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7606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因此,学好数学非常重要。而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要学好它并不容易。因此,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甚至讨厌数学。要使许多学生变厌学为愿学到乐学,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基础知识水平进入深入了解,悉心研究,在全面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从不同角度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无论学习哪门学科,树立信心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信心,就有了精神支柱和动力,这是培养培养兴趣,学好数学的前提。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信心的能否学好数学、培养兴趣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学生对学好数学失去了信心,要培养学习兴趣就成了空话。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时候,要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其实并不难,只要肯动脑筋,勤于动手实践,刻苦钻研,是能够学好的。比如,有难度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顺利解决时,我就抓住时机鼓励学生:“问题难不倒你们,只要认真分析,动脑筋,一定能学好数学。”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当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要求,引导、帮助其不断“成功”,提高学生自尊、自信意识,转变失败心态,促其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自身能力。如果课堂上针对某后进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的情况,给予其回答、阐述、表现的机会,适时予以鼓励。让其步入教室提供的经常成功的“平台”,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其实现“成功”产生心理影响和暗示,促其产生自信心,进而认识到经过那里,自己能够实现抱负,成为数学尖子,达到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的。
  
  二、合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教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处罚,贴近学生实际,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富有启发性、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全员参与,兴趣盎然。学习中有很多知识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地把枯燥的内容变为有趣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响应的问题情景,布置悬念,合理布置一些关卡,在一定程度上将学习活动转化为“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尽量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提出一些难易适度,有价值,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经过这样的长时期训练,学习能力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就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运用直观教具加深感性认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不断地向抽象思维方向发展。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事物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具体的形象、实物、模型等直观材料,恰如其分地运用起来,往往能刺激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是在几何教学中尤为突出。在学习几何图形这部分知识时,要让学生多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化抽象为直观,从而掌握好“平面几何”这部分知识。如讲解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时,让学生自己剪下一个等腰三角形,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折痕为该顶角的角平分线,然后让学生用量角器和直尺量一量折痕在底边上的两个角的大小和底边左右两边的长度,从而总结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学好数学。
  
  四、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在入情入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时,就根据同学们喜欢篮球的特点,出示这样一个情境:“赵明和刘超在昨天的球赛中,赵明得分比刘超多12分,而赵明得分的2倍比刘超还多4分,刘超得分的2倍比赵明的3倍还多。你能知道他们两人各得多少分吗?”学生面对他们熟悉的人和事,新区盎然,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就接二连三提出。通过教师的稍加引导,学生就把问题解决了。学生也从中明白,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数学就在实际生活中,并不难。所以,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中的乐趣。如,我们在教学“圆的认识”的时候,就根据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让学生想象圆形车轮与方形车轮在路面的两种运动情况,然后教师用媒体展示了两种车的动画运动,学生通过观看,与实际生活联系,会不由自主的思考:“对啊,我们见到的车轮都是圆形的,如果是方形的,车怎么行驶呢?”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即就会调动起来,进而产生疑问:“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方形的呢?圆又什么特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为学好本节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乐学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其他文献
不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还是从抽象的思维到能动的实践,观察都是首要步骤。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保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化学实验对于全面完成中学化学的教学任务有很大的作用,因而化学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能力培养内容。中学化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些实验都是学
期刊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新课程针对传统英语教育不足而提出了全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中学英语教学是一门训练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学习能力为重点。”本文就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何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期刊
注重课堂中学生情感因素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两点看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的情绪,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一)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
期刊
吕叔湘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算“活”呢?有人说课堂活跃热闹就是“活”。其实这是“活”的表面而不是实质。我认为,“活”应包括三方面:在理解基础上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语文
期刊
谈起高三政治常识,学生顿感枯燥、乏味、空洞,理论性太强;甚至认为是为统治阶级搞宣传的,高唱赞歌的,是对国民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等等。在这些消极思想的影响下,想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感——爱国、爱党、爱社会等,想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相当困难的。教师如果总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穿新鞋走老路”,而忽视政治课程的时代性,忽视新课改理念,不做教学的有心人,不“处心积虑”去收集教学素材,即便是“撕心裂肺”
期刊
综合类大学对舞蹈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更加注重对他们创新能力、编创能力和艺术感受力的培养。英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简罗素说:“我们关心的不是培养出技巧表演者,而是怎样通过表演来教导学生,使学生热爱舞蹈、增长见识、丰富想象力及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因此,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学生的培养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从下几方面进行。    一、舞蹈与文化相结合,建设适合综合类大学的校园舞蹈文化    舞蹈和文化是
期刊
在目前的教研活动中,老师在进行阅读训练指导时都非常注重朗读指导,都在努力践行“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感悟”的教学理念,但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教学片段:  案例一:《蘑菇该奖给谁》  师:谁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师随着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小黑兔得意地说:“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第一个学生大声地朗读句子)  师:(在“得意”和“第一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谁再来读一读?  
期刊
学数学离不开解题,数学解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在化归思想的指导下,合理联想,提取相关知识,调用一定数学思想方法加工、处理题设条件和知识,逐步缩小题设与题断间差异的过程。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解题策略。当某些数学问题使用通常办法按定势思维去解很难凑效时,依据题设条件的特点,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去构造新的对应关系或新的数学模型,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进而解决问题,这就是用构造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掀起了学习的革命,人们开始使用大量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在中学已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目前已列为必修课,它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有明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绊脚石”。针对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既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设计教学模式。  中学信息
期刊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以为,教学工作应该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而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特征是思维的独立性,要变学为思;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这样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辩证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启发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直观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直观启发是指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