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药配伍对血府逐瘀汤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效应机制的影响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iwe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引经药配伍对血府逐瘀汤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效应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亚临床剂量脂多糖(LPS)(4 ng/kg)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C57BL/6J ApoE-/-小鼠NAFLD模型,造模期间分别给予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减牛膝方、血府逐瘀汤减牛膝-桔梗方灌胃干预28 d.流式细胞检测全血CD14+CD11 b+Ly6 G+细胞数量,免疫荧光观测肝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XC趋化因子配体2(CX-CL2)及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CXCL2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组可降低小鼠外周血CD14+CD11 b+Ly6 G+细胞比例(P<0.05),其作用强度优于血府逐瘀汤减牛膝-桔梗组(P<0.05);血府逐瘀汤组减少中性粒细胞肝组织浸润的作用最为明显;血府逐瘀汤组、血府逐瘀汤减牛膝组、血府逐瘀汤减牛膝-桔梗组可减少外周血CXCL1、CXCL2和肝组织MPO、CXCL2含量(P<0.05),血府逐瘀汤组降低外周血CXCL2和肝组织MPO、CXCL2的作用优于血府逐瘀汤减牛膝-桔梗组(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对C57 BL/6 J ApoE-/-小鼠NAFLD模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具有预防作用,其效应机制与中性粒细胞趋化及肝组织内的激活密切相关,血府逐瘀汤中引经药的配伍可显著影向其效应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并评价病证结合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大鼠模型.方法 72只雄性SD乳鼠随机选取18只作为正常组,余乳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患者在疾病发展中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aligant pleural effusion,MPE)往往预后不良.“金水相生”又称“肺肾相生”“肺肾同源”,肺肾阴阳相
1.我的老师董建华先生临床家,自承家技又拜沪上严二陵先生亲炙,兼学孟河新安两派,以内科临床诊务为主,尤对温病与脾胃病治疗效验显著.我毕业分配到温病教研室,当时先生是主任
目的 观察清热利湿方联合西药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证的疗效及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