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圣陶语)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应放在课堂上,针对个体的差异,树立情感、兴趣教学观,因材施教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树立情感教学观,注重情感
教育
数学教学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情感活动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构成了数学教学中一个自然和谐的整体过去人们常把数学看成纯理性的教学活动,教师讲得自我陶醉,学生听得烦躁无味、情绪低落,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首先,教师应努力树立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上课前力求自己精神饱满,情绪高昂进教室切不可在学生面前显得有气无力或心情不愉快开始上课时的表情要亲切而不过分随意,严肃而不过分紧张,使学生在一个宽松、舒适的气氛中学习
其次,教师应关心学生,与学生融洽相处,以慈母之心,兄长之爱,导师之严,循循善诱,耐心启发诱导,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他们生活在希望之中,克服他们的消极情绪,使之扬起自信的风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温暖,觉得教师是可亲、可近,更可敬当爱的甘露滋润到学生的心田,情感就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催化剂,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
二、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是数学学
习的关键
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奋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份,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学生更易主动接受教学信息,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能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一节课,良好的导语,只几句话,就能使兴趣之花在上课开始就被点燃起来,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例如,在讲“对数计算”时,我这样设计:
师:用一张0.1mm厚的报纸,对折30次,你们想有多厚?
生:大概有几尺厚吧
师:差远了,你们往多的方面想
生:能有几丈吗?
師:再大胆些!
生:总不能有几百米高吧!
师:那将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讶)
师:如果对折50次,放到地面上,另一头就远远超过了月球了也就是说,今晚上你们可以顺着它爬到月球上去
学生哄堂大笑,谁也不相信,非算出来弄明白不可老师乘势指出,学习对数计算后我们就知道了学生学习对数的积极性高涨,并主动参与,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兴趣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课堂上要善于科学而巧妙地设置障碍,有目的地、经常训练学生不依常规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兴趣
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以理育情,以趣激情,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学习动机增强,思维、认知功能活跃
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前,让学生找许多长方体形木块,上课时分组实验,让学生把木块摆好教师提出以下几种情况,让学生实验总结:我们可以把木块一块一块地推倒,但若只允许推倒一块,能保证都推倒吗?(推出课题)如果不推任何一块,这些木块能否全部倒下?(不验证基础)如果在木块列的某一端上拿走几块,推第一块能否保证都倒下?(强调第二步的递推作用与不可或缺)如果木块有很多,有几种办法将它们推倒?如果木块无限多,还能否一块一块地推倒?当同学们通过实验感到既不可能也没必要一块又一块地推倒木块的时候,也就接触到数学归纳法的实质了通过实验,眼、手、脑并用,学生不仅理解了概念,还能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发现的快乐
三、注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
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在素质教育观下,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各有差异,所以程度参差不齐针对这些情况,我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我根据课标要求,每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完成低级目标,二组完成中级目标,三组完成高级目标
例如,在讲“二项式定理”时,我制定出共同目标:会利用二项式定理求一些项不同目标:让一组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二组会证明定理,三组不但会证,且知道定力所用的思想方法这样使得各组同学在各自基础上有很大提高,既照顾了差生,发展了中等生,又提高了优等生
总之,我们要借助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实施素质教育,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树立情感教学观,注重情感
教育
数学教学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情感活动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构成了数学教学中一个自然和谐的整体过去人们常把数学看成纯理性的教学活动,教师讲得自我陶醉,学生听得烦躁无味、情绪低落,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首先,教师应努力树立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上课前力求自己精神饱满,情绪高昂进教室切不可在学生面前显得有气无力或心情不愉快开始上课时的表情要亲切而不过分随意,严肃而不过分紧张,使学生在一个宽松、舒适的气氛中学习
其次,教师应关心学生,与学生融洽相处,以慈母之心,兄长之爱,导师之严,循循善诱,耐心启发诱导,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他们生活在希望之中,克服他们的消极情绪,使之扬起自信的风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温暖,觉得教师是可亲、可近,更可敬当爱的甘露滋润到学生的心田,情感就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催化剂,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
二、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是数学学
习的关键
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奋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份,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学生更易主动接受教学信息,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能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一节课,良好的导语,只几句话,就能使兴趣之花在上课开始就被点燃起来,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例如,在讲“对数计算”时,我这样设计:
师:用一张0.1mm厚的报纸,对折30次,你们想有多厚?
生:大概有几尺厚吧
师:差远了,你们往多的方面想
生:能有几丈吗?
師:再大胆些!
生:总不能有几百米高吧!
师:那将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讶)
师:如果对折50次,放到地面上,另一头就远远超过了月球了也就是说,今晚上你们可以顺着它爬到月球上去
学生哄堂大笑,谁也不相信,非算出来弄明白不可老师乘势指出,学习对数计算后我们就知道了学生学习对数的积极性高涨,并主动参与,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兴趣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课堂上要善于科学而巧妙地设置障碍,有目的地、经常训练学生不依常规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兴趣
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以理育情,以趣激情,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学习动机增强,思维、认知功能活跃
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前,让学生找许多长方体形木块,上课时分组实验,让学生把木块摆好教师提出以下几种情况,让学生实验总结:我们可以把木块一块一块地推倒,但若只允许推倒一块,能保证都推倒吗?(推出课题)如果不推任何一块,这些木块能否全部倒下?(不验证基础)如果在木块列的某一端上拿走几块,推第一块能否保证都倒下?(强调第二步的递推作用与不可或缺)如果木块有很多,有几种办法将它们推倒?如果木块无限多,还能否一块一块地推倒?当同学们通过实验感到既不可能也没必要一块又一块地推倒木块的时候,也就接触到数学归纳法的实质了通过实验,眼、手、脑并用,学生不仅理解了概念,还能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发现的快乐
三、注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
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在素质教育观下,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各有差异,所以程度参差不齐针对这些情况,我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我根据课标要求,每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完成低级目标,二组完成中级目标,三组完成高级目标
例如,在讲“二项式定理”时,我制定出共同目标:会利用二项式定理求一些项不同目标:让一组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二组会证明定理,三组不但会证,且知道定力所用的思想方法这样使得各组同学在各自基础上有很大提高,既照顾了差生,发展了中等生,又提高了优等生
总之,我们要借助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实施素质教育,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