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r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还是从抽象的思维到能动的实践,观察都是首要步骤。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保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化学实验对于全面完成中学化学的教学任务有很大的作用,因而化学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能力培养内容。中学化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些实验都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得出有关结论。下面谈谈本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抓住好奇心,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
  
  学生在观察开始时,往往带有很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是注意力不集中,喜新奇,好热闹,对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在观察时往往目的性不明确,无主次,分不清重点,往往忽略了本质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重点、有目的地观察。
  兴趣是观察的心理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对物质变化进行全面而又细心地观察,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初中化学第一章的教学,为了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这一概念,我补充了镁带的燃烧实验,学生看到了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学生第一次看到了金属的燃烧,感觉到很好奇,并产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对比观察镁带和燃烧后的物质有什么的不同,从表面现象到变化的实质,使学生紧紧抓住有新的物质这一本质,对化学变化有更深刻认识。在学生实验中,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其次指导学生观察什么,分清主次现象。只有学生在观察化学实验时,有明确的目的,知道观察什么,才能自觉地集中注意力于目的有关的事物上,认真地进行观察。否则,他们往往会集中注意力于感兴趣的东西,而忽略了主要的东西。
  
  二、改变片面性,启发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学生观察的深刻程度是受到学生知识基础、技能和实验能力所制约的,面对变化多端的化学反应、化学现象,学生往往凭兴趣、爱好以及受性格和习惯等影响,在观察时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有时放过一些稍纵即逝的重要现象,对多种并存的现象不能抓住本质观察,所以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有计划地有顺序地观察。在观察化学实验时,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反应前,观察实验所用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用途,以及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等;反应中,要观察反应的条件,如催化剂、加热、水浴等,观察反应的现象,即颜色、气体、沉淀、发光、发热等;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的状态、性质等。最后对观察到的现象作逻辑分析、综合判断,达到观察的目的。如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时,就要求学生对点燃前的蜡烛进行观察,观察它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有无气味、能否溶于水、密度等内容。蜡烛燃烧着时要观察蜡烛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温度最高?燃烧得到什么物质等内容。蜡烛刚熄灭时又观察到什么现象等内容。
  
  三、针对思维欠成熟,培养学生边思维边观察
  
  青少年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思维的欠成熟,导致学生观察时的片面性,甚至错误。有些学生在做实验时,机械地把书本上的描述移到报告册上,不是认真地观察,积极地思维,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观察与思维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把握现象的本质。化学反应的现象,既有色、态、味,又有气体生成、沉淀析出、或发光、发热……等等。要随时对所观察的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弄清它们的异同,为透过宏观现象,联系微观粒子的组成、结构和变化,找出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如学习分解反应的概念,在进行氧化汞和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时,应对比、分析这两个实验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有几种,为形成分解反应概念,提供全面、正确的感性材料。这样,不仅能提高观察的积极性,养成全面、精确的观察习惯,而且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
  
  四、增设对比实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随着实验的不断增加,学生对课本上描述的现象确信无误。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除了看看热闹,逐渐养成了依据课本中的描述来叙述现象的习惯,忽视观察过程中的细致性。为此,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要做好对比实验,力争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更具体,更清晰,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例如:液体中的变色实验,向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变红,教师可用3支试管取紫色试液少量,向一支试管中滴入醋酸,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另一支试管保持原状,然后进行对比观察,就可以促使学生仔细观察,加深印象。有关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颜色观察,讲完氢气、一氧化碳后,介绍甲烷燃烧实验时,同时进行对比实验,可使学生明显的观察到淡蓝色、蓝色,明亮的蓝色火焰是完全不同的,最后告诉学生甲烷燃烧的火焰可用于照明,促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总之,只有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青少年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思维欠成熟等心理特点,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有顺序地、积极地观察,把观察与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是我们改革课堂教学的可靠理论依据,认真体会它的含义,将它应用于教学实践,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创造型人才呢?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就为我们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指明了方向。    一、学习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优化课堂教学    张熊飞教授所倡
期刊
“平衡”辞海的解释:一是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二是对立的两方面事物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三是某一物体或系统在合力为零的若干力作用下的惯性状态。在学科范畴内,平衡存在很多指向,如化学中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化学反应平衡等等。在此,我们所分析和理解的平衡是特指某一事物或过程的动态平衡,每年高考备考工作过程中都应该灵活掌握以下几个平衡点。    一、备考时间安排板块的平衡点    各个高中学校安排
期刊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对电路的识别是一大难题。电学中的许多问题,电路贯穿始终,只有正确识别一个电路是哪种电路,才能运用概念、公式解答电路中相关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等物理量,并解决相应问题。因此,在电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判断电路的种类是一个关键。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此外还有简单电路、串并联混合电路。简单电路一般指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串并联混合电路是在串联、并联电路
期刊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训练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着重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人对
期刊
我觉得课堂高效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现在的学生学习的科目很多,但是每个科目学习的时间很少,所以课堂高效才能让学习事半功倍。教师的怎样教和学生的如何学尤为重要,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课堂。    一、“先学后教”,凸现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以教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核心部分,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依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期刊
一节课40分钟,如何合理使用这40分钟,教师教得愉快,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这是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认为它主要应该体现在课堂上,而且我始
期刊
新课程实施后,语文课堂已经较以往活跃了许多,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依然不高,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常常会昏昏欲睡,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打破沉闷的课堂教学模式,焕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果,所能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恰如其分的运用穿插,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穿插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
期刊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受教育者成为他应该成为的那个行业的优秀者;课堂教学的终结目标是让每个学生的生命得到完善和发展,让全体人员感受到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一、必须关注教师生命,让教师的生命在教学中得到完善,在课堂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从教师职业看,教师职业崇高,但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多少不愿或不安心教育教学工作?有多少教师有职业倦怠?有多少教师觉得中小学语文教得累教得苦呢?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
期刊
数列{an }的“片段和数列”是指把{an }的所有项按原顺序及某种规律截断成若干片段,每个片段求和后再按原顺序排成的“新数列”。由于截断的方式(即规律)各式各样,致使片段和数列也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因此在思想方法上颇具神秘感和挑战性。在此仅举几例说明之,供大家参考。  【例1】等差数列{an }的公差为d,设b1=a1+a2+…+ak,b2=ak+1+ak+2+…+a2k,……即按“每组k项”进
期刊