷。教师改完试卷后登记成绩,并把试卷发回给学生,随后是教师评讲试卷。
案例3:在某中学,每次测验或考试后任课老师都要进行两次阅卷。第一次阅卷后,教师会就学生试卷中所反映出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评,然后让学生订正后再次阅卷;若仍有错误,教师再与学生个别交流,帮助他们切实掌握知识。这一做法被师生们称为“事后100分”。
分析:考试、单元测验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手段。考试并不是终结,而只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不断弥补自身缺陷的过程;分数也不是唯一的追求目标,真才實学才是学习的真谛。单元测验本应属于形成性评价手段,应强调评价对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作用。然而在案例2中,单元测验却体现了明显的终结性评价的特点,即教师主要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一个整体判断,给学生一个分数。虽然教师也根据学生的问题评讲试卷,在全班面前反馈,但这种反馈对学习认真的学生有效,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有可能没有自己订正错误的能力,也不会重视自我评价、自我订正。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了解、吸收教师的反馈,分析自己试卷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学生就只是记住了自己的分数,还有分数所赋予的满足感或自卑感,并不知到下一步该如何努力,阻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样的单元测试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就完全丧失了形成性评价的功能,而变成了终结性评价。相反,案例3中“事后100分”的做法强调的不是学生能取得多少分数,而是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讲评对自己的试卷进行分析、订正,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单元测试才真正具有形成性评价的功能。同样,每个学期或模块的考试虽然是终结性评价,但与高考比起来,仍应该具有形成性评价的功能,既强调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又强调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学生对这种方式很欢迎,它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心理负担也减轻了。一些学生有专用订正练习册,平时经常重温这本“错题集”,有的学生己经逐渐养成习惯,每次考试后会自觉地分析错误原因。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信心,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6.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
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展示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以及反映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它收藏每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
通过建立学习档案,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他们所完成的作业,在自主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的过程中,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学习档案也为老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学生进步的纪录。
通过建立学习档案,学生从依赖老师的指导和解释逐渐转向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根据学校要求,尝试为学生建立了电子学习档案,收入下列内容:
a 教师把每学期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的总评成绩收集在学习档案中,作为学生的学习记录。
b. 书面作业的样本,通常由学生自己决定收入自认为最满意的作品,放入学生档案。
c. 学生学习行为纪录,如: 课上参与朗读、背诵、角色扮演等情况。
d.平时测验,由教师评分或在教师指导下同学或自己评分。
e.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评语。( 教师的评价应该简短、具体,并有针对性。评价应包括优点与缺点两个方面,可将评语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使学生及时获取诊断性信息。)
f.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效果的反思与评价以及同伴间的评价等。
g.记录学生参加英语活动和竞赛的证明,证书,作为学生的成就。
学生电子学习档案的建立,使教师更加及时、更加有效的掌握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确认学生的学习潜能,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及学习策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通过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背诵、听力评价,单元测试和考试评价以及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等常用的评价手段的功能,每一种评价手段都重视学生情感、意志、兴趣、性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的培养和发展。 研究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途径亦成为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非智力因素开发,对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在实施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重视形成性的评价,运用相关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工具,从而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得到开发和培养,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小凡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9期
[2]陈琳,王蔷,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
[3][美]Robert Linn & Norman E. Gronlund: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